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家禽新不新鮮,掃掃“腳環”便知曉

3月13日起,安徽省馬鞍山市按照先市區和縣城、後全市域範圍的步驟全面關閉各類活禽交易市場,禽肉產品全面實現冰鮮上市。這個消息剛剛出爐,就引起了廣泛熱議。為什麼要取消活禽交易,實現冰鮮上市?如何保障冰鮮禽肉產品的質量?運輸鏈與倉儲環節是否足夠保鮮?帶著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企業、專家。

“冰鮮與冰凍雖僅一字之差,但實際大有不同。”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辦主任謝長明表示,冰凍禽肉產品是將屠宰好的家禽先快速降溫使其凍結,然後再放置在-18℃條件下存儲,這樣的禽肉可保存更長時間,但口感會有所差異。但冰鮮禽肉產品的生產流程完全不同,是經過集中屠宰後,家禽先接受風冷處理,使其溫度在1小時內降為0℃-4℃,然後再將禽肉保鮮處理和包裝,並在後續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範圍內。

謝長明表示,改變傳統活禽交易,推行家禽“集中屠宰、駐場檢疫、冷鏈運輸、冰鮮上市”工作,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顯著降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風險,同時通過規範實施家禽屠宰檢疫檢驗,確保禽肉產品質量安全且能可追溯,保障公眾的健康和舌尖上的安全。關閉各類活禽交易市場,則能有效改善家禽交易宰殺場所衛生髒亂差的狀況,有利於提高環境衛生質量,維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

可將活禽改為冰鮮禽肉銷售,市民無法從外在形態判斷家禽的種類和健康程度,無法瞭解雞是在多少天之前宰殺,這些問題顯然將影響市民對於冰鮮禽肉的選擇。

3月13日,記者走進安徽德隆禽業有限責任公司。乾淨衛生的屠宰車間裡,風扇不停轉動,空氣流通順暢,全自動不鏽鋼屠宰生產線、內臟處理生產線、分割生產線運轉不歇,全副武裝的工人們雙手不停。“我們每天大概可生產各類冰鮮家禽3萬隻,包括雞、鴨、鵝等多個品種。”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治娟告訴記者,這些家禽大多數來自於企業自建養殖基地或簽訂了養殖協議的農戶家中。

記者發現,每個走下生產線的冰鮮家禽都會在駐場官方獸醫的檢疫中套上“腳環”。“只要掃一掃腳環上的二維碼,就可獲取產地、屠宰日期等產品信息,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陳治娟說。

據悉,對年屠宰能力超過5000噸的家禽屠宰企業儲存耗損和用電費用,馬鞍山市將給予每家不超過10萬元的補貼。(周坤 鄧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