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裡藏字的筆順是怎樣的?

陽羨潘平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藏”字寫得非常精彩,特別是在結構方面,有很多非凡之處。至於其筆畫順序,有多種寫法,所謂殊途同歸。

(王羲之《聖教序》“藏”字)


我查閱了相關書法文獻,像歐陽詢、趙孟頫等人的“藏”字都是學的《聖教序》,但是他們的筆畫順序截然不同,但都寫得很精彩,可見並不一定要拘泥於筆畫順序。

(趙孟頫“藏”字一)

如上圖趙孟頫“藏”字,基本上與《聖教序》中相同。草字頭的寫法,很明顯先一豎,再一短橫,筆斷意連,引出第二豎,最後右橫點。

(歐陽詢“藏”字)

再看唐代歐陽詢的“藏”字,草字頭的寫法,露鋒入筆先寫的是一短橫,翻筆向上寫一豎(豎畫的起筆有一個明顯與上一筆連帶的動作),然後再寫第二豎,最後寫右邊一橫點。


(趙孟頫“藏”字二)

草字頭右邊,先寫短橫再寫撇豎也是可以的,看同樣是趙孟頫的另一個“藏”字,草字頭右邊寫完一點橫,筆向上翻,有一個明顯的連帶動作,引出豎撇。


可見,對於這個字筆畫順序並不一定要拘泥一格,不同的寫法都可以達到形似、神似的目的。古人論書說:臨帖不可不像,又不可全像。《聖教序》由於是碑刻,故對原帖一些筆畫的牽絲連帶進行了減省,這也為後人提供了發揮的餘地。

總之,尊重原帖是必須的,但也不必過於拘泥。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我們先來看看“草字頭”的一些常見筆順,然後再一窺“藏”字筆順的究竟。草字頭的筆順比較多,尤其是在行書當中。下方內容的不同,草字頭的書寫筆順也不盡相同,這就使得這個筆畫的寫法非常豐富。我們就藉助一下古帖裡的一些寫法,先研究下“草字頭”的不同筆順。

看一下上圖中的標記,可以發現“草字頭”的寫法大致有“橫豎橫豎”、“橫豎豎橫”、“豎橫橫豎”、“豎橫豎橫”,是不是有種眼花的感覺?但你仔細感受下,是不是也有書法文化的魅力所在呢?

我們再來看看聖教序的“藏”字,看能不能發現類似上面的一些端倪。

看一下草字頭左邊的豎,末端略向右彎曲,有向右行筆的趨勢,而不是向左。這就表明前面兩筆為“

橫豎”。再看右半部分,橫有上挑的動作,說明後兩筆書寫的順序是“橫豎”。仔細看豎筆下來之後的走向,向左行走,指向左邊的撇,從撇的末端也可以看出,撇之後是橫豎連寫,還有中間的一堆,圖裡箭頭已經標註。最後是戈勾、撇、點。

綜上所述,聖教序裡“藏”字的筆順是“橫豎、橫豎、撇、橫豎、中間一堆連筆、戈勾、撇、點”。

我是筆墨長情,硬筆書法愛好者、原創問答答主,如果練字方面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交流額。


筆墨長情


首先寫草字頭,先豎後橫,最後一筆為撇,注意連帶和承接關係

連帶關係為

然後是左下豎撇,上長橫和豎,筆順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為臣字的連寫,注意變化,我沒寫出來

然後是捺,撇,點,如下圖所示

其實聖教序當中,有很多字只要仔細觀察,筆順非常好辨認!

上下筆之間都有連帶關係,不然形狀不會呈現出那種狀態,希望您仔細觀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我是喜歡書法和吉他的墨寶,謝謝


墨寶


1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學習書法的朋友必須要臨摹的一個範本,當然《聖教序》是行書的風格,點畫之間遊絲引帶比較多,如果不仔細觀察,或者初學的朋友會弄錯了筆畫,以至於臨摹起來有困難。



2其實,只要細心觀察“藏”字的字形,筆畫之間的銜接,連接不難發現“藏”字的筆順的。


3“藏”字的筆順應該是,先寫上面的草字頭,具體筆順是先寫左邊短豎,再寫左邊的短橫,然後再寫又邊的小短橫,最後寫一撇。寫完草字頭最後一撇再順勢寫出左豎,再寫上面的長橫,然後寫下面一豎,然後順勢寫三個橫折,寫戈鉤,再寫撇,最後點上面一點。

4文字很難講清楚,必須仔細觀察筆畫之間的遊絲引帶,以筆畫結束後的筆鋒所指來尋找下一筆,希望朋友們多觀察,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掌握好筆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清涵書法


橫.豎.橫.豎.撇.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豎勾.點.撇


李巍-


度道書法認為:為了書寫的便利性及上下的連帶,行書的很多字改變了原來的筆順。

聖教序的“藏”字我是這麼寫的:

1,第一筆寫草頭的“豎”畫。

2,第二筆寫草頭的“橫”畫。

3,第三筆接著再寫草頭右邊的“橫”畫。

4,橫畫反筆向上,寫“豎”。

5,豎接下來寫“長撇”。

6,“長撇”反筆上去接著寫“橫”畫。

7,“橫”往回帶寫“臣”字,其它筆順就一樣了。




度道書法


用蘭亭序筆法去寫聖教序。去掉蘭亭序過多起筆尖峰,少了媚味,多剛勁。我們學大師字,學他媚, 便成為俗,學剛勁則鋒芒畢露。因為我們沒有他的學養與才氣。這是我的感覺,蘭亭序那麼好為什麼我一寫就俗不可耐,李思訓碑一寫就筋骨暴露。自己感想謝謝方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