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說閱讀賞析:《醫院需要病人》

【美】阿•巴徹沃爾德

高中小說閱讀賞析:《醫院需要病人》

以前,醫院的住院部常常人滿為患。可是近來,醫院的效率越來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無須久等。因為醫院的床位過剩,為了經營下去,醫院就得盡力避免病床空閒。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前些天,我到醫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問訊處,那裡兼辦入院手續。沒等我開口問及我朋友的病房號,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記下了我的姓名、年齡、職業,按了電鈴。我還沒來得及說明來意,早有兩個護理員推著一輛輪椅來到我跟前。他們把我按到輪椅上,二話不說,順著走廊推起就往病房走。

“我沒病!”我嚷了起來,“我是來看望朋友的。”

“你朋友一來,我們就帶他去你的房間。”一個護理員說。

“他早就來了。”

“那好,等我們把你安置到病床上,他就可以來看你了。”

我發現自己被帶到了一個寫著“私人病房,未經護士許可不得入內”字樣的小房間。護理員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然後替我穿上一件古怪的、背後繫帶的短睡衣,還給了我一個水罐,然後打開了懸吊在天花板上的電視機,對我說:“需要什麼就按一下電鈴。”

“我要我的衣服!”

“哦,您放心好了。”護理員說,“哪怕發生最不幸的事情,我們也會把您的東西全都交給你那可能成為寡婦的妻子的。”

正當我設想著怎樣從這鬼地方逃出去的時候,威德大夫帶領他的幾個學生進來了。

“謝天謝地,你們可來了!”我說。

“你疼得很厲害嗎?”他問。

“我身體健康,我一點兒也不疼!”

威德大夫顯得十分憂慮:“如果你不覺得疼,那意味著情況比我們預料的還要嚴重。起初是哪裡疼?”

“不,我沒病,我哪兒也不疼!”

威德大夫同情地點了點頭,轉身對他的學生們說:“這是最難對付的一種病人,因為他拒不承認自己有病,拒絕向醫生敘述他的感受。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沒病的錯覺之前,他是不會痊癒的。既然他不肯告訴我們什麼部位有病,我們就只好做個外科檢查手術來找出毛病。”

“我可不想動手術。”

威德大夫搖了搖頭:“沒人願意動手術,但治病還是宜早不宜遲啊!”

“我是來看望朋友的,我沒病可治!我一切正常!”

“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寫著病歷卡說,“就不會到這兒來了。”

次日早晨,他們剃光了我的胸毛,並且拒絕給我開早飯。

過了一金兒,來了兩個護理員把我挪到一輛擔架式推車上,護士長在旁隨行,一個牧師殿後。

我環顧四周,想尋求救援,但是我完全絕望了。

最後,我終於被推進了手術室。

“等一等,”我開了口,“我有話告訴你們。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還沒有加入醫療保險,交不起麻醉費。”

麻醉師關掉了麻醉儀器。

“當然,手術費我就更付不起了。”於是,大夫們紛紛放下了他們手中的手術刀具。

接著,我轉向護士說:“我甚至連交住院費的錢也沒有。”

接著,我糊里糊塗地換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進病房的那兩個護理員趕到了清冷的大街上。

但我要看望我的朋友,所以我又去問訊處打聽我朋友的病房號,這回值班人員盯著我,冷冷地說:“我們再也不願在本院看見你,你這不正常的人!”

﹣﹣選自《外國經典短篇小說選讀》

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

​文章主體部分安排了“病人”與威德大夫的對話,表明所謂的“病人”並沒有病,他以一個被莫名其妙的健康人的身份和思維方式講話,所說的話合乎情理和事實.在人物對話中凸顯人物形象性格.揭示威德大夫缺少應有的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起碼的醫生職業道德.以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使敘事更加集中,主旨更加含蓄.更能突出對話發生的原因和前提極不合理.雙方的對話顯得格格不入,極其滑稽,增加小說的幽默感.

開頭以“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總領全文,為下文發生在醫院裡的事情作鋪墊;同時,設置矛盾,造成懸念,吸引讀者。對一個普通的病人就派了兩個護理員,一個護士長護送,還用了一輛擔架式的推車,這是用誇張手法表達了強烈的諷刺。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給了我們一種“親切”的感覺,增加了真實感和親切感,這樣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顯得比較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