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

歲月舊拾


先介紹一下鼎的知識,鼎最早是一種食器,後來演變為與國家政權相聯繫的一種禮器。鼎的大小、輕重是代表不同身份的貴族或者官員的。商朝明確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可見這時候鼎已經是正規的禮器了,而且用鼎的數量直接與官員的職務掛鉤。《紅樓夢》在寫到賈家時還用“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來形容。可見鼎象徵著地位的高貴。

大禹九鼎是大禹劃分天下九州之後,令九州牧進獻青銅鑄造的鼎,九鼎代表著九州,鼎身都鑄有各地的珍禽瑞獸和奇花異草。鑄九鼎置於國都,表示天下一統,國家昌盛的意思。所以從那時起,鼎就是國家富強、政治穩定的象徵。

但是由於歷史久遠,資料缺失,到底這九鼎是什麼形制?都鑄有什麼圖案?已經不得而知。商滅夏之後,將九鼎遷到他的都城,盤庚遷都於殷後,九鼎隨之遷移。

周滅商之後,九鼎曾被公開展示。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建造洛邑,九鼎遷往此地,周成王親自主持遷移儀式。東周時代,周王室開始衰微,一些諸侯開始覬覦周王室的九鼎。

楚莊王是第一個問鼎之輕重的,由此產生了一個成語,問鼎中原,也就是建立政權的意思。後來在周王室的努力下,與各諸侯國巧妙周旋,使九鼎得以保全。

關於鼎的還有一些流傳很廣的故事,秦武王是個天生神力的人,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爭強好勝。秦武王四年,他帶著打敗韓國的威風到洛邑,直入明堂——九鼎就在其中,參觀九鼎,然後很不客氣的指著一個雍字鼎說,這是象徵秦國的,我要帶回去。

負責管理大鼎的官吏趕快說,這是周武王確定的鼎的位置,從來沒有移動過。再說這個鼎有千斤重,誰也舉不動。秦武王很不屑,使勁舉鼎,用盡了渾身氣力才舉起了半尺,剛要邁步,就沒勁了,大定落下來砸斷了秦武王的右腿,於是隨從連忙把他救出來,當晚上秦武王就氣絕身亡了。

秦國後來滅周之後,將九鼎遷移到了它的都城。可是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也沒有九鼎的蹤影,所以九鼎的失蹤應該是在周滅亡之後,那個時候諸侯爭霸,周王室衰弱,而且知道諸侯都想奪走九鼎,為了保住九鼎,很可能周王室就把九鼎藏起來了。

因為九鼎巨大,而且極為沉重,連秦武王都因為舉鼎被砸死了。沒有很多人配合誰也不可能把這麼重的鼎轉移出去,肯定是周王室為了東山再起,或者是為了不讓鼎落入亂臣賊子之手,專門把九鼎藏匿起來了。所以秦國一直沒有得到九鼎,但是秦國對外宣稱得到了。歷史上才會有秦奪得九鼎的記載。

另外,很可能正是因為周王室藏匿了九鼎,才會有另一個傳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了,秦始皇曾派人打撈,未果。

有的說法認為,九鼎是一個鼎,代表九州所以叫九鼎。如果是這個樣,砸死秦武王的怎麼會是雍州鼎?這就解釋不通了。歷史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迷案,和九鼎一樣失蹤的還有傳國玉璽,也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中了,至今都是迷,無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小小嬴政


九州鼎是夏朝大禹以九州進貢的青銅所鑄,九個鼎分別刻九州山川河流,象徵天下九州,是至高無上權利的實體化,四千多年的歷史變遷,神秘的九州鼎也下落不明,但我認為九州鼎是存在的,因為很多故事和歷史記載了九州鼎。



秦武烈王舉鼎而死

秦武烈王天生神力,且爭強好勝,在攻打下韓國的宜陽後,周赧王害怕秦國,派人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藉口說周太廟中有象徵天下的九州鼎,想見識見識,到了太廟又想試試鼎有多重。所以舉起了一個鼎(好像是豫州鼎),但因為力竭不支,鼎落地砸斷了秦武王的腿,不治身亡!年僅23歲。


楚莊王問鼎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打敗晉國後得周天子封候伯,楚莊王藉機詢問周天子九州鼎有多重,表明了出國意圖覬覦天下權利的野心,“問鼎中原”就出自這裡。

史記記載秦得九鼎

史記中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取九鼎入秦,或許九鼎正安靜的呆在秦始皇的陵墓中,與秦始皇一起塵封在地下。

關於九州鼎下落還有周遷都時落入河中,還有周王朝衰弱,怕大國搶奪,溶鼎制錢,兩種說法都不太可信,尤其是九州鼎已經至高無上權利的象徵,周朝不可能自毀,我還是希望象徵天下九州的九鼎依然靜靜地躺在地下,或許就是秦始皇陵墓中!


避而不談歷史


九鼎是王權的象徵,在周代,九鼎肯定是存在的,在春秋戰國史上,覬覦九鼎者大有人。但是否大禹所鑄,這個不太好說。

第一,九鼎的來歷

說到九鼎的來歷,就必須說說楚莊王問鼎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軍大舉北上,進攻盤踞在伊川的陸渾戎,而後長驅直入,兵鋒直抵洛水河畔,周都洛邑在望。周定王大恐,派王孫滿前往楚軍兵營,會晤楚莊王。

楚莊王劈頭就問:“周王室的傳國之寶是九座銅鼎,此銅鼎據稱是大禹王時所鑄,九鼎象徵九州。九鼎由夏而入商,由商而入周,可惜寡人一直未能親眼見到,不知這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

王孫滿答說:“傳國之寶,在德而不在九鼎。”

楚莊王一聽很不高興:“你不要恃著有九鼎,寡人告訴你,楚國光是折斷戈戟的尖端,用這些銅就足以來鑄九鼎了。”

王孫滿不卑不亢地答說:“您的記性不好啊。在大禹王的時候,九州鹹服,便從各地運來青銅鑄成大銅鼎九具,鼎上刻上山川物象,象徵九州。可是到了夏桀時,君王荒淫無度,九鼎便從夏轉移到了殷商,歷時六百年。後來商紂無道殘暴,周室革命,九鼎又從商轉移到了周。天子有道,鼎雖小卻重;天子無道,鼎雖大卻輕,因此說在德不在鼎。周室今雖衰微,然而天命未改,這九鼎的大小輕重,您還是不可問哩。”

這就是“問鼎中原”的典故出處。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到九鼎的來歷。無論是楚莊王還是王孫滿,都認為九鼎乃是大禹王所鑄,大禹的兒子夏啟開創夏王朝後,這九鼎便成了鎮國之寶。後來商湯推翻夏王朝,九鼎由夏入商;再後來,周武王推翻了商朝,九鼎便由商入周。

第二,九鼎是不是大禹所鑄呢?

九鼎是周王朝的鎮國之寶,也是權力的象徵。據王孫滿所言,周代的九鼎,是取自商王朝,這個大抵是事實。


現在的考古發現,證明商代鑄鼎技術之發達。比如說,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另說“後母戊鼎”),重800多公斤,幾近一噸,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完全可以稱為鎮國之神器。那麼九鼎的大小,有沒有司母戊鼎那麼大呢?我想完全有可能。

那麼,九鼎究竟是商代所鑄,還是夏代所鑄,抑或是大禹所鑄,沒有定論。我個人認為商代鑄鼎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有出土的巨鼎在那兒,有實物證明商代是完全有這個鑄造能力。

大禹鑄鼎的可能性有沒有呢?應該說是有的。據古史所載,在黃帝與蚩尤的時代,青銅武器就得到普遍的應用。據《管子》所載,在黃帝時代,中國的冶金業就很發達了,當時重要的礦山有葛廬之山、雍狐之山,利用青銅鑄成的武器有雍狐之戟、芮戈等。大禹的年代比黃帝年代還要靠後,從理論上說,鑄成九鼎是可能的。

我們從楚莊王與王孫滿的對話可以看出,當時九鼎鑄於大禹時代,基本上是一種普遍看法。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注意到一個事實。楚莊王時代,距離大禹時間有一千多年,這個時間距離,就彷彿我們今天唐、宋時代的距離。如此漫長的時間,又嚴重缺乏史料記錄,因此只能是視為傳聞,不能視為事實本是如此。


君山話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要明確九鼎的概念。如果這裡的九是指數字,則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這種九鼎制度當始於西周時期。如果這裡的九不是指數字,而是類似《九歌》的”九“這種用法,那麼筆者認為大禹時期的九鼎可能是存在的。下面分別談一下:

第一種情況

目前所見的最早的九鼎制見於湖北京山蘇家壠的曾侯墓。許多學者把曾國看成姬周的屬國,這種說法很不可靠。根據筆者在研究三星堆過程中產生的觀點,夏與商、周是並行的。無論從文獻記載還是考古材料來看,都說明曾國本為夏人的屬國。而這個夏,當時王都實際上在今成都金沙遺址(見我頭條號文章)。而夏人實行的應是五鼎制,這種五的觀念在夏王朝是非常牢固的,證據很多,比如成都的馬家大墓出土的就是五鼎組合。李學勤先生已經指出,擂鼓墩曾侯墓的許多特質都還保持著與馬家大墓的一致性。

第二種情況

從九歌的九的用法來看,有學者認為這裡的“九”是與“祭”有關的意義。也就是說,《九歌》就是祭歌的意思。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筆者也曾研究九字的本義,個人認為可以接受這種說法。因此,按這種思路來看,夏禹九鼎就可以解釋為夏禹時期的祭祀重器,而不是九隻鼎。筆者在研究先秦史的時候,有大禹生活在三星堆青銅文明末期的觀念,並認為傳世文獻中的九鼎可能就是現在三星堆出土的被大家叫做“青銅神壇”的這件器物。

九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數字,而九鼎涉及的問題是比較多的。如果還有疑問,可以關注我,或者留言,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古史微


大禹九鼎是不是真的存在。反正我不太相信。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以後,把天下劃為冀,兗,青,徐,豫,幽,梁,荊,揚九個州,令九州的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並且將各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在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把九鼎集中在夏朝都城。九鼎象徵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九鼎就此成了國家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中國還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後人常用“問鼎”表示覬覦政權,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權。



九鼎的下落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泅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泅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第二種是西周時期王室沒落,各諸侯國虎視眈眈都覬覦九鼎。當時西周窮途末路財政收入入不敷出。把九鼎融化鑄造成錢了。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了。第三種是說埋在秦始皇的地下陵墓裡。對於上面幾種說法我都不太相信。

首先當初周武王伐紂獲得九鼎之後,為了拉動一鼎就用了九萬人,而九鼎就用了八十一萬人。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搬運工具和食物被服等物資,這個完全是胡說八道。中國當時的冶煉技術根本不可能鑄造那麼大的鼎。中國能成熟的使用青銅器的時間是商朝時期。我認為九鼎就是神話傳說 ,本來禹的王位就來路不正。說鑄九鼎的目的就是震懾那些圖謀不軌的人。當然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鑄造。技術條件經濟條件也不允許。至於後來人都想得到的可能是周鼎。周鼎未必就有九鼎,也可能類似玉璽的青銅器物。主要目的是祭祀,後來可能就代表王權合法性的一個器物了。由於當時諮詢不發達,以訛傳訛。把神話故事當成真的了。這個純粹就是個人意見。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


洗手盤


關於大禹九鼎,考古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存在的;一種認為不存在。我個人認為大禹九鼎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呢,小編查看了很多資料,理由總結如下:

1)文獻不支持:最早提及大禹九鼎的古籍是戰國時期的《左傳》。更早的古籍文獻根本沒有提到過,比如西周時期的《尚書》和《詩經》。《尚書》是記載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代歷史的重要文獻,其中對大禹九鼎隻字未提。


2)《左傳》對九鼎的記載不合理:在《左傳》中,九鼎之上描繪了九州山川地理圖,並鑄造有銘文。但直至商朝中期,仍然只能鑄造簡單的獸面紋和饕餮紋,不能鑄造複雜的地形圖。另外,商朝青銅器上的銘文,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3世紀,比大禹時期晚了800年。

3)甲骨文不支持:商朝已經有了成熟的甲骨文,但是迄今為止,我們在15萬片甲骨中,沒有發現過關於九鼎的記載。商朝人祭祀使用單隻青銅鼎,例如鄭州商城的杜嶺方鼎,安陽殷墟的後母戊鼎,婦好墓中出土的後母辛鼎。

4)考古沒有證據:大禹生活在夏朝以前,在大禹時代400年後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我們也只是發現了工藝粗糙的青銅器,證明夏朝的青銅器鑄造技術非常原始。由此可見,大禹時期不太可能有鑄造九鼎所需的工藝。

5)大禹九鼎的器形不合理:古文獻中記載九鼎是“方腹三足”,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類似的青銅鼎。商朝青銅鼎一般為“方腹四足”,周朝青銅鼎一般為“圓腹三足”,九鼎更像是商朝和周朝青銅器結合的怪胎,極有可能是杜撰的。


商朝的後母戊鼎

從以上5個理由足以說明,傳說中的大禹九鼎其實是不存在。實際中我們一直流傳的很有可能是“西周九鼎”。

周成王時期,周公旦創制了《周禮》。其中規定,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也就是說,九鼎成為王權的象徵,是從周成王時期才開始的。夏朝先祖大禹不可能知道《周禮》,也就不會恰好製作了九隻青銅鼎,留給周天子使用。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大禹九鼎是不存在的,真正的九鼎是始於西周時期。


小閒在蘇州


傳說是存在的,但事實是沒有找到實物。

有個傳說,說周朝末年天下大亂,九鼎也被地方各諸侯國掠去,從此不見蹤影。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重新獲得了九鼎,並且把九鼎熔鍊成八個巨大的銅像,並將銅像鎮在秦皇地宮中的江山社稷圖的八個角上,象徵著天下一統,四海歸一。

但還有個說法是,其實秦始皇原本要造九個銅人的,但是九鼎中最重要的九州鼎在運輸的過程中掉進了泗水裡,後來秦始皇派出了大量人員進行打撈,也是徒勞無獲,也就作罷了。

但這只是傳說,根本毫無歷史依據的,說白了就是胡說八道。九鼎到底是九個鼎還是一個鼎,到現在都沒弄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九鼎真的存在,那麼歷史就要從九鼎鑄成之時被分為兩段。

九鼎對於我們華夏民族來說,其意義要比傳國玉璽高出太多。

因為通過九鼎,我們華夏文明的歷史將會在向前推進數千年,最少要從黃帝時期開始算起。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據史料記載,九鼎之上有當時中原一統的具體圖像描述,而且上面有中國最早的漢字記錄。

這對於我們中華文明來說,是一件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物。

而且,傳說九鼎並非大禹一次製作而成,其中有一個鼎是黃帝時期流傳下來的,是黃帝打敗蚩尤之後,封禪泰山時所製造的九州鼎。



如果傳言屬實,那麼中華文明的存在時間可就不止五千年了!

但,九鼎到底存不存在,這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爭議。有說有的,也有說是杜撰的,直到了今天,我們也沒有拿出實物作為證據。

所以,真的想知道九鼎到底存不存在,那就去泗水找找看吧。

因為歷史中對九鼎有明確位置記錄的,只有泗水下的那一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九鼎真的會出現。


縹緲峰下一粒沙


按照歷史記載,夏的建立者是啟。啟的父親是大禹,傳說大禹將華夏分為九州,並製造出九個大鼎,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我覺得大禹肯定是製造過九鼎的,史料記載:夏亡,九鼎為商朝所得。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既然不是假的,鼎也是個很大的東西,怎麼就沒有音訊了呢?

據傳秦昭襄王時期,秦滅周,次年把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





allin1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從事相關歷史領域相關工作也有10多年了,對於各朝代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

九州鼎是夏朝大禹以九州進貢的青銅所鑄,九個鼎分別刻九州山川河流,象徵天下九州,是至高無上權利的實體化,四千多年的歷史變遷,神秘的九州鼎也下落不明,但我認為九州鼎是存在的,因為很多故事和歷史記載了九州鼎。

秦武烈王舉鼎而死

秦武烈王天生神力,且爭強好勝,在攻打下韓國的宜陽後,周赧王害怕秦國,派人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藉口說周太廟中有象徵天下的九州鼎,想見識見識,到了太廟又想試試鼎有多重。所以舉起了一個鼎(好像是豫州鼎),但因為力竭不支,鼎落地砸斷了秦武王的腿,不治身亡!年僅23歲。

楚莊王問鼎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打敗晉國後得周天子封候伯,楚莊王藉機詢問周天子九州鼎有多重,表明了出國意圖覬覦天下權利的野心,“問鼎中原”就出自這裡。

史記記載秦得九鼎

史記中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取九鼎入秦,或許九鼎正安靜的呆在秦始皇的陵墓中,與秦始皇一起塵封在地下,或許就是秦始皇陵墓中!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愚鈍小不懂


首先說,夏朝並不能作為中國歷史的信史去研究,所以所謂大禹九鼎的說法,其實是神話傳說的一部分。

根據《左傳》魯宣公三年記載,夏朝初年,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揮斥王權,令九州貢銅,鑄造九鼎,這使得九鼎出世,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據說此舉感動了上天,因而夏朝獲得了玉皇大帝的庇護。

這些神話傳說就不難看出,九鼎的政治價值。夏以九州之銅鑄成九鼎,意味著天下統一。後來九鼎在各朝代中間不斷傳遞,如果沒有九鼎的皇帝,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王權天授。然後九鼎的記載到了漢朝時,卻戛然而止,再也沒有記載了,所以很多學者懷疑,九鼎可能都是歷代統治者編造出來的。

因為九鼎不過是傳說中的東西,是真是假,根本沒人見過,但是歷代統治者,又不好意思說自己沒有這東西,就歷代都在傳誦這樣的謊言。但是,到了漢朝,史記等信史已經出現了,再撒這樣的謊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乾脆就說,九鼎早已成了傳說,不見了蹤影,統治者也就不用揹負這樣的心理壓力了。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問鼎中原這樣的成語,仍然標識著鼎是王權的象徵,象徵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到底有沒有九鼎,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考古發現。九鼎作為王權象徵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但它作為我國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卻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因此九鼎的文物價值和象徵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希望有朝一日,九鼎重見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