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齊秦在《外面的世界》裡唱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會在這裡衷心地祝福你......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漂泊四方。當你和親朋好友在一起,口若懸河地說著外面的所見所聞,臉上堆滿了笑容,但你的心中充滿了苦澀,所有的委屈,都默默吞下。

小時候,看到大人遠行,真的很羨慕,於是盼望自己快點長大,然後可以走出家鄉,去遙遠地方謀生,可以看遠方的風景。只要是沒有去過的地方,覺得都是美好的。後來長大了,真的可以去遠方了,才知道,遠方的路,太漫長,遠方的城市,到處都是生活的壓力,夢中的風景,也慢慢變成了抽搐的風景。

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不管走多遠,都像浮萍一樣,不管長得多麼茂盛,都沒有紮根。當你老了,還是要期待“落葉歸根”......

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每次回家過年,都在想,“過了這幾年,生活好一點點了,就再也不出去混了。”但是每一次都失信了,沒有向自己兌現承諾。過了一年又一年,你還是不夠好,你存錢還是不夠多,不能夠管好自己的下半生,也不能保證家裡所有的人,衣食無憂。你很累了,但拖著疲憊的腳,還是一步一步走下去,即便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依舊要走下去。

還記得上次回家過年的場景嗎?父母早早地在家門口等待,或者他們已經在村口等了很多天。冬天的風,使勁颳著,父母頭上的白髮,在風中搖擺,他們都變老了,還有老寒腿了,可是他們是多麼希望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啊。辛辛苦苦一整年,不就是為了短暫的相聚,不就是為了看到大家都平平安安。

還記得過年之後遠行的那一刻嗎?你也許是開車回家的,你有錢了,在城裡也買房子了。可是父母依舊熱愛家鄉,守住家鄉的這塊土地,不願意離開。他們的根在家鄉,哪裡都不想去。可是我們遠行的時候,父母把好吃的都使勁往你的車裡塞,有紅薯、豆子、臘肉、土雞、油炸花生......很多東西,都是父母省吃儉用了很久,才攥下來的,他們希望給你更多的愛,希望你能夠帶著家鄉的味道運行。你也許是坐公交回家的,父母會為你準備一個大袋子,把所有吃的,用的,都裝好,還送到公交車上,反反覆覆叮囑你,“紅薯不能放太久,米酒回家要倒出來......”

你離開家鄉的那一刻,汽車一溜煙就走了,可是父母站在村口,很久都不願意離開。他們目送著你遠行,心中開始牽掛。當父親對母親說,“別看了,回家吧,孩子們都走遠了。”那一刻,身為兒女的你,是不是也會流淚。

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走進陌生的城市,其實自己真的很害怕。到處都是人,但沒有一個熟人,冷不丁還冒出一個騙子,或者來一個死皮賴臉的乞丐。

真正的孤獨,不是自己一個朋友都沒有,而是看到人來人往,身邊有汽車飛馳而過,卻沒有找到一張熟悉的面孔。當你開口說話的時候,別人都用怪怪的眼神看著你,因為你是外地口音,和他們的話不一樣。你努力讓自己的普通話標準一些,但還是帶著家鄉的口音,這輩子都改不了了。

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那些由陌生人演變成的朋友,也許是虛假的朋友,他只是打著朋友的旗號,來算計你,防不勝防啊。記得同學大李和我說,他第一次去廣州,找到一個公交亭,撥了朋友的電話,對方一直正忙。他繼續撥打電話,終於打通了,朋友來接他,可是到了朋友的住地,才發現那是傳銷的窩點。他被逼無奈,在窩點裡熬了兩個月才逃出來。他說,“這就是朋友,拖你下水的朋友。”

在陌生的城市,要想遇到一個真心的人,好難。

與人交往,大多數都是利益交換關係。你不能給別人利益,就別隨便求人,因為別人不會理會你。你和他非親非故,別人為什麼要幫助你?

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倪萍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後你靠的是你自己。”

外面的世界,你只能靠自己。即便是天天和你上班的同事,都要提防著,否則他們也會算計你。還有你的老鄉,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可是真的有事情要求老鄉,才知道,老鄉也會在關鍵時候,選擇“明哲保身”。

父母是最牽掛你的人,但是你靠不住了,他們已經在變老,你才是他們的依靠。可是除了父母,就沒有幾個人希望你過得好。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無奈。一個人在外面待久了,突然很想家,突然很疲憊,突然發現自己很憔悴。可是你“無路可退”,家鄉的幾畝薄地,翻來覆去都沒有太多的收入;城裡的房子,多半是貸款買的,房貸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累到不想說話,累到倒頭便睡,可是第二天早晨,必須一骨碌爬起來——喚醒你的,不是鬧著,是壓力。

多少次,在和父母通電話的時候,都說,“我過得好好的。”話音未落,淚已先流。自己過得很苦,但不讓父母擔心,他們變老了,能夠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福氣,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多少次,真的想不再流浪,可是回到家裡,孩子還小,父母已老,你不去外面闖蕩,誰替你養家餬口?

多少次,你跌倒了,但依舊含淚奔跑......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