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很早我就知道了《寂靜的春天》,與大部分名著我們都知道但卻不怎麼讀一樣,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直到幾年前,在一次科學傳播課上,授課老師滿懷深情地以蕾切爾·卡森為例,講述科學家與科學傳播的故事,我才意識到這位女性的重要性。

到底是怎樣的經歷讓一名弱女子成為世界環保運動史上耀眼的存在?這名偉大的女性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在這本《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裡,我找到了答案。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於2019年7月引進出版的,是迄今為止關於蕾切爾最全面詳細的傳記。之所以關注到這本書,與我正在翻譯的一本關於蕾切爾的傳記繪本有關,當我在查詢資料去翻譯那短短几千字的繪本時,我深深地被這位偉大的女性吸引住了。

《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獲得《紐約時報》年度矚目好書、《科克斯書評》年度圖書,並得到《科學》《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多家知名媒體的好評推薦,足見這本傳記的獨到之處。

作者威廉·蘇德是個功底深厚的作家,他爬梳了大量資料,沒有循規蹈矩地從生寫到死,而是把蕾切爾的人生架構在環保大歷史的背景下下,讓誠懇、執著、倔強勇敢的蕾切爾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唯有鮮活生動,才足以讓人印象深刻。在這本書裡,我們將看到蕾切爾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享譽全球的生態人文作家,以及她在這條路上所面臨的壓力和應對之道。

1907年,蕾切爾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戶農民家庭。她的家境並不富裕,但母親一直很支持她求學。在蕾切爾年幼時,她常常跟母親一起去野外散步,她從小就痴迷大自然,並熱愛寫作。大學期間,蕾切爾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由此找到了興趣與特長的結合點。

蕾切爾的成名作“海洋三部曲”(《海風下》《我們周圍的海洋》《海邊》)以詩意的語言把海洋的故事娓娓道來,改變了人們對海洋的看法,雖然在如今看來,很多科學知識存在錯誤和紕漏,但蕾切爾的獨特本事在於她能在科學與普通讀者之間搭起橋樑,增進人們對海洋的理解,並進而改變人們對整個地球的態度,這也是如今我們開展科普工作時所極度欠缺的。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蘇德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世人周知的蕾切爾以外的形象——固執、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拖稿嚴重、對他人嚴苛……正是因為這份真實,更加凸顯出這本傳記的可貴。

真正讓蕾切爾享譽全球的是《寂靜的春天》,蘇德自然沒有落下這部書的創作歷程。《寂靜的春天》讓蕾切爾走上了一條很不一樣的旅程。在那之前,蕾切爾的主要興趣還在於海洋科普,但這部書讓她把寫作視角放得更高、更遠。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當然,她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也會更大。那時人們正在謳歌農藥的發明與使用,蕾切爾卻冷靜地發出質疑,控訴人們對自然的控制,以一種前瞻式的寫作方式描繪了一個可怕的未來。她把龐雜的材料去粗取精,濃縮在一本書裡,有宏大的背景作為底襯。

事實上,她在教人類學會謙卑。《寂靜的春天》於1962年出版,就像一枚重磅炸彈,引起了轟動,有人愛,有人恨。兩年後,蕾切爾去世,但她開啟的環保運動卻愈演愈烈。時至今日,人們仍將《寂靜的春天》的出版視為現代環保運動的發端。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的獨到之處還在於它沒有美化蕾切爾。雖然這本傳記也是本“定案本”傳記,但卻非常好讀,威廉·蘇德沒有迷失在茫茫資料裡,他就像一個心靈手巧的縫紉高手,用這些資料編織出了蕾切爾偉大的一生。

在拋開那些榮譽與爭議後,蕾切爾就是個普通人,關愛家人,以一己之力養著一個小家庭。但她沒有侷限於自己的生活瑣碎,她很清醒,也用這種清醒澆醒了狂妄的人類。

半個多世紀已過去,蕾切爾早已長眠於大海,環保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讀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在那個遙遠的海岸邊,瘦弱的蕾切爾迎風而立,海鳥在四周盤旋,森林裡傳來陣陣鳥鳴,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

她讓春天不寂靜:《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

蕾切爾轉身走回她的林間小別墅裡,繼續寫下她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呼籲建立人與天地之間的命運共同體,永不停筆。

我想,真正優秀的傳記應該具備這樣的魔力,既能讓讀者從事件本身層面上了解傳主的一生,又可讓讀者從精神層面上感受到感受到傳主的氣質,畢竟傳記講述的是生命的故事,可當作他人的人生指引,《更遙遠的海岸:卡森傳》便做到了這點,是值得一讀的優秀傳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