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比賽過半,能明顯看出每個人的新鮮感與表達慾望在降低。越是在這種時候越值得思考,先來看歌手們的演唱吧。

Misia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怎麼說呢……這不該是一首“技巧”歌曲。從大角度看,如果出一本《世界最經典旋律》的書,那這首歌一定名列前茅,因此無論即興不即興,都不該大幅度打破原曲旋律與氛圍。

從音樂本身出發,Misia定調太高了!其實她渾厚的中低音是可以駕馭這首歌的,但高音區的音色與緊張感直接把這首歌的氛圍打亂了(酒館氛圍還那麼美)。關於這首歌,無論是小野麗莎還是Lady Gaga,都沒有膽量“大突破”。並不是沒能力,而是不適合。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Misia


華晨宇《神樹》

有一大段如果不仔細聽,都分不出和聲與華晨宇本人了。綜藝節目是否修音,我當然支持修音,但修到《我是歌手》第一季的程度就夠了。演唱動態全部修沒了,放在CD裡都不會感到維和。這首歌對於華晨宇本人而言,普普通通吧。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華晨宇


袁婭維《月牙灣》

如果音樂可以分性別,那這首歌一定是“女性化”的。這是F.I.R留給樂壇的最後一道光芒,也是F.I.R在音樂風格上的極致。同時,這首歌還有一個來自A Lin的逆天翻唱版本。Faye與A Lin分別在輕盈靈性與絲滑R&B兩個維度做到了極致。

以袁婭維的屬性,這首歌她怎麼唱都不差,但無論她怎麼唱,也不會出現驚為天人的第三個版本。她能做的,就是在技巧難度的方面下手。用力不足,顯不出自己的優勢,用力過猛,又會破壞這首歌順滑輕盈的精髓。這首歌對於袁婭維,很優秀,這首歌對於音樂本身,只能說中規中矩。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袁婭維


周深《達尼亞》+《紅梅花兒開》

本場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也是周深參賽以來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我曾經寫道周深的音樂風格不應該太單一,遭到無數粉絲的親切交流。改變“音樂風格”不等於“穿泳衣蹦迪”!

周深的版本有一種“高貴”的質感。編曲很聰明,融入了雷鬼但節奏感不太明顯,有點兒高曉松《彼得堡遺書》的影子。周深唱出來的訣別,其對象不是感情,而是某個時代。上帝的使者來到人間,人啊,文明已不再,輝煌已不再,過去已不再屬於你們。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周深

黃霄雲《我用所有報答愛》

為了讓聲帶閉合,“風雨”的雨字都咬成“風油啊”了。這是她至今為止,最揚長避短的一次選曲。“技術好”從來不是毀滅歌手的原因,大眾難以接受的是“技巧過於顯眼”。語感、閱歷、文化底蘊的缺失都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然而譚盾的詞與曲,本身就帶有“厚重感”,這使得黃霄雲的演唱豐滿了起來。

黃霄雲此次來《歌手》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現“超齡的技術”。這樣來看,她的目的早已達成了。如今她該做的,不是在這個舞臺上苟延殘喘,而是思考如何長遠發展,如何拿捏適合自己的風格,如何在技術與屬性上進行權衡。而不是今天咬字像鄧紫棋,明天唱腔像張靚穎。退一萬步講,她就算離開了,留給她的還有復活賽的一鳴驚人。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黃霄雲


蕭敬騰《微光》

這是蕭敬騰最好的一場,彷彿看到了十年前的他。當聽他說:“這一季就兩首歌是我自己選的”,瞬間不知道該怪誰了。這個版本比原曲多了很多搖滾元素,甚至多了很多神秘感。前幾期的蕭敬騰,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沒理由”。沒有理由的吟唱,沒有理由的高音,沒有理由的起承轉合,甚至沒有理由的表情,任何缺乏載體的元素,都會成為油膩的原因。音樂雖然沒有公式,但你所做的一切都要有載體,你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為這個沒有定義的東西冠以意義。

這首歌就非常好,每一個高音都有了承託和載體,每一個閃光點不再是自己閃自己的,而是交織在了一起。他聽起來不違和,聽起來很順暢。這才是蕭敬騰應該有的樣子。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蕭敬騰

徐佳瑩《不難》

這首歌叫不難,但想唱好非常的難。這首歌的旋律,不屬於一聽就get到點的那種。這首歌的斷字非常反人類,情緒拿捏的不好,就像在唸經。徐佳瑩的演唱十分高級,氣聲質感十足,字裡行間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處。你仔細聽,幾乎每一句的斷字與情緒都是不同的。她面無表情地演唱,不猙獰,不做作,纖毫見綺麗,殺人於無形。

《歌手》第六期,排名是否合理,歌手的成功與演唱沒關係?

歌手當打之年 胡夏


胡夏《張三的歌》

《張三的歌》寫的就是小人物,這倒與胡夏的屬性很搭調。一直以來,胡夏的音樂都是圍繞著青春、校園、即便是愛戀也都是學生時代的愛戀。因此,在他的身上所建立的形象感都是依附於故事情節的。直白些說,你可以理解為“歌路狹窄”。

如果是其他歌手我可能就“吐槽”了。但胡夏在自己的風格上做的還蠻精緻的,人們說相由心生,其實聲音也由心生。胡夏由內而外散發著人畜無害的氣息,這讓人們拿起刀都不會想要衝其揮舞。我曾經說,歌手都需要一個“黑點”,這個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依靠藝術讓人們記住太難了,這個“黑點”就是歌手烙在人們心裡的印記。胡夏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由此,即便是當年他一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他各種客串電影電視劇,即便他技術、音色、語感都達到了合格線以上,都很難抓住成功的慣性。

最後回到音樂來講,這首歌就是胡夏的縮影。《張三的歌》華語樂壇無數人翻唱,但胡夏的版本很難成為主流。齊秦的版本,唱出了漂泊感,因為齊秦自身就有這種氣質。李壽全的版本有濃厚的底層色彩和人文意向,因為他本人就有這種氣質。周華健的版本非常灑脫自由,因為周華健本人就有這種氣質。而胡夏的版本,十分溫順、正確。你從哪個地方都去找不到缺口,而胡夏本人就是這種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