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普惠?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迭加近年來經濟結構政策調整,再加之全球新冠病毒蔓延,通縮危機使我國經濟面臨嚴重下行風險,1-2月外貿出口下滑嚴重。據海關統計,今年2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81萬億人民幣同比下降9.4%。其中出口9227.6億元,同比下降16.6%。


“普惠金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普惠?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全面的控制,各級政府積極組織企業復工復產,穩定就業擴大內需增加廣大民眾收入,恢復經濟成為重中之重。同時由於當前全球多個國家爆發新冠疫情,部分熱點地區衝突不斷,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滑等,對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及實體經濟下滑都造成了嚴重影響。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我國政府積極應對,陸續出臺了數十萬億的新基建計劃。央行也是實施積極、穩健的財政政策。3月13日人民銀行的公告稱將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此次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人民幣,支持恢復實體經濟發展。

以上是近期國內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都知道政策的關鍵在於落實。如何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山頭主義才是政策落實的關鍵。筆者目的不是討論政策的完善與否,只是針對身邊所看到的、聽到的最底層民眾所關心的幾點問題談下自己的看法。我們都知道此次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是餐飲娛樂、旅遊、酒店、景區等行業,目前餐飲企業已陸續復工,部分景區也已經陸續開放,部分酒店也開始正常營業。人多、聚集的影院、網吧、酒吧、KTV等行業及組織、招攬、接待的旅行社行業仍屬限制復工行業範圍。

筆者身邊有不少朋友在從事各類餐飲等行業,時常聽到他們說的最多、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消費跟不少,同正常時期相比消費金額、消費數量同比都明顯減少、下滑嚴重。更有少數經營大型一點的餐飲店朋友目前根本不敢開業,一旦開業面臨的人工成本、營業成本等,支出反而遠大於收入。大一點餐飲店目前關門比起開業虧損相對還會小些,所以他們寧願繼續關門、停業。據筆者觀察,目前大部分開業的餐飲店都是投資小的,專門以經營外賣餐飲為主。除去外賣平臺扣點,廣告推廣等費用,外賣平均毛利率已非常低。這類店一般是投資小、人員就是夫妻二人或2-3人以家庭成員為主體經營。甚或很大部分人沒有辦理社保等。

目前全國經營各類型個體工商戶說到底,保守估計全國應該有4-5億人左右。這些人數加上他們的子女、父母等,影響的人數估計會佔到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實際上國企就業佔比人數應該是遠低於民營及個體戶經營人數。據2018年度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國企就業人數佔全國就業人數不到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全國大量的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貢獻和解決了全國絕大部分的就業人數。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佔全國企業總量達99.8%。也就是說全國註冊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隨著競爭加劇,個體工商戶尤其是個體餐飲業,平均成活率不到10個月左右。從這個意義來說,解決好民企和各類個體工商戶的正常經營與生活,對促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好的金融政策如何下沉到最底層的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穩定社會經濟的全局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遺憾的是從目前金融政策效果來看還是收效甚微。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