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是哪八個國家,主力是哪國?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酷路澤聯盟


侵華戰爭中,八國聯軍侵華可是首當其衝,也是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年5月28日,英、美、德、法、俄、意、日、奧(今分為奧地利和匈牙利)組成八國聯盟,以替大清朝打壓義和團為由攻入北京。

一路上,他們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接連洗劫破壞了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以及被英法聯軍洗劫過的圓明園。

八國聯軍到底派了多少兵力?

這八個國家中,前期領頭的是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這個時候總人數不到三萬,後期逐漸增加。

八月中旬,從天津向北京進攻的聯軍士兵約一萬六千人,其中,日本8000,俄國4800,英國3000,美國2100,法國800,奧地利50,意大利53。

八國軍隊裡,日本是主力軍,從進攻北京時就可以看出來,後來陸陸續續,日本派遣士兵約23000人,軍艦大約18艘,成為侵華戰爭主力國家。

正是這區區幾萬人,一路打到了京城,霸佔了紫禁城,允許士兵公開搶劫三日,不允許的還搶了許多天。

皇宮內的珍寶也被洗劫一空,嵩祝寺的鍍金佛像被盜走三千餘尊。就連太和殿前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颳了去,老百姓和官員的私宅也擋不住搜刮。

更肆意妄為的是,北京各衙署的存款被搶走約6000萬兩,日軍搶奪戶部庫存白銀2914856,這些人狠狠的發了一次強盜戰爭財。


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這次戰爭清政府失敗後,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當時中國有大約45000萬人,八國強盜要求每人賠一兩銀子,也就是4.5億兩白銀,然而這僅僅是本金而已。

由於清政府國庫不足以一次償還,便以鹽稅、海關做抵押,時長39年,連本帶利應賠982238150,也就是9.8億兩白銀。

因為1900年是庚子年,所以這項賠款又叫做“庚子賠款”。

列強為何就要退還庚子賠款?

對,你沒看錯,庚子賠款在還利息的過程中被退還了,實際清政府賠款約6.5億兩。

關於賠款的退還,還要從美國說起,起初《辛丑條約》的簽訂,只是說4.5億兩,並沒有說賠黃金還是白銀,所以貪心的強盜各國以黃金為由企圖增加賠款。

別說連本帶利的黃金了,就是這4.5億的本金白銀早就足以賠償這些強盜莫須有的損失了,更別提民脂民膏。

面對列強們的得寸進尺,當時我國的駐美大使梁誠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進行了一番商討。

梁誠是晚清優秀的外交官和翻譯官,當時留美學習,為我國外交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愛國精神充分體現在他的外交事業中。

正是他的交涉使得美方“良心發現”,美國的眼光看的顯然更加長遠,賠款在其看來只是蠅頭小利,他們早就覺得賠款對於中國負擔過重,於是在梁成的推動下,他們決定改變戰略。

1906年,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倡導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賠款是真的為了良心,慈悲嗎?當然不是。

這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於是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用來興辦教育。

沒錯,他們本想用精神控制滲透年輕人,進而控制中國。也要感謝他們這個舉措,將這筆費用用來資助留美學生。

為了使這項工作更好進行,清政府於1911年建立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改名為今天的清華大學。

考取庚子賠款而留美的優秀學生有很多,在後來的幾十年在學術界造成了很大影響,比如胡適等人。

後來,美國在中國又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最有名的就是燕京大學。還有教會醫院――協和醫院,這都是美國人的資助下得以展開的。

退還賠款,美國是第一個,後來其他列強見狀,也開始陸陸續續退還賠款,用來興辦中國的教育和公共事業。美國帶了頭後,英國於1926年初國會通過議案,並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

而俄國,早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就放棄了帝俄簽訂條約獲得的特權和賠款,前提是北洋政府要認可蘇維埃政權。

1924年5月,中俄簽訂了《中俄協定》,退還賠款由中蘇兩國派員共同監督用以建設學校等設施。

當時美國的影響力還沒有如今這麼大,所以其他國家的退還賠款還有另一個原因,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將大炮對準了遠東地區,國與國之間哪來的深情厚誼,所以,為了抑制德國的囂張氣焰,英法向中國伸出了合作之手。

就這樣,中國以十萬勞工為代價,成為了協約國之一,1917年,北京政府宣佈對德奧開戰,這場戰爭最後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中國贏了。

戰爭過後奧地利解體,賠款也就放棄討要,德國戰敗,也跟著放棄賠款,還有法國,作為合作伙伴,歸還了餘額大約7.6萬美金(39萬法郎)。

其餘如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均有所退款,中國實際共支付庚子賠款總數的58%。

最後剩下這麼一個一分未還的,那就是日本。別國退款,他無動於衷,眼見兩國矛盾日益緊張,中國留美學生數量遠超日本,它著急了。

於是企圖用庚子賠款資助留日學生,但中華兒女血氣方剛,愛國堅定,拒絕接受這虛偽的好意,最終,日本也沒有實際退還一分庚子賠款。

並且,這些戰爭財被用在了擴張侵華日軍上,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中國還在支付賠款。

日本以為自己賺了,但其實,最大的贏家是美國,畢竟人才比白銀更有吸引力。


史之策


八國聯軍:

英、美、法、德、俄、日六國,意大利,奧匈帝國。

主力:

日本:20艘艦艇,540名海軍,20300名陸軍

俄國:10艘艦艇,750名海軍,12400名陸軍

英國:8艘艦艇,2020名海軍,10000名陸軍

法國:5艘艦艇,390名海軍,3130名陸軍

美國:2艘艦艇,295名海軍,3125名陸軍

德國:5艘艦艇,600名海軍,300名陸軍

奧匈帝國:4艘艦艇,294名海軍,100名陸軍

意大利:2艘艦艇,80名海軍,5名陸軍

也就是說,日本、俄國、英國是最主要的三個侵略國家,其中日本又是主力中的主力——別的國家都有廣闊的殖民領域,而日本千百年來,一直盯著我國。


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分別佔領北京的部分地區

東四以北由日本人佔領,因為他們人數多,勢力大,所以得到了最大的地區,又因為他們熟悉中國,知道北京城哪裡最富庶,所以佔領了最有錢的地方。

東四以東被沙俄佔領。

東西之西被意大利佔領。

在皇帝居住的皇城裡面,東北方向被德軍佔領,東南被英國佔領,東面剩下的地區被日本佔領,西面被美、英、法、意分佔,外城被英、美、德共同佔領,共同守備,全部用士兵戒嚴。


二、搜刮財富

日本首先在內務府搜刮出來三百萬白銀

聯軍下令讓入侵的士兵劫掠三天,後來又仔細搜刮數日,損失最多的是皇城內外的皇家用品。所有能看得見的金器、寶石,都被他們奪走,運回了各國的駐地。宮內的鍍金佛像被搶走,有的不方便帶走的,列強還用刀將上面的鑲金給摳下來帶走。

各個要員府邸被劫掠一空,各大王府也被搶了個精光,商鋪、銀行裡面的金銀也被統統搶走,各個府衙裡面的存銀共計被搶超過6000萬兩。日本人在搶走大量白銀後,還用刀將鼓樓的鼓給戳破。許多古代流傳下來的字畫、典籍被搶走或者焚燬,《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在這場浩劫中遭到破壞,很多都從此不見了。


三、炫耀示威

在攻入北京後,他們曾經列隊閱兵,向滿清政府、國民顯示自己的威猛,從皇宮出發,走了許多皇帝儀仗才能行走的地方,他們一邊吹打,一邊唱歌,非常自豪。

四、殺害百姓、姦淫婦女

在劫掠財富的同時,他們還對京城的男性進行屠殺,對婦女進行了姦淫,甚至尚書之女也遭到了玷汙。為了焚燬罪證,他們後來把這些人都給殺掉,還四處縱火掩蓋自己的罪行。

大體上就是這幾方面,被記錄的暴行大概就是這些,他們做的其他暴行,大家可以隨便腦補,因為這些禽獸一般的民族、國家,在佔領了北京後,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怎麼想象都不過分。他們的屠殺手段和日本人在南京時候差不多,單是在莊親王府上縱火,就當場燒死了近兩千人。他們還將許多官民集中起來,用機槍全部射殺,而他們還不忘拍照,以此“留念”。


小鎮月明


清德宗光緒廿六年五月幾望(十四日),即公元1900年6月10日(星期天),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為聯軍總司令,組成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由日本帝國(日)、俄羅斯帝國(俄)、大英帝國(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美利堅合眾國(美)、德意志帝國(德)、奧匈帝國(奧)、意大利王國(意)。請注意順序是日、俄、英、法、美、德、奧、意,一句話記憶:餓的話每日熬一鷹或是日餓應發美的熬薏。

主力是哪國?

十一萬清軍還有義和團,而且他們還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竟然被不到五萬的聯軍打敗,迫使慈禧倉惶“西狩”。是他們船堅炮利嗎?不,清軍的裝備不比他們差多少。而且像法國、英國、意大利他們不少軍隊簡直是業餘的。英國軍隊由印度土著、澳洲土著、威海衛華勇營及少量的正規軍組成。法國則由越南、柬埔寨、老撾的土著兵構成。意大利參戰竟然是水手。值得注意的是:主力很明顯就是日本,其派的兵最多,而且還是其王牌軍隊第五師團,其司令為少將福島安正(1852年10月27日-1919年2月19日)。佔盡優勢卻慘敗,根本原因還是制不如人!制度落後是最大的落後。

都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聯軍總司令人選為什麼是軍銜低的英國人和國家不算強大的德國人

主力是日本,但聯軍總司令不是英國人西摩爾就是德國人瓦德西,怎麼也輪不到日本人福島安正,這是為什麼呢?八國聯軍侵華時,最強的國家是英國,最有想法的國家是日本,獲利最大的卻是沙俄(其實是帝俄)。日本對聯軍總司令有想法,奈何他們是後起之秀不如風頭正盛的英國。當然最積極的還是俄國,俄國海軍上將海爾德布蘭特,很想跟英國爭總司令。最終卻是英國取勝,因為西摩爾雖然軍銜不如海爾德布蘭特,但英國強大,關鍵一點西摩爾對清朝熟悉,他曾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並獲得了勝利。後來,由德國人瓦德西擔任總司令,那是因為德國公使馮·克林德男爵,被清朝神機營霆字隊槍八隊章京恩海給槍斃了。而這正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直接原因,當時德皇的意思是讓慈禧償命,結果卻是慈禧跑,但京城的百姓可就慘了。

第二、聯軍暴行最殘暴的不是主力的日本而是……

當初義和團極端排外以及恩海槍殺德國公使導致了八國聯軍的入侵,他們的戰爭就是一種報復行為。進入京城後,他們槍殺清朝的男人,霸佔清朝的女人,搶劫清朝的珍寶,燒殺搶辱,無惡不作,但最殘暴的卻不是日本……。近現代以來,跟我們簽訂不平等條約最多的是英國,屠殺我們民眾最多的是日本,佔領我們土地是俄國。而在八國聯軍侵華時,佔地最多且屠殺民眾最多是俄國。1900年7月16日,俄國製造了“海蘭泡慘案”。1900年7月17日到21日,俄國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僅這兩次慘案造成了6000左右民眾的慘死,並使清朝丟失了江東六十四屯,而且帝俄還一舉佔領了東三省,這就是他們實施的黃俄羅斯計劃。

第三、賽金花的傳奇只是個傳說

在民間流傳著從煙花女子到狀元夫人、公使夫人再到煙花女子的賽金花救國救民的傳說。說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作為曾經出使德國的賽金花,通過昔日的交情甚至犧牲色相,而讓瓦德西對無辜民眾高抬貴手。並且還傳說聯軍聲稱非要跟賽金花談判,而不想清朝官員接觸,李鴻章親自邀請賽金花來化解國難。而真實的情況卻是賽金花根本不認識瓦德西,其德語也不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她的確跟八國聯軍的士兵有過接觸,不過不是為了清朝還有民眾而是為了自己。在八國聯軍侵華中,她和聯軍接觸只是為了跟他們做生意,現實是殘酷的,歷史真相何嘗不是!

第四、避免清朝滅亡的“大招”

在清朝後期,列強紛紛在清朝劃分勢力範圍。庚子年(1900年),鬧出的義和團以及殺德國公使的事件,八國聯軍能迅速攻下京城也跟他們的勢力範圍有關。戰後,八國聯軍攻下京城,慈禧西逃,東南互保。這個殘局怎麼來收拾呢?東南互保要推舉兩廣總督李鴻章擔任大伯理璽天德(大總統);西太后不想呆在西邊要跟洋人談判,列強逼迫慈禧殺害恩海還有一些保守派的大臣,並向德國道歉後,啟動談判;列強們沒達成共識,有的說瓜分,有的說共管。瓜分和共管,是俄國、日本、英國、法國最想要的,因為他們要麼本土距離清朝近,要麼殖民地與清朝接壤。可美國、奧匈帝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不願意,尤其是美國,因為清朝基本被列強們勢力劃分殆盡。重新平分不可能,分新佔的當家都覺的虧,尤其美國不滿意地盤太小。於是,他們不再要求分地而要求分錢,而這就是庚子賠款。

第五、庚子賠款的內幕

清末列強勢力範圍中,俄國最大;八國聯軍殺害清朝民眾,俄國最多;佔領地盤上,俄國最廣;就是在八國聯軍的賠款上也是俄國最多,俄國所得佔所賠總額的28.97%。福垊從這個層面來講,八國聯軍的主力說是俄國更合理一些。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跟列強十一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第六條規定:

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分(4%),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

因為是9月7日簽訂的條約,被稱為“九七國恥”!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庚子賠款清朝最終共賠了五億七千六百多萬兩,約佔總數的58%。原因就是退還庚子賠款。

第六、為什麼退還庚子賠款?

美國是第一個退還庚子賠款的,退還的原因不是美國突然良心發現。而是清朝駐美公使(大使)梁誠的努力。各國都想要黃金,而清朝則按條約進行白銀賠償,於是梁誠就給美國談。可在談判的過程中,梁誠發現美國竟然虛報大量損失。這時,談判的重點已不再是賠金還是賠銀的問題,而是賠多少的問題了。經過樑誠的努力,而且美國答應援助式“退款”。福垊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直接退款,那是打臉,太尷尬了。

第二、援助建校、培養留學生讓世界都能感受到美國的仗義,讓清朝也感受到美國“恩惠”。

第三、建校和培養留學生,能夠培養大量的“親美”人才。而這些人才一旦回到國內,必然都是國家的棟樑。自然而然,美國就可以從這些精英身上,獲取大量的“回報”!

虛報損失,不只是美國一家的情況,而是八國聯軍的共性。其中以俄國虛報最多,但俄國卻不是退款最多的。美國把“醜事”變成“好事”的大招為各國所效仿,而這才是庚子退款的真正原因。


福垊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西曆1895年),清朝遭遇甲午戰爭的失敗。甲午戰爭的結局讓西方列強意識到,清朝即便有了西洋武器,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於是列強們相繼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同時,中國民間對洋人的仇恨程度也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隨著慈禧太后粉碎戊戌政變,慈禧太后和洋人的矛盾也開始激化,於是,慈禧太后考慮利用民間組織義和團,向列強宣戰。

慈禧太后所宣戰的列強,其實一共十一個:大英帝國、法國(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軍國日本、尼德蘭王國、西班牙、比利時王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沙皇俄國、美國。

這其中,尼德蘭王國(荷蘭)和西班牙、比利時沒有派兵。因為此時此刻,西班牙剛剛遭遇美國的重創,沒有多餘的力量來中國搞事情,荷蘭和比利時則因實力有限,因此也沒有派兵參與聯軍——不過,《辛丑條約》中規定的賠款中,這三位可一分錢都沒少要。

雖然慈禧太后一口氣向十一個國家宣戰,但是,這些列強派兵的多少,往往取決於在華利益是否豐厚。

而列強中,在華利益最大的,莫過於三個國家:英國、日本和俄國。因此這三國派兵最多,成為了八國聯軍中的主力——這三國派遣的軍隊人數都超過了一萬人,而其餘五國派遣的士兵,多則幾千,少則幾十——比如意大利就派了幾十人。

而在英、日、俄這三國裡面,派兵最多的是日本——兵力多達兩萬多人,俄國第二,派兵一萬多人。英國的人數少於俄國,並且主力部隊是印度士兵,而非來自英國本土。

▲俄國未參加合影,英國讓澳大利亞和印度來合影

這三國裡面,侵華態度最為積極的莫過於日本和俄國——因為地緣上,日本和俄國是中國的緊鄰,日本打算利用這個機會,確立自己的列強地位(按:此時在西洋列國眼裡,日本依舊是一個不出色的國家),並且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在中國的好處;而俄國沙皇早就有兼併中國,兼任中國皇帝的想法,雖然沙皇尼古拉二世多少知道這個理想比較不現實,但是,利用這一事件多撈點中國土地還是可以辦到的——於是沙俄趁這個機會,在一邊派兵和其餘幾國聯軍攻打北京的同時,另一方面趁機攻佔了東三省。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迫使慈禧太后的政權簽訂了《辛丑條約》,列強達到目的後,大多撤離中國,唯獨沙俄,盤踞東三省不肯撤離。

沙俄的行為激怒了日本,由此,日俄戰爭爆發。最終日本獲勝,並且取得了駐軍東北的權力,為後來的九一八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庚子國變”的影響極為深遠。


藤樹先生


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絕對是奇恥大辱!3萬人組成的聯軍,竟然只用3個月的時間就打敗了清政府。戰後雙方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賠償4.5億兩白銀。其實這個數字對於國人絕對是恥辱,因為當時中國差不多有4.5億人,相當於一人一兩銀子。李鴻章簽訂完條約後,吐血而亡。他無顏面對祖國,也許死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解脫。

那大家是否好奇,當年的八國聯軍今天過得怎麼樣呢?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清朝的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眾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日本帝國(日)、意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的八國聯合軍隊。這8個國家當中,有3個國家已經滅亡。它們分別是俄羅斯帝國、大英帝國和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就是沙皇俄國,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沙俄以農業為主,忽視了工業發展。後來這個弊端逐漸擴大,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由蘇俄取代。



奧匈帝國曾是歐洲第三大國,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在一戰時期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雄踞世界第一。一戰戰敗後,奧匈帝國的成員國開始對帝國喪失了信心,導致經濟發展停滯。最後奧匈帝國解體,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



大英帝國就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巔峰時期它的統治面積達到了34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除了英、俄、奧三國已經滅亡,法國、日本、德國和意大利這四個國家相比於以前也已經沒落,法國二戰時被德國佔領,名存實亡。德國、日本和意大利都是二戰的戰敗國,所以下場都不是很好。現在只有美國屹立不倒,而且成為了當今世界綜合實力第一大國。



百年前的中國因為落後被列強欺負,今天的中國已經站了起來,讓世界各國敬畏。最後希望大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歷史總結論


1900年,殘朽不堪的清帝國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八個國家的圍攻,在這場圍攻侵略中,清帝國根本就不是這八個國家聯軍的對手,很快就被他們先後奪下了天津和北京,蒙受了奇恥大辱。

而這當時侵略清帝國的八個國家大家都比較熟悉,分別就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沙俄、奧匈帝國、意大利等八個國家。


其中,有七個國家保存到了現如今,對此大家都是比較瞭解的,而大家比較陌生的奧匈帝國,在現如今則分別分裂為了匈牙利、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個國家。

八國聯軍的主力

在這場戰爭中,這八個國家總共出動了五萬名士兵,只不過當時大多數國家由於距離比較遙遠,所出動的士兵都非常少,只有三個國家出動的士兵突破了一萬,這三個國家分別就是日本、俄羅斯、英國。

當時,日本總共出動了兩萬多名士兵、俄羅斯總共出動了一萬兩千多名士兵、英國出動了將近一萬多名士兵。

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在當時出動了超過一萬名士兵攻打清帝國,主要跟他們的“地利”有關。

日本和俄羅斯我們就不用說了,直接就是我們的鄰國,彼此之間沒有太遠的距離。


而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之所以也能出動這麼多士兵,主要跟他們的印度殖民地有關。

在這一萬多名士兵中,絕大部分的士兵都是英國從印度徵調而來的殖民地軍隊,英國本土人組成的軍隊僅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

除了印度殖民地的士兵之外,他們的軍隊中也混雜了一部分的澳大利亞人以及他們從山東威海抽調而來的華勇營,正是因此,英國當時才能成為八國聯軍中出兵第三的存在。


義和團是八國聯軍戰爭爆發的主因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八國聯軍在侵略北京之後對北京展開大肆燒殺搶掠的事實。

但是與此同時,大家卻很少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以及侵華的過程。

接下來,我就簡單地跟大家講一下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以及侵華的過程。

八國聯軍之所以侵華,主因在於義和團以及慈禧對義和團的曖昧態度。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義和團開始瘋狂襲擊起了一切和洋人有關的事物。

由於慈禧非常厭惡世界列強屢屢對自己權力的干涉,因此她就開始下令讓人把這些義和團放入了北京和天津等清政府的核心地區,想借義和團的刀,挫挫這些洋人的銳氣、以發洩自己一直被列強們欺負的鬱悶心情。

在慈禧太后的許可下,義和團開始在北京大肆破壞起了天主教的教堂以及殺戮起了那些在清朝傳教的教士們。

不過後來隨著義和團成員們內心潘多拉之門的打開,他們的針對對象不再僅限於這些外國傳教士。

接下來,他們開始大量襲擊起了那些信奉天主教的清朝百姓們,衝入到這些教徒的家中,奪走了他們的資產和性命。

後來,他們為了獲取更多的錢財,就開始對許多不是天主教教徒的百姓們下起了狠手。

但凡有人使用了從外國流傳到清朝的物品,都會被他們指認為信奉天主教的教徒,直接對其進行搶奪、傷其性命。

或者是直接把一些無辜的富裕家庭強行汙衊為教徒,進入他們的家中奪走他們的家產。

義和團的盛行,正是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爆發的主因。

八國聯軍戰爭爆發的過程

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義和團殺了不少外國人、搶奪了不少列強們在清朝開辦的公司,所以列強們為了保住自己在清朝的財產和人員安全,他們從1900年1月份開始就跟清朝進行了交涉,想要慈禧儘快解決義和團。

在後來的2月份、3月份、4月份,由於清政府遲遲沒有對他們的要求進行回應,他們剛直接把軍艦開到了清朝的領海上,對清朝進行了戰爭威脅。

在5月份,隨著義和團對使館的進攻加重,他們首先派出了400人來到北京的使館所在地,幫助他們的使館抵抗起了義和團的進攻。

因為當時的清朝還沒徹底和列強們撕破臉面,所以他們的這400人並沒有受到清政府軍隊的阻撓。

而在6月份,在列強們徹底和使館人員失去了聯繫後,他們就首度對清朝展開了軍事行動。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出動了2000人進攻清帝國,不過這2000人根本就不是北京守軍的對手,在損失了幾百人之後,這2000人就撤退到了天津。

一直等到八國聯軍另外2萬人部隊登陸天津,這2000人才再次出動,和支援的軍隊一起合力打到了北京。

正是在他們的合力進攻下,導致了北京的淪陷,而除了這2萬人之外,另外的3萬部隊是後來才來到清朝的。


而在八國聯軍戰爭爆發之前,英國為了保住自己在長江地帶的利益、東南的封疆大吏們不同意慈禧太后和八國聯軍爆發戰爭,所以那些東南督撫們互相之間就提前簽訂了東南互保協議,對八國聯軍承諾了不會在這場戰爭中幫助慈禧。

正是由於他們的置身事外,這才使得八國聯軍可以毫不費力地打下了北京。

至於八國聯軍打下北京之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

在接下來,八國聯軍軍隊對北京進行了公開搶劫,無數的百姓在這場浩劫之中,紛紛丟掉了性命、丟掉了身家資產。

至於一切的始作俑者慈禧,則帶著一幫人逃到了西北地區去避難。

值得注意的是,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的,不是在八國聯軍的時候被毀的。

慈禧、義和團、八國聯軍都不是正義所在

在整個八國聯軍侵華過程中,我覺得慈禧、義和團、八國聯軍等三大參與者都是極其可惡的。

首先慈禧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著想才撩撥義和團襲擊外國人的。

而義和團雖然打著攻打洋人的口號,但是在實際行動中,他們對外國人的傷害卻非常少,只有幾百名外國人受到了傷害,更多被他們傷害的人其實是其他無辜的百姓們。

八國聯軍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他們打著的是過來保護自己財產的名義,但在北京所行實際上卻是強盜的罪行。

正是因為他們三大“罪人”互相之間的利益攻伐,才導致夾在他們其中的百姓們受到了諸多的無妄之災,最無辜的才是這些百姓們。

所以說八國聯軍分別是由美、德、法、英、日、俄、意、奧八個國家組成,其中主力是日本、俄羅斯、英國,主要起因是慈禧在其中的挑撥、義和團在其中的胡所非為,至於最終的結果,則是無辜的百姓們承受到了八國聯軍的殘酷傷害。


孤客生


1900年5月,西方列強及東洋列強日本組成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下令清軍與義和團抵抗聯軍。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的萬餘名新編精銳陸軍在整場戰爭中並未參戰,甚至隔岸觀火;南方各省亦聯合與列強簽訂"東南互保"條約。清軍戰敗後,慈禧太后逃亡西安,電令慶親王奕劻、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主持議和事宜;慈禧太后給李中堂的懿旨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一、八國聯軍與清軍

入侵中國的八個國家分別是: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

聯軍統帥是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聯軍總兵力五萬餘人,主力是日本第五師團三萬餘人。俄國在戰爭中出兵一萬三千餘人,另外單獨在東北佈置了十七萬軍隊。出兵最少的是意大利,派了八十餘人參戰。

清軍主要是董福祥的甘軍,聶士誠的武衛軍,義和團。慈禧太后西逃後,董福祥率軍護衛;聶士誠在與八國聯軍的戰鬥中中彈犧牲。義和團一方面抵抗聯軍,一方面擊殺清軍,最終失敗而解散。清軍跟義和團總兵力有十餘萬,清軍裝備比聯軍好,義和團則相當於民兵武器裝備差。

山東巡撫袁世凱的新軍按兵不動,湖廣總督張之洞則表示“坐擁東南,死不奉詔",所以八國聯軍侵華成了聯軍與清皇室之間的較量。


二、八國聯軍暴行

北京淪陷後,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無惡不作,好從從地獄裡出來的惡魔!聯軍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法國士兵表示:我們行搶都是替教士乾的。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八天。天主教修士慫恿我們屠殺、搶劫,教士們做我們的嚮導!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搶劫、強姦、殺人、焚燒,八國聯軍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同治皇后的父親、戶部尚書崇綺的妻子女兒被拘押到天壇,遭到八國聯軍數十人輪姦,歸來後全家自盡。高官女眷尚且如此,何況平民百姓?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繼續進攻了保定、易縣、永清、張家口、山海關、娘女關等地,沙皇俄國出動17萬軍隊侵佔了東北,八國聯軍在各地燒殺搶掠,把城市鄉村變成一片廢墟。


三、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後,下旨由慶親王奕劻、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主持議和事宜。李鴻章以殘敗之軀跟列強們討價還價,最終於1901年1月15日達成和議《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不久就抑鬱而死!

《辛丑條約》共12款,還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是戰爭賠款,懲治主戰大臣,開放口岸、設立租界。條約規定清朝賠償十一國共計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39年還清,年息四釐,本息共計高達9.82多億兩,以海關稅、鹽稅作為擔保!

《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大秦鐵鷹劍士


在世界歷史上,同時遭遇5個以上的國家入侵的國家並不多見,法國、中國、朝鮮等國家都有此“殊榮”。不過,這件事對於100年前的中國來說,實在是心酸的一筆。

今年是乙亥年,明年2020年就是庚子年,距離兩個甲子的庚子國變那場大災難之後,當年入侵中國的八個國家都怎麼樣了呢?聽歷史知事給你好好聊聊。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起因。

很多明星大v,一提起八國聯軍侵華,一副幸災樂禍甚至感恩戴德的樣子,有的人甚至認為如果不是被列強入侵殖民,中國就不會有繁榮昌盛的今天。這些人,小時候智商不及格,長大後歷史課不及格,真是太悲哀了。

八國聯軍侵華,挑起方到底是誰?眾說紛紜,大概有這樣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挑起戰爭的一方是慈禧太后及其信任的端王黨。

這種觀點的邏輯很清晰,也很合理。

這件事要從戊戌變法開始說起,光緒皇帝打了雞血一樣103天時間頒佈了200多條改革措施,搞得朝廷上上下下不知道該怎麼辦。列強們看熱鬧看得起勁,忽然之間就停下來了,原來慈禧重新當家了!原本的改革派,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岑春煊端方等人遭到貶謫。

逃到國外的康有為,編造了一個“中國改革故事”。故事中,慈禧是最大的保守派,光緒是千古明君,有望通過改革讓清廷走上富強的道路,複製日本的成功。光緒的改革觸動了慈禧保守派的利益,光緒遭到囚禁,生命危在旦夕,中國有可能回到60年前的閉關鎖國狀態。

於是,關心中國發展前景的外國人,聽到了慈禧有意廢掉光緒帝,理由是光緒健康狀況堪憂,馬上要死。外國人趕快給光緒檢查身體,體檢報告下來了,啥毛病沒有,至少還能活50年!外國人立刻就說“光緒不能廢!別的皇帝一律不承認!”

慈禧“乙亥建儲”計劃胎死腹中,只能被迫立溥雋為太子(說的是大阿哥,其實就是太子)。溥雋的爸爸端王載漪,則掌握了朝中大權,原本懂洋務、能幹事的人,一律被扣上康黨的帽子貶官了。

慈禧認為,列強們干涉中國皇帝廢立的事情,屬於嚴重干涉他國內政,於是向12個國家發出了宣戰詔書。當總理衙門的官員發出宣戰詔書時,發現只有11個國家,於是英國很榮幸的得到了兩份一模一樣的宣戰書。

第二種觀點認為,挑起戰爭的一方是義和團和支持義和團的國內排外勢力。

義和團勢力,源於中國境內不斷加深的教民矛盾,教民矛盾反應的是一種文化衝突、也是一種民族矛盾。鴉片戰爭後,英國與中國簽訂了南京條約,並沒規定列強享有傳教權。到中法《望廈條約》簽訂,各國援引“最惠國待遇”原則,都得到了傳教權。

於是,來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開始在中國到處流傳,不斷引發教民矛盾。

義和團的興起,開始於山東。清朝末年的山東,主要有三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山東是孔孟之鄉,是最講仁義禮智信的地方。面對西方宗教勢力的入侵,中國面臨著“以夷變夏”的危機,對於這些迂腐的道學先生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肉體上消滅對方,一如當年孔子誅殺少正卯。

第二重身份,山東是土匪盜寇橫行的地方,尚武精神尚在。從孔子同時期的盜蹠,到三國時期的泰山巨匪,再到“沖天香氣透長安”的黃巢,再到宋江三十六人的水泊梁山,山東始終都是有尚武精神有反抗意志的地方。

第三重身份,山東是遭遇列強侵略最嚴重的地方。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在這裡覆滅,不久後德國人強佔膠州灣。山東因為是“新殖民地”,所以受到的壓迫也就更多、

三重身份下,註定是那些勇於抵抗的盜匪之氣,讓善於傳流言編謊言的儒家知識分子所利用,一起去抵抗西方國家的堅船利炮。

可惜的是,那些真正的勇者、被人誤解的炮灰,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其實只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歷史知事的觀點與前兩種不同,挑起戰爭的,其實正是八國聯軍,慈禧和義和團,其實是正好給了他們出兵的正當理由。

1895年,蕞爾小國日本,居然戰勝了經過30年洋務運動完成“大國崛起”的清朝,這讓西方人開始覺醒“原來在清朝可以一次性榨取這麼大的利益,看來以前的開價還是太低!”

在小日本的刺激下,各國都醞釀著瓜分中國的計劃。甲午戰爭到庚子國變這五年,列強們早就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侵略條件,清廷有的答應了,有的沒答應。新興的德國,侵略中國最為積極。德國公使柯林德在北京的胡作非為,讓大多數人預料到這個人必死無疑!

大家都知道柯林德必然會被中國人殺死,甚至柯林德死前一個星期歐洲媒體就報道了他的死訊。很明顯,這一切就是列強蓄謀已久的計劃,而柯林德,就是一個可憐的棄子!

收到慈禧太后宣戰詔書的十一個國家,反應各不相同,只有日本、俄羅斯和英國成為侵華主力軍和先鋒隊。

慈禧宣戰詔書,總共發給了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美利堅合眾國)、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德意志帝國)俄(俄羅斯帝國)日(日本帝國)意(意大利王國)奧(奧匈帝國)西(西班牙王國)荷(尼德蘭王國)比(比利時王國)十一國,這11個國家,收到宣戰詔書時都是一臉懵逼,什麼情況?

這11個國家的反應,主要有這樣幾種:

1,很生氣,但是沒實力出兵——西班牙、荷蘭、比利時。

這三個國家,已經是列強中的明日黃花,尤其是西班牙,剛剛在美西戰爭中被打敗,忙著舔舐傷口呢。1898年美國一場戰爭就奪取了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等殖民地。西班牙想要勞師遠征,談何容易。

至於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國家夾在法國和德國兩個歐陸強國中間,能生存下去已經不易,

2,大家都去,不好意思不出兵,就派出幾個人意思意思——意大利和奧匈帝國。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歐洲就是捱揍的份,奧匈帝國被新興的普魯士德國打得滿地找牙,找匈牙利當盟友,才有了這個二元帝國。這個帝國,自己內部分裂都解決不了,出兵到地球另一端,真是天方夜譚。而意大利,剛在三門灣搞事情,被清廷打回去了,一方面想報一箭之仇,一面又害怕在國際社會丟臉。

所以,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總共派出了不到100人。

3,真的特想去,但是實在去不了——德國。

德國發動戰爭的理由最為充分,因為戰爭的起因是德國公使柯林德被殺。這個柯林德,是侵華列強中最為囂張的一個,經常當街行兇打死打傷中國人,民憤極大。甚至,柯林德被殺前一個星期,歐洲媒體上就一直有柯林德被殺的新聞。所以,德國沒有參加攻陷天津和北京的戰爭,最後卻派出幾百人分區佔領北京,德國人瓦德西還當了聯軍總司令。

4,很擔心外交人員安全問題,派出軍隊予以保護——美國、法國。

美國和法國最大的相同點是,在東南亞已經建立了很穩定的殖民地。美國從西班牙那裡得到了菲律賓,法國則佔領了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建立了印度支那殖民地。本著就近原則,這兩國就從菲律賓和越南調集了軍隊北上。

5,早就想擴大在中國特權,苦於沒有機會,爭相出兵,形成主力——日本、俄羅斯、英國。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成為訛詐中國戰爭賠款和路礦權利最多的國家,可是令人吊軌的是,日本居然一夜之間成為中國最可靠的盟友,光緒的高級幕僚康有為甚至提出了“中日合邦”的計劃。這場戰爭中,日本製作大量的膏藥旗,當做北京市民的保護傘免受其他軍隊搶劫。而日本則是穩準狠搶劫內務府、戶部等官銀。

俄羅斯是拼命三郎,甲午戰爭中讓日本人搶了先,這次迅速出兵,強佔了東北地區。不僅如此,俄羅斯還在最後簽約時涮了李鴻章一把,李鴻章被活活氣死。俄羅斯沒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清廷支持日本,一場日俄戰爭連底褲也輸掉了。

英國是世界霸主,遠東地區的中日俄三國均勢一旦打破,最受傷的是英國。現在清朝越來越不成器,可是不出兵打他也不行,畢竟一次收到兩份宣戰詔書,這樣的待遇,必須給點面子吧!


八國聯軍侵華的三個主力國家,都怎麼樣了呢?

八國聯軍侵華的三個主力國家,分別是俄羅斯、日本和英國。這些國家後來怎麼樣了呢?

一言以蔽之,要麼做朋友,要麼被打敗。

先說英國。

英國在20世紀,先後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逐漸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國也在二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中徹底瓦解。單單在中國,就吃癟好幾次。

英國第一次吃癟,是廣州國民政府搞出的省港大罷工,英國人最終不得不答應了工會大部分要求;

第二次吃癟,是北伐戰爭推進到武漢時,英國居然和國民革命軍交火,結果漢口九江的英租界被中國收回了;

第三次吃癟,是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中,英國的紫石英號軍艦居然對解放軍開火,解放軍開炮還擊,紫石英號抱頭鼠竄;

第四次吃癟,是收回香港談判,英國的鐵娘子,遇上了中國的鋼鐵公司,走出人民大會堂時心神不寧居然跌倒了,自此,中國人再次揚眉吐氣。

當然,最值得一說的是,英國在八國聯軍的軍隊,主要來自於印度。1962年中印戰爭中,印度兵叫囂,中國人是手下敗將。結果我軍700人代價殲滅敵人5000多人,印度的精銳山地旅全軍覆沒。

再說日本。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成為大贏家,逐漸成為英國在遠東利益的代言人。一戰後,日本成為英國乃至美國在遠東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人在中國先後犯下了濟南慘案、南京大屠殺、731慘案等罪行,最終陷入了全體中國人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超過80%的兵力受牽制,最終戰敗投降。

日本投降後,很多日本兵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顧問。其中在閻錫山的晉綏軍中就有不少。徐帥解放太原時,一個房間裡有幾十個日本兵負隅頑抗,解放軍大喊一聲,我們是徐向前的兵!日本兵趕快說“我們向徐太君投降!”沒想到,日本人也有一天會叫中國人“太君”。

最後談俄羅斯。

俄羅斯在庚子年上演了最後的瘋狂。不久後,日俄戰爭爆發,俄羅斯輸掉了底褲。俄羅斯依舊參加二戰,國內爆發革命,沙皇全家被滅門。沙皇家族的不少公主和貴族婦人,跑到哈爾濱等地賣淫為生,十分悽慘。

繼承沙俄遺產的蘇俄和蘇聯,把我們的外蒙變成了他的保護國。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建立聯盟,逐漸通過談判收回了東北的權利。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敢欺負中國了,感謝那些為中國崛起的先驅們!


歷史知事


1900年,殘朽不堪的清帝國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八個國家的圍攻,在這場圍攻侵略中,清帝國根本就不是這八個國家聯軍的對手,很快就被他們先後奪下了天津和北京,蒙受了奇恥大辱。

而這當時侵略清帝國的八個國家大家都比較熟悉,分別就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沙俄、奧匈帝國、意大利等八個國家。其中,有七個國家保存到了現如今,對此大家都是比較瞭解的,而大家比較陌生的奧匈帝國,在現如今則分別分裂為了匈牙利、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個國家。八國聯軍的主力在這場戰爭中,這八個國家總共出動了五萬名士兵,只不過當時大多數國家由於距離比較遙遠,所出動的士兵都非常少,只有三個國家出動的士兵突破了一萬,這三個國家分別就是日本、俄羅斯、英國。當時,日本總共出動了兩萬多名士兵、俄羅斯總共出動了一萬兩千多名士兵、英國出動了將近一萬多名士兵。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在當時出動了超過一萬名士兵攻打清帝國,主要跟他們的“地利”有關。日本和俄羅斯我們就不用說了,直接就是我們的鄰國,彼此之間沒有太遠的距離。而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之所以也能出動這麼多士兵,主要跟他們的印度殖民地有關。在這一萬多名士兵中,絕大部分的士兵都是英國從印度徵調而來的殖民地軍隊,英國本土人組成的軍隊僅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印度殖民地的士兵之外,他們的軍隊中也混雜了一部分的澳大利亞人以及他們從山東威海抽調而來的華勇營,正是因此,英國當時才能成為八國聯軍中出兵第三的存在。義和團是八國聯軍戰爭爆發的主因。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八國聯軍在侵略北京之後對北京展開大肆燒殺搶掠的事實。但是與此同時,大家卻很少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以及侵華的過程。八國聯軍之所以侵華,主因在於義和團以及慈禧對義和團的曖昧態度。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義和團開始瘋狂襲擊起了一切和洋人有關的事物。由於慈禧非常厭惡世界列強屢屢對自己權力的干涉,因此她就開始下令讓人把這些義和團放入了北京和天津等清政府的核心地區,想借義和團的刀,挫挫這些洋人的銳氣、以發洩自己一直被列強們欺負的鬱悶心情。在慈禧太后的許可下,義和團開始在北京大肆破壞起了天主教的教堂以及殺戮起了那些在清朝傳教的教士們。

不過後來隨著義和團成員們內心潘多拉之門的打開,他們的針對對象不再僅限於這些外國傳教士。接下來,他們開始大量襲擊起了那些信奉天主教的清朝百姓們,衝入到這些教徒的家中,奪走了他們的資產和性命。後來,他們為了獲取更多的錢財,就開始對許多不是天主教教徒的百姓們下起了狠手。但凡有人使用了從外國流傳到清朝的物品,都會被他們指認為信奉天主教的教徒,直接對其進行搶奪、傷其性命。或者是直接把一些無辜的富裕家庭強行汙衊為教徒,進入他們的家中奪走他們的家產。義和團的盛行,正是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爆發的主因。

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義和團殺了不少外國人、搶奪了不少列強們在清朝開辦的公司,所以列強們為了保住自己在清朝的財產和人員安全,他們從1900年1月份開始就跟清朝進行了交涉,想要慈禧儘快解決義和團。在後來的2月份、3月份、4月份,由於清政府遲遲沒有對他們的要求進行回應,他們剛直接把軍艦開到了清朝的領海上,對清朝進行了戰爭威脅。在5月份,隨著義和團對使館的進攻加重,他們首先派出了400人來到北京的使館所在地,幫助他們的使館抵抗起了義和團的進攻。因為當時的清朝還沒徹底和列強們撕破臉面,所以他們的這400人並沒有受到清政府軍隊的阻撓。而在6月份,在列強們徹底和使館人員失去了聯繫後,他們就首度對清朝展開了軍事行動。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出動了2000人進攻清帝國,不過這2000人根本就不是北京守軍的對手,在損失了幾百人之後,這2000人就撤退到了天津。一直等到八國聯軍另外2萬人部隊登陸天津,這2000人才再次出動,和支援的軍隊一起合力打到了北京。正是在他們的合力進攻下,導致了北京的淪陷,而除了這2萬人之外,另外的3萬部隊是後來才來到清朝的。而在八國聯軍戰爭爆發之前,英國為了保住自己在長江地帶的利益、東南的封疆大吏們不同意慈禧太后和八國聯軍爆發戰爭,所以那些東南督撫們互相之間就提前簽訂了東南互保協議,對八國聯軍承諾了不會在這場戰爭中幫助慈禧。正是由於他們的置身事外,這才使得八國聯軍可以毫不費力地打下了北京。

接下來,八國聯軍軍隊對北京進行了公開搶劫,無數的百姓在這場浩劫之中,紛紛丟掉了性命、丟掉了身家資產。至於一切的始作俑者慈禧,則帶著一幫人逃到了西北地區去避難。值得注意的是,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的,不是在八國聯軍的時候被毀的。

慈禧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著想才撩撥義和團襲擊外國人的。而義和團雖然打著攻打洋人的口號,但是在實際行動中,他們對外國人的傷害卻非常少,只有幾百名外國人受到了傷害,更多被他們傷害的人其實是其他無辜的百姓們。八國聯軍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他們打著的是過來保護自己財產的名義,但在北京所行實際上卻是強盜的罪行。正是因為他們三大“罪人”互相之間的利益攻伐,才導致夾在他們其中的百姓們受到了諸多的無妄之災,最無辜的才是這些百姓們。所以說八國聯軍分別是由美、德、法、英、日、俄、意、奧八個國家組成,其中主力是日本、俄羅斯、英國,主要起因是慈禧在其中的挑撥、義和團在其中的胡所非為,至於最終的結果,則是無辜的百姓們承受到了八國聯軍的殘酷傷害。


山外山FJH




八國聯軍,說是聯軍,其實就是八國“強盜”,壞事做盡,一切只因大清太過軟弱。

雖說是國家,但其生存之道,和自然界的叢林法則基本相同,正所謂“弱肉強食”,只是可惜了一眾“兄弟姐妹”。

八國聯軍當中,出兵情況完全不同,侵略行為也有差異。

八國聯軍是誰?主力是誰?



八國聯軍,主要是指英國、德國、美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奧匈帝國。

八國聯軍剛開始進入北京城時,總體人數大概有一萬八左右,其中日本就佔了八千人左右,俄國佔了五千人左右,英國佔了三千人左右,剩下國家中,意大利只派了幾十個人,純粹是來打醬油的,順便佔點便宜。

之後,八國聯軍將觸角伸得很遠,那就是打通州,打張家口等,所以人數增加到了五萬人左右。總共下來,日本人有兩萬人,俄國一萬兩千多人,英國一萬人左右,美國和法國各三千人左右,而德國只有六百左右。

無可置疑,日本和沙俄是絕對的主力,真是兩個“好鄰居”。不僅如此,日本和俄國還有很多萬人馬還在整裝待命,準備隨時進入我華夏大地,以威懾我中華。

雖說日本和俄國派人挺多,但指揮官和他們無緣。八國聯軍總指揮官,有兩任,第一任是英國的西摩爾,第二任總指揮是德國的瓦德西。為什麼總指揮沒落到日本和俄國頭上?

一句話,實力不夠,資格不夠。誰來做總指揮,這是和當時的國家影響力有關的,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無疑是全球老大,所以第一任指揮官有西摩爾擔任。而鑑於當時德國在歐洲的巨大影響力,排在了第二的位置,雖說人家只派兵600,但這絲毫不影響瓦德西當了第二任總指揮。至於,當時的新貴美國,雖說GDP已經很猛了,已經超越英國成為第一了,但國家影響力還沒完全起來。

八國聯軍進了北京,燒殺搶掠,壞事做盡



八國聯軍進了北京,是在1900年的8月14日。慈禧和光緒等人一看情況不對,顛了,留下了沒有“皇帝”的北京城。

八國聯軍進了北京城,開始了他們的滔天惡行,濫殺、強姦、搶劫、燒燬這些事情到處都是,指望他們是“紳士”,那純粹是把畜牲看成了人--不可能。

一進北京城,西摩爾說了,允許大家“為所欲為三天”。好嘛,接下來,八國聯軍的人都瘋了,想殺就殺,想拿就拿,真是任性至極,看似披著一張人皮,其實幹著連畜牲都不如的事情。說三天,實際上整整搶了八天。

侵略軍手段兇殘,下手太狠。期間,德國侵略者人不多,但人少心狠,奉命:見到靠近的中國人就殺,無論男、女、老、幼;法國軍隊,曾將百姓逼到一個巷子裡,用機槍連續掃射十五分鐘。俄國人更是兇惡,把人完全不當人,各種武器輪番上。



侵略軍把莊親王府放火燒光,現場燒死1800多人。

大學士倭仁的妻子已經九十歲了,還被侵略軍百般侮辱而死。同治皇后的父親崇琦,看到妻子和女兒被押到天壇,妻子被凌辱,女兒被人輪姦,歸來後,崇琦帶領全家自盡。國子監王懿榮看到侵略軍的惡行,憤怒地說:“豈能被所辱?”全家人投井自盡。八國聯軍在京期間,搞得到處烏煙瘴氣,不少人不堪侮辱,含怨自盡。

事後,英國記者記載道:“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

有人說,唉,看不到日本人更多的罪行哦。哪裡,日本人的記載雖然不多,但日本人好不到哪裡去,搶國庫,搶文物,被日本人放到了第一選擇,至於期間碰到的反抗者,日本人拿槍就打,毫不猶豫。碰到中國的大姑娘,日本人也沒當什麼君子。

京城的人民受到了慘絕人寰地欺辱,京城的文物遭到了“翻箱倒櫃”地洗劫,故宮、頤和園,還有曾經被燒過的圓明園,一個也沒落下。

這是中國人的悲劇,也是八國聯軍用用行動告訴了大家,他們真的“不是人”。但是,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不就是這樣嗎?一旦戰爭開啟,人的動物本能就會最大化,什麼惡劣的事都能幹得出來。

八國聯軍中,這個國家最壞了



(海蘭泡慘案)

這邊八國聯軍侵入了中國,壞事幹盡,那邊俄國老毛子趁火打劫,開始大兵南下。

1900年7月16日,俄國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殺大清子民數千人。17日開始到21日,歷經五天時間,將江東三十六屯居民萬餘人,趕到了黑龍江邊,要麼槍殺,要麼砍死。真是人性泯滅。

其後,俄國士兵繼續南下,先後佔領齊齊哈爾、吉林、瀋陽等城市,逼迫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並且在軍事佔領期間,大肆掠奪金礦、煤礦、森林等資源。

面對俄國的強勢,大清雖然軟弱,但並沒有完全妥協,特別是駐俄公使楊儒據理力爭,拒不承認“奉天章程”。同時,東北人民也自發組織起了忠義軍,和俄國抗爭。

俄國人佔了東北,日本不滿意了,畢竟東北大地是日本偷窺已久的地方。於是,日本聯合美英等國,施加壓力給俄國,無奈,俄國在1902年在北京簽訂了《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之後根據約定分批撤離東北。

但,俄國人撤得慢慢悠悠,想獲取更多利益,於是,在東北大地上發生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

扯得有點遠了,讓我們言歸正傳。

八國聯軍侵華時,俄國人不地道,趁火打劫,製造數起殘案,佔領我東北全境,實在過分。

八國聯軍侵華的尾聲:簽訂不平等的《辛丑條約》



八國聯軍來了中國,就不會輕易走了,除非獲得足夠多的利益。當時有日俄德意等國家代表提出瓜分中國,美英等國代表提出:與其瓜分,不如直接要錢,省時省力。最後,經過多次探討,八國最後決定:要錢。

1901年九月七日,《辛丑條約》簽訂,因此國內稱此為“九七國恥”。可以說,《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中,賠款金額最大,主權喪失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條約部分規定:1、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該條約的簽訂,雖然沒有割地一項,但賠款數額巨大,讓中國的經濟從此走進了泥潭,一句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切要為他國服務。

這條約的簽訂,也讓中國從此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國人開始揹負沉重的負擔。

1908年,在駐美大使梁誠等人的奔波下,美國率先提出:不再接受賠款,並退還款項,支持中國的教育。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一戰後,英國放棄賠款,蘇聯放棄賠款,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為是戰敗國,不用還款了。

之後十年內,法國、意大利等國也放棄了賠款,並退還了部分款項,只有日本,一直沒放棄賠款,直到1937年全面侵華,蔣介石國民政府才終止了賠款。



歷史能給人以借鑑,但同時歷史是殘酷的,“八國聯軍侵華”般苦難的歷史,國人需要銘記,國強了,人民才有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