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戰爭,軍事專家能不能成為軍事指揮員?

五金電器2


如果發生戰爭,軍事專家不能成為軍事指揮員!

因為現在的軍事專家,都是軍事研究專家,他們對歷史上的戰爭案例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講起戰爭可以滔滔不絕。但是實際戰爭的情況,尤其是現代戰爭的情況更是瞬息萬變,作為軍事專家,一來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控軍隊;二來,也不一定能夠做出最正確的決策,畢竟現實戰場不同於理論上的戰場。


至於偉大領袖毛主席,他是熟讀史書和兵書,並能夠將相關理論與實戰相結合,因此他是傑出軍事專家與傑出軍事指揮員的完美結合體!很多戰爭其實都是他都起了關鍵的指揮作用。比如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澤東就不斷的根據戰場局勢給彭德懷發電報,進行指示。畢竟毛主席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家。

所以如果沒有超高的軍事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戰經驗,一般的軍事專家是不可能成為軍事指揮員的!


地震博士


如果發生戰爭,軍事專家確實不能成為指揮員。

但在和平時期,這些軍事專家和軍事學院卻是培養軍隊將領的老師和搖籃。

舉個例子講:你說特種兵的打架厲害還是武術教練打架厲害?

你肯定會說是特種兵厲害。

沒錯!但是特種兵在進行徒手格鬥訓練時,卻要從武術隊聘請武術教練作指導。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中國廣州軍區成立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時,當時就是聘請的廣東省武術教練劉德來作為武術指導。

這和軍事院校的軍事教員給軍隊將領上軍事課一樣,軍事教員打仗可能不如泥腿子。

但泥腿子將軍如果被有文化的教員灌輸了軍事知識,那麼他就會如虎添翼!

即便是一個從基層部隊一步步靠打仗提拔上來的人,依然不能沒有軍事知識。

美國的西點軍校大家都知道,巴頓將軍、潘興將軍、麥克阿瑟將軍,都出自西點軍校。


蘇聯的伏龍芝軍校,不僅培養了大批像朱可夫元帥這樣的優秀人材,而且也還有我軍優秀將領也都進過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過,如左權將軍,劉伯承元帥。

在二戰中的那些德軍將領,如博克元帥、克魯格元帥、隆美爾元帥、古德里安將軍,哪一個不先從軍事理論做起,哪一個沒有深厚的軍事理論?

其次還有中國國民政府時期的黃埔軍校,如果沒有當初這些紙上談兵的教員,堅持抗戰從何談起?

試問,一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怎麼可以沒有文化知識?而這文化知識的來源就是來自我們大家所說的軍事專家或者說是教授。

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丁偉和孔捷等人,自認為打仗很在行,不需要再學習軍事理論,不學能行麼?

但當戰爭來臨時,這些軍事專家確實是不能擔當戰場指揮員。

但這根本就是兩碼事!

戰場指揮員是負責指揮打仗的,而軍事專家是負責培養軍事指揮員的,分工不同、缺一不可。

就像李雲龍打仗很在行,一個突襲就把國軍暫七師長常乃超俘虜了,但這並不影響以後常乃超成為他的軍事教官。

現在有很多人一直在指責著名的軍事評論員張召忠將軍在2003年對伊拉克戰爭的嚴重誤判。

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張召忠將軍以前學的是海軍專業,而不是在職的戰場戰役指揮將軍!

對於戰爭形勢的誤判不要說想張召忠將軍這樣的少將級軍職,在二戰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戰場戰役指揮官,對於戰爭形勢的誤判也同樣是數不勝數。

蘇德戰爭爆發後,鑑於德軍的快速推進,西方國家的英美軍事專家曾經推論蘇聯很快就要支持不住,要徹底亡國!

在德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之前,當時德軍的總參謀部制定的計劃是用六週到兩個月的時間滅亡蘇聯。

德國人不可謂不精明,計算不可謂不精準,但他們就是沒有計算出蘇聯會在一九四年五的春天打進德國攻克柏林!

艾森豪威爾大家都知道,美國的五星上將、諾曼底登陸的總指揮、美國總統。

這一定是一個見多識廣屢經大風大浪之人,以他的才學應該不會比張召忠將軍差。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於戰爭形勢的誤判也同樣會發生。

他曾經會認為戰爭將會在1944年的年底結束,但蒙哥馬利的看法是戰爭將會進行到1945年的上半年。

因此可以這樣說,即便是臨場的戰場戰役指揮官也同樣會有對戰場形勢的誤判,而這些作為軍事評論員的張召忠、李莉、房兵、尹卓將軍這些人,出現對戰爭形勢的誤判是會有的。

他們畢竟不是親臨一線的指揮員。

一線指揮員常乃超不是也敗在了李雲龍的手下了麼,理論當然要去實踐,而實踐也同樣不能沒有理論!


東方評史


我們的校長,老師都說叫鳥無肉。電視軍事專家,在賣嘴。到還會認認真直研究未來戰爭。成為真專家有相當距離和內在因素。他們只會講些自編理由,找幾個新關注,有幾條似是而非新理論。軍事研究,是戰爭打勝仗,不是研發武器。你看,我們的兵家先祖孫子兵法,,兵韜方略.,三十六計,都是研究人,講謀略,不是講武器。他們研究的是敵人的弱點,缺點,短處。不是敵人飛機,導彈,航母 。

他們會認真研究行軍地理區域。打仗的河流山脈樹木森林草地的要點關鍵。陣地如何,用現有裝備最大化的利用。研究天然條件和地理形勢有機結合,研究天氣,海況,山脈,河流對戰爭影響。從思想上謀略上,早早地有了達到把握,戰勝敵人的謀略。是研究如何指揮調動,敵人進入我的圈套。 被我所制,達到勝利的方法步驟的思想理念。

不是講要用和敵人比有多少飛機,導彈,新武器,是找到敵人的內在缺陷,研究他們無法克服錯誤。不是新武器有好。武器他們也研究。但是建立用手槍使敵人投降的基礎。而不是用飛機導彈去硬拚硬打。要打仗。在他們看來就是認為如吃飯,要吃掉它。並不重敵人的航母,飛機,導彈等嚇人東西。這些東西在真兵家眼裡是廢銅爛鐵,不會在乎。自己有沒有,更不看重。沒有他們一樣運籌帷幄,勝利在心,絕對是讓敵人聽我指揮。在我手心轉,看我制服它,不是研究敵人航母。敵人多強大,想著自己,超過它,才能打勝仗仗。

是早早地用一切條件和創造一切條件打勝仗。軍事鬥爭是非常殘酷鬥爭,瞬間萬變,沒有萬全之策。更不會一錘定聲, 反覆較量是常狀。總結得失經驗,找曲挫失敗原因,總結教訓結果,從失敗中找出勝利方向,方法是通向勝利道路。

總計撐握敵人的思想,動狀才能制敵於無行,或離間上層,或聲東擊西,或避實就虛,或調虎離山,或關門打狗。多謀略制敵,很少大張其鼓。更少拚刺刀要血戰,多數是大迂迴大包圍多聲東擊西打殲滅戰。用牛刀殺雞,用泰山壓頂,絕對都是以巧制勝 ,他們少賭僥倖,多全面把握,才是能百勝百勝。說講專家,沒有經過戰爭洗禮,就算是條條是道,也是自問自答的十全十美,沒有真的有的放失,沒有戰爭檢驗。想成為真的軍事家和專家還是瞎子摸象。

只有他們從是從煙和火的戰爭走出來。成長在鮮血和生命拋灑中 得到了功勳,才能說成就軍事專家名譽英名。和平的鮮花中,得來的名譽是名不符實的,更不是鮮血澆灌出來的。

…我們讀歷史讚美三國演義的郭嘉,有沒有想過,郭嘉埋頭不語八年 ,多在雲夢間調查研究,把握研究當時各個諸侯頭腦軍政人員,全都研究他們長短歷害在握胸中,全面撐控他們心理。才出山到曹操那裡,心中有數,最後向曹操報告自己看法,使曹操也心中有數,對他對手他們命運能精確預知。荀彧也是如此,研究戰爭,就是更深入是研究人的,研究敵人思想習慣,做事風格,找出他的錯誤缺點。最後明白他的動向,撐握戰爭主動權。所以在沒有發生戰時侯,握有敵人第一材料是人,第二才能是軍隊。研究透人,比武器更重要,而現在媒體軍事專家講得是什麼,能不能成為軍事指揮員,不用我說,你知道。

所以只有通過戰爭的考驗,才能畢業軍事指揮員。平常歌的好聽,是藝人。他們要成合格指揮員還要重新開始研究不是數據是思想重新在沙盤上思想。


ww3721王建文


別的國家不敢說,至少在我們國家這個情況不會發生,假如輪到軍事專家都上陣指揮作戰了,那這仗直接別打了,投降吧,投降可以避免軍事專家再多費口舌。

提到“軍事專家”這四個字,我們都會不假思索地想到局座張召忠,不僅在電視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局座作為特約評論員參加各種節目,在網絡上也能看到很多關於他的故事,比如有人在地鐵看到局座拿著帶有“海帶纏潛艇”字樣的手提袋,還有人看到局座坐地鐵從來都是站著,按局座的話說,他想把座位讓給更累的年輕人。

有鑑於此,很不不明真相的人都會認為局座知識淵博、人品高尚,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發生戰爭,局座憑著專業的軍事知識指揮千軍萬馬,定能攻無不克。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真實的局座是有著強大的組織做靠山的,這個組織的全稱就叫“戰略忽悠局”。

之所以將其發表的言論定性為“忽悠”,是因為經過對局座之前發表過的驚人言論,考察之後得出的答案。我們來看一下局座的經典錯誤,順便了解一下為什麼他不能指揮士兵作戰。

利比亞戰爭的錯誤預測分析就是局座職業生涯的黑點。當時,局座認為的黎波里是利比亞過渡委員會的傷心之地,結果是過渡委員會進入的黎波里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卡扎菲軍隊的抵抗,也沒有陷入的黎波里人民的反對。

的黎波里的人民,並不聽從局座的教誨,他們走上街頭的廣場,打著勝利的手語,慶祝的黎波里結束卡扎菲的統治,之後過渡委員會圍住卡扎菲的故鄉,局座認為卡扎菲早已經離開故鄉,結果第二天卡扎菲就死於亂槍之中。

對於這次戰爭,局座分析有六大致命錯誤。

一:準確地說,他沒有為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本應該為國家和軍隊提供真實的戰爭和軍事理論,讓他們對國際軍事局勢有一個真實的理解,特別是局部戰爭有一個理解。然而,他的戰爭分析是不準確的,會引起決策失誤。

二:局座和西方利益站在一起。卡扎菲並不是我們國家的老朋友而是西方國家的座上賓,局座的分析多少站在西方國家的利益上去考慮,這樣的立場就是錯誤的,偉人曾經說過,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路線問題向來沒有調和的餘地。

三:局座貶低利比亞人民。他說反對派的軍隊進入的黎波里要受到巨大的抵抗,結果是卡扎菲望風而逃,沒有遇到多少抵抗,的黎波里就被反對派拿下了。當利比亞過渡委員會佔領的黎波里之後,市民歡呼過渡委員會的軍隊進城,並在廣場慶祝。

四:局座犯了唯心主義錯誤。利比亞戰爭,進行了幾個月,每一次一個城市被攻破前,局座都說不可能,然而一次次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局座的唯心主義根深蒂固。

五:局座並沒有很好學習軍事理論。他的一個錯誤是沒有很好學習《孫子兵法》,沒有很好學習人民戰爭的軍事思想,他的基本思想就是錯誤的,對於利比亞的人民瞭解少,對於卡扎菲瞭解更少,推測自然就不準確。

六:他沒有堅持馬列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伊拉克、利比亞戰爭,他都沒有實事求是地去了解,只是一味的推測,這不是好的理論風氣,他的信息來源可能就有問題,完全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模式,不再具備實地戰爭的分析能力。

因此,如果發生戰爭,軍事專家等此類人絕不會被派遣到戰場上擔當軍事指揮員這樣的重職,倘若真被任命,那就是對全軍生命的漠視,更是對殘酷戰爭的無知,戰爭不是演習,戰爭不是過家家,真正的戰爭更不是用嘴就能打贏的,而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那個時候,“忽悠局”可能還會領著工資,賣命的吆喝,但他們究竟吆喝啥,吃瓜群眾看的津津有味,前線士兵投去的目光,除了鄙視似乎就剩下忽視了。



小小嬴政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知道什麼叫做紙上談兵嗎?也就說說那種只會空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軍事專家就屬於這一行列,分析分析情況,做一做軍事節目的主持人還可以,真要讓他們去指揮作戰,那純粹就是自找死路。

軍事專家和軍事指揮員分別屬於理論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真正的戰爭靠的都是有實戰經驗的軍事指揮員,而不是靠誇誇其談靠嘴說就是可以的。軍事專家主要注重理論,也就是說教育,分析研究這樣的。術業有專攻,雖然都是屬於軍事領域的人才,但是發展方向完全不一樣。軍事指揮員能取代軍事專家的工作,但是軍事專家根本沒可能取代軍事指揮員的工作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就是屬於軍事專家這一類型,張口閉口就是談論戰爭,和別人談論兵法完全沒有人能勝過他,就連趙王都認為趙括很有本事,只有趙括的父親趙奢認為兒子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如果趙國讓趙括領兵作戰,那麼趙國必敗無疑。果然後來秦國進攻趙國,趙王讓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應對秦軍,結果趙括在戰場上只會死搬硬套的使用兵書上教的東西,根本不懂的實際運用,導致趙國兵敗40萬趙國士兵被殺。這就是典型的把軍事專家當做軍事指揮員用的後果。



現如今在美國,想當將軍或者想在部隊有所晉升的話,本人必須得有軍功在身,沒有軍功的軍人是沒有權利當將軍的,當然了也沒有資格晉升。這就是美國人對於軍隊的重視。我們國家目前這些軍事專家,大多數都當過兵,但是沒有一個有過作戰經驗,或者說指揮過作戰,基本上都是紙上談兵類型的,在軍隊做的要麼是文職,要麼就是搞政治工作或者科研工作的。和打仗完全不對口,你讓軍事專家去指揮作戰,這不是難為他們嘛。他們自己也不敢去做。

感謝閱讀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這個問題並非絕對,不是所有軍事專家都能成為軍事指揮員的,戰國時期的趙括在當時可就是軍事專家,可實際上了戰場成為軍事指揮員後呢?白白葬送了40萬趙軍。因此軍事專家並不見得能成為軍事指揮員,但反過來只要是軍事指揮員卻一定能成為軍事專家。


軍事專家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他們有的專注於武器方面的研究,有的側重於軍事歷史方面的回顧,有的擅長戰術上的指揮,有的則精於戰略上的佈局等等,每個人研究的方向或許都不盡相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而這些專家之中,真正能成為軍事指揮員的往往只有研究戰術戰法的才有這個可能。畢竟一場戰役最核心的力量便是軍隊的基層與中層軍官,戰術與戰法才是完成一場戰役的主要手段。而這類專家在我國古代也就是所謂的將才。

當然,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精通兩種或者多種以上的高手。第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三大名將中的古德里安便是最好的例子,這位雖然軍銜沒有達到元帥級別,但其戰術卻是大名鼎鼎,因為他是閃電戰的創始者。古德里安是武器研究和戰術方面的佼佼者,其對於坦克車的瞭解非常高,因此被譽為德軍裝甲兵之父。至今肖像還掛在德國裝甲兵部隊中。戰後古德里安曾以軍事專家的身份擔任過北約顧問,對世界坦克戰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說軍事指揮員是一定能成為軍事專家的,這些人本就是專業的科班出身,在軍事上往往有著自己的造詣,當個軍事專家那是綽綽有餘啦!


飛豬漲姿勢


能說不一定能打!

軍事專家要是能直接指揮戰爭,眼下天下估計要太平的多吧,因為軍事專家的嘴比真的在天上飛的飛機、海里跑的航空母艦以及地上大兵的子彈要硬的多。(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同時在變化層面也要豐富的多,那是真敢說,至於說能不能做到,你要真敢派他們上去,會不會比長平之戰的趙括打的好點?實在不知道,反正覺著聽他們說都能激昂慷慨,信心十足,感覺底氣足了不少,至少一般不再怕人了!

反正聽著挺靠譜,至少沒有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褲襠藏雷的經典笑話出來,能這樣估計就不錯了,大家都需要科研成果,同時又都有普及軍事知識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無論如何,大眾理解的戰爭與現實的戰爭,肯定差距不小,包括軍事專家口中的虛擬戰爭,恐怕都與真正的戰爭差距很大。


真要說把這些人當成臨戰的指戰員,這不就是一堆“趙括轉世”了嗎,能打成仗才怪求了,拿筆桿子的就是拿筆桿子的,你不能說能說能寫就能打,投筆從戎的事歷史上是有,但班超那種稀有物種,恐怕還是少之又少吧!

其實這題問的肯定有指向性,比如說局座張召忠,比如說軍事專家李莉、軍事專家梁芳等等,人家就是研究研究,在沙盤上、在草稿紙上比劃比劃。

大眾有大眾的需求,人家對接的就是大眾的需求,滿足著大眾對於軍事的好奇心,不能說既要他們光說不行,又要他們拉出來練練,練啥練啥?一練不全漏底了,還吃伙食不吃了!


歷史三日談


一般來說能夠被稱為軍事專家,都是在軍事方面造詣頗高的人才,當然一些偽專家暫且不提,只說那些真的有能力的軍事專家,有人要問了,軍事專家在遇到戰爭的時候,能不能直接去帶兵打仗,成為一個軍事指揮員呢?答案是否定的,軍事指揮員和軍事專家完全是兩碼事,軍事專家肯定是不能帶兵的。

我們先來看看軍事專家一般都是在研究什麼,軍事思想,軍事謀略,軍事歷史,武器裝備以及各種各樣的軍事理論,相信大家都看過他們的一些研究成果,但是這並不能代表這個人就可以在戰場上當指揮官。

理論研究和實踐說白了是兩碼事,尤其是軍事方面,一個軍事專家無論他的理論多厲害,但是他並麼有經歷過戰場,缺少經驗,直接去指揮士兵,那不是讓士兵去送死嗎?中國歷史上有個典故叫做紙上談兵,這個講的便是,說起來頭頭是道,非常的厲害,但是真的要他帶兵去打仗的時候立馬歇菜。

打仗並不是靠理論就夠的,軍事專家們平時也就是在電視上,文章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看起來都是有理有據的,可是在真實的戰場上,如何將這些運用到實踐才是最大的問題,戰場上的指揮員可不是一般人能擔任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軍事專家不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軍事專家和軍事指揮員是兩種性質,軍事專家依然是寶貴的人才,只不過上戰場指揮作戰就不是他們擅長的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軍事專家能不能成為指揮員,這要區分來看,在這裡要看是民間的專家還是軍隊培養出來的專家,是現役的還是非現役的?在這裡主要講戰役的專家,非現役的和民間的專家,就不在討論範圍之內,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成為軍事指揮員。


如果是裝備領域研究的現役軍事專家,這種專家是成不了指揮員的,因為在實戰中這類的專家由於長期只接觸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對於戰役戰術這方面只能是稍有涉獵。使得他們這類專家在戰役戰術層面上視角很窄,也就是缺乏拓展性,這類專家不適合作為指揮員。

而研究戰略戰術的現役軍事專家則不然,這類專家大多數都有過領兵的實戰經歷,大大小小也親身經歷不同層面的實戰戰鬥或者演習,這就和他本身的戰役戰術研究,起一種相輔相成的效果,這類專家成為指揮員是一種必然。


縱觀國內外很多的高級指揮員都來源於戰術理論方面的現役軍事專家,他們的成長速度要遠遠大於從基層爬上來的指揮員。

美國的巴頓將軍,在陸軍參謀部任職時,不甘於寂寞,研究戰術理論,並不停的在軍事雜誌上發表他的刊文,後來他的建議被軍方採納,成為這方面的專家,1917年正式領兵作戰,1939年就被晉升為准將,可以說他的快速晉升和早期的軍事研究是分不開的。

更有名氣的德國的隆美爾,參加過一戰,戰爭的結束後,成了軍事學院的教官,並且積極研究軍事理論,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在書中提出了進攻進攻,強調發揮火力優勢的戰術特點,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戰術專家,最終揚名全世界。


還有許許多多的高級指揮員均有過軍事專家的履歷,而這個履歷正是他們成長路上最堅實的一塊踏腳石。

所以說張嘴就說軍事專家,不能成為指揮員的人,根本沒有研究過軍事歷史,根本不知道軍事專家代表什麼意思?那就在軍事研究的某一方面相當突出的人才能成為專家,而不是電視上的軍事明星,整天拋頭露面在電視上大講特講的就是軍事評論家根本就不是什麼真正的專家。

我是劉輝,一個偽軍迷。


一介小民


首先回答一個字:能。

不過且慢:

這個能包括兩層意思:一個能,是給他個軍長師長乾乾,只要你願意,你給他職務就是。這是你的能。

另一個能,是能力。就是給他個職務讓他指揮,看他能不能帶軍作戰贏得勝利!雖然有句常話(不代表世界性):勝敗及兵家常事。但若小敗小誤不斷磨鍊出也是有可能的,有總結經驗教訓的時間、空間,問題是他不是這種情況,而是被殲滅,還影響整個戰局,那就實在是讓你不得不顧慮了。尤其是現代化戰爭,沒有時間、空間,非死即贏,或非贏必死,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你了。你還能不能把戰爭交給軍事專家??估計你不能。你的怕他不能將使你第一個能~給他指揮千軍萬馬也不能了。這就是軍事專家能做好軍事指揮員嗎問題的提出。

勝敗乃兵家常事,那是過去的舊式戰爭:常規戰。靠人的因素多(甚至人海戰術,打了補充就是),雖死傷大,但常是擊敗戰、擊潰戰,還能剩,諸位也看到了,舊式戰爭中成建制被滅的軍師極少是吧。所以形成勝敗乃兵家常事這話來了。

現代化戰爭尤其是美軍發明的第三次軍事現代化革命,信息化、數字化、精確制導化,多維遠程精確打擊,轟炸飛機精確制導炸彈,已完全改變了戰爭模式。戰爭是迅即的,敵方是不見面的,是導彈互襲互能防的,是雙方高科技技術攻防、將領智勇搏弈、戰略戰術運用、各種其他元素參與的高強度、高烈度戰爭,是攻防瞬間易位,是沒前方後方、沒白天黑夜、各種科技運用眼花繚亂的戰爭,是軍事對軍事毀滅性打擊的戰爭,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科技的綜合戰爭,是所有元素較量的戰爭。

當代以美國為例,他攻打幾個國是摧枯拉朽的: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科索沃,迅速打擊,完全掌控戰爭,以伊拉克為例,敗一中等強國竟然自己傷亡不到百人(加友軍誤傷才百人),而伊拉克中東軍事強國,有與伊朗八年戰爭經驗,飛機大炮導彈無數。這場戰爭讓世界軍界震撼。醒悟。

軍事專家,在美國只有參與過戰爭的將領才能有資格獲得。理論理念及實踐融為一體。而未有參與過戰爭的,不能獲得將軍。對軍事研究的人員頂多是軍事評論員,絕無軍事專家之稱。軍事專家是帶兵作戰打出來的。軍事評論員不能帶兵~包括軍隊的參謀崗。

如果因為研究軍事,坐而論道可以,頂多列為文職。若讓他當軍事指揮員(低級別的不算),諸位看官看了以上後,估計得出結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