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党項人本是西北羌族的一支,真正與中原王朝開始親密聯繫是在唐朝末年。當時党項人首領帶領軍隊幫助唐朝平定了黃巢起義軍,因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五代時期基本上都對中原王朝稱臣,並繼續沿襲著節度使的稱呼。宋代初年,宋夏爆發了大規模戰爭,宋真宗仿效“澶淵之盟”的做法,採用用金錢換和平的原則,最終雙方簽訂了合約,党項政權向宋朝繼續稱臣,而宋朝每年賞賜其金銀、茶、帛若干。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元昊稱帝,宋廷大怒

元昊擔任首領後,對党項政權一直屈從於宋朝極為不滿,在宋仁宗景祐元年建立了自己的年號,並且也開始試探性的進攻宋朝西北部的邊疆。此時的宋與黨項的關係還尚未破滅,真正促使宋朝對其開戰的原因在於元昊的稱帝。宋景祐五年,元昊稱帝,建立大夏政權,因屬地位於西北部,故稱之為西夏政權。元昊一改過去效仿中原王朝習俗的慣例,恢復先祖鮮卑時期的部分習俗,還制定了新的文字和禮樂制度,並且對宋朝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即使西夏大規模進攻宋朝的西部邊疆,仁宗皇帝還抱有著一絲幻想,並未願意對其開戰,認為其不過是想多要些賞賜罷了。不料攜帶元昊表章的西夏使臣趾高氣昂地來到了宋朝的京城開封,表章中元昊氣質高昂,要與宋朝建立外交關係。此時才真正觸動了仁宗皇帝及整個宋廷的底線,那就是可以多給賞賜,但是不能自稱皇帝,建立國家政權,這在宋朝看來是極為不允許的。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輕敵誤判

上到仁宗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沒有把這個自封“西夏”的政權放在眼裡。多數人認為西北遊牧民族,基本上就是騷擾邊境掠奪財物,在實力上也就是一般情況。步軍副都指揮使劉平上奏說西夏不過是鼠傳為窮寇也,正是由於上到皇帝,下到士兵都沒有當回事,認為西夏就是不堪一擊,在備戰上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稱西夏為鼠的劉平將軍剛去西北不久,就在與西夏軍隊作戰時直接被俘。寶元三年,元昊集結大軍一舉攻下了宋朝西北重鎮金明寨,主持軍務的範雍緊急將慶州的劉平調來相救。劉平作為前線的高級將領,他一向輕敵,遂命令騎兵晝夜兼行,步兵隨後趕到。軍隊行至三川口,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塞縣境內,三川就是延川、宜川、洛川三條河流的交界處。劉平的大軍在這裡與駐守保安的軍隊相匯合,兩軍結陣同行,不久便於西夏軍隊相遇。

三川口大戰

當時正是正月,天寒地冷,並且還下著大雪,地面上的積雪已經有數寸厚了,兩軍都結偃月陣。西夏軍隊兩次涉水進攻,都被宋軍擊退,大將郭遵揮舞著重達幾十斤的兵器騎馬殺入敵營,連續殺傷數十人。據《宋史》記載,當時一名西夏將領剛放言要拿下郭遵,就被郭遵直接砸出了腦漿子。在激戰中,大將劉平的左耳和右頸都中了流矢,並未因此而退出前線,而是依然神情自若,指揮著宋軍作戰。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兩軍打了整整一天,黃昏時刻西夏軍隊再次攻了上來,此時的宋軍傷亡慘重,已經有些許堅持不住了,略略有些後退。而負責殿後的黃德和看到軍隊向後撤,為了自保直接帶著自己的士兵向西南方向奔去,這一撤不要緊,結果直接造成了宋軍全線崩潰。大將劉平不顧身受重傷的痛苦,命軍仗隊拿著劍去截住潰逃的士兵,僅僅截住了千餘人,這點殘兵與西夏軍隊相對可謂是以卵擊石,只能退入山中自保。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西夏軍並未就此放棄對宋軍的攻打,深夜時分,西夏軍在山中將宋軍團團包圍,並在山下安營紮寨,輪番派出士兵大聲呼喊,讓宋軍投降。次日凌晨,宋軍在山中嚴寒中度過了整整一夜,此時已經疲憊的沒有了還手之力,大將劉平等人均被俘虜。要不是此時下著大雪,西夏恐怕要乘勝追擊,一舉攻下範雍坐守的延州了。

兵敗三川口:宋仁宗輕敵誤判,西夏勢力到底有多強?

三川口大敗,震驚了整個宋廷。自太宗皇帝伐遼失利以來,宋朝軍隊還未有過如此慘重的失敗。此時的仁宗皇帝不得不重新認識西夏的實力。“澶淵之盟”後,宋邊境地區基本上沒有了大的軍事衝突,長期的安定使得軍隊戰鬥力有所下降,加之一直輕視西夏實力,這可謂也是宋朝失敗的重要原因。西夏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士兵自幼學習訓練騎射本領,軍隊戰鬥力強,再加之對地形和環境熟悉。綜上,種種因素都對宋朝不利,因此宋軍的失敗是必然存在的。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