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女生給男生寫“情書”,屬於“早戀”行為嗎?家長和老師該怎樣正確引導?

從心懂孩子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單純的喜歡我覺得正常的,可是要正確引導,不能一味的否認那種單純的喜歡,要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比如目前假如發生以後,自己面臨什麼問題,是否能夠承擔責任和義務,包括對自己如何去負責的態度,包括一些禁忌的問題可以旁敲側擊,有一些正確的引導,先聽她說她的想法,在針對性的引導,個人認為不要因為小覺得談到一些問題覺得不太好開口,不然往往缺少正確引導,導致一些更大的問題發生,特別處在青春期的小弟弟小妹妹本身比較叛逆,如果不用一個平等的方式去交流適得其反



唐東東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六年級,還是20多年前的童年了,六年級的時候也喜歡我們班一個小女孩,羞澀的默默的喜歡著,家住的不遠,不敢和她一起上下學,怕人家看出我的心思(是不是有點慫?[捂臉])然後一直關注著、關注著,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考到了同一座城市不同的學校。後來偶然加上了她的QQ(那時候還用QQ的,沒有微信),許久許久沒有聯繫了,約她見面的一天準備了一支玫瑰(這時候不慫了[呲牙]),然後一起吃了飯。突然感覺這已經不是我當初默默喜歡的那個女孩子了,已然沒有了當初的感覺。多年的心結在一瞬間已經打開,是該放下的時候了。當然,花也送了,只代表祝福。晚上回去坦然了,給她發短信說了跟她從認識到現在的心路歷程,之後悄悄的從各自的生活中淡出了,現在雖然有各自的微信,也都已成家、有娃,但是沒有交集。都知道各自安好就行!

至於樓主說的女孩子給男孩子寫情書,我覺著比較正常,但是需要引導,打開孩子的心結,只要孩子有了正確的方向,那都不是問題。時間會沖淡很多事情,別像我一樣憋出好多年的心結。讓孩子跟你敞開心扉說話比你去批評教育更有用!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謝謝!


興良


我今天就淺談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小孩子從進入幼兒園,就慢慢開始了自己的人際交往,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好朋友。所以經常會聽到家長們說,我家孩子這麼小回家就說喜歡他們班某個小朋友,原因是長的可愛,還給他分吃的。 當然我們大人聽完之後會覺得很可笑,然後一笑了之。

其實不然,我覺得從孩子們懂得人際交往,會挑選自己喜愛的朋友的時候,他們就對一般人,對好朋友,對自己崇拜的對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劃分。而我們只是忽略了這點。這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在小學低段時,孩子回家也會說類似的事情。比如我家小寶今年二年級了,有的時候就會和我說,她喜歡班裡的某個小男孩,因為他很聽老師話,學習好,愛幫助別人。要是以前,我可能也會一笑了之,但是我認為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我就對小寶說,那個小男孩學習好、聽話、還樂於助人,這都是他的優點,是他通過自己努力而展現出來的個人魅力,你是因為欣賞他的優點才欣賞他的。

每一個人都有崇尚美好的權利,這是沒有錯的,如果你也可以把別人的優點轉化成自己的。你就可以超過別人了,這樣好多小朋友會因為你的優秀而看到你另外一種美,他們也會崇拜你的哦。小寶聽了就很高興。但其實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們還是不太在意的。

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因為孩子們真正的有了性別意識,而家長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就開始重視起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們喜歡一個人就像以前一樣是很單純的,沒有雜念的。只是我們以成年人的眼光把它扭曲了而已。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和孩子談談了解一下孩子喜歡的原因,並對對方的優點加以肯定,然後鼓勵孩子學習對方的優點,從而把這個萌芽往正確的方向引導。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孩子出現這種問題跟家人沒有一點關係,有的時候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因為在家裡家長不關注,沒有傾訴對象,而正巧喜歡的同學又會關心人,又會勸解人。

所以我覺得對於孩子出現這種問題,家長們先不要著急,要不然就亂了頭緒,要先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再去解決和引導,不要一下子把孩子定性。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的。


英語老師Ivy


首先,六年級女生給男生寫“情書”,我覺得是屬於“早戀”未遂的狀態。作為一個研究生在讀的女孩子,站在我現在的角度回看少男少女時代,畢竟每個人都有情竇初開的時候,情書只是女孩子表達的一個出口。如果雙方沒有真的在一起,我個人認為只是“早戀”未遂。這時候家長和老師的溝通與引導就顯得很重要了!

接著,家長和老師如何和“早戀”傾向的女生溝通?

  1. 客觀看待寫情書、早戀。每個人都走過那一段懵懂的日子,捫心自問,多多少少都曾對某個少年或少女傾心過,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的我們沒必要完全否定這些事情的存在,相反地,承認寫“情書”、“早戀”的客觀合理性,辯證思考,能讓你再和孩子們溝通的時候更加地相互理解、客觀公正。
  2. 反對“早戀”的原因。究其根本,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反對“早戀”的原因是害怕孩子學業因此被影響,成績下滑,甚至無心向學。也會擔心孩子迷失在“早戀”裡,遇人不淑,在三觀還沒成熟和對社會還沒清楚認識的時候遇到一個人,就以為是全世界,甚至“失戀”後做出傷害身體的事情。其實這些都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滿滿的愛,非常建議你們在和孩子們溝通的時候情真意切地表達出來。
  3. 和孩子公平地討論交流。六年級,孩子也許就剛好在青春的叛逆期,總想和家長唱反調,也想著自由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家長和老師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能以“長輩”的身份下壓,也不能像“教官”一樣下達命令讓孩子執行,往往只能適得其反。

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我爸是一個人民教師,當我初中階段有“早戀”苗頭的時候,我的爸媽並沒有片面地否定“早戀”,相反地,他們和我說“早戀/暗戀是單純的、是美好的,早戀無罪”,這讓處於“叛逆期”我覺得他們並非站在我的對立面,他們是理解我的。

接著他們真摯地表達他們對我“早戀”的擔憂,也就是成績和人身安全這兩大方面,他們不是反對早戀,這是反對早戀帶來的不良後果,也和我說了一些他們以前小時候“早戀”的故事等,有美好的、也有痛苦的,他們愛我,所以不想我重蹈他們的覆轍,早戀/暗戀的確無罪,但是耽誤青春是有罪的!他們希望,當我長大以後回首那一段“早戀/暗戀”經歷,留下的是美好,而不是滿目蒼夷。

最後,他們溫和地提出一些建議,如

1、“暗戀/早戀可以,但是你已經是大姑娘了,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給我的極大的自主權,也讓我更有壓力去審視“早戀”這件事,完全滿足處於青春期少女的長大渴望。

2、“努力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才配得上你暗戀/早戀的人”。這也給我了極大的精神動力,只有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和喜歡的人“並肩作戰”,也算是滿足了青春期少女的“熱血夢”。

3、“發生了任何事情,記得你還有一個家”。這給了我極大的安全感,父母他們先付出了,先表態他們對我的愛護,我也更容易反過來去在乎他們的感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與建議。

就這樣,在我的父母的理解、溝通與支持上,我走過了我懵懂的少女時期,現在回想起來也毫不後悔,相反地,覺得美好極了,因為我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選擇、也能和我的父母平等地交流。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我的人生經歷能給電腦屏幕前的你一絲觸動與幫助。


醫學生兜兜的日常


早戀談不上,好感吧,六年級寫信表示對對方有好感。

A:1.如果男生是好學生的,崇拜喜歡是正常的,畢竟大家在學生時代都喜歡成績好,長得帥,穿的乾乾淨淨的男生的。家長只要引導好,將《初戀那件小事》的電影給孩子看,要將自己變的更好,成績變好,讓男生看到自己努力的變化,慢慢向優秀的男生靠攏。不要直白批評孩子,孩子也有自尊,讓孩子主動說出來,畢竟以後孩子的心事不會跟家長說的。

2.老師就背後找女生聊天,讓女孩向優秀男生靠攏,相信她一定能做到,自己優秀了,男生也一定會喜歡女孩的,給予女生自信,讓女孩相信現在學業是目前最重要的。

B:1.如果男生是壞壞的,男生不壞,女生不愛。不巧女生喜歡的是這種男生,就比較棘手了。家長一定要引導好,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帶孩子去好的初中學校或者高校去看看,多出去逛逛。給孩子灌輸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畢竟林子就那麼大。

2.老師則跟女孩私下聊天,認為女生是好孩子,前途一片光明,一定要將自己的優點與實力發揮出來,讓女孩覺得老師對她給予厚望。自己變好了,身邊也會出現優秀的男孩的。

青春期的孩子千萬不要過多批評,畢竟孩子都有自尊心。


靜靜的快樂一天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六年級女生給男生寫“情書”,可以算是早戀,也可以不算,算是有好感吧。

因為這個年紀正是女生對異性開始有好奇心的階段,青春懵懂的時候,會開始有兒女的小心思,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會和閨蜜私下偷偷的討論哪個男同學更帥,會討論誰和誰寫了小紙條之類的話題。

家長和老師們其實不必過於大驚小怪,或一味的打壓,一刀切的方式,就覺得早戀一定會影響學習或很丟人之類。

像國外的家長是很鼓勵孩子去交朋友的,會主動去問有沒有喜歡的男生,是什麼樣的男生,孩子們也會很樂意和家長交流,這是一種良性的交流方式,正確的引導不會讓孩子有壓力。

比如和孩子好好交流,如果真的喜歡那個男生,可以跟她說媽媽不反對你們正常的交流,但不能影響學習,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能亂來。

女孩子喜歡一個人很正常,媽媽那時候也喜歡過男生,慢慢長大的過程會遇到很多優秀的男孩子,但是現在的階段學習是最主要的,如果學習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學,以後沒有好的工作。

你喜歡的男生最後也不會喜歡你的 ,自己努力變優秀了才會有優秀的男生喜歡,媽媽希望你明白這個道理。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去讓孩子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尊重和理解她,平等的方式去和她交流,讓她自己去處理好學習和戀愛的事情。

而不是極端和粗暴的方式去幹涉她,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而更無法收拾。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正確的引導很關健,家長和老師的角色尤其重要。


愛折騰的思羽


一個處在六年級的孩子眼中的喜歡和成年人眼裡的喜歡肯定是不一樣的。

首先,作為父母一定要理解小朋友的這種形為,做到不要那麼的焦慮,因為往往父母的焦慮是會影響到自己的一些做法,從而影響到孩子的一些理解。

其實六年級的小朋友的“戀愛”是他們對於未知事物的一種新鮮感,只是一種探尋。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以平常的心去和他們交流,讓他們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有些事情父母越隱晦,小孩就越好奇,這件事對他們來說也就越有吸引力。

然後我們應該引導他們,這是一種什麼因素導致的“喜歡”。

現在的小孩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著急去否定他們,對於“戀愛”他們的想法大多是單純的,片面的,甚至是可愛到讓人忍俊不禁想笑的。

有的孩子因為羨慕別人而覺得是喜歡,有的孩子是因為崇拜別人而覺得喜歡,有的是單單覺得別人長的好看覺得是喜歡…

我們要告訴他們未來還有很多未知,很多新奇,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最好和他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長故事,告訴他們,他們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成熟,對於戀愛這兩個詞也會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看法 。

讓他們知道,他們這時候的感情更多的是友情,而友情裡就有一種叫欣賞。




伊家可樂


1

家長應該多看一些關於青少年心理活動的書籍,搞明白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針對早戀問題對症下藥,找到解決孩子早戀問題的辦法。

2

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早戀問題,首先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家長,也要是孩子的知心哥哥或者知心姐姐,這樣孩子才願意和家長溝通早戀問題,家長才能做出科學地引導。這就要求家長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能是壓迫性的,而是兄長式的。

3

和孩子進行兄長式的溝通,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化解他心中的情感困惑,讓他對自己目前的情感狀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4

以過來人的角度,分析人生路上奮鬥路線和情感路線的科學軌跡安排,告訴孩子奮鬥的路線是要從小開始進行的,努力學習並努力生活,有了高質量的人生,才能獲得高質量的愛情。而情感的路線,可以從大學生開始,那時自己的細想成熟、能力也成熟,才會有成熟的愛情。

5

告訴孩子如何對待好自己的學業和愛情,教給孩子放下感情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懂得如何從早戀的影響當中抽離出來。

6

和孩子做個約定,約定孩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如果那個女孩還是孩子喜歡的,父母一定是舉雙手贊同的。

總結

1 、家長應該多看一些關於青少年心理活動的書籍,搞明白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針對早戀問題對症下藥,找到解決孩子早戀問題的辦法。

2、 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早戀問題,首先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家長,也要是孩子的知心哥哥或者知心姐姐,這樣孩子才願意和家長溝通早戀問題,家長才能做出科學地引導。這就要求家長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能是壓迫性的,而是兄長式的。

3、和孩子進行兄長式的溝通,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化解他心中的情感困惑,讓他對自己目前的情感狀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4、 以過來人的角度,分析人生路上奮鬥路線和情感路線的科學軌跡安排,告訴孩子奮鬥的路線是要從小開始進行的,努力學習並努力生活,有了高質量的人生,才能獲得高質量的愛情。而情感的路線,可以從大學生開始,那時自己的細想成熟、能力也成熟,才會有成熟的愛情。

5、告訴孩子如何對待好自己的學業和愛情,教給孩子放下感情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懂得如何從早戀的影響當中抽離出來。

6、 和孩子做個約定,約定孩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如果那個女孩還是孩子喜歡的,父母一定是舉雙手贊同的。


換是換的換


家長和老師都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去批評女孩。好好和女孩談談,看他究竟喜歡男生什麼,等孩子表達完自己後,可以告訴她老師和父母並不反對她喜歡誰,但喜歡一個人的話最終的結果是兩人結婚,在一起生話,生孩子,共同撫養孩子。如果這樣的話,她現在就不能讀書了,就應該是去結婚,生孩子,養孩子了,而她現在都還沒長大,沒錢結婚,也沒錢養活自己,更沒錢養孩子。所以讓她先好好學習,把這份喜歡放在心底,如果等到她成年了,能掙錢養活自己和孩子時,她還是喜歡他的話就主動去表白。


paulingao


1.個人觀點,六年級寫情書,太正常了!別說現在的零零後,我們八零後當年都是了!我三年級就會給女同桌寫情書,送賀卡啦!

2.正常的情感表達,堵不如疏!正確的溝通,以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交流!往正確的道路上引導!化感情為動力,用談戀愛的外力化為學習得內在驅動力!

3.具體一點,就是女生要像花兒一樣,努力內化,努力綻放,讓男生給自己寫情書!!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