農村養豬怎麼才能獲得最大化的利潤?

蜂果仁


對於養豬我還是一點心得,尤其是出生在農村,可以說從小就跟豬打交道,算是半個寵物了,前幾天去村裡看到我大大家養了幾十頭豬,所以拍了個視頻發到頭條,紀念一下吧,而對於如何才能使得在農村養豬最大利益話,這個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說起。



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豬棚,養豬棚的大小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建,前期可以少養幾頭小豬,但是豬棚一定要設計合理,當年我們家養豬的時候建的是兩個棚子,一個用來給它們休息,另一個用來活動吃飯,中間用一個柵欄攔著,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休息的地方比較乾淨衛生,而且有利於後期將產仔或者準備出售的豬分開,單獨處理。


再有就是要給它們準備好排水系統,豬圈要經常用水清理,豬本事是非常愛乾淨的,只要你親打掃,保證你家的豬又白又胖。

第三點就是要學一些給豬治療常見病的方法,因為任何東西都有生病的時候,尤其是一些季節變化帶來的疾病,在北方比較常見的流感就是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病害,而對於這種常見病最好還是自己學會治療,這樣就可以節省一部分開銷,還有就是小養小豬注意點一些事項,該吃什麼能吃什麼一定要心中有數,很多生活常識還是很關鍵的。



第四點也是節約成本的關鍵所在,在農村的話比較容易實現,比如說自家有地,種植的玉米,小麥、大豆等就可以給養豬提供食材,再自己買點飼料就可以了,這樣循環利用就能節約不少資金,要是自己沒地,購買村裡的或者承包點土地都是可以的。


第五點也是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自己繁殖小豬,在你養的這些小豬裡選擇一頭好的母豬是很關鍵的,你可以多選擇幾個,然後從中挑出一頭產仔比較好的,用來專門給自己培育小豬,我大大那的那頭母豬一下產了10頭小豬,這可以說就節省了不少的費用,而且他那裡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豬圈裡的豬有能賣的、待賣的、幾個月的以及剛出生的,可以說這樣能夠保證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出售,不合適的話也可以自留,保證自己手裡隨時有能出售的,這樣才能掙更大的收益。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心態,要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因為今年豬價不好就不養了,明年一好又想養了,這樣形成不了良性循環是不掙錢的,就像前期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真正做起來的卻沒有幾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村之意


養豬利潤的大小,有時,還真不是你節約成本,或精打細算就可以獲取最大利潤的主要因素。不過這是一個增加利潤的手段。

我們老家有個經典的說法:“你喂一月,不如行勢一撅”。意思是:你喂的再好不如行情猛漲一次。

那時候,我們農村養豬,想多賣錢儘量把豬往大的養。如果行情漲了就可以多賣錢,行情掉了就多虧本。

不過,節約飼料,壓縮成本是增加利潤的一個手段。這裡主要還是靠行情來決定你的利潤。

正常情況下,養母豬的利潤最大,不過,比養肥豬費時費力。老母豬是兩年五窩 豬娃兒,老母豬就是快生仔的那一個多月,稍為加點好食,其它的時候都是喂的很差。一窩按九個豬娃兒來算按現在的行情:二三十斤的豬娃兒(2個月左右)四百元左右一個(還難買)。一窩豬娃兒的毛收入就三千多元,只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一頭肥豬一年左右才能長到三百多斤,按照現六元一斤的行情,一頭肥豬的毛利潤也就兩千左右。還受一年幾次行情波動的風險。

因此,還是養母豬的利潤稍高一些。



豫南鄉農


現在農村農民養豬已經越來越難賺到錢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外來豬對當地市場的侵蝕,由於本土土豬生長週期長,土法養殖肥肉多,所以規模化養殖場多引進了生長週期更短,育肥更快,瘦肉更多的瘦肉型三元豬(杜洛克等)等導致了本土土豬的銷售價格和銷量都受到嚴重影響;

2:本土土豬養殖週期長,糧食消耗大,導致了養殖成本高,很多地方還需要購買糧食來餵養,也是導致不賺錢的原因之一;

3:農民沒有養殖規劃的能力,多數人養殖還是隨機的進行,沒有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規劃,導致很多養殖出來可以出欄的時候是市場需求疲軟的時候,賣呢價格低,不賣繼續喂也是消耗糧食,喂的時間越長,虧得越多。

4:很多養殖都是購買小豬,而不是自己繁育小豬,這就導致了前期成本增加。也是不賺錢的原因之一。

因此,農村養殖要能賺到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入手:

1:有組織的養殖。根據當地村民情況成立養殖合作社等組織。有組織,有統一管理要求的進行養殖,把好養殖品質關,這樣既能保證豬肉的品質,又能持續的進行供給,能滿足市場上對土豬肉的需求。

2:有計劃的養殖,根據市場消費習慣,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這幾個節日是相對消費需求比較旺盛的階段,因此,這幾個節假日的豬肉銷量和價格都將有不小幅度的上漲,加上很多消費者哪怕平時就購買一般豬肉,過節了也會選擇品質更好,價格略高的土豬肉。

有計劃的養殖還可以規避豬集中出欄導致的市場下跌風險。

3:在合作組織的統一技術管理下,進行自繁自養。很多人不能自己繁育小豬是因為自己不具備技術,不敢養種豬。在合作組織的統一管理下,解決繁育技術問題,自繁自養,可以提高仔豬存活率,有效降低成本。

4:訂單式養殖,很多消費者對高品質豬肉有較高的要求,在市場上不太容易持續的買到符合要求的豬肉產品,在以上有組織,有計劃,有技術管理的前提下,能保證豬肉品質,因此可以結合當下社群和一些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鏈接優質消費者,以訂單式模式進行養殖,這樣銷售價格相對穩定,銷售渠道穩定,豬的出欄穩定,不會存在太多超長養殖時間,對糧食的消耗也可以降低最低,能有效降低成本。

我們目前自己養殖和銷售就是結合了上面這些模式進行養殖和銷售的。

因此,在當前環境下,養殖成本居高不下,要多分析當地的市場環境,多進行對比,多探索。總是會尋找到更多賺錢的模式和路徑的。

最後祝養殖的農戶都能穩定持續的賺到錢。








版納社工漢有哥


必須提高瘦肉品種。目前,豬市的總體要求是以優質高價的瘦肉豬為基礎,純種瘦豬與當地母豬雜交形成二元和三元雜交豬。一般二元雜交瘦肉率為51%,三元雜交瘦肉率為58%,比當地豬高13%-20%,整理期縮短70-80天。

其次,我們必須保持適當的繁殖規模。首先,自我修養,基本母豬的數量約為100頭,每年約有1600頭豬。第二種是仔豬育肥類型,市場上有大約1600頭豬。第三是繁殖仔豬,基本母豬的數量約為100頭。

三,適當的繁殖密度。小型養豬場佔地面積小,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畜群養殖密度更大。然而,正常放養密度為每頭斷奶仔豬0.7平方米,每頭育肥豬1.2平方米,每組優選10-15頭。如果低於這個標準,很容易導致豬舍空氣質量差和頻繁的呼吸系統疾病。

第四,要優化飼養管理。為了達到瘦肉生產定位的目的,優化飼養管理是關鍵,關鍵是“一推兩控,三優”。 “促進”是:在生長的早期階段,充足的飼料能量飼料,促進肉類和骨骼的生長,主要基於甘薯,玉米和其他澱粉含量的飼料,混合高蛋白飼料,特別注意供應足夠的蛋白質飼料“控制”是:抑制生長後期的能量供給量,通常不超過總食物攝入量的85%,控制脂肪沉積,並增加瘦肉含量。 “加”是:適度和合理使用的添加劑。一些用戶過度使用添加劑,導致低性能和浪費。杜仲粉能促進肌纖維的發育,使肉質鮮美,一般在0.2%~0.3%的範圍內;腐植酸能抑制豬後期脂肪沉積,一般最大用量不應超過0.6%。

第五,我們必須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瘦豬的生長需要18至21℃的外部最佳溫度。溫度太高,攝入量減少,並且每日體重增加緩慢。因此,夏季應採取遮陽,噴水,通風,通風等措施。在冬季,應採取溫暖,防風和溫暖等措施,形成適當的溫度,促進脂肪生成,阻礙蛋白質沉積。

六要加強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對於小型養豬場來說,標準化和科學化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四條規則:一是規範設施設備,堅持科學設計,科學預防;二是規範防疫程序,堅持定期防疫;三是規範豬源疾病預防,堅持自我診斷;預防疾病,堅持整個過程,櫃檯交易和售後消毒。同時,要採用科學的消毒方法,不僅要定期消毒,還要使用各種消毒劑,殺病毒和殺菌消毒劑,達到消除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必須使用紫外線消毒,禁止進入閒置的人,貓,狗和齧齒動物。七,選擇最好的時期。最佳的外出期可以為養豬創造最大的利益。它通常在3個月左右,它基於實際重量。最好服用80-85公斤的二元豬和85-90公斤的三元豬。過早或過晚餵養益處是有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