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22歲,剛大學畢業,考入家鄉的一家農業銀行,很迷茫,這到底是份好工作嗎?

星辰點綴重新起航


銀行的工作算是很不錯了,而且有前景。現在的金融都做的是互聯網金融,銀行從業資格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你能進入這個行業,同時又是大銀行,這都是很不錯的起點。

你之所以迷茫,是因為太順利了。

一個人不經歷挫折也往往不懂得珍惜。

好好幹吧,不要想亂七八糟的事情,不要抱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而辜負了自己的好運。

當然,你覺得在縣城,發展受到限制,那你可以努力考證,提升自己,以後想辦法調遣到大城市。

努力吧,珍惜吧。

如果你實在很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追求詩和遠方,那你要想好所面對的風險和失去的機會。

人生是自己選擇的,那就無怨無悔的走吧。



小蟲大鵬


15年大學畢業的時候,我也和你一樣,感覺前途一片渺茫,何去何從,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不知道該面試哪一行,當時爸媽希望我回老家,然後我又想留在廣州。

那一年,我同時考了教師的編制和公務員……很可惜,都失敗了。

最後留在了廣州……剛開始的時候,我試過去做行政,做助理,做銷售,寫文案…… 嘗試了很多,最後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我其實是把興趣發展成為工作的。

有個朋友在電視臺做後期,待了一年多,然後跑出來了。所有人都不理解,在電視臺工作哦,聽起來就覺得很好,當時我們得知他被電視臺錄用了他嫉妒他的呢,他辭職的時候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還被他爸媽罵,每個月拿著一萬多的工資,吃飯堂的,還有員工宿舍,還可以見到明星。可他說太壓抑了又累,不適合自己。

其實,工作好不好,都是需要自己去體驗過才知道的,而不是別人說好就好的。在銀行工作,在別人眼裡肯定是一份體面,待遇又好的工作呀,好工作,不一定適合自己。其中的辛苦還是要等自己嘗試過才有答案的。

22歲,剛大學畢業,年輕得很呢,大把的選擇機會,既然都考上了,我覺得可以去試一試,在自己的家鄉,也在爸媽的身邊,我覺得挺好的。

試過了,覺得這份工作適合自己的話,那就留在銀行繼續工作咯,如果不適合,再去找找別的工作咯,剛畢業,總要多嘗試一下的,畢竟,好工作的機會還是很多的。關鍵還是要適合自己。


三更已天亮


按你的歲數說,你應該是大專畢業吧。如果是這樣,找一個農行的工作,應該是很不錯的。

銀行工作穩定,收入中等偏上,福利待遇較高,雖然有點煩瑣,但是不受風颳雨曬,確實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工作。

我的侄兒研究生畢業,考入市農業銀行。被分配到市邊的一個農行擔任櫃員。因為工作比較出色,後被抽到市行,又被抽到省行工作。雖然現在離家遠了一點,但壓力小了,工資也相比較溫定一些了。

工作沒有好壞,只要你努力了,在那裡都是有前途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22歲大學畢業,考入銀行工作,很迷茫。這不就是我剛大學畢業的狀態嘛。

大學找工作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整個大學生涯最焦慮一年,複印很多份簡歷,連平時熬夜打遊戲早上翹課的同學都開始起早貪黑,每天出入各種校園宣講會,有人怕找不到工作,也有人怕找不到好工作。

我找工作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第一個offer是央企保利地產的財務實習生,後來放棄了,原因是:因為離學校太遠,公交車來回4個小時,那會還沒畢業還住在宿舍,沒想過租房子,現在想來原因真可笑。

第一個offer是武漢某銀行的櫃檯員,拿到offer我請全宿舍四個女生一起出去吃了一頓,家人聽說我找的工作也非常高興,連已經畢業幾年的表姐都稱讚不已,那會的男朋友也考入了省直事業單位,大家都認為國家事業單位,聽起來有面子,女孩子也有保障,將來也有鐵飯碗了。

實習三個月後我就辭職了,丟下了當時的男朋友隻身來到廣州。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當時的決定是否正確,當然這並不是因為現在的我在職場也沒有嶄露頭角,而是當時的我是真不喜歡那份工作,看到在這裡工作幾年幾十年日復一日的同事彷彿看到了我的未來,體制太龐大,我太渺小。年輕氣盛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不會只有眼前的作為。雖然今天我也沒有什麼作為。

大學畢業的人都會經歷一段迷茫時光,不知道自己找的工作是否理想可以先嚐試一下,年輕貴在體驗,有了經驗再去質疑。


迎春Spring


22歲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於這個群體來說,社會上的事情顯得陌生而又迷茫,彷彿在玻璃杯子裡看世界。

所以你無論選擇的是哪一個行業,你都會覺得迷茫。即使不是考了銀行,選擇其他任何一個行業你都不會感到踏實。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必經過程!

客觀來說,如果進入了銀行系統,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銀行的競爭壓力也很大,我們這邊的銀行都只招應屆生,然而很多人也說銀行壓力大,工資待遇低,沒有自由,所以不喜歡這份工作。

我同樣表示理解,沒有經歷過對比的人生,是體驗不到什麼叫做幸福感的!

建議你暫時先待在銀行做一段時間,如果實在受不了,再選擇辭職不遲。你還年輕,還有選擇的餘地,但是也要重視每一次的選擇,隨著年齡的增長,給你的選擇面將會大大縮水,那時候有可能一次選擇定終生了!


職場領航


沒有什麼所謂的好工作和壞工作,只有你想不想要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農行的工作,總體說來,穩定,安逸,餓不死,體面,有一定的前途,但是壓力很大,實際工作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麼光鮮,經常被工作碾壓成狗。

農行工作的優點:國企,基本上是鐵飯碗,只要不犯重大錯誤,不會被辭退。高薪談不上,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效益再差每月都會發不低於三千的基本工資,吃飯總歸不成問題,想暴富就難了,即使做到領導,正經的收入都不能暴富。該有的福利不會少,五險一金,企業年金,國家規定的和大企業該有的福利都不會少。工作壓力雖大,但是也可以混飯吃,不求上進的,就平平過,反正不可能因為業績完不成就辭退你,頂多把你貶到偏遠鄉鎮做櫃員。

農行工作的缺點:國企的通病它都有,最難受的應該是企業文化跟年輕人的想法格格不入,所以年輕人待著會覺得格外痛苦。並且現在農行的員工年齡呈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頭是大量快退休的老員工,他們大多數不想做工,只等退休;另一頭是近十年入行的青年員工,幾乎所有的壓力、責任、工作量都壓在了這一批青年員工身上,所以感覺工作特別艱難。

你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是自由、財富,還是安逸、依靠,農行是很多人特別是長輩眼裡的好工作,但是一份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做著有多痛苦只有自己懂。所以想清楚,然後做決定。


讀毒獨財經


我是經濟類的大學生,曾經的職業規劃中有銀行,但大一的暑假去銀行實習以及後期與銀行方面的前輩聊天后,就把銀行的規劃刪掉了。而你呢,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銀行就盲目去了,實在是不應該。我身邊去銀行的同學很多,我還是具體幫你分析一下銀行工作的含金量吧。

銀行的工作內容與發展前景

首先,你得了解銀行的工作性質與前景。銀行的一線崗位是櫃員、客戶經理、理財經理等等,分行崗位是產品支持類、風險控制類、信息科技類。你不是研究生,差不多是客戶經理和櫃員這種營銷服務類,研究生才能去分行還得是重點大學的。以你為例,說說營業網點的發展前景。一線業務突出,成為櫃員標杆,幾年後競選會計主管,或者成為高級櫃員,發展好快的,過7、8年可以競選支行的副行長,如果再想往上走就相對難了,我說的是大多情況。當然,如果你能力特長突出,還可能借調去其他非一線崗位。

科技的發展,很多櫃檯的業務可以被智能機器取代了,但不用擔心會被裁員,會被釋放出來直接從事營銷業務的,畢竟銀行的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

如果你所在支行經營效益好,那麼你年終獎也會比較多。

如何定義一份工作的好壞

什麼叫好工作,我覺得一是企業所處的行業是向上的趨勢,二是自己喜歡熱愛這個工作。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問題,我覺得你應該是對自己不清晰。銀行所處的金融行業不會衰落的,經濟畢竟是國家的命脈。你擔心的是,我不想永遠呆在營業網點,每天的指標壓力大,使得變得迷茫。即使你現在不清楚,也千萬不要輕易辭職,起碼堅持幹一年。如果這個你都堅持不下來,下一份工作也很難找。

如果你家鄉沒有大中企業,銀行的工作就還不錯。

工作沒有實質意義的好壞,一切都是人們比較出來的。再不好的活,你堅持不懈的耕耘,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踏下心來幹,實在迷茫可以找行內老員工聊一聊。

化解迷茫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銀行辭職後可以去哪裡

有考公務員的,有去其他金融機構的。我相信考公務員的比較多,因為如果銀行的壓力都承受不了的話,其他的金融企業如證券、基金更不行了,很多人逃避生活的壓力去考公務員,這其實是一種畸形的心理。

剛畢業,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好好幹,長本領,薪資可以稍微不考慮。只有本領到來,什麼都不是問題。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問吧


大學老班長


實話告訴你:不好

1、基層銀行工作人員,這裡強調“基層銀行”,尤其是一線櫃檯,其實,就是服務員+銷售人員,這樣一個組合身份,可能銷售人員的比重更高,金融跟你沒有關係,服務要求標準化,跟機器人差不多,銷售含信用卡,基金,黃金,尤其保險,還有其它零零種種,考核壓力大,外加拉存款,沒有人脈資源,不建議去銀行。

2、為什麼說這份工作不好,更重要得是因為,缺乏成長性,你可能工作幾年都得不到成長,說白了就是,你幾年的工作經驗拿出去想重新找份工作,發現之前的工作經驗不能讓你沒有任何加分。

3、全天上班有監控,上班一點自由沒有,連上廁所時間都緊張,感覺跟坐牢沒什麼區別。服務的對象人群素質參差不齊,上一天班心情很差。

4、建議樓主趁年輕重新走出去,進入另一個行業深耕,在銀行工作時間越長,失去的機會成本越大,越難走出去,最後感覺自己像個廢人,過來人一點感悟。



奔跑的蝸牛333


農業銀行的工作是不是好工作,我想這更多的取決於個人。在農業銀行發展得順風順水的人有,平平淡淡的人也有,這和工作本身沒什麼關係。

我想如果你這次沒有考上農業銀行,你可能對農業銀行的工作會挺嚮往的。正是因為已經考上了,反而覺得迷茫了,不知道值不值得去。

據我瞭解,大學畢業生如果想進銀行工作的話,校招是最好的途徑。因為銀行的社會招聘很少,而且限定的條件很窄。比如,需要招聘有資源的人,說白了就是能帶去存款或者貸款客戶的人;招聘計算機方面的人才,要有從業經驗,實施過銀行相關項目的人;招聘外語類的,法律類的相關人才,或者中層幹部,自然是要求原來就從事過銀行工作,並且當上了支行長之類的管理人才。

而一名剛畢業踏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很難達到銀行的社會招聘條件。人家社會招聘想要從業經歷,而你沒有從業經歷,怎麼去?

其實農業銀行這些年來發展得很好(是我的老東家,我是不是有點偏心了呢),業務規範,待遇雖然不是銀行中最好的,也不會是最差的。如果你能踏實在農業銀行好好工作,最起碼能積累到很多的從業經驗,能學到規範的業務流程,能長到見識,咱就先不提錢的事(也許沒有賣雞蛋果子掙得多),年輕人如果一下子掙不到錢,可以先掙經驗,因為經驗以後就是錢。

況且現在能在一家單位從一而終的人很少的,你完全可以在工作之餘,再學習提高一下,從而為下一步的職業規劃做準備。要是你能通過在農業銀行工作的經歷,能夠尋找到更好的發展平臺,或者在農業銀行再上一個臺階,一步一個腳印,那農業銀行的工作可以認為是一份好工作。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首先要明確告訴你,銀行肯定是一個不錯的工作。

至於入職以後,可能要面臨的兩種狀態的抉擇,具體情況如下:

一、機械式的工作狀態;基本上是填表、審批、入檔、名義上的管理;然後在45歲左右,光榮地進入養老狀態,大概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前輩的工作狀態就是如此情況,而且可以一眼看到頭;這也是大部分年輕人進入銀行,就想辭職的原因。
二、意識型的工作狀態;在完成基本規範工作的同時,有意識地去了解金融的本質和實踐的意義;

當然,你可能會說,在一個縣城的銀行,瞭解金融的本質和實踐意義有什麼作用,因此,這下面要告訴你的是不管在哪裡的銀行,應該避免的思維:

1、避免過分的追求名利,保持適當的進取心;很多人已進入銀行的目的就是想著升職、高薪,這樣你的視野就會被人脈、資源所限制,往往忽略了事業,而這種心態是最要不得的;相反,當人脈和資源欠缺的時候,就徹底的放棄自我,什麼都漠不關心。

2、避免眼界過高,不注重細節;由於同事間資源的不同,有的同事具備了大客戶資源,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不具備大客戶資源的人,往往著重於尋找大客戶,往往忽略小中小客戶的存在,可以聚小成多;

3、避免等客上門的狀態;很多人認為,銀行是一個高大上的單位,往往忽略去細分市場,瞭解產品是適合哪個細分市場和人群,缺乏營銷知識;

4、避免畫地為牢,不去了解世界;很多人認為,在縣城這樣的區域,點滴的知識和認知就足夠使用,往往忽略廣闊的世界,眼界越來越窄。

銀行本身就是一個名利場,一個信息場所;在銀行可以接觸很多的經濟、金融政策,如果能夠了解一個業務為什麼要這樣設置,一個金融政策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它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再通過實踐,對本身的經濟思維的提升和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