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三門峽“嫂娘”照顧智障“小叔”50年成美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通訊員 賀曉鵬 趙婷

在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鎮後澗村,一位年已七旬的嫂子侯亂亭50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智障的婆家兄弟馬古亂的事蹟,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3月13日,記者在澠池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幫扶幹部的陪同下來到侯亂亭家,只見侯亂亭一個手勢,躲在角落裡的馬古亂便迎了上來,侯亂亭給馬古亂戴好口罩。

“古亂這娃命苦,一生下來就不會說話,精神失常,這幾十年,多虧了亂亭照顧這個傻孩子。”鄰居賀大娘說。

侯亂亭20歲時就嫁入馬家,當時,她公公婆婆上了年紀,身體不好,她和丈夫不僅要伺候多病的公婆,還要照看只有6歲的智障弟弟馬古亂。

上世紀80年代末,糧票、布證緊缺,對於原本就貧困的山區家庭來講,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讓苦難的日子過下去,侯亂亭節衣縮食,把憑證買來的新的布料,做成衣服先給古亂穿,穿舊後改小給自己孩子穿。侯亂亭用山上挖藥材積攢下來的錢買了兩隻奶羊,奶羊所產的奶供婆婆和古亂喝,剩餘的才能輪到自己娃喝。

公婆相繼去世後,古亂就跟著侯亂亭生活。她身邊圍著三個孩子,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成了她的“日常工作”。加上古亂年幼,精神又失常。為了醫治他的病,侯亂亭和丈夫遍訪周邊醫生,變賣糧食、奶羊和牲口,還攬下了一堆債務。

2000年7月的一天,侯亂亭和丈夫到後山上收莊稼,忙亂中古亂走丟了。她和丈夫分頭在滿山荊林的山林裡找,經過長時間尋找,終於在一廢棄的地窖中看到已經虛脫的古亂,侯亂亭從地窖裡硬是把1.7米的弟弟背了回來。顧不得休息,趕緊做了一些流食,一勺一勺喂他,才讓他得以活命。

孩子們長大後,走出深山到外面打工。去年,她的丈夫馬路成患病去世後,侯亂亭一個人默默地在家承擔起照看小叔子的責任。每月幫他理髮、刮鬍子、剪指甲和擦洗身子,這看似簡單的活,她一干就是50年。而她家用的水是都得她從幾里遠的後山上一擔一擔挑回來的。每到逢年過節,侯亂亭回孃家還把婆家兄弟帶在身邊。

“前段時間,古亂晚上一犯病,就拿著鏟子在床上打來錘去,把棉被都打破了。我怕他冷,在燈下把被子重新縫補後給他蓋上。今年俺也70歲了,鄰居們都勸我把他送到敬老院算了,但想到兄弟犯病時,打人惹事,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俺還是決定把他留在家裡照看。”樸侯亂亭說。

不是親母勝似親母,候亂亭用瘦弱的雙肩扛起長嫂似母的重擔,堅持50年如一日照顧婆家兄弟,讓人感受到了人間親情和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