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對蘇軾的評價那麼高?

安安心心1122334


蘇軾有個著名的大粉叫林語堂,林語堂對蘇軾的評價是毫無保留的、充滿了激情的。

請看這一連串定語: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當然,這段話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有的地方可能有點翻譯腔,但這一連串的溢美之詞,足以看出林語堂對蘇軾的喜愛、崇拜和欽佩。


蘇軾工於文章,擅長詩詞,開創宋詞“豪放派”先河

蘇軾的文學才華,常常被人稱作“不世出”,白話一點就是幾輩子可能才出這麼一個有大才華的人。

蘇軾的文章寫得好,當年就是靠文章征服了主考官歐陽修,將他青年才俊的聲明傳了出去,一時間洛陽紙貴,蘇軾每次有文章出來都會被人人搶著抄寫、傳看。

有意思的是,蘇軾的文章不拘泥於古法。啥意思呢?古人寫文章特別講究“用典”,就是你寫文章不能都是你自己的觀點,要有過去的典故在裡頭。

而歐陽修看到蘇軾有個地方寫得特別好,就問他這是什麼典故?蘇軾大袖一揮,好就行了,何必在乎出處呢!

蘇軾這種豪放不羈的心態,也體現在他對待詩詞上。

在蘇軾之前,宋詞是以柳永為尊的,但柳永這個傢伙終日流連花柳之地,寫的詞全都和風流韻事有關,而當時的詞也都是青樓姑娘們平日唱曲兒用的。

是蘇軾讓宋詞脫離了“豔科”,提高了宋詞的文學地位,極大地拓展了宋詞的創作範圍。

和詞相比,人們常常忽略蘇軾在詩上的成就,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第一大家。


蘇軾書畫雙絕,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蘇黃米蔡”

蘇軾擅長行書、草書,他的書法也是在閱遍前朝各大書法名家的作品之後,獨創出來的具有蘇軾特點的書法,和他的文章一樣不拘一格。

蘇軾擅長墨竹,提出作畫要追求神似而不只是形似,這對後世的中國畫具有很深的影響。


蘇軾心懷天下,雖然仕途不得志,但每到一處都愛民如子

蘇軾一生中三起三落,可以說在仕途上的收穫遠不如他的文學建樹,但無論是外放或流放到任何地方,蘇軾都想著為當地的百姓做一些實事。

最著名的就是至今仍然可以在杭州西湖上看到的“蘇堤”,就是當年蘇軾在杭州為官的時候,為了疏浚西湖而修建的,其中西湖的標誌性景觀“三潭印月”,就是蘇軾留下的水利建築。

此外,蘇軾還分別在潁州、惠州修建過兩條堤壩,所以會被林語堂稱作“工程師”。


蘇軾性格豁達、樂天,愛好廣泛、富有童心

蘇軾雖然以大才子之名卻始終未受重用,但他和歷史上很多相同境遇的人心態卻截然不同。

就比如白居易,他被謫貶之時就能寫出《琵琶行》這樣哀怨憤懣的詩篇,還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中司馬青衫溼”這樣哭得委屈的時候,但蘇軾就沒有。

當年蘇軾被貶到黃州做一個小小的團練副使,相當於縣民兵團副團長這樣既沒名也沒實權的芝麻小官,而且因為蘇軾一貫兩袖清風,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

黃州有個書生,是蘇軾的粉絲,特別仰慕蘇軾的大名,他主動找到官府,要了一塊荒地,然後把這塊荒地送給自己的偶像,用來解決蘇軾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

結果呢,人家蘇軾老先生因為喜歡喝茶,餓著肚子在這荒地上種了一百棵茶樹,就等著明年春天喝新茶了!

這也真是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啊。

就因為那塊荒地在城東邊的坡地上,所以蘇軾以後就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別號:蘇東坡。

除了愛喝茶,蘇軾也愛吃,不僅愛吃還愛自己動手下廚,不僅自己動手下廚,他還把很多廚藝秘訣寫進了他的文章裡。

所以,今天我們可以吃到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這些的確都是當年蘇東坡改良和創意的美食,也讓我們從中看到蘇東坡對生活的熱愛。


不人云亦云,堅持自我,雖然不為新黨、舊黨所容,但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朝堂上的新舊黨爭,其實都是政治博弈,要說誰的政策更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見仁見智。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蘇軾感覺時機未到,強推變法將會導致社會動盪,所以站出來反對,而後來司馬光將王安石的法令全盤推翻的時候,在民間走了一圈看到了變法益處的蘇軾,又覺得司馬光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做法有失偏頗,所以又反對司馬光。

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蘇軾覺得變法就是要以利國利民為出發點和終點,而不只是個人政治抱負的衍射。

王安石變法之初有急功近利之嫌,而司馬光後來的舉動又有打擊報復的成分,而蘇軾始終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並未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上看問題。

後來,烏臺詩案發,蘇軾遭遇人生最大危機,這時站出來為蘇軾說話的反而是王安石。

而司馬光雖然對蘇軾不滿,兩個人卻只是政見不合,私底下還會在一起品茶、鬥茶。


蘇軾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一,還是三蘇之一,他的文學藝術成就光照千秋,他的樂觀、從容、豁達、灑脫和擇善而從的人生態度,更令人悠然神往。

(打字打得好累,哈哈,請友情支持個贊)


紅顏讀史


其一,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二,蘇軾為人們樹立了一種讀書人的理想和人格的標準,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

蘇軾的文字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著名的《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詩風純正,風格高昂,氣宇軒昂。《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江城子 記夢》一出,千古悼亡 排第一;《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長期 被後世1000來年多種記載 排名宋詞第一;書法《寒食帖 》無可爭議歷史行書第三。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大家,名列“蘇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的書法作品在當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三,蘇軾為人樂觀,道德人品俱佳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治臻於頂峰的時期,飽學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談謔笑之間,往往語露機鋒,言含逸趣。蘇軾在與朋友們的交遊中,其博學多聞的修養、詼諧善謔的個性展露無遺。

其四,蘇軾一生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著名的是興修水利,富國利民,如西湖上的蘇堤。所到之處,總能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與老百姓共度時艱!


月盈紅袖


蘇軾為什麼被人們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大文豪”呢?

這得從蘇軾的才華與人品兩方面來分析。

蘇軾的才華表現在書法、文章、詩詞等幾方面。

先說蘇軾的書法吧。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並稱“宋四家”。他書法的代表作以《寒食帖》猶為突出,他把凝重與飛動、悲憤與平和有機結合在一起,把當時因“烏臺詩案”被貶的複雜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件作品被後人稱為“第三大行書”,以意取勝。王羲之的《蘭亭序》以韻取勝,被稱為第一大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以氣取勝,被稱為第二大行書。由此可見,蘇軾的書法地位已達頂峰。

蘇軾不僅作品寫得好,就是平時與朋友書信來往的字寫得也很有藝術,黃庭堅評“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我想,就憑這一門書法,他已吸粉無數了。

接著說蘇軾的文章。蘇軾的文章可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柳宗元、韓愈、曾鞏、蘇洵、蘇轍等幾人相媲美,被合稱為“唐宋八大家”。蘇軾文章有散文與有關史政的論文。他的散文流離多姿,最具代表性的有《記遊定惠院》,功力紮實,才情奔放。他的文風為散文創造開拓了新天地。

最後就論蘇軾的詩詞了。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為宋詩的代表,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題材、風格、意境方面都作了開拓與創新,是豪放詞派的始祖。大家對蘇軾的詩詞多多少少都能背出幾首,不知不覺中早已成了他的粉絲。

蘇軾不僅才華橫溢,還是個非常豁達的人。像他這樣的大才子連上天都嫉妒他,給他安排了不幸的命運。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那裡環境惡劣,生活條件極差,但蘇軾淡然處之,一蓑煙雨任平生。

縱觀古今,像蘇軾這麼優秀人有嗎?所以他被人們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大文豪”是實至名歸。





美妙詩詞


大概有三方面吧,不知是否可以用以下十二個字,來形容這位史上超級文化達人。

學知淵博,為人光明,著實有趣。

學問上,他是頂級高才,同時又是全才或通才。涉獵廣而博,又得其源深。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能無一不精,學術上你再想黑他也完全找不到黑點。

生就開朗樂天的性格,世界觀良善豁達,幽默在骨子裡,又不失心底真情流露。心胸廣大,與世無爭與政無敵,朋友遍天下,人緣極好。

大鬍子人既聰明有趣又喜歡玩,腦洞特別大,優雅趣致,是宋代時尚領袖。他玩的那些東西,現在仍然都不過時。

屈原太悲,李白太狂,蘇東坡這樣一個人,無論作為書上的散仙,還是你身邊的聊伴,基本是中國知識分子對良師益友所能要求的最高境界了。評價怎麼可能不高。


劉羽舟和蕭銘珏


蘇軾確實是無與倫比的宋代偉大文學家,如果非要每個朝代選出一個文學代表人物,蘇軾是當之無愧可以代表宋朝的。蘇軾不僅在文、詩、詞方面有極高造詣,尤其是詞方面,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革命式的領袖人物,畢竟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詞」這種文學形式在歷史上的地位,從此以後詞不再是「豔科」,更不需要依附於音樂而存在,地位直接與「詩」並肩而立。光是這一方面貢獻就足以名垂千史了,何況他還不僅僅是這點貢獻。

蘇軾繼承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因此身邊也很多優秀的青年才俊,特別突出的尤數「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章,後世也不少人受到他影響,諸如南宋辛棄疾,清代袁枚、鄭燮等

林語堂曾讚歎蘇軾: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厚道的法官,一個月夜徘徊者……顯然,這也不足以能夠概括完蘇軾的所有標籤,他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傑出,在書畫藝術上也精通甚至於精湛。可以說,如果是綜合素質排名的話,在所有古代文學家中,他的位置絕對是數一數二。宋代可謂是中國古代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科技工藝都發展到當時時代的巔峰,在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裡,蘇軾能在詩詞、文章、書畫、修心、悟道、自然辟穀等諸多方面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確實是歷史上少之又少的全才天才。


基耶斯洛夫斯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不僅中國人,甚至全世界對蘇軾評價都很高!

以下我先從幾個角度作簡單的列舉:

一、世界級的大文豪

中國文學史家曾把宋代詞人分為兩大派…婉約派和豪放派,蘇軾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詞中洋益著慷慨報國的激情,千百年以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有志之士,在詞史上的功績是巨大的。

2000年,歐洲權威大報…法國《世界報》綜合評出近一千年來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軾位列其中!

△畫家範曾筆下的蘇東坡

二、蘇東坡書法

他為後世留下了第三大行書《寒食帖》,開創了“尚意"的新一代書風!這是蘇軾對傳統書法的科學汲取和天才創造的結果。為後世文人書法“書卷氣"創作提供了非常經典的範例。不僅

△蘇軾《寒食帖》

如此。在書法方面,他還提出了不少有創見的書論…“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還有《寒山帚談》…還有蘇軾《論書》…等等。

三、蘇軾為官

他為官不僅清正廉潔,還處處為百姓著想。在杭州任太守時,和百姓共同努力整治西湖,築堤貯水,灌溉良田一萬五千多畝。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的時候,組織農民一起推廣“秧馬”技術,提高插秧效率。見到了效果之後,他還特地把技術傳去給江浙一帶的農民。在惠州倡建惠州一堤二橋造福當地百姓。

△這是惠州西湖中之逍遙堂

如今惠州西湖中一個小島…“逍遙堂”,就是當年蘇軾常在此處以文會友的地方。

四、蘇東坡美食

“民以食為天”,蘇軾的美食文化裡也充滿了崇尚自然的中國古老哲思!他對保留食材的原風味做法很有研究,“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餅"……而且毫無保留地教給當時的老百姓們,以致於保留到如今…惠州當地美食的系列必不可少了東坡留傳下來的秘製!而且還留下了許多美食佳話。

△上圖東坡肉(圖片源於網絡)

五、情深義重

蘇軾一生娶了三個老婆,第一個知書達禮、聰明沉靜,和蘇軾恩愛有加,可惜紅顏薄命27歲時病逝。娶第二個老婆,共同渡過了艱難的二十多個春秋,娶第三個老婆王朝雲,是經過第二個老婆商量決定的。古代大多數普通百姓都三妻四妾,當官的也是常事。和兩個夫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共渡難關…生活互相照顧,精神上互相支撐,情感上相互慰勉,相敬如賓。1096年,王朝雲病逝於惠州,東坡將她安葬在惠州西湖孤山棲禪寺東南的松林中,併為她寫下墓誌銘,稱讚她“敏而好學”、“忠敬若一”。朝雲的逝世對東坡的打擊極為沉重!連西湖也不願遊

△畫家梁力文的東坡詩意圖

覽了,寫下“西湖不欲往,暮樹號寒鴉"!如此深情丈夫!,相信是每個女子的夢想!

六、東坡精神長存

坡公一生仕途不順、顛沛流離、生活窮困不堪!但是…他為世間留下了那麼多勵志詩詞、美食、美圖(書法、繪畫)、佳話、對人間的大愛…!在艱難挫折中發現美、欣賞美向上進取的樂天精神!以致於這種偉大的精神影響波及全世界!

這樣一個蘇東坡…說不盡!道不完!相信再過千年的人們,對坡公的熱愛依然不折不扣!


許悅愛書法


高評價高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他的文學藝術等領域的非凡造詣,一方面是他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

一、蘇軾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首先他的散文水平高,位列“唐宋八大家”;

其次是他的詞。詞的正宗風格是婉約,而蘇軾開創了“豪放”風格。這也是宋人對於蘇軾詞沒有給予很高讚譽的原因。新風格的出現一般都會遇到一個排斥期,但慢慢地就會被人接受,並且地位會與日俱增。到了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其與屈原、杜甫、納蘭容若並列為古往今來最傑出的四大詞人。

再次是他的書法。他是宋代尚意書風的開創者。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理念。書法史上,自王羲之一出,籠罩千年,但真正能繼承衣缽的人寥寥無幾。五代楊凝式繼承了《蘭亭序》,蘇軾則繼承了王羲之手札風格,運用側鋒開出了新風格,意韻深遠。他的《黃州寒食帖》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從次是他的畫。他提出了“文人畫”的理念,並筆耕不輟,真正實踐了自己的理論。可惜的是,目前所流傳下來的真跡不多。現在所能見到的只有《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和《雨石圖》三幅。

《枯木怪石圖》

最後是美食。蘇軾是個吃貨,不僅好吃,而且發明了很多到現在都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美食,比如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肘子,羊蠍子等等。

東坡肉

東坡豆腐

二、蘇軾一生遭遇多次貶謫,“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但他都以樂觀的生活態度去對待,“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而且在每一任上都兩袖清風,勤政愛民。杭州的“蘇堤”就是最好的證明。

蘇堤

總之,蘇軾不僅是文藝全才,而且每一項幾乎都達到了行業頂尖水平;同時人品端正,熱愛生活,勤政愛民。評價自然是相當高了。


明之書苑


我們知道宋代詩人中,比較傑出的要數蘇軾了,對於蘇軾,世人對他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今天,查字典語文網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世人對蘇軾的評價,希望能夠拓展同學們的語文知識視野。

蘇軾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學藝術大師,他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遠遠超越了同輩作家,高高處於北宋文壇巔峰。王國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李孟冬森


蘇洵以“夫子登軾而望之”之義為兒子取名為“軾”,蘇軾的母親程氏精通文史,十分注意對子女的早期教育,在母親的悉心培育下,蘇軾也不負眾望,少年時期就通經史,下筆能寫詩詞,22歲就高中進士,深的歐陽修的賞識。

蘇軾身上有一種特質,就是無論他在什麼樣的逆境下,他都懷著一種對美好事物嚮往的胸懷,不會以一點點得失就怨天尤人。

蘇軾為官耿直,歷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的知州,蘇軾每到一處,都能勵精圖治,興利除弊,為當地百姓謀幸福,自然也就能贏的人民的愛戴和景仰。

但命運沒有因為蘇軾的文才和勤政為民而對他青睞有加,他因朝政的變化和各黨派的爭權奪勢不斷被傷害,蘇軾也因多年的外地輾轉和勞累,使他對政治清明的信心喪失殆盡,這也使得他的詞飄飄欲仙,不惹紅塵,有了一種出世脫俗的飄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小詞寫的清新流暢,饒有情趣,宋朝是一個對文人特別開放的朝代,蘇軾的詞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

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品讀歷史者


回答者的問題同時,我心中也在問蘇軾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人們對他評價那麼高呢?下面就來看看蘇軾其人。

蘇軾並不是正統儒學的繼承者,他出生在四川。四川人傑地靈,有一股既受外地影響,又保持自己獨有特色的巴蜀文化風格,這就是所謂的“蜀學”。蘇軾繼承的,就是這種很具地域特性的蜀學。

在當時官場,可謂是一股清流。參加科考時,蘇軾將這種清流帶到了北方,早已厭倦了枯燥的“洛學”、“關學”的文人們,被“三蘇”父子的這種灑脫所折服,一時間蜀學名動京師。

早想進行文風改革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看中了蘇軾兄弟,趁機將他們雙雙錄取,這一年的科考榜單出了很多名人:“唐宋八大家”(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支持者(曾布、章惇)、“北宋五子”(張載、程顥)等,這都是歐陽修的功勞。

蘇軾成名後,很多文壇前輩都主動和他結交,包括梅堯臣、王安石、司馬光等大腕。蘇軾也沒讓他們失望:在詩歌上,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曲上,他和(後來的)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書法上,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蘇黃米蔡”(宋四家)。

此外,他還擅長作畫以及儒、釋、道三學,真是無所不精,要是放到後來宋徽宗年間,估計蔡京、王黼這些都得靠邊站了。只可惜,宋徽宗剛將他大赦還朝,蘇軾就病死途中了。

憑藉這樣的才華以及超高的人氣,蘇軾本可以在朝中混得如魚得水,可是,蘇軾卻過得並不如意,這是為何?只因他心中的一份執念。

王安石變法後,朝廷逐漸分化成兩派,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這兩派鬥得頭破血流。

蘇軾不把自己歸為任何一派,他隨心所欲。他一開始是支持變法的,可是隨著變法的進行,他發現很多小問題,便時常給王安石提意見,因此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打擊,司馬光一派便以為他是自己人。

王安石倒臺後,司馬光趕緊就將蘇軾拉攏過來。可是不久,司馬光又發現蘇軾原來不是完全反對變法的,只是提意見,又將蘇軾棄用。

就這樣,蘇軾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既不受變法派待見,也不受反對派重用,成為一個無黨派人士,仕途可想而知。

好在蘇軾名氣大,走到哪裡都受民眾優待,就像明星似的,他倒過得逍遙自在。他膽子大,什麼都敢寫,差點兒被朝廷處以極刑(烏臺詩案),多虧王安石不計舊恨,一句話救了他。兩人雖政見不一,但私底下關係卻很好。不光正道上的人幫他,連邪門歪道的人也幫他。蘇軾落難的時候,所有人都避之不及,但他曾經的一個小秘書卻不忘舊情,頂風善待蘇軾家人,這個小秘書就是大名鼎鼎的奸賊——高俅。

蘇軾因政治問題文章一度被禁,他曾經的小妾(已改嫁)生的兒子出來為他鳴不平,在宋徽宗面前極力辯解,這樣,蘇軾的文章才重見天日。這個假兒子就是“北宋六賊”——梁師成。

連蘇軾被貶儋州(今天的海南島)的幾年時間,他都帶出了這裡歷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你說還有誰比蘇軾牛?可以說蘇軾有情,有趣,有才,灑脫,居廟堂憂社稷,處江湖思民生。

俗話說“少年說聰明,中年講智慧,老年論修養”,蘇軾一生都做到了。所以後世對他羨慕和喜愛之心可想而知,評價高也就理所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