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為止吧,你那紛紛的表達欲

文 | 壹默瞭然

到此為止吧,你那紛紛的表達欲

01

想改變一個人,究竟有多難

沈成和王鶯,經歷了多次的分分合合。

終於,王鶯厭倦了這種循環往復,把他的微信QQ電話郵箱全部拉黑,不再搭理沈成。

沈成有太多的話想和王鶯說,寫了一份聲淚俱下的信,任是鐵面人看了也會動容。

可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王鶯就是不理不吵不回應。

多次的“分手-挽回-和好-分手”,王鶯明白,無論沈成想爭取的時候有多麼真誠,事後依然改不了。就算重新在一起,兩人還是會因為同樣的理由分手。

想改變一個人,究竟有多難,你試過就知道。

那種剛剛燃起一點希望,過不了多久就被他的故態重演澆滅的感覺,王鶯無力再嘗試。

02

想挽回一個人,究竟有多難

沈成給王鶯發了最後一封信,說自己最遺憾的是,上次沒能跟她好好告別,讓她再給一次機會,讓兩人好好告別。

一小時過去了,沒有回應。

兩小時過去了,沒有回應。

一天過去了,沒有回應,郵箱也被拉黑了。

焦慮的等待,讓沈成惱羞成怒,猶如一頭受傷的野獸。

心頭的怒火熊熊燃起,真想借別人的電話打過去問問她,又沒有深仇大恨,為何狠心到連見最後一面都不肯,為什麼連最後一個郵箱都要拉黑,為什麼這麼絕情,還讓不讓人活了。

他死活不明白,明明自己很珍惜對方,怎麼搞成這樣子。

他確實沒搞清,分手本就是不完美,誤會沒必要解釋,遺憾更不需彌補。

那些所謂的儀式感,大多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而不是為了對方。

我們很容易沉醉在“自我感動”裡,覺得是為對方好,其實只是想滿足自己的表達欲,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希望對方回應,希望對方認同。

可是對方為什麼一定要回應你,一定要認同你呢?

你那紛紛的表達欲,非但不能讓她感動,早已讓她不堪其擾。

拉黑你又怎樣,你有你表達的自由,她有她處理的自由好麼。

況且,你的表達不能建立在打擾別人的基礎上。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若不這樣步步緊逼,對方事後回想起來,或許還會有一點點內疚,一點點虧欠,一點點後悔,一點點想念,但也僅此而已。

可是你這樣糾纏不清,那麼,這點內疚和想念早已變成厭惡和逃避。

沈成拿起電話又放下了,終究還是沒有打。

他知道,她是不會接的。接了又怎樣,問了又怎樣,能改變結局嗎?

內心有個聲音清清楚楚地告訴他:不能。

感情早已發生變化,即便和好了那又怎樣呢?

那個聲音又清清楚楚地告訴他:不能怎麼樣。

他對自己說,沈成,好樣的,相信自己,你行的,你能控制自己的。

不要再對她抱有幻想,不要再對她抱有期待,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03

不打擾,是你基本的修養

幾天後,沈成給自己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我知道你這一年過得無比痛苦,無處可訴,想說的話只能憋在心裡。

這一年,彷彿被全世界遠離,無人可依,只能靠一本本雞湯來間或暖一下自己的心。

然而,雞湯的療效只能維持兩天,痛苦依舊不會減少一分一毫。

這種生無可戀的絕望和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懂。

你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其實,那只是一個人,是你主動把她蔓延成了全世界。

你這一年太消極了,什麼都不做,長時間沉浸在悲傷中。這是一種消極自由,是沒有逆商的表現,是無比脆弱的。

成年人的情緒太貴,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陷溺在過去。

都說感情是能量守恆的,那麼,你又有什麼好抱怨的?

別人冷淡你、忽略你,你就沒冷淡過、忽略過別人?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生活中已有太多沉重,讓人疲於應對。我們都想靠近輕鬆和快樂,你的負面情緒已經壓得她透不過氣來,還不容許她逃避躲開?

世界一直在變。曾幾何時,蘇州的地標從虎丘塔變成了大褲衩,你又憑什麼要求她一成不變?

你和她無論是錯過還是過錯,都是過去了。不然,劉若英拿什麼來拍《後來的我們》。

你可以想念她,可以記得和她在一起的每一處細節,甚至偶爾也可以虛構一下你們的將來。但是,不要再去試圖挽回了,不要再寫信給她了,不要再發信息給她了,不要再打電話給她了,不要再去找她了。

總而言之,不要再牽扯不清了,放過彼此吧。

不打擾,不是你最後的溫柔,而是你基本的修養。

你要學會尋找其它途徑。

陪伴的方式,不一定要保持聯繫,可以是活在記憶裡,也可以是活在日記裡。

就讓她靜靜地留在那裡吧,那裡才是這段感情最好的終點,沒有怨恨,沒有期待,就是過去了的一個故事。

對住在那裡的她說一聲:我很好,你保重,再見。

乖哈,我們不缺朋友。

這是他給自己的最好的告別。

作者:壹默瞭然,地產策劃,自由撰稿人;文字裡詩意,思考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