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最讓你尊敬的人是誰?

鄉野鵬飛話三農


我們祖代都是生活在農村,農村的人民最尊重毛主席,只因毛主席是位農民的兒子,穿棉粗布衣,穿草鞋走出故鄉,為革命奔波,鬥地主分田地,在舊社會,地主富豪為少數,大部分是受苦的大眾,毛主席是為勞苦大眾打天下,讓多數農民能有地種,有衣穿,有飯吃,過上好日子,當然農村人民更擁護毛主席與共產黨。我家從爺爺那代,家裡就有共產黨員,一直我們這代共產黨員更多,我家是新中農,也沒有分地主的土地,只因我家是做生意的,我父親與叔叔參加革命,爺爺思想進步,我二爺與三爺家兩位叔叔一位十八一位十九參加紅軍,犧牲前線,我家是革命家庭,都是農村出身,農村人民最尊重毛主席,熱愛偉大的黨,愛國愛民!



天長地久紅玫瑰


讓人遵敬的人是毛主席。因為毛主席是從農民中走出來的民族領袖,始終保持著農民本色,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終生艱苦樸素。

全國進入困難時期後,他帶頭降工資,宣佈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跟老百姓一樣,忍飢挨餓、艱苦樸素。延安時期,毛主席的衣服總是縫縫補補,常常穿著帶有補丁的衣褲去巡視、走訪、做報告,與民主人士和工農兵交流。那時,毛主席食粗茶淡飯,住簡陋窯洞,生活物質條件極其匱乏、艱苦。 建國初期,毛主席只做了兩套衣服,一套是參加開國大典的禮服,一套是訪問蘇聯時的禮服,買了一雙圓頭皮鞋,這雙皮鞋他一直穿到與世長辭。毛主席除公眾場合或接見外賓以外,平時穿的衣服經常是補丁摞補丁,內衣、被褥及平時穿的衣褲襪子都是補了又補。直到毛主席逝世時,他的一件睡衣用了20多年,補了70多個補丁,一條毛巾被上的補丁也達70多個,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

這就是一位大國領袖的真實生活狀況。實事求是地說,毛主席是我們祖國這幾百年最偉大、最卓越的傑出人物,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大公無私的人。此乃大聖也。總而言之,毛主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集成者,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衷心熱愛無限崇拜的偉大領袖和民族英雄,是值得我們子孫後代永遠學習的光輝榜樣。


齊人一一梳柳風


面對“農村都有哪些人讓你敬佩?為什麼?”的問題,我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時間已轉眼過去兩年多了,然而農村兩位老大娘的形象,仍印記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在告別她們不久後的一個夜晚,我終究睡不著,便披衣下床,坐在書桌旁,兩位農村老大娘的形象便又從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我抑制不住心中的衝動,執筆寫下了《沿著勤勞的腳印前行》一文,把它敬獻給兩位老大娘以及普天下的百姓。

兩年過去了,我還清楚的記得與兩位老大娘相識的過程。

鏡頭一,兩年的一天與朋友相約中午見面,由於時間早,我便到城郊去走一走。在幾顆高大的銀杏樹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娘一隻手拖著一隻白色的膠絲袋子,在彎著腰,抵著頭,另一隻手在地上採摘著什麼,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家您在採摘野萊嗎?老人家半直了腰,微微抬起頭,我看到那是一張寫滿了風霜,蒼老的臉。她看了我一下,閃動著不定的眼神:呃,不,俺在揀些銀杏。接著老人家又顯的有些不安:俺這是第一次來,家裡老頭子得了高血壓,頭暈的歷害不能下床幹活了,別人說銀杏果煮水喝能治病,俺就來了。我看著地上撒落的熟透了的銀杏果,有的己經發黴,有的開始腐爛了,又扭頭看到老人家手裡還算完整的果子,鼻子一酸,有種想哭的感覺,伸手摸向口袋:岀門竟忘了帶錢包。“大娘能揀就揀一些吧”。大娘看了看我,什麼也沒說,彎下腰,低下頭儘管忙她的營生去了。我用手機拍了老人揀銀杏果的照片,卻沒有勇氣拍一張老人仰起臉的照片,“老實、誠懇、勤勞、善良的百姓那可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呀!”

鏡頭二,在一塊種滿蔬菜的地裡,一位頭戴斗笠,坐在一個馬紮上,伏著身子,在白菜旁正在用小鏟一棵一棵、小心翼翼的清理著草,唯恐怕傷了菜。我走近大娘與她攀談起來,在她娓娓道來中,我瞭解到:老大娘己經75歲了,老伴長她兩歲,膝下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岀稼另過去了。老兩口有二畝地,一畝地種了蔬菜,其餘的地種了糧。老兩口營生著這塊菜地,有蘿蔔、白菜、辣椒、茄子等十來種青菜,供祖孫四代30多口人吃菜,剩下的再由老伴拿到市場上去賣。我問孩子們孝順嗎?老人家說:還說的過去。接著老人家挺直胸脯,理直氣壯的說:“俺兩口子又不吃、不用他們的,供他們吃菜,來了還要供他們吃飯,他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老人家的語氣一緩,笑著對我說“誰讓我們是一家人呢?”喜悅、滿意之情溢於言表。一位風趣健談的老人,一位75歲、牙齒不剩幾顆、卻還在用勤勞的雙手耕耘,自食其力生活的老人。

我陷入了沉思:民以食為天。兩位老大娘是天下眾多百姓中的一員,她們辛苦一輩子,把心血、汗水和著生命灑在了腳下養育我們的土地上,用勤勞供奉著她們的國家,她們心裡始終把大家當成“自家人”。是啊,“誰讓我們是一家人呢”,那麼質樸、那麼善良、那麼豁然、那麼大度、那麼無私的情懷。這是我們的百姓,這是我們應該傳承的精神,她們才是民族的脊樑。











走在路上亦是風景


生長在農村,一輩子壓根就沒有機會而離開。我覺得在農村最讓我尊敬的還是那些叫民辦教師的群體。

民辦教師是八十年代我們那裡,乃至全國各地農村小學的主力軍,是他們撐起了農村教育的一片藍天。

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還不富裕。我們那裡的農村小學的教室都是四面透風的破房子。沒有窗玻璃,全是用廢舊的報紙粘糊的。土臺上擱著一塊木板就是課桌,凳子不是土臺臺,就是學生從自家帶來的小凳。學校除了校長、教導主任外,其餘的都是民辦教師。他們的辦公室既是休息的地方,也是簡易的灶房。說是灶房,還不是各人生個爐子,燒壺開水就看鹹菜熬過了一天又一天。民辦教師們的報酬最初是生產隊給你工分,到了年底用工分再分口糧。



包產到戶後,只給工資,起初是17元,後來才增加到40元,就再也沒漲過一分錢。別看民辦教師的工資很少,但是民辦教師對工作一點沒少做。早晨學生一進校門,便是他們工作的開始。因為民辦教師都是代著語文、數學兩門主課,還有音、體、美等副課。只要學生在校,他們就不能離開教室。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也是學校的管理要求。下午放學後,還要去學生家中做家訪,動員未入學或輟學的孩子入學。大半夜還在鑽研教材,撰寫教案,星期六(日)還得參加學區召開的教師大會。

儘管做著民辦教師,可他們還是農民。他們都分有承包地,還得抽空務作莊稼。民辦教師可是典型的走出校門就是農民的一個群體。說是務作莊稼,還不是將土地扔給了父母和丈夫(妻子)。民辦教師可是一個人在教學,全家人跟著受苦受累。

熬過了一年又一年,桃李滿天了。有的學生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成為經濟的領軍人物。可是民辦教師的他們還是被1984年12月31日“政策界限”“一刀切”被清退了。

民辦教師工作了一二十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清退離崗後,他們成了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的農民,只能南來北往地去打工。

眼下,這些民辦教師都已經是中老年人了。本米他們辛苦了幾十年是該歇下來了。只是曾經做過民辦教師的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家庭,仍在盡最大努力地打工。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現狀,他們只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命運將民辦教師成為了弱者,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地位,沒有尊重,沒有關愛,可他們都曾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是真正的人民教師。是民辦教師為農村孩子點燃了知識的燈塔。現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辦教師培養的一批批學生。農村經濟的發展,民辦教師功不可沒!


民辦教師是應該得尊敬的人!民辦教師更是我尊敬的人!【#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在農村能讓我敬佩的認不多,其中一位本不願提起,既然說到這裡了,我就說一說吧!

他是我的一位小叔,很精神的一個人。他是一名粉刷工,平時村子裡蓋了房子需要裝修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為人也比較隨和。

令我記憶深刻的有這麼一件事,那是我10左右的時候。我爸是一名修理工,平時騎著自行車就在周圍的村子裡轉著吆喝,看誰家有東西需要維修,一般以衣服拉鍊,換窗紗,配鑰匙為主。那年家裡有別的事我家開支過度,沒有多餘的錢去買原料,找了幾家鄰居可是沒有借到錢,最後不知道這件事怎麼讓這位小叔知道了,直接就找到我家,拿了幾百塊錢,20年前的幾百塊錢也不少了!然後我們一家很是感激。

他對有困難的人從來都是盡力幫助,村子裡甚至周圍鄰村的人都知道他。大家也很欣慰身邊有這麼一個人!

可是光景不長,那年在幫助別人的路上出了車禍,人就這麼走了,那年他才三十幾歲!留下了那個年幼的孩子。只記得埋葬那天早晨,大家都來了,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們田溝裡到處都是人來為他送葬。

迄今為止,大家依然感到惋惜。也是我比較敬佩的一位人。


老陝鄉村


農村最讓我尊重的人嗎?我認為是我的父親。我父親是一個赤腳醫生,祖傳的中醫,治療腰疼頸椎疼特別厲害。在我小時候,那時候農村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那時候真的是土裡刨食,面朝黃土背朝天。因為常年乾重活,所以村裡人有腰疼病的人很多,正常來說因為病人多,我家的生活應該很好。但是我爸那時候給人看病不要錢,因為他給人看病是直接用手復位,或者是針灸,很少開藥,如果開藥也是讓人家自己抓藥,他不收一分錢。用我爸的話說,這年頭誰也不容易,能幫就幫。因為幹農活的同時還要盡心盡力的給人看病,所以當時我家的生活甚至都有一些比不上別人家。當時想不通為什麼不收錢,後來我爸說了一話,他說醫生的本職是治病救人,其次才是賺錢,如果有一天他這身本事無用武之地了,那他就算死了也會笑醒。現在農村的生活好了,我爸治病也開始收錢了,因為大家都負擔的起了,當然了遇到家裡實在困難的,我爸還是會一分錢不收。這就是我爸,雖然不是特別厲害,但是我仍然欽佩他,在我心裡他是一個真正的醫生。


星宇能量


在農村最讓我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老爸是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時時刻刻都在保護者我,滿足我任何的需求。長大有了工作以後,老爸是我心目中掌管家中大小事務的掌櫃,讓我少走彎路,給精神以及經濟上的幫助。

而如今老爸在我的心中,不知何時成了一位需要我的老人,有一次我凝視著我的老爸,我再也找不到那種威武感,有的只有孤獨感。數年的時光,如今在腦海中彷彿白駒過隙。

兒時記憶中任我嬉戲玩耍溫暖健壯的脊背,如今不知何時變的駝背了。兒時記憶中只要嘴饞撒嬌就會滿足我一切的爸爸,如今不厭其煩一遍一遍的對我說細水長流。兒時農忙時一個人就能背十幾畝糧的爸爸,如今上下梯子都有點喘氣。

老爸一個會尊重別人的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可以帶著我一起進步的,一個教會我成長的人。最重要的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老爸常說,尊敬因人而異,要學會尊敬一個值得你去尊敬的人。現在,我特別討厭時間過得飛快,他讓我最尊敬的人變老了。有時,我又感謝時間過得飛快,讓我長大可以有能力孝敬我最尊敬的人。

我們農村那靜謐的青山涓涓溪流,很容易讓人安靜下來。在這裡,我可以敞開大門出去,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沒人打擾,我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一碗飯可以端著邊走邊吃,走家串戶。豬沒了狗還在,雞依然可以長鳴桑樹巔,綠樹掩映青碧無邊。

就在此時此時,筷子兄弟的一首歌《父親》的旋律不斷在腦海裡迴旋。流芳在這裡也願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夠慢慢變老,讓我們做兒女的有機會,有時間孝敬你們。


農人顧流芳


我最尊敬的是我們村兩位老人,他們倆人40多年前一個是村支書,一個是生產隊的隊長,老支書和生產隊長就像自己的家長一樣,對他們只有尊敬,他們處處為村裡人著想,大公無私,當了多年幹部,自已家裡跟其它人一個樣,沒半點特殊,有了招工指標和招兵指標全讓給家庭困難戶,村裡誰家有事,他們跑前跑後比當事人還忙,真是黨的好乾部,群眾的貼心人,我就是在那個年代入伍的,家裡寫信告訴我,雖說我去部隊了,但村裡照常每天給我記十分工,回想那個年代,感覺老支書和老隊長就是我的親人,近幾年我回村裡最大的期望是看到兩位老人身體棒棒的,祝兩位老人家長命百歲。


半工又半農


在'農村我特別敬佩老黨員,和老書記,因為他們有這,至高的榮譽,不管村裡有什麼事他們都會走在最前邊,誰家要辦事都是他們在指揮,按排每一個人的工作,好幾百號人他都要按排的合合適適,全村裡的人沒有一個不聽他們的話,正因為有了他們這些老書記,老領導,我們村裡辦什麼事情才能圓滿的完成,高高興興的把事情辦完,每個家庭才會和睦相處,在我們村,


這才是我最敬佩的人。


小磊農村生活


對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的理解和絕大多數條友們相左,朋友們大多理解是廣義的,大家均異口同聲地指向了為農民謀求翻身和幸福的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不僅為廣大農民所敬仰,他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心中的偉大領袖,他是為世人所敬仰的崇高無比的偉人。而我根據提問的字面,理解的比較狹義,覺得題主好像提問在農村或者某一個較小範圍內,自己心裡覺得最尊敬的人。那麼,就按照我本人對問題的理解,作為回答吧。過去在農村,我最尊敬的是我的一個大伯,他幼小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在我們村周圍也算是有知識的人了。過去,農村識文斷字的人甚少,想給遠方的親友寫封信,都找他代筆;一到春節就忙著給家家戶戶寫對聯;年輕人結婚查日子也找他,不計分文索取。他為人謙和,嚴於律己,寬厚待人,平時言語不多,甚懂禮數,在周邊村子威望很高。一般人家的紅白喜事,必請大伯到場辦理主事,遇到左鄰右舍分家或者是打仗鬥毆,也請他出面處理或調解。大伯身上似乎散發著一種神奇的魔力,一般在農村很棘手的鄰里糾紛,村幹部出面都不好使,他人一到都會給他面子,一般會將矛盾化解了。大伯處事的原則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也從來不求任何回報,凡是經過他處理的事,當事人都比較滿意和欽佩,幾乎沒有一個人對他不滿,深得附近村民的信任和尊敬。大伯去世的時候,全村人幾乎人人都為他送行,有很多村民為大伯的去世而落淚。他的為人處事,至今我一直努力效仿著他,因此,在農村,我心裡最尊敬的人就是我的大伯。回答至此吧。或許我對問題的理解有誤,作出的回答跑偏了,果真如此,在此對題主說聲抱歉。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