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到小區,深圳疫情防控新招顯奇效

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2020年初擴散到全國,並引發各地政府拉響疫情防控警報。隨著春節假期結束,肺炎疫情將再次出現跨地區傳播和社區擴散的風險。深圳的外來人口居多,大量人口在春節假期後返程,有可能增加輸入型病例,將為疫情防控帶來極大困難。

1月30日,為響應國家要求和市民呼聲,深圳市衛健委公佈第一批31個最新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人曾逗留過的小區(場所)名單。1月31日,深圳又更新了這份名單,公佈累計確診的134個新型肺炎患者曾逗留過的82個小區(場所)。

這份名單的公佈意味深長,既點到為止,僅公佈疫情傳播風險較大的小區和場所的名稱,因此不會洩露患者的隱私,又達到足夠細的顆粒度,提高民眾的警覺性和防範性,使相關社區和基層組織能夠精準防控疫情,確保人員和物資的高效配置。這一做法為精準防控疫情提供了可資複製推廣的模式,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借鑑。


信息公開到小區,深圳疫情防控新招顯奇效

新型肺炎通過飛沫、接觸等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加之潛伏期長和隱匿性高,為政府防控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這一尚未完全破解的新型病毒,人們自然會充滿恐慌情緒,並容易輕信和傳播謠言。保持政府信息透明,通過權威渠道向民眾及時有效地傳播相關信息,有利於減少謠言滋生的土壤,並使民眾能夠科學合理地參與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

目前一些地區在信息披露和公開方面存在值得商榷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某些地區未做到第一時間充分披露相關信息,不能及時回應民眾關切,使民眾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誤信謠言,導致防疫工作面臨被動。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地區不注重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因為詳細披露具體數據和相關信息而受到指責。如何拿捏信息披露的度,就成為防疫期間特別關鍵的問題。

疫情猛於虎,防疫初期人們難免手忙腳亂,一些地區甚至出現簡單粗暴的“硬核”防控措施,對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困擾。為此要加強防疫工作的精細化和精準化,通過數據驅動的網格化精準防控來提高效率,並避免對患者的“汙名化”。

深圳市公佈確診患者曾經逗留的小區和場所,既滿足了相關民眾的知情權,也為平息民眾恐慌情緒,引導正確的防護行為提供了可能。除了定期公佈和及時更新這份名單,我們還希望深圳市衛健委可以優化信息公開工作,使之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群。

比如,涉及確診患者的小區居民可能希望瞭解這些患者的發病時間和患病原因,以及患者的後續診療情況。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披露這些相關信息,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自我保護並避免重蹈覆轍。

深圳市衛健委仍在持續更新這份名單,讓更多市民觸摸實情、瞭解真相。我們相信這份名單的可視化和友好性將不斷增強,通過動態地圖和定位功能為居民獲取個性化的數據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此類名單的動態管理機制也將建立,及時增補新發病例涉及的小區或場所,將疫情防線織得更密,讓公眾更加安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