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掀蓋子——強大的秦帝國緣何僅存14年就覆沒了?(下)

在《一個小人使強大的秦帝國僅存14年覆沒(上、中)

》兩文,再三再四提到秦始皇嬴政全家的救命恩人,甚至是祖宗三代再造恩人,最值得秦始皇嬴政永生永世感恩。本文發表,亦是首次掀開強秦滅亡的蓋子。

秦始皇嬴政正如國尉繚所說的“志得意滿”,甘冒天下大不韙,將忘恩負義事,做到人神共憤境地。導致天怨人怒,最終降禍給子孫後代,以至於萬劫不復。

嬴政及父親雖不是華陽夫人親生,但這個歷史上罕見的政治超級女強人,給予這家人默默無聞全部的愛。沒有她就沒有中華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王朝秦帝國誕生。然而,秦統一中國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嬴政何必卻將不該由他來弄的進程,強行推前呢?

他的代價是背上壞事做絕、忘恩負義、豬狗不如道義重負,促使他走向絕境的主角恰是這三篇文章共同指向的一個小人!後世的曹操和司馬懿確實比秦始皇嬴政高明許多。倘若秦始皇嬴政身邊這個小人,在輔佐他統一中華後,能夠金盆洗手,坦蕩做人,真心效忠後世秦朝皇帝並使帝國長治久安,則其就會從小人昇華成一代名相,超越伊尹和姜子牙,受後世尊寵。

但李斯天生小人,強秦不亡才怪?這個小人也橫屍街頭,父族、母族、和妻族全族被滅,無有後人存世。就連善終的秦始皇嬴政也無有後裔存世,二十多個兒子,一半被他那個二百五兒子胡亥所殺,另一個全被推舉羋氏家族並且救過秦始皇命的恩人忠臣良將的侄子全部殺光、一個不剩!

就李斯能黑刀殺死他師兄那點肚量,就怎能輔佐嬴政相互從小人上升到真正王者的胸襟與境界呢?而後世厚黑學卻全盤繼承李斯的黑刀哲學,並將臉厚心黑常態化,深華為務求成功也要人格喪失,倡導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宿命觀,卻不能不成功像李斯那樣被腰斬、秦始皇那樣被滅族。也就是說決不能認命為不成功!

成功了,就不會在乎靈魂在顫抖,成王得來富貴人這輩子值了。歷史上最成功的人是李世民,另文探討。倘華陽夫人在,秦始皇雖有野心,還不敢明目張膽滅楚。宣太后在,秦伐楚,她都極力制止。

後來,她兒子秦昭襄王勢大,在範睢鼓譟下,徹底削了宣太后權柄。但秦王仍不敢貿然對外公外婆家用兵。華陽夫人初時為歸國的子楚,安排夫人並生有兒子,嚇得呂不韋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幫助秦王把趙姬和嬴政母子,從趙國虎口接到咸陽。

接著,趙姬一門心思,使出看家本領,取悅華陽夫人,得以讓嬴政繼承大統。有華陽夫人在,李斯一直很本分做事,唯一一次出格是昧良心害死師兄,秦王嬴政事後承認現實。李斯只跟一個主子,在這個主子羽翼未豐時,他乖張做人誰也不敢得罪。這樣他就可以全力以赴,去琢磨主子所有的套路。

李斯曾是呂不韋門客,當年三股勢力合流何等氣焰囂張,在華陽夫人面前還是不堪一擊。特別是嫪毐造反,手下全部是以一當百的死士,拿今天話來說,華為花十萬塊錢一個月招個資深職員,嫪毐可是花五佰萬塊錢一個月買來武林高手抱必死之心效力。後世那個司馬懿也學嫪毐養死士,他覺得嫪毐少養了,要成功一定要多養。

世界上有名的宗教都說了報應這詞眼,告誡世人你不報恩也就算了,但千萬別做忘恩負義太過頭、傷天害理的事情。呂不韋非常奸詐,他知道華陽夫人不好惹,他也知道嫪毐準備十分充分,就是華陽公主相助也未必會有轉機。再者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華陽公主會干預進來,況且她已退居三線。

即使抱著這樣的僥倖,他也只想坐山觀虎鬥,料嬴政必死無疑。結果事發,嬴政畢竟是一個剛成年孩子,嚇得在蘄年宮哆嗦。嫪毐率領死士們趕到,很快如願結果秦王政。突然好似天兵天將下凡來了無數兵馬,領頭的正是昌平君和昌文君,司馬遷在這些事情的記錄說是嬴政下令欠妥。

後世光緒在百日維新中,就根本調不動軍隊!如果嬴政能調動軍隊,嫪毐豈會鋌而走險呢?

昌平君和宣太后、華陽夫人都是羋姓,母親是公主,外祖父是秦昭襄王。戰勝嫪毐救嬴政,昌平君和昌文君是首功。呂不韋罷相後就是昌平君。華陽夫人死後,在李斯一步一個腳印策劃下,這剛好合嬴政心中的魔性,前面的文章已經分析過,沒有小人挑唆他會顯現出至善一面。

但李斯是法家裡面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人,他不甘寂寞、想出人頭地想瘋了,天生厭惡儒家婆婆媽媽的仁善。昌平君是秦始皇嬴政救命恩人,後被忠肝義膽的項燕推舉為楚王。

王翦被逼無奈征伐楚國,昌平君為國捐軀,項燕撫屍痛哭後,自殺追隨故主而去。王翦命令全軍停止進攻,以示哀悼。戰前,王翦故意放開口子,以讓君臣得以逃脫,但昌平君與項燕勢與楚國共存亡。楚故國人民泣血為君臣發喪,王翦心中無比痛苦。

王翦知道這是一場非正義戰爭,自己當初提出六十萬大軍伐楚,本意讓秦王知難而退,但沒想到這小子竟然傾國而戰,他沒有退路,白起當初的教訓猶在眼前,為子孫後代著想,他只能奉君命統帥大軍。

楚國滅了,王翦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知道秦國也不長遠,密囑王賁在齊地規劃未來,他知道秦地將來必是戰場,真正的深謀遠慮!自王子喬到王離皆屬太原王氏,與王離長子王元領銜齊地的琅邪王氏,及至兩漢、唐宋能人輩出,這是後話。現在王姓最多的仍是這兩大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中突然逝世,李斯和趙高秘不發喪。李斯本按秦始皇心意讓扶蘇繼承大統,但趙高有私心,因為他能夠全盤控制胡亥這個二百五,所以對李斯說:“扶蘇登基,蒙恬大權在握,你和蒙恬兄弟是仇家,你自己要好好想想後果。”

李斯本就是小肚雞腸之人,竟然不念故主知遇之恩,偽造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扶持胡亥登基稱帝。

當初,項燕抱著為國捐軀必死無疑的決心,密囑項梁與項羽逃離戰場,將來形勢有變再要舉旗造反。果如項燕所願,徹底覆沒了秦帝國,火燒咸陽,毀了幾百裡秦宮殿與兩千多年的藏書。因資料欠缺,這也為司馬遷以文學筆調寫史埋下伏筆。

後世稱之為莽夫的世之梟雄,把凡是秦始皇王室成員一個不留全殺。這怨恨得有多深啊!難怪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此前趙高已經滅了李斯全族,也是一個不留。悲哉!冤冤相報何時了?

秦始皇與李斯倘若在世,會不會凡事不為自己,也會子孫後代著想呢?

秦朝末年,王離繼承祖父王翦爵位為武城侯,在鉅鹿之戰統率邊防軍被項羽率軍打敗,幸有心腹僕人假扮成他,才得以從血腥戰場中隱遁。王離攜妻張氏,與長子王元和次子王威退歸鄉野。而最早定居流坽的王達臣,是王威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