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借調的都回來了 為了抗疫蕭山這群編外疾控人重披“戰衣”

退休的借調的都回來了 為了抗疫蕭山這群編外疾控人重披“戰衣”

1月30日早上8點剛過,67歲的李毅本就出現在了蕭山疾控中心。得知蕭山疾控中心人手緊缺,已經退休7年的他,好幾次請求加入一線抗疫,這一天終於重新“上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蕭山區帶來不小的防控壓力。“蕭山區有200多萬人口,外來務工人員多,流動性特別大。”蕭山區疾控中心主任賈和祥介紹,特別是蕭山範圍內還有一座國際機場,原本60多人的防控力量,已經很難滿足防控需求。

退休的借调的都回来了 为了抗疫萧山这群编外疾控人重披“战衣”

李毅本與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討論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李毅本是一名老蕭山疾控人,在傳染病防制科待了十多年。“我曾經參加過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這次疫情一來,我就知道疾控中心人手肯定緊張,而且好多人已經幾天幾夜熬下來了。”李毅本說,“作為黨員,作為老疾控人,在危急時刻,應該站出來。”

目前,蕭山疾控中心60多人的防控力量,被分成了現場處置、疫情信息、實驗檢測等6個小組。前來增援的李毅本,被安排在疫情信息小組。1月30日一“上崗”,他就仔細整理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老李所在的疫情信息組,跟一線崗位一樣重要。”蕭山疾控中心信息組負責人說,疫情信息小組是疫情防控的大後方,需要詳細報告確診或疑似病例的發病史和接觸史,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環節。“老李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小組中為疫情防控提供專家技術支持。”

退休的借调的都回来了 为了抗疫萧山这群编外疾控人重披“战衣”

不僅僅是李毅本,在蕭山疾控中心,主動請纓重披“戰衣”的還有不少。蕭山人葛鄭增,曾在北京某疾控中心工作,有著專業防控知識的她,主動加入蕭山防控疫情一線;幾年前從蕭山疾控中心離職的王忠,主動回到“孃家”,與老同事搭檔到一線調查……

“科長,如果單位有需要的話,我可以隨時回來。”去年,蔡維未從蕭山疾控中心借調到其他單位,隨著疫情升級,她幾次給科主任打電話,正月初一干脆直接來到疾控中心。

1月28日晚上10點多,蔡維未接到通知,進入隔離病房對一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幾號開始發燒?”“有沒有去過武漢?”“在家接觸了什麼人?”……一個一個問題問下來,一個病例可能就要花兩三個小時。調查結束後,她又要馬不停蹄地整理報告。

凌晨1點,蔡維未才回到宿舍,這已經是她第3個沒有回家的晚上。而這一晚,她的睡覺時間也只剩下4個小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蕭山疾控人,與一線防控力量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有的從大年三十開始吃住在單位,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有的在機場臨時監測點一直駐守,因為航班時間地關係,一上崗就要工作到凌晨三點;有的留守辦公室接聽電話,答疑、解惑、分辦、反饋,每天接處近200個電話諮詢,消除市民的恐慌和顧慮……不喊苦不喊累,不害怕不退縮,只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共同戰疫,不獲全勝不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