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為8.3,餐後血糖為15.6,這屬於嚴重高血糖嗎,該注意些什麼?

jrtshe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應當要自覺把握自身在不同時間段內的血糖範圍。有些患者在空腹測得血糖為8.3,而餐後血糖為15.6,這些數值又反映了什麼呢?


目前來講,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HbAlc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血糖監測指標。其中,空腹血糖的測量,反映了機體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一般認為,當機體血糖範圍處於3.9~7.2 mmol/L是較為合適的,而對於年輕的患者而言,此時其空腹血糖濃度的控制往往會更加嚴格,認為其血糖範圍保持在4.4~7.0 mmol/L,是比較科學的。


在餐後的2小時,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應當要<7.8 mmol/L,該指標主要是篩查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狀態,進而更好指導藥物的治療,從而判斷患者病情的控制好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會受到食物營養成分、數量,胃腸功能以及激素調節等影響。


患者隨機的血糖控制標準則應當要<10.0 mmol/L,該指標較為操作簡便,且沒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因而可以快速發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存在,但是由於其隨機性受到影響的因素多且重複性差。


由此看來,單單從患者空腹的血糖為8.3,餐後血糖15.6這一數據來看,此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因而在臨床上應當多加註意,積極接受專業的營養指導,調整降糖藥的用量,才能更好控制其病


擅長:從事全科醫學臨床工作21年,診治範圍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婦兒常見病以及日常體檢綜合分析和處理。

情的發展。


醫聯媒體


雖然一次測量不足以作出準確判斷的依據,但這個數據是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了,還是建議去醫院或向專業醫生諮詢。提醒注意複診或在線諮詢時最好帶著最近7天的血糖測量數據,比如糖大夫自動生成的血糖週報,最好睡前、凌晨(必要時)、空腹、餐後,多個時間點都測到。

其實很多人都會諮詢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的問題,也有認識不足和誤區。這裡做下簡單的科普。

第一,先來搞清楚血糖到底是從哪來的?血糖的來路主要有兩條:

1. 空腹血糖,來自肝臟:肝臟貯存很多被稱之為肝糖原的“糖類物資”(就好比我們在銀行的存款),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如同我們口袋中的零花錢)不足以滿足身體所需時,手頭鈔票要是沒有了,就要到銀行去取存款,因此在不吃飯、空肚子的時候,為了給身體持續供給血糖能量,肝糖原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形成血糖,構成了空腹血糖。

我們一般講的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飲水除外)8~12小時,於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測的血糖。

2. 餐後血糖,來自食物:包括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通過身體這個“大型加工廠”轉變為葡萄糖,進入血液,成為血糖,構成了餐後血糖。

它是指從進餐開始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這一段時間的血糖。

第二,那麼這兩種血糖到底在什麼時間測量比較規範和準確呢?

1. 測量空腹血糖要趕早,不論去醫院,或是在家測量,最佳時間段早晨7~9點(飲水除外8~12小時),晚了就不是真的空腹!

2. 餐後2小時血糖,是以吃第一口飯開始看錶計時,2小時後檢測。很多糖友誤以為是吃完飯以後開始看錶計時,時間計算錯誤,不會獲得真正的餐後血糖結果。

第三,空腹血糖高,有真也有假

不同的人群有不一樣的血糖參考標準,大家可以根據下表進行自查,判斷自己是不是空腹血糖高: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不同,使其有真有假,真假高空腹血糖的處理南轅北轍,因此處理之前一定要先“打假”。

1. 真的空腹血糖高,其原因主要是: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指夜間沒有發生過低血糖,其空腹血糖在每天黎明後(凌晨)逐漸開始升高的現象。如下圖:

黎明現象的原因是凌晨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或稱之為升高血糖的物質分泌逐漸增多,糖尿病本身身體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幹活就已經打折扣了,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體內降糖力量更是顯得明顯不足,導致空腹血糖增高。因此對待這種真的空腹血糖升高,需要加大降糖力量,如增加藥物或胰島素。

我們一起來看一位糖友的血糖監測結果:

可以看出其睡前、空腹血糖控制欠理想,夜間沒有發生低血糖,空腹血糖增高原因屬於黎明現象。要給他加藥了!

2. 假的空腹血糖高,其原因主要是:蘇木傑現象

蘇木傑現象指由於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藥(包括胰島素)用量過大或進餐減少、過度飢餓而引起夜間低血糖,繼而出現血糖反跳性升高。如下圖: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性調節,以避免機體因持續低血糖而發生危險。當發生低血糖後,身體內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與此同時,胰島素分泌也受到抑制,以此幫助身體糾正低血糖。部分病人無法感知夜間低血糖的發生,或是有些患者並未覺察到夜間出汗、做惡夢等低血糖徵兆,而忽略了低血糖的發生,這樣就出現了空腹高血糖的問題。

現在來對比另一位糖友的血糖數據。他使用30門冬胰島素早餐前20單位,晚餐前18單位,同時聯合二甲雙胍500毫克,一天三次治療。由於空腹血糖不理想,自行增加晚餐前胰島素劑量至20單位,空腹血糖不降反升。

由此可見,其睡前血糖偏低,需要引起警示,凌晨3點出現了低血糖問題,隨之出現了第二天的高空腹血糖,背後的原因就是蘇木傑現象。

首先,他空腹血糖高是因為頭天夜間低血糖後出現的血糖反跳,空腹血糖的增高又進一步引發第二天的餐後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控制不佳,就加胰島素的量……如此惡性循環,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大。

所以,建議減少晚餐前的胰島素劑量調至16單位,如睡前血糖5左右,可適當加餐,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時,必須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由於真假高空腹血糖的處理迥異,因此在採取措施前一定要先分辨開來,從二者發生的機制來開,打假並不困難,只要知道夜間有無低血糖就可以分辨開來,因此可以採取夜間多次測定血糖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可從夜間0點開始,每隔2~3小時測一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夜間未曾有低血糖發生,血糖在凌晨後逐漸升高,則為黎明現象;如果夜間有發生過低血糖(<3.9mmol/L),則為蘇木傑反應。

總之,看見空腹血糖高,腦袋裡一定別忘了空腹高血糖還有“真”與“假”,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概而論,對於“真”的空腹高血糖我們要加大降糖力度,而對於“假”的空腹高血糖,我們則要減少降糖力度。

溫馨提示:

控制好空腹血糖更重要 ,一天當中,人體大約有1/3的時間處於空腹狀態,其餘2/3的時間處於餐後狀態。空腹血糖雖然在一天中所佔的比重少,但是空腹血糖很重要,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一天的平穩血糖也可以說是從早晨的空腹血糖開始,空腹血糖控制理想,這個頭開好了,一天之內的血糖(包括餐後血糖在內)就容易被控制平穩。


糖大夫


正常血糖空腹不超過6.1,餐後2小時不超過7.8。從您的血糖情況來看,屬於高血糖。建議多量幾次,如果數據一直這樣高,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調血糖,主要從飲食、運動、藥物這幾個環節入手。

根據體型選擇運動強度

正常體重型的病人應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做飯、清掃、購物、拔草、步行、下樓梯、廣播操、平地騎車等;

偏胖體型的病人應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上樓梯、坡路騎車、快步走、滑雪、滑冰、打檯球、登山等;

偏瘦體型的人應選擇長跑、跳繩、打球、游泳、擊劍等活動。

飲食控制

控制熱量的攝入,根據患者體重計算熱量需求,以便更合理的控制食物攝入量。三餐的分配合理,多食膳食纖維等能降低餐後血糖的食物。有條件的患者可以請營養師為自己量身定製食譜。

自我監測

患者須定期監測血糖,每 3 到 6 個月定期複查糖化血紅蛋白(A1C),瞭解血糖總體控 制情況,及時調整方案。每年全面檢查身體,儘早發現心、腎、神經和眼底等的併發症。

除了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預外,藥物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藥物治療依然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最主要的手段, 分為口服藥物和胰島素。患者應該根據醫生建議,選擇恰當的藥物治療。


血脂在線


空腹血糖8.3,餐後血糖15.6這已經不是所謂的嚴重的高血糖,而是已經進入糖尿病的行列,不知您自己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是糖尿病患者,有些是從來不去檢測,有些只是在家或者藥店測測,而且不當回事,當到醫院做完檢查之後,醫生告訴他你已經得糖尿病之少3年了,這是你才懵逼了。啊……



糖尿病,糖耐量減退、空腹血糖調節受損診斷標準:



對於您目前的血糖值建議:

第一、到醫院檢測,醫生確診為糖尿病後,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服藥、注射胰島素等,另外會告訴你飲食控制和加強運動。

第二、在飲食上要注意,控制全天能量的攝入,主食選擇粗細搭配,混合食物進食的方法,要選擇低GI指數的食物,三餐要做到定時定量。胰島素注射者要求三餐之間加餐,加餐的量要從總能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不用胰島素者,也要採取少食多餐,分散進食的方法。這樣可以降低單次餐後血糖。



第三、減少單糖的攝入,低鹽低油,控糖限酒,低脂飲食,食物多樣化,注意烹飪方法,多采用煮、蒸、拌、燉少煎炸。

第四、肥胖超重者一定要減肥,控制體重,只要低能量飲食就克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降低血糖和血壓,糾正輕度的血脂異常。

第五、堅持體育鍛煉,每天堅持1小時有氧運動,可減輕胰島素抵抗。

第六、即便是服藥,也要注意飲食控制與運動,不能只依賴於藥物。


李愛琴營養師


這個程度的血糖值是否嚴重要依據您自身的狀況而言,撇開具體情況只談論數值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還要考慮到個體差異、飲食結構和習慣、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是否服用了降糖藥或一些會導致血糖升高的藥物等等!

咱們就以下幾種情況簡單敘述一番:


1、服藥所致高血糖,因為患有某種疾病而必須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他汀類藥物、茶鹼類藥物、噻嗪類利尿劑等等,這些藥物都存在著導致血糖升高的副作用,所以,如果您正在服用這類的藥物,請諮詢醫生,根據您的患病情況及時調整藥物或採取其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

2、如果您不能確認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那麼您應該考慮去醫院確診一下了,單獨某一次的血糖測定並不能說是糖尿病,只有當您有著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狀且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時,才能被診斷為糖尿病,或者無症狀時連續兩次測定為上訴數值,也可診斷為糖尿病;這種情況下,您需要考慮服用藥物了,並需要注意控制飲食、增加運動量!

3、

當您患有糖尿病,而且一直在服藥治療,那麼餐前8.3、餐後15.6的血糖值說明您現在服用的藥物種類或劑量已經不足以控制您的病情了,這時您需要在進行飲食和運動療法的同時開始考慮藥物的調整了!

當然,我們還可以更細緻的進行分析,不過,即使考慮到了年齡或併發症的存在,也不得不承認題目中所說的血糖值還是超出了標準!



綜合內科張醫生


很高興為您解答,空腹血糖8.3,餐後血糖15.6是屬於比較高的。但是要說嚴重,其實結論下得太早,因為不知道這個血糖數據是偶然的數據,還是一個階段內的平均數據。如果是沒有控制飲食,偶然出現的數據,還不足以說這就是嚴重,如果是一個階段內,血糖都處於這個水平,那我們可以說相對比較嚴重。

血糖的控制標準並不是一個恆定值,而是因人而異的,對於老年人或者1型的兒童,是會稍微放寬一些的。而對於剛確診糖尿病,或者比較年輕的糖尿病患者,醫生一般要求嚴格控制血糖,一般最好把空腹控制在6左右,餐後控制在8以內。

既然血糖偏高,那麼就需要採取措施來控制,綜合來說無非三點,用藥,飲食,運動。對於有的自制力較強的糖友來說,也許不吃藥,靠飲食和運動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以內。但是大多數糖友都是需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的,不可擅自停藥減藥,更不可盲目相信市面上所謂的降糖神藥。

對於飲食,很多糖友都覺得很愁,認為糖尿病就是要餓肚子,並不是這樣的,糖尿病飲食是健康的飲食,糖友們只要把握好技巧,既能飽肚子,也能穩定血糖。在控制一日攝入總量的前提下,主食粗細搭配,每日保證攝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同時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適量吃雞蛋、瘦肉、牛奶、魚類等。此外,如果血糖控制達標,還可以在兩餐之間吃少量水果,約200克,比如一個蘋果或一個小梨子。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堅持運動,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從整體上降低血糖水平。運動貴在堅持,建議每天餐後運動半小時以上,每週運動至少4天,能每天堅持效果更好。如遇惡劣天氣,也可進行一些室內活動,比如體操,舞蹈等。不過糖友需謹記,任何時候都不要空腹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一般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運動最佳。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你好!養生君以為,血糖肯定是偏高的,嚴不嚴重要看具體人群和具體情況。

具體人群

人群不一樣,血糖標準不一樣,請對號入座:

普通成人標準,空腹3.9~6.1mmol/L;餐後5.0~7.2mmol/L

老年人標準可適當放寬,空腹5.0~7.2mmol/L;睡前5.0~8.3mmol/L

在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髮育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

孕婦標準比較嚴格,空腹3.1-5.6mmol/L;餐後<8.5mmol/L

具體情況

如果只是一次兩次這樣的情況,情況並不嚴重。但如果是長期這樣的情況,在排除操作和設備的情況下,屬於嚴重的。

根據上面的人群標準,可以看出,空腹血糖是偏高的,不過還在可控範圍內。而餐後血糖已經嚴重超標了。此時,應該用胰島素或者是藥物先把血糖降下來。記住,此時,千萬不要選擇運動降糖。

血糖超過13.9mmol/L時,就提示你的胰島功能已經收到抑制了。如果此時還強行運動,不但不會降血糖,還會加速肝糖原的分解,進一步升高血糖。最終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明智的選擇應該是胰島素或者藥物。

最後,養生君提醒,如果血糖這樣持續偏高,最好是救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加大藥物劑量或者是調整飲食。長期的這樣的高血糖狀態,勢必會引起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危及糖尿病友自身安全。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


銳光醫線


看到這個題目,我還是很佩服提問者的心態的。這麼高的空腹和餐後血糖居然還以為只是簡單的高血糖。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中指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7.0 mmol/l,餐後(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應≥11.1mmol/l。按照指南的標準,這個血糖情況不但屬於糖尿病,而且在糖尿病的群體中,也算情況比較差的了。

這個血糖值如果不加干預,那麼各種併發症就會接踵而至,例如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主要是患者四肢會出現感覺異常,如麻木、疼痛、冷、熱等;大血管病變主要是動、靜脈硬化及血栓的產生;微血管病變主要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一旦這些併發症出現,那麼就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人會覺得高血糖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但糖尿病就像是溫水煮青蛙,當你被麻痺併發症出現後,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該定期監測血糖,關注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一旦確診為糖尿病,要及時進行生活方式和藥物的干預,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藥事健康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血糖(糖負荷2小時後血糖)≥11.1mmol/L即屬於糖代謝狀態分類中的糖尿病。問題中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值較高,都在臨界值以上了,可能有糖尿病的危險。但仍不能確診為糖尿病。主要是因為提問者沒有提供其他相關信息。指標只是定量衡量糖尿病的一個標準,疾病還應該伴有相關的症狀。2型糖尿病的常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患者喝水的量變多了,上廁所的次數也變了,吃了特別多但還是餓,另外體重還無故降低了。如果有以上的這些症狀,基本上可以判定為糖尿病。

為了不延誤病情,建議提問者去正規醫院的內分泌科進行確診,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HbA1c)並根據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平時可以多瞭解一些糖尿病的知識,加強自我管理,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賈偉平.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2017.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空腹血糖正常範圍是3.9-6.1mmol/L(70-110mg/dL),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範圍是3.9-7.8mmol/L(70-140mg/dL)。空腹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大於7.0mmol或者是126毫克這個標準,餐後血糖的診斷標準是大於11.1mmol或200毫克以上,就考慮是糖尿病的情況,但是醫學檢測也可以做糖耐量試驗、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綜合分析,然後再結合患者症狀綜合考慮,確定到達糖尿病的什麼階段。

空腹8.3、餐後血糖15.6,實際上血糖值已經很高,不僅僅是高血糖,更已經屬於糖尿病的範疇。從這個數據來看的話,要結合數據本人,再調查瞭解更加全面的生活飲食習慣信息之後,方可做出綜合指導方案。

從數據本身來說,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飲食習慣的全面調整,因為糖尿病是胰腺代謝綜合徵,是因為長期飲食習慣存在問題,導致的胰腺受損後,不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或者根本無法分泌胰島素,從而血糖失去控制,當然1型糖尿病會存在更加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絕大多數均為2型糖尿病,均源自於生活飲食習慣的長期錯誤導致,其中重要的飲食習慣包括:過高的精緻碳水化合物、過高的糖類、以及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飯過快等,簡單的理解,當在整體飲食結構中,精緻碳水化合物的大量攝入,會在快速時間內,導致血液中血糖濃度升高,此時身體為了防止過高血糖帶來的危害,就會加速分泌胰島素,長期如此循環,一方面細胞對胰島素產生的抵抗性,另一方面胰腺因為過度負荷而受損,從而無法再正常分泌胰島素,就會出現高血糖的症狀,從而逐漸演化成為糖尿病。所以在針對高血糖人群的飲食建議中,首先就該去做出調整,確保飲食對血糖濃度,不會造成波動的影響。必然,降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尤其是精米精面類、澱粉類、糖類食物,同時養成少吃多餐的習慣確保血糖在整天處於平穩,加上增加優質的脂肪酸、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用更加豐富的粗糧、多膳食纖維的食物,替代主食,以及額外補充腸道益生菌,提高腸道微生物代謝的效率,這是飲食的建議。

其次要注意運動,首先對於高血糖人群而言,為了避免血檀應激性升高,就要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形式,尤其是賽跑、打球、舉重、力量訓練等無氧運動模式。同時增加較為舒緩的有氧代謝運動,例如騎車、游泳、打坐、瑜伽、冥想等方式,幫助增加和恢復身體內分泌代謝水平。

綜合到一起,用一個時間段去觀察血糖的變化趨勢,然後再及時的做出調整,給身體儘可能最佳的自愈環境,絕大多數高血糖人群,都可以獲得自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