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養殖戶的路在何方?

現如今,在回鄉創業政策的宣導之下,不少農民工回鄉創業搞起了養殖。看起來,養殖搞好了比外出打工強一些,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不過,這兩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比較難熬的。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波動很大,豬價大跌,蛋價也不爭氣,讓養殖戶很受傷;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環保的高壓政策,讓很多養殖場面臨拆遷,讓養殖戶有苦難言!

提及養殖,都避免不開環保這個話題,養殖這個行業與環保貌似是與生俱來,時刻都要聯繫在一起的。而且,在養殖戶的眼裡,環保一直是站在養殖的對立面,時刻阻撓著養殖業的發展。那麼,到底是要環保還是要養殖?從目前國家頒佈並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來看,這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對於人們而言,好的環境才是第一位的。

眾所周知,除了種植之外,養殖也是農村一個比較傳統的產業。過去,農民搞養殖都是為了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比如家家戶戶養的都有雞、鴨、羊、牛等等之類的家禽。而如今,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少農戶專業搞起了養殖,得益於農村自然的養殖條件,養殖業的發展也是順風順水。

然而,養殖業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汙染,顯然,國家不會任由養殖業肆意的汙染環境,因此,國家頒佈了禁養令,規劃出了禁養區,更是在今年實施了環保稅。毫無疑問,被劃定為禁養區的農民是不能再從事養殖行業了,而目前現有的養殖場也將面臨被拆遷的命運。據悉,在多數的農村地區,尤其是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居住區都已經陸續發佈了“禁養”令。

同時,環保稅的開始徵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負擔,提高了養殖的成本。在養殖行業本身就不景氣的情況下,再徵收環保稅,這對於養殖戶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那麼,曾經到處開花的農村養殖業就這麼“涼”了嗎?農村養殖戶未來的路到底在哪裡呢?專家說了3點。

1、在環保政策的高壓下,養殖行業以後會更加規範,小型且不合格的養殖戶將會被逐漸淘汰,甚至會逐步消失,更多的是規模化養殖場。

2、農業養殖業不會“涼”,農村依然是養殖業發展的主戰場,未來,將會有更多、更大的規模化養殖場建立;

3、環保稅的開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是有益於國家、有益於農民的。

總之,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農村經濟想要穩步健康的發展,好的環境是一個前提。雖然說禁養區的劃定和環保稅的開徵會犧牲一部分養殖人的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我國養殖業發展的,也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