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這個小區有點暖

鄂州人才網訊(通訊員 黃丹丹)“社區理髮的志願者到我們小區了,要剪頭髮的打聲招呼,一個一個來,60歲以上的老同志先下來……”

國際公館業主委員會主任王少相在小區群裡一吆喝,陸陸續續便有人下樓。老同志先來,年輕人後到,大家保持著默契,人與人之間都間隔了兩三米的距離。

鄂州這個小區有點暖

現場無人交談,只聽見理髮推子的嗡嗡聲,群裡可是熱鬧了起來。

“才發愁頭髮要扎小辮子了,理髮的師傅就到了,社區志願者真給力。”

“業委會的這些同志不為名不為利,不知道為我們做了多少事。每次菜包都送到家門口,雖說有電梯,但是每天都是幾十個菜包,也是蠻大的工作量啊,他們可一點都沒含糊!”

“我上次胃痛受不了,嘗試著在群裡喊了聲,本來沒作多大指望,沒想到小王同志馬上去幫我買,還在藥店給我開視頻讓我諮詢藥劑師,選的藥蠻對症,一吃就好了。”

“我屋買的米和油,價格比平時買的還便宜,聽說是磊繼副食的王老闆去蟠龍市場拖的,一分錢不加給我們。”

“是啊是啊,我家小孩缺碘,想要點海帶,也是他們跑了幾個地方幫我帶回來的。”

“那天我家天然氣用完了,那麼大的雨,王國平師傅去幫我充的,我都說了雨停了再去也行,家裡還有點乾糧,他愣是冒雨去了,說是不想耽誤我們做飯。給我送卡的時候衣服都打溼了,把我感動得不行。”

“四、五十天了,真是多虧了他們!”

……

要介紹國際公館志願服務隊,還得從疫情爆發初期說起。從封城到停交通再到封樓棟,業委會主任王少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場持久戰。

“小區一百幾十戶人,光靠社區的力量,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們得做點什麼!”他召集業委會的幾名成員開了個碰頭會,動員他們加入戰鬥。

“我對市場熟,我負責牽頭去買米買油。”磊繼副食的王宏銀首先響應。

“我年輕,又有個電動車,我負責買藥!”王雲先積極表態。

“我就是個苕做事的,好在有點力氣,搬運的事就交給我了。”王國平也附和了一聲。

“以後每天排一個人值班,疫情當前沒有必要就不要全都下樓,排班的事交給我了,我第一個上!你們有事要忙也喊我一起!”任章宏眼看其他人都主動請纓,有點著急地說。

鄂州這個小區有點暖

就這樣,5個人說幹就幹。上午採購,下午送貨,隨時處理突發事件。有居民夜裡急診送醫,業委會的同志們和他的家人一起緊張,多次問詢病情發展,出院那天看到病人自己下車不需要人攙扶,這才鬆了口氣。對獨居人員和特殊群體,他們不僅每天電話聯繫,還經常上門問候,在市場遇到平時難買到的食材,也會想著給他們帶一份。偶爾有點鄰里糾紛,他們還當起調解員,把大家都安撫下來,小區居民沒有一個不服他們的。

疫情當前,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報酬。他們本可以呆在家中,享受社區的服務,可他們毅然冒著風險站出來參與這場戰鬥。同舟共濟,迎難而上,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小區居民撐起了一片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