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2019年4月27日下午18:04,媒體虎嗅APP扔出炸彈消息:成都市成華區國有企業東方廣益6億元入股錘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被區監察委立案調查。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謠言,並且已經被成華區檢查委東方廣益的官方闢謠。但是,這個消息卻在4月27日晚間炸開了鍋,並一度登上了新浪熱搜榜,讓本已平靜的錘子科技又一次進入觀眾視野。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4月27日晚間,當消息在微博上渲染時,小編開始就覺得這消息幾乎沒有可信度:

① 東方廣益屬於區屬國有企業,代表著政府,6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不是小數目,應該代表著政府的投資意願;

② 在東方廣益的公示欄明確寫著,其投資錘子科技屬於股權投資,而非債券投資或者借款,股權就代表著有一定的風險性;

③ 如果股權投資過程中有腐敗行為,那就另當別論,不在本次討論範疇;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如果再把時間往前推,2018年9月9月,錘子科技在北京亦莊舉辦"讓子彈飛一會兒"直播發佈會,羅永浩攜一眾高管參加,COO吳德周、軟件研發副總裁鄒偉、用戶體驗副總裁朱蕭木、UI設計總監方遲,以及快如科技(子彈短信)CEO張霽、CPO郝浠傑、CTO汪兆飛,這也是錘子科技高管的最後一次全體亮相。在這之後,錘子科技的各種負面新聞接踵而至。

2018年10月,原錘子科技工業設計副總裁李劍葉離職,加盟阿里,入職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

2019年1月15日,快如科技發佈會,羅永浩明確,朱蕭木離職創業成立北京羽衣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生產[福祿]牌電子眼;

2019年3月,快如科技團隊解散,團隊從近300人砍到不足20人;至於員工迴流到錘子科技還是裁員賠償,沒有定論;

2019年4月,原錘子科技總裁彭錦洲創立北京大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生產[小野]牌電子眼;

2019年4月25日,原錘子科技旗下錘子科技@SmartisanOS 官方變更認證信息,微博主體變更為北京大眼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坐實錘子科技被今日頭條收購的消息;早在2019年1月份,就有媒體傳出錘子科技員工轉籤今日頭條的消息;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除了人員相關的變動外,近段時間,錘子科技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拖欠員工工資、銀行資金被凍結、羅永浩卸任各種相關公司法人代表等消息,一切的消息都在預示著:錘子科技已經走向窮途末路。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走向末路?這與羅永浩的個人風格肯定有關,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於老羅1個人。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從趨勢看,錘子科技走向末路,有其必然性。

小米科技成立於2010年,雷軍用互聯網思維方式賣手機大獲成功,這影響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和手機企業,在這之後的兩年內,傳統的手機企業成立子品牌:華為創立榮耀品牌,中興創立努比亞品牌、聯想創立ZUK,酷派成立大神;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涉足手機,360奇虎科技、美圖手機等。錘子科技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如今時間過去了很多年,用現在的市場格局去覆盤,除了小米手機和榮耀品牌成功的生存下來,過得比較好外,其他品牌幾乎銷聲匿跡,只有努比亞手機還在死亡邊緣苦苦的掙扎,期待5G下一個封口的崛起。

回想一下,努比亞、ZUK、大神、360等品牌背後都有強大的資本作為保障,而老羅真的是[一個人在奮鬥],其他品牌都已經銷聲匿跡,何況錘子科技乎?從這一點來講,錘子科技的窮途末路似乎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再來複盤小米科技,其創始人團隊堪稱豪華:董事長雷軍更是互聯網行業的鼻祖,28歲擔任金山軟件董事長,帶領金山一路上市,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天使投資人;總裁林斌時谷歌的全球工程總監,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劉德曾是北京科技大學的系主任,黃江吉時原Microsoft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所以,小米的成功不在於銷量和市場份額,而是能夠把一些背景文化不同、已經功成名就的人撮合在一起,共同幹成了一件大事;而反觀錘子科技,基本上一群草根青年帶著文藝氣息在創業,雙方的團隊實力時遠遠不能比的,團隊實力影響資本融資,這是創業初期的關鍵致命點;

即使是小米科技,走上正軌之後,也遇到過危機。受制於國內的消費升級、線下渠道薄弱及供應鏈等原因,2016年,小米科技在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4150萬部,比2015年的6400萬部暴跌36%。從2015年的國內第一跌到2016年國內第五,小米迎來史上最大困難。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2016年的危機過去,現在小米的危機也很大。銷售品牌國內市場被榮耀壓制;紅米品牌分家後,一直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品牌能夠站穩中高端市場;小米的消費級IOT的全球連接數第一,但是變現途徑苦苦難覓;還有股價、研發投入等等。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而對於榮耀品牌,其發展之路披荊斬棘、穩紮穩打,銷售、銷售額一直穩增,但是整個華為公司為榮耀輸送了太多的資源,同時也為榮耀團隊提供了相當大的自主權;榮耀總裁趙明更是進入了華為董事會的候補董事席位;在2013年的時候,面對小米的來勢洶洶,華為公司可以說是舉全公司之力發展榮耀,這才帶來了榮耀第一年就2000萬臺的銷售的業績。

以前,有很多人建議羅永浩把錘子手機打造成小眾產品,靠現有的團隊、老羅的影響力,每年幾百萬的銷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羅永浩卻一直把繼承喬布斯的皈依,把延續喬布斯的夢想,改變世界作為自己的前進的新年和動力。也許,就是這個讓老羅引以為傲的使命帶著老羅走向了偏執,遠離了商業。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2014年5月20日,錘子科技發佈第一款手機Smartisan T1,老羅的工業設計的初心讓中國大陸手機第一次獲得iF國際設計獎金獎,後續陸續獲得日本設計振興會的“Good Design Award設計獎”、 “星火國際設計獎”銀獎,一系列獎項的背後是也有了一系列不符合商業的邏輯:售價超過 3000元,這在當時國內僅次於蘋果,網友普遍認為靠“情懷”充值;在人們習慣了大屏操作的年代,錘子重回實體鍵的設計,讓消費者體驗很不爽;在網絡方面不支持電信4G……,各種與商業和銷量有關的,負面的評價很多。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老羅成名於互聯網,深諳互聯網的營銷法則,新東方的履歷是其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高潮。在羅永浩離開新東方的的創業生涯中,有支持者,但更多的嘲諷和謾罵。或許他偏執狂的性格只能讓很少一部分人接受。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他在用他認為的工匠精神,去對抗市場主流的規則,並且還企圖強行改變用戶的喜好習慣。TNT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2018年5月15日,錘子科技在鳥巢舉辦發佈會,發佈了堅果手機R1和堅果TNT工作站。堅果TNT工作站售價為9999元。從其定價策略上可以看得出,錘子科技真的很缺錢:如果堅果TNT賣得好,這將會是一個跨時代得產品,肯定會引來源源不斷得融資;即使賣不好,有一些粉絲肯購買,如此高得客單價也會帶來一些現金流。但事實是,兩種想法均落空。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因為堅果TNT得工作邏輯就是,把雙手與手機的觸控的交互,轉移到了“電腦屏幕”上,通過雙手手指觸控實現目標指向操作,同時配合語音進行指令下達,最終實現一套操作的流程。但是,語音的交互邏輯本身是不符合辦公場景的,並且TNT的工作邏輯嚴重依賴第三方軟件,無法解決跨平臺和軟件兼容的問題,9999元的定價更是直接提高了門檻,讓很多羅粉和錘粉無法用力救濟。

TNT的失敗,可以說是錘子科技走向末路的直接導火索,因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經歷、費用,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如果把TNT的費用投向智能手機或者一些智能配件的研發、生產,錘子科技也許可以多喘息一些時間,甚至過的很舒服。

因為,老羅的偏執信念,是錘子科技走向窮途末路的偶然中的必然因素。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試想一下,如果錘子科技真的做成了,做大了,會不會帶來更多的其他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一個公司,創始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拿錘子科技與華為、小米對標,其實是沒有意義。因為創始人背景、社會層次是不可對標的。但是,是否可以拿魅族來做對標呢?當然可以。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羅永浩VS黃章,兩個人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都是出生草根,都中學畢業沒接收高等教育,都以工匠精神出名,積累了龐大的粉絲基礎;不同的是,羅永浩是東北人,性格外向;黃章是廣東人,不善言辭。

魅族,靠MP3出名,以卓越的技術、超群的功能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在阿里投資以前,魅族企業不大,員工不多,產品在小眾市場出類拔類,培養了一大批忠粉。但在阿里投資之後,魅族的完善勢必要被資本綁架,人員的擴張,會導致管理成本的誇張,也在不斷考驗著黃章的管理能力。在引入了一些職業經理人後,企業內部派系嚴重,人員的紛紛擾擾嚴重製約了魅族的發展與壯大。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小編覺得,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強弱是一個企業能否不斷的壯大的最關鍵因素。中國因為管理不善而倒閉的公司可以說是很多的。

我認為,錘子科技發展不大,也許是一件幸事,至少在外界看來,錘子可以雖然銷量不好,但是管理層很團結。如果壯大了,我想,以羅永浩的管理能力,很大去管理好一個員工超過數千人的公司的。

也許,從這一點看,錘子科技現在走向末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錘子科技,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