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麗水分行成功發放全市首筆生豬活體抵押抗疫貸款

“幾經波折,終於成功發放生豬活體抵押貸款,支援企業抗疫、穩產和保供,我們是認真的。”3月6日晚,農行縉雲縣支行的客戶經理李奇恆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刷爆了當地銀行圈和養殖圈,就在剛剛,這筆由4369頭“央泱藏香豬”抵押擔保的500萬元抗疫貸款成功發放到了浙江大央泱牧業有限公司賬戶。

“沒想到生豬也可以擔保!沒想到貸款放得這麼快!沒想到融資成本這麼低!沒想到授信額度還提高了!”當浙江大央泱牧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鄧唐良看到貸款入賬短信的時候一連用了四個“沒想到”來形容他激動的心情。原來,從上報審批到貸款發放,前後僅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貸款利率不僅降至央行1年期LPR利率水平下浮100BP,而且由於該公司是浙江省級重點防疫企業,還可享受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貼息50%的政策,預計光年度利息支出就為企業減少了20多萬元,更無需任何擔保費用。

“以前辦理過很多法人貸款,但卻沒做過活體抵押的,當看到上級行有政策出臺,縉雲本地又有合適的企業時,就急著去對接了。”李奇恆口中的“政策”便是在2月25日農總行出臺支持生豬產業發展的19條專項措施。於是,曾經成功發放全市農行首筆足額“抵押e貸”和“簡式貸連貸通”的他,又對照起了省分行的信貸管理辦法和市分行下發的重點防疫企業清單進行了聯繫走訪。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像他說的“一波三折”,事情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海拔最高的貸前調查

2月26日,在公司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農行縉雲縣支行組建的服務團隊跋涉近倆小時的盤山公路來到了海拔1500多米的縉雲最高峰——大洋山。

农行丽水分行成功发放全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抗疫贷款

(農行縉雲縣支行服務團隊到養殖場走訪調查)

據瞭解,公司主要從事養殖、銷售特色畜牧農產品,近年來成功將西藏那曲的藏香豬引入浙江,並在縉雲養殖成功。目前公司已有牧場700多畝,存欄藏香豬達到5000多頭。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主動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參與對口西藏那曲的產業精準扶貧開發,建設了犛牛、藏香豬養殖產業基地和藏香豬原種保護與種豬擴繁基地,逐步帶動那曲貧困牧民脫貧致富。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影響了生豬生產物資的運輸,原本要出欄的生豬也出不去,且當地政府部門希望公司進一步擴大養殖,力爭2020年出欄量達到15000頭。面對抗擊疫情和保障百姓“菜籃子”工程的雙重壓力,公司急需約500萬元的流動資金來維持運營,但公司並無可抵押的固定資產,這使融資遇到了難題。

农行丽水分行成功发放全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抗疫贷款

(公司相關負責人指著擴繁基地介紹企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

“別擔心,現在新推出了生豬活體抵押擔保方式,你們是省級重點抗疫企業和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同樣也是我們農行重點支持企業,我們肯定以最快速度幫你報批。”農行縉雲縣支行鄭振科副行長說道。

時間最緊的制度突破

疫情當前,每筆業務都是與時間在賽跑。在所需資料收集完畢後,縉雲縣支行公司業務部和風險管理部迅速開啟了“加班模式”。然而在業務報批中卻遇到了難題,“授信理論值需要一級分行核心客戶才能測算起來,怎麼辦?”一邊面對企業急迫的資金需求,一邊又是信貸制度上的難題,原本已經做好了第一個吃螃蟹心理準備的李奇恆瞬間緊張了起來。根據信貸准入條件,企業是省分行農產品穩產保供名單制認定企業,沒有問題,但由於信貸制度和系統測算模型,測算額度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上報突破,我來聯繫!”農行縉雲縣支行陳建勳行長的一句話果斷打破了這一困局。經過十幾通電話的聯繫,以及市分行相關部室的協調努力,信貸流程迅速提交到了省分行。然而關於生豬活體抵押擔保方式的貸款管理辦法於2月末開始實施,幾乎全省農行都未有過以生豬活體抵押擔保方式的信貸制度突破。但在當前抗擊疫情,支持穩產保供的特殊時期,省分行開闢了“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綠色通道。3月5日,該筆業務便順利獲省分行的審批批覆。

抵押物最多的抵押登記

由於從未辦理過生豬抵押登記,支行公司業務部趙旦煒經理又立即聯繫起了縉雲縣工商管理局,逐個步驟敲定登記流程、合同期限、擔保金額等細節問題。

3月6日下午,隨著各項資料在全國動產抵押系統的審核通過,4369頭生豬的抵押登記手續順利完成。針對生豬保險問題,他又與財產保險公司進行了確認,確保各項信貸管理要求落實到位。當晚,在市分行放款中心的加班審核下,貸款順利發放,等到放款完畢已經是晚上7點多。

當晚與各位員工一同堅守在營業場的還有公司董事長鄧唐良,“你們不嫌路途遙遠,進大洋山為我辦理貸款,我真的很感動!農行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我定銘記於心!”他的一番話不僅肯定了縉雲農行高效專業和敢為人先的團隊素質,也給全市農行持續開展“抗擊疫情,企業特別關懷行動”增添了更大的動力。

來源:麗水網;作者:通訊員農行麗水分行 周君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