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居家隔離期滿後的印度小夥Sara(薩拉),在社區工作者的幫助下,申領到了一張小區“疫情期間臨時出入證”,當居委工作人員將出入證交到他手上時,他激動地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讚:“Good!Goo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Thank you,my brother.”


一個印度小夥、一群川沙社區工作者、14天的時間,“老居民區”提供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他們從陌生人變成了好兄弟,譜寫了一曲跨國界的友誼讚歌。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早在大半個月前,川沙新鎮園西居民區就已經開始著手外籍人員返滬的防控服務工作,防疫健康提示、信息登記表等都不再是單一的中文版本,而是多準備了英語、日語等版本。作為一個建造近40年的老居民區來說,這波操作,可謂是周到又暖心。


“我們雖然是老居民區,也不屬於涉外小區,但也有些外籍人士常住於此。我們希望通過無差異化的疫情防控服務,來確保抗疫無死角。”園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孔立新說。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2月18日晚上,租住在園西居民區的印度小夥Sara返滬,計劃為第二天的復工做準備。孔立新得知後,第一時間與同事一起趕到現場,落實社區健康管理措施。居民區工作人員浦傑事先下載了翻譯APP,與Sara進行無障礙溝通,Sara很配合地出示護照、工作證等證件,並微信掃碼登記健康狀況及旅居史。


當Sara得知自己要居家隔離14天后,有些著急,因為此次來中國就是為了第二天能去單位上班。“不能去上班,公司那裡怎麼交代?會不會算曠工?”他連連發問。“彆著急,你打電話給單位,我們來幫你解釋。”孔立新安撫他說。


公司得知情況後表示,支持社區防疫工作,Sara可以安心居家辦公,配合好居委的各項防疫工作。Sara這才安下心來,開始居家隔離。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在疫情防控上,園西居民區對外籍友人與其他居民一視同仁,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盡全力協助其解決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居家的半個月裡,社區工作人員和機關下沉幹部一起上門送快遞和外賣、採購日用品、宣傳防疫小貼士、詢問需求、聯繫瞭解身體狀況、記錄體溫、處理生活垃圾等等。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Hi,friend. I need some milk,eggs and vegetables also.”由於習慣的差異,細心熱情的“採購員”陸超在代購食物時,都會與Sara再次確認品種和數量。一次,他需要買些豆類,因為超市豆類品種繁多,於是陸超便與Sara視頻,開啟了直播採買方式。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Hi,friend.I need one help,in my room no electricity.”剛巡邏回來的“安全員”浦傑收到了Sara的求助,原來他家停電了,浦傑便一刻不停地聯繫樓組長和維修志願者,片刻就解決了問題;又有一次,Sara家的淋浴器水管壞了,還是浦傑,第一時間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後與維修志願者一起上門,為Sara修理好了淋浴器水管。


“Hi,friend.I have no Wifi.”面對隔壁WIFI信號弱,無法進門調整的窘境,機智靈活的“通信員”饒靜波及時協調該樓的熱心居民提供自家的網絡供其辦公及生活使用。


從“你好”到“兄弟”,川沙老居民區的“國際化”防疫服務,讓印度小夥點贊


14天的居家隔離,讓印度小夥Sara與園西居民區的小夥伴們成為了好朋友、好兄弟,Sara驚歎於居民區小夥伴們驚人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能力,同時,對於這14天裡給予他的幫助表示深深的感謝,“Thank you so much!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從簡單的“你好”到以“兄弟”相稱,園西積極接納外籍居民,通過“國際化”的暖心服務,把“你們”變成了“我們”,是互動,是暖心,更是攜手共渡難關的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