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國標引國家部門高度關注,企業調研,行業究竟如何走向?

隋中平


時間就是效率,如果城市的大小還是以前那樣,電動車限速15公里還是沒問題的,目前城市一再的擴張,還限速15公里,不符合實際需求了。


幸福安康一家人


新國標引爭議主要還是思路問題。

當天然把汽車視為絕對主流時,那電動車必然就會被另眼相看。可能在有些人的眼裡巴不得城市裡全是豪車名車,那樣的狀態可能會是部分人的理想,但可能嗎?從經濟角度看,汽車工業又是從舊時代到今天很重要的工業。所以在固有思維狀態下就會天然看不上電動車。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過去對電動車缺失管理,號牌沒有、駕駛資格沒有、又被歸為非機動車,所以給交通秩序帶來不小隱患。這也引起反感的人很多。但是看到電動車不好一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有用的一面。

首先我們是一個缺乏石油資源的國家,石油的購買和運輸又受制於他人,石油價格又控制在美國和中東形成的聯盟之下。所以無論為經濟考慮,還是為國家的戰略考慮,發展能源可替代的電動車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電動車受限嚴重改為汽車擁有量增加,無非是短期內刺激了一點消費。但長期看,城市道路擁堵問題會增加,對石油的依賴會增加。一輛私家車很多時候只是載一個人,佔用道路面積卻很大。很多城市都快變成露天停車場了,從國情看就不可能再去刺激汽車擁有量提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時代的發展道路是可以完全拷貝別人的。有些人為了拷貝歐美,甚至嫌棄人多,鸚鵡到那種瘋魔的地步。石油機動車時代註定屬於別人,就像互聯網註定與中國關係巨大。每個文明崛起其實都有它獨特的承載。發展電動車、發展城市立體交通、發展載人飛行器可能才是未來的方向。

第二、就目前看,城市電動車並不僅僅是代步工具。如果你定位為代步工具就錯了。配合外賣、網購,電動車儼然就是中國新經濟模式的標配。你想,如果外賣和快遞不能用電動車了,或者用電動車存在續航能力不足而帶來問題的情況,那打擊的是自己的新經濟模式。用汽車用外賣和快遞現實嗎,不說擁堵和成本,停車都困難對不對。我們的新經濟模式是這個樣子的,就應該考慮這種經濟模式的特點。新國標把續航能力降低了,城市大的連上班代步往返都成問題,用於零散運輸工作更成問題了。城市裡還有方方面面的零散運輸是電動車在承擔,如果都換成汽車行嗎?如果世上壓根就沒有電動車,如果城市裡由於零散運輸而帶來交通壓力,很可能還會想辦法去發展、發明小型便捷運輸模式。現在有這個模式,卻要把它閹割掉,明顯就是思路固態的問題,明顯就是想當然地把汽車、豪車看作高大上的問題。然而豪車對城市其實只有隱患沒有益處。

第三、標準一刀切還會不適應農村地區、縣城地區,小城市、小地方並沒有大城市的那些問題,農村運輸農副產品需要的電動車更大。換成汽車農民的購買力、養車能力能達到嗎?難道又要重新回到人力三輪車時代甚至馬車時代嗎?在中國很多時候有些政策是不能一刀切的,因為國家很大、具體情況不一樣。老百姓棄用三輪車選擇電動車,這說明電動車擁有很強的生命力。

今天我們的社會發展思路很多時候其實都是被西式路線綁架了。把汽車看得過高,於是嫌棄電動車。把城市化視為必然發展路線,於是盲目拔苗助長髮展大城市。其實移動互聯網和高鐵反而是逆城市化的,你在祖國的每個角落都能依靠移動互聯網參與社會,都能依託高鐵快速穿梭於地區之間。藏區四姑娘山離成都不遠不近,但是移動互聯網就能讓生活在那裡的嘉戎藏族與社會有效連接,就能通過微商在高海拔山區賣山貨,還能參與抖音之類短視頻創作和開直播。過去這些人想要與主流社會相連只能到城市去發展,現在都不需要定居於大城市了。未來這一趨勢有可能還會增加,《嚮往的生活》節目為何會火爆,因為那種脫離城市的田園生活成了一種渴望。移動互聯網就可以讓一部分人既不脫離潮流,又能去田園牧歌。可見那些拼命鼓吹城市化的經濟大咖只不過是一隻只會學舌的鸚鵡。說實話,今天通訊便利、交通便利,如果一些農村、山野發展小型商業民居出租,很可能會熱門。有一部分有條件的人就會因此而回歸自然。而且高鐵里程增加和未來的載人飛行器發展還能進一步這個趨勢。所以這一題更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並不只是電動車,而是發展思路和理念的問題,而是思路需要結合實際,需要看到未來趨勢,需要結合自己的特點的問題。而不能只是鸚鵡拷貝西方發展道路。比如美國那樣的國家,你讓發展電動車就不現實,甚至電動汽車和高鐵也沒有發展土壤。電動車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發展進步機遇,電池技術、快速充電技術、電池安全技術、電動機械技術、小型電動車智能技術,這些都需要在這個歷史機會基礎上去提高,去領先世界,政策應該是這麼引導才對。把電動車看成不入流、歧視其存在,那才是荒唐可笑沒文化的表現。


國病


在4月15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17761-2018)以前,其實電動車也有國標,只是一直沒有人執行,當時沿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1999年頒佈實施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最高時速大於20公里、整車重量大於40公斤的電動車禁止上路。所以之前的電動車標準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所以過去的這10幾年圍繞新國標的爭論是一直未曾停止過。

4月15日新國標的實施也算是一個新的開始。

相比較於1999年版的電動車標準,不管是車速還是整車重量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這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現在電動車行業可以說是一片蕭條,企業雖然在大力推廣國標車,但是消費者根本不買賬。

很多電動車門店關門,甚至車內只有一兩輛車。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建言:電動車是綠色、低碳的交通出行工具,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交通工具。如今電動車新國標實施在即,應當避免發生對電動車“一刀切”,建議各省平衡各方訴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適度延長現有電動車過渡期,為行業轉型升級留足時間,確保平穩過渡,防止新國標實施“一刀切”帶來不良的負面影響。

各地政府為了讓新國標的順利實施也出臺了各種過渡期管理辦法,企業也在積極的研發國標車,相信未來只會越來越好!


新能源快訊


反正禁了電動車和摩托車,都是那些沒良心的,只想自己發財,不管老百姓死活,要是禁的話,這麼不禁工廠,禁不得加班啊,每天8小時上班,禁了電動車和摩托車,老百姓怎麼方便上班,怎麼出門,


用戶1352938311739


電動車環保,輕便,應大力發展電動車、自行車。小橋車是造成環境汙染、交通堵塞的罪魁禍首,現在人行道也被私家車佔用,應嚴格控制,非節假日嚴禁私家小汽車在城市道理上同行。


施南33139061


最重要不是所謂的超標,與家用汽車相比是哪個地方超標?否則;一輛車這也不能幹那也幹不了就沒有什麼價值存在,俗話說治病要治本,1:掛牌照上路便於依法監管, 2:要駕駛證便於駕駛人熟知交通規則減少交通圍障,更有利於主管部門監管,如果拼命治理超標車輛,即使所謂合法合規的車上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照樣影響社會的交通安全(橫衝直闖)所以說必須持證開車掛牌上路,掛牌監督扣分罰款才是最好的治理。


神箭翱翔藍天


打壓電動車無非就是收不到他們的費用,用汽車的活,保險費,停車費,汽油附加費,維修費,年檢費,違章罰款費,買車時的教育附加費,評估費,交易費,上牌費,購車款,車輛購置稅,考駕駛證的費用,辦行駛證的費用………多了去了!



胡筱雲68


新國標定義的是電動自行車,也能接受。但所謂電摩應該允許上路,免費上牌,免費交規考試合格後發駕照,加強管理才是正路。


效琪717


購買電動車時上牌照,發證登記,榜定銀行卡(卡內存定量金丌),電動車行駛過程中的違章行為,直接在卡里扣除,並通知本人(參照手機交費的功能)。以後的電動車應有提示功能,就象汽車導航一樣,及時提醒騎車人安全交通信號。


徐文君


發展電三輪、四輪、老年代步車勢在必行,現在提倡低碳新能源,利國利民的好事,我深信只要把安全教規處理好,該考試的考試,老年人也可以考教規。發證。國家制定電動車的生產要求,嚴把質量關。電動三輪,四輪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生產小型電動帶步車。尤其日本,德國。我們能落後他們嗎?能讓他們搶佔中國市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