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作出新貢獻——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暢談推動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作出新貢獻——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暢談推動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

新華社記者王茜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召開法學法律界專家座談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與會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暢談體會。大家表示要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踐行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者、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推動者、高素質法治人才的培養者,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創造新業績、作出新貢獻。

黨的領導:法治中國的根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深刻指出了成立委員會的戰略考量,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確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表示,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重要經驗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昇華,既有頂層設計,又體現具體舉措,是一個有機統一的完整體系。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有利於加強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統籌推進各方力量資源,解決當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楊宗科說。

“法律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表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保障;黨領導法治,具體體現為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短短六年時間,在黨的領導下,大家齊心合力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法治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共產黨引領著中國朝著既定的方向篤定前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付子堂說。

 全面依法治國:要“良法善治”

“世界上有各種模式的法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鮮明地提出‘良法善治’的法治模式。”張文顯說。

為了實現良法善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提出,在法治建設中要強調規劃先行,做好法治建設規劃,就是做好頂層設計,舉旗幟、定方向、設目標。制定好法治建設規劃,可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指明前進的方向。

有“良法”,便要“奉法”。張文顯建議,全黨和全國人民要堅定不移走奉法強國之路,更好發揮法治對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國泰民安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法治能有效控制公權力的濫用。中央黨校教授胡建淼表示,將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公民合法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有“良法”更要“善治”。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認為,要健全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約束機制,緊緊抓住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增強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中央黨校教授卓澤淵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立法工作之中,使法律成為良法,使法律實施成為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使法治成為善治。

立德樹人:提高法治人才培養水平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進認為,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卓越法治人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分析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治人才隊伍高度重視,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再次提出,“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重申“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明確目標是實現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五個過硬”。

“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堅定決心,對全國法治工作隊伍的熱切厚望和對法學院校的殷切期待。”葉青認為,“高素質的法治人才不僅需要廣博的通識知識,更加需要從事法律行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即將‘紙面的法變成生活的法’的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軼也認為,“我們應當在廣泛吸收借鑑域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推動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清華大學教授申衛星表示,作為法學院的管理者和教師,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全面依法治國離不開德才兼備的法治工作隊伍,全國各法律院校都有擔負起培養優秀的法治人才的重任,除了確保基礎課程之外,還要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北京大學教授潘劍鋒這樣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