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不繳納養老保險,每年在銀行存一萬,以後能養活自己嗎?

黃元中


現在保本的理財方式達到每年4%的收益率不難,假如每年在銀行存一萬元,較之繳納養老保險可能更有保障。


之所以不繳納養老保險,主要原因是沒有公司給繳納,而自己繳納的話一年就要一萬多元,十五年下來每月養老金不過一千元,面對通貨膨脹顯得有點杯水車薪。


再考慮延遲退休會逐步實施,未來具體60歲還是65歲才能領養老金還存在不確定性,萬一沒活到80歲就虧大了。


以年收益4%為標準,15年下來本息合計20.8萬元。假如滿15年後正好到了退休的年齡,如果只吃利息的話,每年能有8320元的利息可以使用,合每個月693元。


不要忘了本金還有20.8萬元。每個月如果再使用1000元本金,算上利息用上15年沒問題,這樣每個月都能有1700元左右的養老金可以使用。


這樣最大的優勢在於,即便中途提前離世,錢還可以留給家人。


如果是提前存了15萬元,存了很多年,則利息更多,每個月能花的錢更多。


假設存20年,則本息合計能達到31萬元,以4%的年利率來看每年利息能有1.2萬元左右。還是以領15年養老金來看,平均使用本金,則每個月能有近3000元可以用於消費,顯然能夠遠超繳納社保能領的養老金總額。


關於社保,我們應該意識到現在多數人繳納的社保,其實都支付給了高養老金群體。假設有一部分人每月養老金8000元,而普通工薪階層自己加上公司繳納的社保總共是1000元,則需要8個普通人才能養活一個高養老金退休人員,這是養老金越來越不夠用的根本原因。


上述情況不改變,養老金虧空問題不可能解決,而普通人的養老金上漲將會非常緩慢,並且延遲退休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自己繳納,不麻煩國家,不管怎麼花,錢都是自己的,可以隨時使用,多好。


財智成功


從糾結於是否繳納養老保險來看,這是一個關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個人儲蓄不能替代養老保險。如果目前財務狀況不佳,只正常繳納養老保險即可。如果財務狀況良好,最好是給自己制定一個養老規劃,應包含兩項內容,一是正常繳納養老保險,二是專為60歲以後在領取養老金基礎上提高生活品質的個人儲蓄。

作為城鄉居民,有必要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養老保險相關常識,對此科普一下。我國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如果你參保,會有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終身記錄個人繳費、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與公益慈善組織、社會經濟組織、其他個人的資助金額,並按規定計算利息。

關於個人繳費方面,由所在地省政府設置繳費檔次標準,個人可自主選擇檔次繳費,日後領取的時候會多繳多得。關於集體補助方面,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可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關於政府補貼方面,當你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待遇的條件時,中央財政、地方政府會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待遇,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並且支付終身。另外,隨著今後若干年通貨膨脹的累積,國家還會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由此可見,繳納養老保險具有明顯的普惠性和保險性相結合的特點,並且包含一些個人儲蓄所不能及的福利。至於如果不繳養老保險,每年在銀行存一萬,以後能否養活自己的問題,希望我的分析可以給您一點啟發。請將您的觀點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瞭解金融常識 請關注【歲月靜好花盛開】


歲月靜好花盛開


最好還是要繳納養老保險!我們來算一下,每年往銀行存1萬元,幾十年後能夠存到多少的存款,再計算一下按時繳納養老保險到退休時每個月能獲得多少養老金。然後,就可以比較一下,哪個更划算了。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存款額

如果是從22歲大學畢業,開始每年存1萬元,連續存到60歲退休,也就是存38年,按照每年1萬元理財年利率4%來計算年收益,那麼38年下來,總共能夠獲得多少存款呢。

根據這個數據,做了一個計算表,每年1萬元都做一個銀行理財,然後第二年把本息都按照4%來進行理財,按照理財年利率4%來計算,那麼38年後,等到退休,就可以擁有89.4萬元的存款。當然了,如果理財年利率達到了更高,那麼可以擁有的存款額度就會更高一點。

89萬的存款,存入大額存單每年利息多少?

如果60歲退休時,擁有89萬元的存款,那麼如果買入大額存單,每年可以獲得利息多少呢?我們下面來算一下。現在農商行的大額存單年利率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如果是89萬元買入農商銀行50萬起購的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那麼每個月可以獲得多少利息呢。我們來算一下,每年可以獲得利息=89*0.04625=3.79萬元,平均每個月可以獲得3250元。這樣的利息可能隨著通貨膨脹的進展,可能會不夠花的。

如果每年繳納1萬元養老保險,38年後養老金可以獲得多少呢?

如果是每年繳納1萬元養老保險,那麼個人只佔到8%的比例,單位還要給你繳納16%的比例,也就是每年單位要為你繳納2萬元的保險。那麼你每年繳納1萬元的養老金,那麼你工資就是1萬元一個月。

那麼如果繳納38年,你的個人賬戶中將會有至少38萬元的餘額,如果算上利息,那麼可能會有45萬左右的餘額。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按照普通水平來算,比如全省平均工資為6萬元一年來計算,也就是每個月5000元。如果你工資一萬元每個月,那麼你的繳費指數就是2。你到60歲退休,大概養老金計算發放月數就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5000(1+2)*38*1%/2=2850元。

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450000/139=3237元。

因此,你每個月養老金=2850+3237=6087元。

結論

從上面計算可以看出來,如果1年存銀行1萬元,從22歲存起,到60歲的時候,存款總額是89萬元,每月可以獲得利息3250元。而如果繳納養老金,那麼你到退休時,每個月養老金將達到6087元。而且你繳納養老金,還會有醫療保險等福利,如果死亡還會有喪葬費補貼等福利。

因此,從上面的計算來看,還是繳納養老金更加合適一點。


睿思天下


樓主您好,如果不交養老保險,每年往銀行存1萬塊錢可以養老嗎?那麼如果不交養老保險,每年往一往銀行存1萬塊錢,實際上,如果要養老的話,確實是不太明智的選擇。為什麼首先一點我們知道,銀行存款的利息它是一個貶值的狀態,它永遠跑不贏CPI和居民消費指數的增長還有物價增長,所以說你把這個錢存在銀行當中,若干年以後這1萬塊錢並值不了1萬塊錢。

那麼1萬塊錢實際上給自己購買一份養老保險也是足夠的,即使作為靈活就業的形式來購買養老保險,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購買15年以上,那麼就具備了退休的條件,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待遇,這個養老金的待遇每年都是能夠正常的增長的,而且在最初時計算養老金的過程是按照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所以說養老金是具備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

但是通過存款是不具備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所以說我們不能夠把養老保險代替成為存款,因為存款他不具備養老保險的一些特點。我們儘量還是要選擇參保養老保險,在參保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如果說你每年存1萬塊錢,給自己當成養老的錢,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人終身只能購買一份社保,所以說想讓自己增加晚年退休的一個收入,那麼有一些存款是可以的。


社保小達人


養老保險就是將已繳納的資金進行合理化理財,然後在退休以後進行逐月的返還,也就時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本人賬戶儲蓄額/120。如果說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而賬戶累積的養老金為20萬元,計算所得也就是:4000元×20%+20萬元÷120=800+1666.67元=2466.67元。每月能夠領取的養老保險為2466.67元。

而養老保險最大的優點為計算公式中存在社會工資水平,可以抵禦一定的通貨膨脹關係。而個人理財則不能,並且二者綜合理財收益率相近。當然,個人理財也並不是沒有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資金靈活程度高。

如果每年在銀行存一萬元,以後能夠養活自己嗎?又與養老保險有什麼不同?

其實每年在銀行存一萬元的資金,對應著的理財效果並不好。為什麼?因為存在的理財回報率不高,年化收益率低於理財產品的綜合收益率。就以20萬元的額度進行計算,儲蓄20年,看一下20年後的每月收入能否超過養老保險。

既然是不動的資金,所以就資金也就可以進行較長的定期存款靠攏,年化收益率更高。這裡就需要說明一下,現在銀行三年期的基準利率為2.75%,但是不同的年份年化利率也是不同,甚至還存在超過5%的時候,並且銀行方面也存在利率上浮。所以提高至均3.5%的年化利率收益是合理,甚至提高至4%也可以說是合理範圍。

通過計算,20年以後的年息為(以年利率3.5%進行計算,存在複利),20年後本息為282796元。而將這個本金以3.5%的利息進行計算,年息為9897.89元,月息得824.82元。這樣的理財並沒有社會養老保險靠譜。

當然,如果存在更高的年化利率收益,也是能夠與養老保險進行媲美。但是費精力費神,並且計算公式中沒有社會平均工資,並不能很好的抵禦通脹。所以,正常繳納養老保險還是比自己理財划算、省事得多。


厚金說


樓主你好,如果現在不交養老保險,每年在銀行裡存1萬塊錢,以後能養活自己嗎?我覺得這樣一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為什麼呢?養老保險畢竟是可以讓自己獲得一份基本養老金的待遇,而這個養老金是可以領取終身的,這一點是存款所不能相比擬的。另外就是養老金的待遇每年是能夠正常增長的,所以說它是有抵禦通貨膨脹能力的,但是我們的存款是沒有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

而且如果你要靠存款來養老,也就意味著你的這個存款將會越花越少,總有花完的一天,但是我們的養老金是不一樣的,因為養老金它是可以領取終身,而且每一年養老金還是會不斷的增長,所以說購買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作為我們的養老手段是比較合適的,當然選擇存款的話無可厚非,如果說你在擁有一個社保的基礎上,完全的存款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沒有社保,那麼就不應該選擇存款,就應該首先去購買一份社保。


懂社保


顏開局的觀點:作為養老保障,銀行存款跟社保根本沒法比,同等條件下首選養老保險。



第一,從收益角度考慮。

銀行存款利息收益,現在平均的水平能夠達到4%就不錯了。

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通過統計大量歷史數據來看,通常回本時間是6-8年。按照平均壽命領取養老金的話,相當於有8%以上的年收益率。

如果是投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繳納的保險費及投保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並且每年計算利息,這也比銀行存款好。

第二,持續性。

銀行存款如果本金少,利息收益低於養老消費支出的話,終究有一天會花光,無法持久提供資金。

而參加養老保險以後,滿足領取養老金條件的,可以一直領下去,直到閉上眼不再睜開為止。

第三,滿足消費增長。

我們都知道,沒什麼意外的話,消費水平可是在逐年增長的,通貨膨脹也是無法避免的。

銀行存款生利息,誰也不好說哪一天利率會不會降低,或者像發達國家那樣實行零利率。這樣,就很難說銀行存款可以較好地保障老年生活。

而退休養老金,是跟社平工資掛鉤的,與物價和消費水平相關,會有正常的調整機制。目前,已經實現了連續十幾年增長,以前都是增長10%,最近兩年由於基數高了增長率5%左右。

具體到本題,一年10000元投入到養老上真的不算多。要知道,我們國家2018年的人均消費支出都是19853元,一萬元根本達不到平均消費水平。

如果為養老準備20年投入20萬,不管是存銀行投資理財,還是用來參加養老保險繳費,肯定不夠將來養老20年的花費,這個賬打眼一算就有結論。

比較合適的水平,顏開局建議:投保養老保險30年繳費40~50萬,支撐將來20年的養老生活費。而如果是銀行存款的話,起碼需要準備二三百萬。

說這話諸位還別不信。現在一年人均消費支出差不多2萬,你能回想起來二三十年前是什麼消費水平嗎?大家可以算一算消費支出的增長水平,然後再想象一下30年後會是個什麼消費水平。

按照年均增長3-5%的話,30年後一年的消費支出也將達到5~9萬的水平。而且,請不要忘了,咱們現在講的還只是全國平均水平,還沒有區分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區分城市和鄉村。如果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一二三線城市生活,花費肯定要更多。而未來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大多數人都會生活在城市,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顏開文


您好😊

希望我的回覆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從保險代理人的角度來看,還是建議您購買養老保險。銀行儲蓄雖然也可以,但通貨膨脹的影響下,我們的錢會縮水,至少養老保險會在您進入鮐背之年時,也會有領取不斷的現金流用來養老。

謝謝🙏

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太平吉祥😊


李司周


不知道我這個回答對不對,但是我粗算了一下,不管養老保險個人交的多還是少,將來開的多還是少,在你正式退休開始基本上頭十年開的退休金都是你自己交的錢,等到大概10年以後才會享受到國家的那部分政策,才是真正的國家給開的退休金。這只是大概的算一下,會有誤差的,但是前期肯定是開的自己交的部分。


雪漫天001


不用存,直接做成百年不腐的食物,然後存起來,到時候坐那裡吃,都不用出去買,也不用擔心存銀行裡的錢貶值!可能這樣更符合你及一些人的心態!社保是國家兜底的具有福利性質的養老模式!你既然能存這些錢,就納悶你怎麼想的?!什麼心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