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常併發感音神經性耳聾

感音神經性耳聾是指病變位於耳螺旋器的毛細胞、聽神經及各級聽覺中樞,使對聲音感受與神經衝動傳導等發生障礙,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常見的疾病如下:

(1)耳硬化症:與鼓室硬化症不同,耳硬化症是一種至今原因未明的疾病。表現為內耳骨迷路的緻密骨板被海棉狀新骨代替後所產生的疾病,這和房屋的牆壁由原來堅實的磚瓦和混凝土結構被人偷工減料,由沙石代替一樣,變得疏鬆不結實,不過這種耳朵的骨質變疏鬆病變只是這種疾病的第一個階段。過後會進一步發展,骨質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並鈣化,就象放在露天環境裡的水泥一樣,要不了多久它就會板結硬化,這個階段又叫硬化階段,所以叫耳硬化症。耳發生硬化的後果是內耳結構改變,神經細胞變形壞死,最終導致聽力下降,多為雙側性而且持續加重。聽力下降多呈感音性。

(2)美尼爾氏病:是一種以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耳內脹滿感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原因是內耳膜迷路水腫所致,一般為單側耳發病,青壯年多見。

(3)先天性聾:可由遺傳因素引起,也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了病毒感染或其他損傷所致,使胎兒生出以後發生聽力喪失。

(4)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中,聽覺器官發生退行性變所致,所以經常發現老年人的聽力不如年輕人好。

(5)傳染病引起的聾:各種急慢性傳染病都可引起感音神經性聾。如小兒麻痺症、白喉、傷寒等,不過現在已少見。

(6)全身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耳聾:以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為最多見。原因是引起了內耳的營養供血發生障礙所致。其它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亦可引起聽力下降。

(7)藥物中毒性聾:現已明確,鏈黴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人耳有損傷作用,可致感音神經性聾。

(8)創傷性聾:顱腦外傷導致迷路震盪、顱底骨折,都可損傷到內耳致聽力下降。

(9)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然發作的耳聾疾病,原因可能與內耳供血障礙和病毒感染有關。

能引起感音神經性聾的原因還有很多。根據病變部位還可將感音神經性聾分為感音性聾和神經性聾兩類。感音性聾是毛細胞病變引起的聽力下降。神經性聾是聽神經及傳導經路病變引起的聽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