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是否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立國?

導讀:我們先說明末清初具備這個條件動機或者可能性的勢力大約有三個:明朝沐王府、南明以及吳三桂。沐王府是沒動機也沒能力;南明可能有能力,但是沒有動機;吳三桂是有能力沒有動機。從這方面說明末清初時期,地方政權能夠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成國這個恐怕很難達到。此時正是緬甸東籲王朝的莽應龍、良淵王、阿那畢隆執政時期國力強盛,雖然到清朝初年不敵吳三桂但是吳根本沒有攻佔緬甸偏安成國的動機和想法。


在明末清初,是否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立國?


緬甸是明朝的藩屬國,東籲王朝建立後與大明王朝總體保持著不錯的交往。除了在萬曆年間窮兵黷武的東籲王朝國王莽應裡曾進犯雲南被擊退外,直到明朝亡國兩國關係相處還不錯。所以無論是大明王朝的沐王府還是南明從來沒有以雲貴川為基地吞併緬甸偏安建國的計劃,因為在他們看來富庶的中原才是王朝的核心看不上緬甸貧瘠的版圖。


南明兩個歷史階段對於緬甸兩個不同的認識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順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自殺。維持276年的大明王朝作為統一的大一統政權轟然倒塌,南方各省的在鬥爭、妥協中建立了勾心鬥角的南明政權。此時的南明按照地盤、富庶程度來說一點都不次於北方的清朝,所以南明最初的想法就是與大清劃江而治保持偏安格局。也就是說再次形成南北朝割據對峙的狀態,但是很顯然這只是南明的一廂情願。


在明末清初,是否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立國?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富庶的江南各省也遠比貧瘠多山的緬甸更有吸引力,所以南明初期根本沒有奪取緬甸建立大後方的想法。等到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後期形式惡化、版圖僅剩雲貴川時,南明已經沒有能力一邊抵禦南下的清軍一邊攻佔緬甸偏安建國的能力。最終只能被吳三桂逐漸蠶食喪失在本土的最後一塊地盤後,永曆帝朱由榔率領遺臣退入緬甸。沒有實力已經失國的明朝君臣真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緬甸國王莽白甚至發動咒水之難打算謀害永曆帝。

在明末清初,是否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立國?


所以南明早期打算割據江南,沒有攻佔緬甸的動機;到晚期確有需要的時候,南明已經沒有能力通過兩線作戰偏安建國的條件。況且即便是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建國了,也不能抵擋吳三桂的進攻啊。


緬甸東籲王朝進入衰落時吳三桂確實有能力和機會割據緬甸稱王,但是他野心太大導致兵敗身死的下場

緬甸東籲王朝在莽應龍時期完成了對緬甸歷史上的第二次統一,經濟發達國力強盛。雖然繼位的莽應裡因窮兵黷武被俘獲造成國力衰弱,但是在良淵王、阿那畢隆兩位國王的努力下東籲再次完成了對緬甸的統一。之後緬甸國力日衰,到吳三桂追擊南明君臣殺入緬甸時對方已經無力阻擋清軍的進攻。

此時的吳三桂一門心思的是抓住永曆帝向清廷邀功請賞然,當然也獲得鎮守雲貴的封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三藩妄圖裂土封疆。大清作為大一統王朝根本不可能允許吳三桂裂土稱王,此時吳三桂最佳的方式應該是在衝突發生之前憑藉自己的兵力攻入緬甸才能實現裂土封王的可能。


在明末清初,是否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立國?


此時吳三桂既有兵權又有財力,如果真的攻打緬甸只要不佔據大清版圖估計清朝不會反對。此時緬甸東籲王朝處於衰落期,正好是吳三桂機會。等再往後百餘年貢榜王朝興起的時候就沒有機會了,因為清緬戰爭清朝都不能輕鬆獲勝。吳三桂受歷史侷限性的影響,起兵目的還是要在中原和清朝死磕然後建立政權。吳三桂自私自利的個性導致其缺乏群眾基礎和支持,以西南一隅抵擋全局堅持八年後最終身死國滅。


小結:

所以說明末清初,中原勢力是有可能在緬甸偏安建國的。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絕大部分勢力在允許的時候都沒有把在緬甸偏安建國作為首選。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