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上的巨石臉譜

天山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大山脈,橫貫中國新的中部,西端伸入中亞。

長約2500公里,寬約250千米-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

最高峰是托木爾峰,海披為7435.3米,汗騰格里峰海找6995米,博格達峰的海拔5445米。

新疆的三條大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此山。

2008年,考古人員在新疆天山西部的一處高山牧場,也就是溫泉縣吐日根河與另一天然沖溝的交界處,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了一個雕刻“臉譜”的巨大冰川漂礫石。

漂礫石高3米,寬3.5米,正西面因冰川磨蝕深凹下去,形成一個巨大的天然“神龕”,龕內呈白色,與龕外白對比分明。

臉譜”就雕刻在白色凹陷的巖壁上,一共有十幾張。

每張臉譜的直徑,都在20釐米~30釐米,共同的特徵是圓形臉、招風耳、闊嘴,圓眼空洞地望著前方………

有的還很明顯的刻有誇張的頭飾及髮飾。

有臉譜的這一側朝著一處深澗,巨石南側有白色花崗若礫石圍砌的、呈半圓形的石圈。


天山上的巨石臉譜

根據巨石周邊半圓形的石圈和形態怪異、色彩對比強烈的詭異臉譜。

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一處薩滿教的祭祀遺址,巨石上的人臉極有可能是薩滿巫師作法時佩戴的面具。

他們推測公元前後,在巫師帶領下,生活在當地的族群在高地上祈神。

作法時,巫師和追隨者都戴著面具起舞,有人隨後將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面具,雕刻在這巨大的冰川漂礫石上。

後來考古人員又在溫泉縣一處山丘巖畫中發現“險譜”。

其中有一塊巨石上,雕刻的是兩張上下排列的臉譜,這兩張臉譜也是圓臉、闊嘴。

而在另一塊巖面上,卻沒雕刻出圓形的臉,只有用深窩圓孔代表的眼、口、鼻。

在這張人臉下面刻著一個將太陽托起的人。

專家說從這些臉譜上的顏色和雕刻方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與山丘巖畫是在一個時代創作的。

人的面部都是朝向東方的,這應該是對太陽神崇拜的古老民族留下的。

雖然目前這些臉譜的雕刻時間、雕刻民族、雕刻目的都還在研究之中,但它無疑將是為我們打開北方原始遊牧民族生活、精神、文化、宗教信仰等一系列謎題的一把鑰匙。


天山上的巨石臉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