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農業產業化的成功模式。在人多地少、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日本通過開展“一村一品”運動,使每個村莊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或拳頭產品,成功打入國內和國際市場。一村一品加速日本農業產業化發展,也推進了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一村一品也誕生了營收超億級的鄉村產業,幫助日本農民賺的盆滿缽滿。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通俗講一村一品就是一個地方(村、鄉鎮、縣域)只發展一個農產品產品或者產業。

其實,中國也在搞“一村一品”,但中國一村一品與日本的“一村一品”的差距不是產值上,而是思維和格局上。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一村一品”的起源

任何一個事物的創新或者突破都是在苦難中誕生的。比如,世界上各個歷史時期的各類革命。

一村一品起源於日本,是日本農民自發的農業產業化模式。

“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於1979年倡導發起的。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大分縣地處日本東南,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一度陷入人才外流、農業萎縮的凋敝狀態。

面對困境,新任知事平松先生髮起了“一村一品”運動,目的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提高農民收入,振興農村經濟。日本大分縣在倡導和推廣“一村一品”運動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1994年農民收入已達2.7萬美元),農村面貌不斷得到改善,成為農村開發的成功典範。

相關資料表明,目前大分縣已培育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300多種,總產值達到10多億美元,居民人均收入連續多年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第一位,居全國前列。

時下,“一村一品”運動在一些亞非拉國家推廣,已成為許多國家尤其是欠發達國家農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有業內專家總結出一村一品的運作思路如下:

第一步產品要有特色,因地制宜開發這樣一種產品;

第二步將整個產業鏈前後進行延展;

第三步通過辦學把整個技術等都融入進來,提高農民的專業和素質;

最後打造知名度,進行整體化的推進。

日本的一村一品不是以“品”為核心,而是以產業為核心。這可能是一村一品的發展核心思路。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日本一村一品典型模式

日本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幫助馬路村、雪子壽司、“豐後牛”、川場村等農村及農村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深度詳解下這4個案例。

一、馬路村

馬路村曾經地理位置不佳、產業也比較缺乏,但採用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了年入2億美元產值,馬路村也成為日本鼎鼎有名的富裕村。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1.核心產品:柚子

曾經的馬路村以伐木為生,1970年代,政府立法保護生態,沒了經濟收入的村民紛紛外出謀生,人口數量由原來的3600多人銳減為不足1000人。

但村裡唯一能種植的特產——柚子,成為了發展的唯一希望。由於馬路村山林茂密,水源無汙染,所產柚子的營養成分要比市場上其他柚子高很多,但是由於形狀不好一直無法作為水果投放市場。

其實來看,馬路村的柚子也不具有市場優勢,但核心是馬路村以“柚子”為切入點嫁接了工業和文化思維。

2.產業思維

“產品不夠,用工業來湊”這句話特別適用馬路村的柚子。發展柚子的二次加工,成為馬路村在鄉村品牌化過程中的一大重要決定。

從1975年開始,馬路村通過加工柚子果汁、果醬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如今,為不斷提高柚子產業的附加值,加工產品種類仍在拓展,除食品外,馬路村建立了一座完全依賴柚子加工廢棄物為原料的化妝品工廠,

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已開發出柚子香皂、化妝水等等護膚產品。

如今的馬路村已經實現了柚子的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作業,並以柚子為核心,打造了一個產品生態圈。將單品做到極致,形成核心競爭力的農特產品。這就是馬路村的“爆款”邏輯。

3.賣文化

產品是死的,但文化是活的,而且能夠寄託情感。

馬路村在產品的生產上,有著明確的品牌意識,廣告、照片、海報、甚至銷售用的小冊子,都有著統一的文體和宣傳口號。

因為成功地樹立了品牌統一鄉村形象,強化馬路村美麗鄉村品牌,馬路村和它的一系列的香橙產品沒有曇花一現,而是持久地延續了下來。

同時,除了柚子的魅力之外,馬路村的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日本“鄉戀”情結的興起。馬路村則一直在做好“鄉村”的角色。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馬路村把“土氣”當作武器,勾起日本人的鄉戀。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整個村落的形象跟商品結合起來銷售,販賣“鄉愁”。前往馬路村的遊客除了購買柚子產品,還可以做柚子料理,洗柚子浴,將鄉村情懷體驗到極致。

另外,馬路村把它提升到文化高度來對待,吸引了一批志願者前來體驗生活,參與山村振興活動。

馬路村如今每年要接待300多批考察和參觀團組,還有許多來自城市的年輕人選擇到馬路村辦企業就職,就連農協職員也有一半是外來人員,從而給小山村發展注入極大活力和新鮮血液。

二、大分縣“豐後牛”

豐後牛是在日本國大分縣得天獨厚的自然中繁衍生長、擁有光輝歷史的牛肉傑作。被推崇為日本國寶級的食材,價格很貴,數量很少。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當地耕牛越來越少。

於是,該縣藉助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把“豐後牛”從美食帶入一個新的高度:第六產業。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1.認養活動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國大分縣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自發開展了“一頭牛牧場”運動,他們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以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為對象,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他們以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肉牛的主人。

2.活動體驗

從1976年開始,這種認養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舉辦“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即每年秋天,飼養肉牛的農家邀請認養肉牛的主人(可以帶小孩,別的人也可以參加,全部實行人數限定收費制)到牧場來歡聚,現場燒烤品嚐肉牛,酒足飯飽之後,再根據抽籤選出100人依次向著藍天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把自己平常不敢、不願說的一些心願、牢騷、不滿等喊出來,根據噪音大小、喊叫的內容是否獨特有趣等評選優勝者,發給獎品,凡聚會參與者都可以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獎品都是大家喜歡的當地產葡萄酒、調味品、大米、燒酒以及當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實用的東西,活動持續一週左右。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這樣的活動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歡迎,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振興了當地的畜產業,使閒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旅遊業,使都市居民能夠有機會與鄉村居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親近自然,還給了都市居民們一個宣洩緊張情緒的機會。大分縣“豐後牛”藉助體驗把畜牧業轉化成旅遊休閒產業,大大提升了“豐後牛” 的價值和意義。

三、雪子壽司

在日本大分縣的本匠村通過創意可將本地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轉化為可售賣商品,並進一步通過品牌塑造,做成全國知名的品牌產品,其價值和效益將得到大大提升。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1.產品

一款普普通通的壽司,而且沒有特色、也沒有品牌知名度。

大分縣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橋文子的婦女本來是開理髮店的,“建設豐之國學校”給了該村3個參加培訓的名額,其中要一名婦女,村裡就讓她去,培訓結束後想幫助家鄉農產品做點事情。

於是,高橋文子反覆思考、試驗,試做成了“香魚壽司”、“竹筍壽司”這樣一些以前沒有過的壽司,但並沒有名氣。

2.造牌

2001年,一個香菇種植者提出可否利用當地產的香菇製作成什麼食品,還有人建議將製作的食品再送到林業廳舉辦的食品競賽去參加評比,高橋文子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用蘿蔔、大葉和香菇混合製作成壽司飯,取名“雪子壽司”,並獲得食品競賽一等獎,之後被媒體曝光而被人們接受。

3.找同類

“和誰在一起,你就是什麼人”。這句話也形容雪子壽司特別貼切。高橋文子及其團隊發展遊客是雪子壽司的受眾群體。

雪子壽司便成為本匠村乃至大分縣的名牌產品,被擺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站點和高級百貨店作為名特產品銷售,還吸引了很多旅遊者慕名前來當地旅遊觀光,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

後來,雪子壽司還經常舉辦美食大賽贏得更多的粉絲追捧與喜愛。

四、川場村

川場村位於群馬縣北部。1960年代以來,川場村逐漸走向衰敗,為了擺脫困境,川場村於1975年確立了發展“農業+觀光業”的基本策略,並於1981年與東京都世田谷區結為姐妹關係,開展全方位的城鄉交流。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1.城鄉共建

川場村、世田谷區以及林地所有者三方共同合作,用城鄉共建的方式構建新產業,並且以“中野館”附近80公頃範圍的森林為對象,開展森林保護等系列活動。

為此,川場村與三方共同打造旅遊民宿,利益共同承擔,比如,城市居民的療養設施與自然體驗場所散佈其中;中部區域集中了農產品生產設施、村民住宅與民宿以及村民服務設施;南部區域則集中了文化會館、田園廣場等對外旅遊設施。

2.營造農業主題樂園

日本的“道之驛”是國道邊上供來往車輛及遊客休息、購物的場所,川場村巧妙地利用“道之驛”的窗口效應,使它成為集合了農產品售賣、餐飲、體驗、休閒等功能與一體的“田園廣場”。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3.旅遊路徑結合農業地景

為發展旅遊業,川場村建設了包括“歷史民族資料館”“名主紀念館”在內的一系列文化旅遊設施。這些設施位於村落中部,距離“田園廣場”有一定的距離。於是,川場村巧妙地規劃了兩條散步路徑,將這些設施串聯起來,形成了完整的體驗流線。

其景觀設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農村的本來面貌:路徑的地面維持了田間小路的原貌,隔幾百米出現一次的路牌是唯一的人工設計物。路牌不僅指示了路徑的地理信息,同時也介紹了附近的農產品信息,小小的路牌也體現出川場村農業品牌化的策略。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中國的“一村一品”

與日本相比,中國的“一村一品”是自上而下的行為。截止目前,全國至少上千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國的“一村一品”已經墜入“多而不精”的囧地。

從諸多的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案例來看,中國的“一村一品”存在以下3大問題: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1.產業混亂

從日本的一村一品打造案例來看,整齊劃一的產業規劃才是一村一品的關鍵,通過產業規劃和聯動,才能形成單個產業的核心優勢。

中國一村一品的產業規劃存在前後不一致、產業之間的聯繫比較少。以蓮藕產品為例,在蓮藕產業規劃上僅僅停留在蓮藕產品銷售,而沒有在休閒農業和蓮藕二次加工、蓮藕文化上深度挖掘。

還有,產品是A地,但二次加工在B地。因技術或者資金問題,導致產業成本增加。

另外,產業跨界上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一二三產業的跨界和融合。

2.品牌意識薄弱

中國上千個一村一品,為何沒有幾個叫得上的產品品牌或者產業品牌呢?形象包裝和品牌意識薄弱。

從深層次分析,人才匱乏。日本一村一品都有一個農協來統一的品牌和產業規劃團隊。但中國的一村一品基本上政府出臺規劃或給出政策,農民自己唱戲。

雖然,有些農產品品牌在當地有點名氣,但沒有核心的品牌優勢或差異化標誌,因此放在全國地標農產品來比較,知名度遠遠不夠。

目前,一些地方標準化、質量品牌意識、核心競爭力還沒有成為自覺行動和必然選擇,離現代化農牧業發展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影響“一村一品”的持續發展。

3.商業思維不足

中國農業已經發展幾千年,缺乏完善的商業思維,尤其是用戶思維、市場思維、營銷思維等。比較,之前的中國農業都是以“滿足自己需求”,而不是圍繞著市場進行生產和管理的。

日本一村一品的發展史:日本農業商業發展史。因此,他們為了吸引市場和用戶、消費者而積極主動尋找發展的機會。

同樣在搞“一村一品”,為何日本農村發展的有聲有色

中國的“一村一品”工程,農民是被動,在商業思維或者積極性上存在不主動性。所以,中國要發展“一村一品”必須要用商業的角度建立合理商業規則。否則,仍沒走出傳統農業、傳統產業的思維。

日本的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值得中國借鑑,我們學習的是他們的產業思維和商業思維,中國的一村一品還必須要有主動顛覆或打破現狀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