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頭上的帽子,為啥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其實我真的是啟火


麥克阿瑟是個非常注重個人形象的人,身邊隨時都跟著一幫記者。

由於菲律賓從來沒有過陸軍元帥這個職務,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元帥服的設計頗讓麥克阿瑟沒了一番心思。

最終,他根據自己的身份、經歷和愛好,經過多次修改,菲律賓元帥服終於閃亮登場了。

白色尼龍上級,有點像海軍軍服,右肩上掛的是淺藍色的美國陸軍軍官肩帶,左肩上,閃耀著美國陸軍參謀長的大綬帶,最耀眼的就是這頂帽子,正中間一隻金線繡的美國鷹,金燦燦的!

這件衣服一穿出來,麥克阿瑟立即成為美國同行和媒體取笑的對象,尤其是那頂金光閃閃的大帽子。

麥克阿瑟毫不介意,這套元帥服滿足了他的所有夢想,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戴著這頂金燦燦的大帽子,逐漸和他的墨鏡、菸斗融為一體,成為他的標誌之一。

對了,奎松為了討好麥克阿瑟,還給他打造了一根11盎司的金指揮棒,只是平時很少拿出來。

二戰爆發後,1941年,麥克阿瑟被美國召回,擔任遠東軍總司令,晉升中將軍銜,日本對菲律賓發動攻擊,由於判斷失誤,美國駐菲律賓空軍喪失殆盡,第二年,麥克阿瑟被迫從菲律賓撤離,臨走前留下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留守的溫賴特成了日軍俘虜。

麥克阿瑟身後,左側為溫賴特少將,右側為在新加坡被俘虜的英國中將帕西瓦爾

後來,在日軍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特意把剛從戰俘營趕來的溫賴特站在他身後,把第一支簽字筆贈送給溫賴特,算是對這位將軍代自己坐牢的一種補償,第二支給了身後的帕西瓦爾中將。

為了表彰麥克阿瑟對菲律賓的貢獻,人們用他的帽子來紀念他。


琿哥


答:麥克阿瑟本來是個愛出風頭,喜歡炫耀裝酷的人。

只要有機會,他都會緊抓在手,高調顯擺一番。

他那頂獨一無二的帽子就是被他抓住了這樣一個機會,新鮮出爐的。

1935年,麥克阿瑟以少將軍銜調任菲律賓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次年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

實際上,菲律賓這個時候還沒組建起軍隊,麥克阿瑟就是菲律賓首任元帥。

那麼,菲律賓元帥軍銜,包括所有軍銜,都還沒有正式的軍帽、軍服。

麥克阿瑟非常看重這個“首任陸軍元帥”,自己精心設計出了軍帽、軍服。

軍服就算了,帽子上繡的黃色金線,胡裡花哨,特別搶人眼球。

杜魯門在回憶錄裡嘲諷,帽子上像是有雞蛋和紅腸一樣的東西。

麥克阿瑟不管,從1936開始,一戴就戴了近20年。

在菲律賓,麥克阿瑟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菲律賓救世主的形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麥克阿瑟對日軍很不屑,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不過是一時之僥倖成功,和美軍正面開戰準尿。

但是,日軍打到了菲律賓,美軍和麥克阿瑟一手訓練出的菲律賓軍隊都被日軍打得找不著北。

局勢已經很危急了,麥克阿瑟還嘴硬,說自己絕不撤離菲律賓一步。

但是,日軍攻勢如潮,真不撤離菲律賓,等待他的命運不是被俘就是陣亡。

到頭來,麥克阿瑟還是帶著自己的親信,拋棄了還在固守要塞的美菲聯軍,坐了個小船倉皇逃竄往了澳大利亞。

不過,逃離前,麥克阿瑟的逼格沒丟,他響亮地丟下了一句後來廣為流傳的勵志金句:“我會回來的”(I shall return!)。

為了兌現自己這個承諾,在後來的太平洋大反攻中,海軍派的尼米茲選擇主攻臺灣;陸軍派的麥克阿瑟斷然拒絕,非攻菲律賓不可。

兩人針鋒對麥芒,爭得恨不能吃掉對方。

最後,尼米茲顧全大局,選擇了退讓。

在反攻回菲律賓前夕,麥克阿瑟反覆練習自己的必備臺詞——“我回來了”(I have returned.)。

為了保證自己是第一個踏上菲律賓土地的美國軍人,他特地讓氣象學家計算出了海水退潮的準確時間,準備到時候涉水上岸。

哪知計算出了偏差,從艙門探頭時,潮水正高漲。

怎麼辦?

麥克阿瑟咬了咬牙,大手一揮,按原計劃進行。

就這樣,他穿著高筒馬靴,戴著菲律賓元帥帽,在齊屁的海水中急吼吼地上了岸,發表了著名的“我回來了”的演講。


覃仕勇說史


麥克阿瑟頭上的帽子,為啥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我們都知道,麥克阿瑟有拉風三寶:帽子、墨鏡和菸斗。

麥克阿瑟的這頂帽子是不是超級酷!有的朋友會感嘆,哇!美國軍服帥呆了!麥帥酷斃了!

那麼你就犯了兩個常識性的錯誤。

首先,這個帽子並不是美國軍服,更不是美國五星級上將的帽子。

看看曾經是麥克阿瑟的參謀、也同樣當過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後來超越麥克阿瑟當上總統的艾森豪威爾的軍服和帽子吧,是這兒樣的!

是不是比麥克阿瑟的帽子遜色多了。

其次,二戰時的美國沒有元帥職務,麥克阿瑟的最高職務是陸軍參謀長,後來擔任過駐日本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司令,不過這些都不是常設職務,都是臨時的。

那麼,麥克阿瑟這頂酷斃了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元帥帽子是怎麼來的呢?

這事兒得從1935年說起,時任陸軍最高長官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任期屆滿,要從參謀長位置上退下來了,這對於心高氣傲的麥克阿瑟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還有8、9年才到退休年齡,難道自己5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安享晚年嗎,這根本不符合家族作風。

正當麥克阿瑟彷徨迷茫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了,他的菲律賓好朋友奎松成為了第一任菲律賓總統,並且誠懇的邀請麥克阿瑟擔任他的私人軍事顧問。

處於美國利益的考慮,總統羅斯福批准了這一請求,並保留了麥克阿瑟的軍籍。

走馬上任的麥克阿瑟早已經看出日本的野心,菲律賓處於日本南下太平洋的航線上,早晚要被吞掉。

他的任務就是協助菲律賓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讓日本知難而退,至少也讓他們“付出50萬人的代價”。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麥克阿瑟拿著自以為無懈可擊的方案走進白宮的時候,一盆冷水迎面潑來,計劃遭到羅斯福的全面否決。

麥克阿瑟太天真了,一個軍事家的想法永遠跟不上政客的腦路,羅斯福根本就沒打算讓菲律賓這麼快獨立!

麥克阿瑟表示不服,總統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麥克阿瑟很快接到了陸軍的召回令。

回去幹什麼?等著退休嗎?這不是麥克阿瑟的一貫作風,他可不想步老爹的後塵。

關鍵時候,菲律賓總統奎松再次伸出橄欖枝,聘請麥克阿瑟擔任國家的軍事顧問(不再是總統個人的顧問),擔任菲律賓陸軍元帥,這次,羅斯福沒再批准,直接取消了麥克阿瑟的軍籍。

1937年11月31日,57歲的麥克阿瑟正式就任菲律賓陸軍元帥,在美國可沒有元帥職務,麥克阿瑟沒想到在菲律賓收到意外驚喜,用中國的話來說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麥克阿瑟達到人生巔峰,“麥帥”由此產生。

到了這裡,終於要說到“麥帥”的帽子了,前面說了這麼多都是鋪墊。

麥克阿瑟是個非常注重個人形象的人,身邊隨時都跟著一幫記者。

由於菲律賓從來沒有過陸軍元帥這個職務,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元帥服的設計頗讓麥克阿瑟沒了一番心思。

最終,他根據自己的身份、經歷和愛好,經過多次修改,菲律賓元帥服終於閃亮登場了。

白色尼龍上級,有點像海軍軍服,右肩上掛的是淺藍色的美國陸軍軍官肩帶,左肩上,閃耀著美國陸軍參謀長的大綬帶,最耀眼的就是這頂帽子,正中間一隻金線繡的美國鷹,金燦燦的!

這件衣服一穿出來,麥克阿瑟立即成為美國同行和媒體取笑的對象,尤其是那頂金光閃閃的大帽子。

麥克阿瑟毫不介意,這套元帥服滿足了他的所有夢想,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戴著這頂金燦燦的大帽子,逐漸和他的墨鏡、菸斗融為一體,成為他的標誌之一。

對了,奎松為了討好麥克阿瑟,還給他打造了一根11盎司的金指揮棒,只是平時很少拿出來。

二戰爆發後,1941年,麥克阿瑟被美國召回,擔任遠東軍總司令,晉升中將軍銜,日本對菲律賓發動攻擊,由於判斷失誤,美國駐菲律賓空軍喪失殆盡,第二年,麥克阿瑟被迫從菲律賓撤離,臨走前留下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留守的溫賴特成了日軍俘虜。

麥克阿瑟身後,左側為溫賴特少將,右側為在新加坡被俘虜的英國中將帕西瓦爾

後來,在日軍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特意把剛從戰俘營趕來的溫賴特站在他身後,把第一支簽字筆贈送給溫賴特,算是對這位將軍代自己坐牢的一種補償,第二支給了身後的帕西瓦爾中將。

為了表彰麥克阿瑟對菲律賓的貢獻,人們用他的帽子來紀念他。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麥克阿瑟是二戰中美國的一位名將,是他創造了中國的飛虎隊,那麼麥克阿瑟的頭上的帽子,為啥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呢?其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帽子的來歷很重要!

麥克阿瑟以前是美國的陸軍參謀長,這是一個很高的官職,在美國相當於軍方總統之下的最有實權的人物,不過這個時候麥克阿瑟還沒有這麼一頂好的帽子,後來麥克阿瑟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願望,所以離開了美國陸軍然後前往了剛剛獨立的菲律賓做了一個有著獨裁者實權的美國軍事顧問。在菲律賓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

而當時的菲律賓為了百分之百的迎合麥克阿瑟然後就讓麥克阿瑟做了菲律賓名義上的大元帥,這是美國軍隊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為了匹配麥克阿瑟所穿戴的元帥軍服所以就為麥克阿瑟製作了一頂獨一無二的帽子,所以這樣以來麥克阿瑟的帽子在世界上還這沒有一模一樣的。

二、麥克阿瑟的帽子只所以獨一無二是因為他本人很特殊!

如果當時的麥克阿瑟是一個沒有任何作為的普通人的話,那麼我想麥克阿瑟帽子就算是純金打造的也沒有人去關注他,關鍵是麥克阿瑟這個人太特殊了,麥克阿瑟的家族崛起留在原來的菲律賓,所以麥克阿瑟本人在菲律賓有著很超然的地位,在加上麥克阿瑟本人的指揮能力也很強,指揮打贏了很多的戰爭,這使得麥克阿瑟的名聲開始聲名遠播,後來的麥克阿瑟到達了菲律賓以後更是控制了這麼一個小國家,所以麥克阿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變得更大了。

這樣以來別說是麥克阿瑟帶過的特殊帽子,就算是麥克阿瑟用過的筆也會成為全世界人們所關注的焦點,這樣以來麥克阿瑟的帽子就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了。只因他的人導致他的帽子成了唯一!

三、人們更自然的通過帽子來體現麥克阿瑟的特立獨行!

麥克阿瑟不光是設計了獨特的元帥帽子,更是特立獨行的做了菲律賓的幕後統帥,菲律賓人們喜歡稱呼麥克阿瑟為麥帥,更習慣用麥克阿瑟的帽子來紀念他,這樣以來就更加的促成了麥克阿瑟的帽子是具有標誌性的意義,更加變得世界僅有。


凡塵了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帽子可有來頭了,是麥克阿瑟自制的。

麥克阿瑟創造了美國陸軍很多記錄。

比如,他是西點軍校第一名畢業,成績是軍校100年內最高的,總平均成績為98.14分。

他的軍官升的也是非常快,1903年是少尉,1918年6月26日,晉升為准將,擔任42師師長,只用了15年。

1919擔任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校長。

等等。


麥克阿瑟在1937年已經57歲,被要求退役。

但是菲律賓自由邦總統奎松挽留他,希望他留下為菲律賓做貢獻,給與他一切想要的。

其實,奎松很聰明,直到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影響,他退役前掌控者美菲軍隊。

1937年11月31日,麥克阿瑟接受了菲律賓元帥的任命。

搞笑的是,之前菲律賓並沒有元帥,當然也沒有元帥服裝。

麥克阿瑟怕別人設計的不好看,就自己來設計。

然而,麥克阿瑟是優秀的軍人,確實最蹩腳的服裝設計師。


資料中譏諷的寫到:

這套元帥服,不倫不類。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軍帽:正中間是一隻金線繡的美國鷹,一眼看上去就金光閃閃。

“麥克阿瑟將創下一頂帽子上所繡金線重量的美國之最。”一位傳記作家評價他說。在美國陸軍,他的設計更是成為譏笑的對象。

總統給他定製了相應的指揮棒,還是用金子打造的。

1941年的時候,二戰爆發之後,他就應召回到了美國軍中,成為菲律賓美軍總司令。

那套元帥服就不能再穿了,只是保留了帽子。

沒多久,美菲軍隊慘敗,麥克阿瑟被迫逃離菲律賓。

離開之前,麥克阿瑟帶著自己獨特的帽子說了一句名言:咱哥們一定會回來的!


薩沙


軍人的帽子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麥克阿瑟又是一個極其注重自身形象的人物,要想弄明白他腦袋上亮瞎人眼睛的獨一無二的牛X閃閃的帽子,就要從其自身愛好和職業經歷說起。

首先,麥克阿瑟本人是極其重視自身榮譽的軍人。麥克阿瑟出身名門,標準的官二代,其父曾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獲榮譽勳章,是陸軍三星中將。其本人出生在軍營,上的學校是軍校中的翹楚--西點軍校,並在軍校以歷史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至今仍罕有人打破,絕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精英。

其次,在職業生涯中,麥克阿瑟曾在菲律賓擔任陸軍總司令,也正在是菲律賓期間他為自己設計了獨一無二的帽子。那就會有讀友問了,軍人的裝束不是都是制式的嗎,為什麼有人還可以自己為自己設計軍裝?這就有必要說一下他當時面對的特殊情況了。1937年,麥克阿瑟接受菲律賓總統奎松的邀請擔任全菲律賓陸軍元帥,深受信任,卻被羅斯福剝奪了軍籍,注重榮譽的他於是一怒之下為自己設計了一套軍服。這一方面是作為一個美國人卻在菲律賓任職,解決自己尷尬的身份問題,另一方也是對美國當時的總統羅斯福不滿的一種回應。

麥克阿瑟在美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聲名顯赫,但並不是說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麥克阿瑟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曾狼狽的敗走菲律賓,卻不僅沒有受到國內的惡意詆譭,反而贏得了英雄般的榮譽。他當時說的那句“我還會回來的”不由讓我聯想到了前兩年國內熱映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哈哈。

他也曾在朝鮮半島遭到了彭德懷率領的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無情打擊,懊惱的他最後叫囂越過鴨綠江攻入中國國內,要求向中國投擲原子彈。在戰爭的後期被時任總統杜魯門召回國內,留下李奇微擦屁股。我想這種安排是刻意為之,有可能是麥克阿瑟眼看在朝鮮戰場取勝無望,怕毀了一世英名,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面,動用公關策略和杜魯門總統演了一出雙簧,將朝鮮戰爭這個燙手山芋仍了出去。

當然,麥克阿瑟總體上還是很牛的,發明了“蛙跳戰術”,逐步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戰略劣勢,保住了澳大利亞,奪回了菲律賓,佔領了日本,成為了日本實際的“天皇”,一手操刀了日本的戰後改革和重建。至今為中國人耿耿於懷的是他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只象徵性的處理了一些日本戰犯,靖國神社也是在他的默許下得以保存。

麥克阿瑟是獨一無二的,他的輝煌人生經歷和豐富的人脈資源使他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設計和佩戴這樣金光閃閃的帽子,被民眾簇擁著頂禮膜拜。

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偉人的事蹟敬仰歸敬仰,我們也要一步一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終有那麼一天一定能佩戴上屬於自己的“金帽子”。

我是短悅讀,希望您不吝賜個贊,關注一下吧。


咖歷史


麥克阿瑟將軍身經百戰,被稱為“美國的傳奇,菲律賓的救星,日本的噩夢”,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七十歲還參加仁川的朝鮮戰爭,從年輕到年老,都在戰爭場上度過。


“美國的傳奇”

麥克阿瑟有著傳奇一般的經歷:1897年6月,以最優成績在德克薩斯軍事學院畢業;1903年又以歷史最高成績成為西點軍校的優秀畢業生;在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是美國將軍中所有將軍中,軍功最多的人,軍功超過巴頓! 1919年,39歲的麥克阿瑟擔任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後人稱他為“西點之父”,他還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軍隊中唯一的四星將軍,歷史上唯一一個任職於美國和菲律賓的兩國元帥。

總之,麥帥為美軍軍隊現代化、機械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讓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擁有了一支強勁的軍隊。


“菲律賓的救星”

1935年,55歲的麥克阿瑟,即將結束陸軍參謀長的任職期,他的個性強烈,一向高傲自大,不服輸的將軍,在離退休還有八九年時間,他無意去當總統,又不甘心當別人的下手,這時美國國會決定對菲律賓實施“自治聯邦整體”,也就是殖民化,麥克阿瑟看到了希望。

第一任菲律賓奎松是他的老友,奎松邀請麥克阿瑟去當軍事顧問,美國總統也答應保留麥克的美國軍籍。此時,菲律賓的國防非常脆弱,根本抵擋不了軍事強國日本的侵略,而像菲律賓這樣的南亞小國,被日本拿捏也是時間的問題。所以,麥克阿瑟一上任,便加緊部署國防軍隊,重新擬定國家防務計劃,帶著參謀團開始組織菲律賓的國防力量。


“日本的噩夢”

美日開戰前,麥克阿瑟駐守在菲律賓,麥克阿瑟被封為遠東總司令,後來日本夜襲珍珠港一戰,讓美軍措不及防,於是麥克阿瑟整頓軍力,在太平洋戰役中,採用蛙跳戰術,直接擊垮日軍。

1944年,在菲律賓戰役中(包括萊特、呂送和南部諸島作戰)日軍共被擊斃40萬人,打的日軍損失慘重。

獨一無二的軍裝

麥克阿瑟的套裝,出現在麥克阿瑟被剝奪美軍軍籍,即將被召回美國之際,菲律賓奎松認為,麥克阿瑟留在菲律賓才是正確的,因此再次聘任他,並且給了他“陸軍元帥”一職,在菲律賓和美國的歷史上都沒有過這個職位,史無前例的職位,也就產生了那頂獨一無二的帽子。

他的著裝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經歷和夢想,設計了世界獨一無二的造型:白色尼龍上衣、右肩是淺藍色的美國陸軍軍官的肩帶,軍帽上正中間用金線繡著一隻美國鷹,帽子上金線重量還創下了帽子上繡金線的美國之最。如今的菲律賓,人們仍然用麥克阿瑟獨一無二的帽子紀念他。


狂熱歷史


麥克阿瑟,在美國軍界是傳奇一般的存在,即使同為五星上將,後來從政當上美國第34任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在軍界中的名聲都沒有麥帥響亮。

軍中都是論資排輩的,對於一個1933-1939年擔任麥克阿瑟的助理,1941年6月僅是第9軍上校軍參謀長,此後火箭般上升,成了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在軍中的資歷遠在昔日西點軍校校長的麥克阿瑟之下。

麥克阿瑟,是位桀驁不馴的軍界高級將領,其出行的派頭和排場也是很大的,即便在菲律賓被日軍第25軍打得狼狽不堪,乘坐魚雷艇逃之夭夭時,依然墨鏡、菸斗、風衣,可謂風度翩翩,前呼後擁一大幫隨從。

至於麥克阿瑟頭上的軍帽,也是非常獨特的,極為吸引人的眼球,全世界獨一無二,那是麥克阿瑟擔任菲律賓軍隊元帥時,特意根據自己的愛好所設計的。

1935年,麥克阿瑟的陸軍參謀長任期屆滿,陸軍4星上將的臨時軍銜,被降至少將軍銜調任菲律賓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

1936年8月,麥克阿瑟卻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軍帽正中間用金線繡了一隻金光閃閃的美國鷹,一位美國傳記作家評價說,在美國陸軍中,麥克阿瑟軍帽的設計,使其成為軍中被譏笑的對象。

但麥克阿瑟毫不在意,畢竟成了美國軍界中,第一位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陸軍高級將領,儘管是美國殖民地菲律賓軍隊的元帥,不是美國軍隊的元帥。

事實上,麥克阿瑟手中的指揮棒也非常耀眼,是菲律賓總統奎松特意打造所贈,遠比麥克阿瑟的軍帽昂貴,是根重量11盎司的金指揮棒。


國平軍史


麥克阿瑟作為戰爭史上最會裝“B”的男人,可以說他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裝,每一場戰役結束之後,他的私人攝影師,總是要拍下幾張牛×沖天的照片。

當年麥克阿瑟奉命駐軍日本之後,便是直接召見了日本的昭和天皇,拍下了著名的一張合影。



由這些可見麥克阿瑟這個人生來高傲,可以說就是一個桀驁不馴之人,這樣的將領歷史上有很多,可以命好的只有一個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出身極為高貴,其家族可以說是美國軍界和政界的常青樹,他曾經還作為總督駐守在菲律賓。


在菲律賓期間,麥克阿瑟的著裝就開始了個性化,為了彰顯其高貴身份,他自己找人設計了總督服,那套服裝更是華麗高逼格。

可惜好景不長,從日本入侵東南亞之後,麥克阿瑟就不能安穩的呆在菲律賓了,他率領的美菲混合軍一觸即潰,被橫掃下海。

離開菲律賓的時候,麥克阿瑟又說出了那一句b格超好的話:“我一定會回來的!”

至此麥克阿瑟開始了重返菲律賓之路,作為美國太平洋戰場著名的將領,他提出了著名的跳島戰術。

從這一點來看,麥克阿瑟還是十分有才能的,也就是這個時期,麥克阿瑟開始了放飛自我,軍服也是個性化。

按照美國軍制,其服裝其實是有統一標準的,然而麥克阿瑟可以無視規矩,這得益於他自身及其家族的影響。

所以麥克阿瑟的帽子,其實也是其個性化的產物。當年美軍打到菲律賓時,曾經主張先攻取臺灣,可是麥克阿瑟來了一招掛印封金。



麥克阿瑟以辭職為要挾,使得美軍作戰部改為先攻取菲律賓,其實當時這兩個地方攻取的戰略意義差不多,但是攻取臺灣能夠讓美國空軍援助華東和華南的抗戰。

麥克阿瑟一生高調,終歸是在朝鮮半島上折了腰,當彭大元帥百萬雄獅秋風掃落葉時,麥克阿瑟也就只能垂頭喪氣的滾回東京去。


小司馬遷論史


麥克阿瑟頭上的帽子之所以是絕版,就因為那是人家麥克阿瑟為了顯擺自己定做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跟人在網上定做的隨意刻字的鋼筆一樣。

世界上的將軍誰喜歡都可以定做做跟麥克阿瑟一模一樣的帽子。但那些將軍們要麼沒有麥克阿瑟那麼有名氣,要麼就是不願意跟風,照著他的樣子學,要麼是本國政策不允許。

不過說實話,現代史上叱吒風雲的名將能像麥克阿瑟活得那麼灑脫、滋潤、個性十足又善始善終的將軍,你還真挑不出幾個來。

麥克阿瑟不但是美國最有名氣的戰將,而且在全世界面前出盡了風頭,他嘴上時常叼著一根造型優美的菸斗,帶著造型奇異的軍帽,有時候還帶著墨鏡在鏡頭前擺出各種很嗨皮的造型,那派頭有點像美國西部牛仔還像好萊塢動作明星。

如果不是麥克阿瑟傳奇的經歷,無論他怎麼裝都不會引人注目,他的顯擺和自己的經歷有關係,也就是說人家之所以賣弄,那是因為人家有賣弄的資格。

麥克阿瑟的老子就是美國名將,按照中國人的血統論,老子孬種兒混蛋,老子英雄兒好漢,將出虎子嘛,因此麥克阿瑟繼承了老子恢弘大度、氣概不凡的基因,而且能吃苦、愛鑽研、有毅力、不服輸,最後幹出了一番事業,青出於藍勝於藍,成為名將裡的戰鬥機,名垂青史。

麥克阿瑟是個幸運兒,他19歲就進了西點軍校,你可以說他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沾了老爸的光,但人家以98.48的高分畢業,創下了歷屆西點軍校的畢業生畢業分數最高紀錄,況且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超越,又是一個空前絕後的記錄,人家能不嘚瑟嗎?

更讓麥克阿瑟嘚瑟的是,只是過了20年,人家成了西點軍校的校長,就像中國的何應欽、蔣介石那樣,黃埔軍校是人家的,那些叱吒風雲的國共名將都是自己的學生,能不牛氣哄哄嗎?自然而然的,美國那些戰功卓著的將軍沒有一個沒有經過麥克阿瑟的訓斥和指教,但也沒有一個不服他們的校長,哪怕是二戰中的重量級將軍、牛人巴頓也對麥克阿瑟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心服口服。因為不但麥克阿瑟的軍事理論叫人他佩服,就是百米跑和俯臥撐麥克阿瑟也不落人後,就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也不能不佩服。

麥克阿瑟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人家到了戰場上一樣風光無限、無人匹敵。

作為美國軍人他創下了好多記錄:

美國將軍中唯一參加過一戰、二戰和韓戰的將軍。

美國陸海空三軍將領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

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

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美國最年輕的准將。

美國唯一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的將軍。正是在1936年麥克阿瑟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的時候,他為自己定做了那頂世界上第一位軍帽。由於帽子上面有太多的金色鑲邊,羅斯福總統曾經幽默地調侃說有點像麵包醬,更多人則說像是灑了的蛋花湯,而麥克阿瑟聽了哈哈一笑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

最讓人佩服的是麥克阿瑟那種軍人特有的永不言敗、永不屈服的精神。1942年日軍進攻菲律賓的時候,美國的軍政首腦致電麥克阿瑟和家屬撤離,而他表示要跟日軍血戰到底,在羅斯福總統的反覆勸說並答應讓他日後帶兵打回菲律賓的情況下,麥克阿瑟才像灰太狼一樣撂下一句狠話"我還會回來的。"只有悻悻地走了。

兩年之後,麥克阿瑟帶領美國大兵終於殺回菲律賓,他在菲律賓總統的陪同下冒雨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菲律賓, 我回來了!同年12月,國會授予麥克阿瑟、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人美軍最高軍銜五星上將,這是美國軍人的最高榮譽,麥克阿瑟的人生走到了頂峰。

但真正成為麥克阿瑟人生最輝煌時刻的,是1945年9月2日,他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被授權代表盟國接受日本的投降。作為一名軍人,還有什麼比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親自接受對手的投降更酣暢淋漓的事呢?再燦爛的花也有凋零的時候,再輝煌的大戲也有謝幕的時候。

1951年4月11日強悍的杜魯門總統以不支持美國政策為由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消息宣佈後,美國各大城市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聲援麥克阿瑟,要求總統收回成命的示威遊行,總統的民意支持率跌倒了歷史最低點。

4月19日,71歲的老兵麥克阿瑟在國會發表了名為"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告別演說,演說中麥克阿瑟滿含深情表達了對美國的熱愛,對自己為美國做的一切表示無怨無悔。演說催人淚下、讓人感慨,麥克阿瑟的演說多次被美國政壇大佬們雷鳴般的掌聲打斷,好多議員說,他們是流著淚聽完了演說。

《華盛頓郵報》次日的報道說,4月19日是美國流淚的日子。

1951年6月25日,美國國會為了表彰麥克阿瑟為國家建立想不朽功勳,破天荒通過一個決議,專門為他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這面勳章上面鐫刻著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半島的捍衛者"。

1962年,82歲的麥克阿瑟回到母校西點軍校,軍校也為他授勳,授予他軍校的最高榮譽。1984年,一代天驕麥克阿瑟去世,享年84歲,在長眠的時候,我想他是沒有遺憾的。

跟他同時代的朱可夫、隆美爾以及岡村寧次相比,即便在亞洲遭受過兩次爆錘的麥克阿瑟是最幸運的,麥克阿瑟的人生履歷是完美的,因為他有幸生在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