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護生命,我們守護你

——我市關心關愛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和社區(村)工作人員紀實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自1月23日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來,我市陸續確診了39例患者。通過40多天艱苦卓絕的鬥爭,3月7日,我們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郴州確診的39例新冠肺炎患者已經全部治癒出院,並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零死亡病例”“零危重症”“零院內交叉感染”的“四零”目標。

在這場戰役裡,有兩個衝鋒在前、敢打敢拼的隊伍——醫務人員和社區(村)工作人員。他們無懼危險,堅守崗位,甘於吃苦,湧現了許許多多敬業奉獻的典型,發生了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故事。

這兩個團隊是抗疫的“主力軍”,他們的身體健康,他們的信心意志,對於戰勝疫情至關重要。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全社會對他們的無私奉獻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想盡千方百計給予他們實實在在的保護、關心、關愛,讓他們能持續健康、心無旁騖地投入戰鬥。

畢竟,他們的家人,還有我們所有人,都在等著凱旋的那一天。

他們是無畏的“逆行者”

厚重的防護服下,有最美麗的笑容

請戰!

1月23日,我市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後,一封請戰書引發了關注。

請戰書上有著市第一人民醫院部分黨員醫務工作人員的集體簽名。為保障郴州市民能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醫院全員春節取消休假,全員應急待命。

隨後,院黨委向全院黨員發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倡議書,併成立了“惠愛志願者黨員突擊隊”,全天候不間斷輪班值守,確保每位門急診就診患者均進行發熱篩查,排除傳染隱患。

“戰事”全面鋪開,最重要的防控物資緊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為了節約防護服,一些醫務人員自發延長工作時間,中間不敢喝水,甚至中午不敢吃飯,就是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每當他們脫下那厚厚的防護服,臉上是口罩深深的壓痕,貼身衣物也早被汗水浸透……這樣一張張令人心疼的照片,通過網絡傳播到千家萬戶。

“不能讓醫務人員們吃苦又流淚!”盡己所能,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

我們看到,“小暖男”郭政鑣,向市中醫醫院寄來了40個N95口罩,8根提手條和一封充滿愛心的信。2018年,他曾因病曾在該院就診,他喜歡這裡的醫生和護士們。

我們看到,北湖區的一些農業合作社發起了抗戰疫情農產品“綠色”行動,向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和三醫院北院提供新鮮蔬菜,給醫院及時補充“綠色營養”。

我們看到,市工信局選派精幹力量駐守陽普醫療(湖南)有限公司、醫大健康生物藥業、和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全省防疫物資重點調度企業,指導企業加足馬力生產,為了給醫務人員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眾志成城,力量不可阻擋。

就在我們的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轉好之際,湖北的形勢依然嚴峻。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來自郴州市4所醫院的39名醫護人員迅速集結,向湖北黃岡進發。

來不及告別父母、愛人和孩子,39名勇士沒有絲毫猶豫,就踏上了征途,投入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最前線。

“你們支援黃岡,我們守住郴州!”

勇士們的壯舉,不僅是全郴州人民的自豪,也鼓舞了所有在郴的醫務人員。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醫療救治當中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前方有你,後方有我。為了解除支援黃岡醫務人員的後顧之憂,各級領導、各單位部門、社會團體、志願者們,紛紛來到醫務人員家中,噓寒問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家鄉與支援黃岡醫療隊的羈絆也不曾中斷。

2月20日,一個從蘇仙嶺下撥出的視頻電話,把家鄉最深的掛念送到了大別山的隔離病區。“郴州市委市政府、全體市民、你們的家人等你們平安歸來。” 市委書記易鵬飛通過視頻電話,向勇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慰問。

視頻電話那頭,是有著23年急危重病工作經驗的李雲峰。這名鐵骨錚錚的漢子在這時候因為一聲來自家鄉的問候,紅了眼眶。

3月5日,一輛貼著“黃岡加油”載著2.5萬公斤愛心冰糖橙、5千公斤大米的貨車從永興湘陰渡出發,運往湖北黃岡,送給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已有不少愛心物資抵達黃岡。

不僅如此,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郴州市激勵關愛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若干措施》,從榮譽獎勵、人員招聘、職稱評聘、選拔使用、薪酬待遇、子女入學、評先評優、身心健康、家庭關愛等方面出臺13條關愛措施,激勵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無私奉獻。

新措施明確規定,將對一線醫務人員授予“最美戰疫人”榮譽稱號,並給予一定獎勵。對一線醫務人員職稱申報、聘任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參加疫情防治經歷視同為一年基層工作經歷。對錶現突出、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優先選拔使用或晉升職級。

“這些措施是‘及時雨’,令人倍感溫暖。”郴州援助黃岡醫療隊、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鄺代斌說。

勇士歸來日,家鄉人民必報以鮮花和掌聲,還有勇士的榮譽。

他們是勇敢的“排頭兵”

林立的居民區裡,有最帥氣的身影

“我們是老百姓的主心骨,越是關鍵當口,黨員幹部的心不能亂。”

“寧可掉上幾斤肉,也要把老百姓們守護好。”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必須要帶頭衝在第一線。”

……

疫情發生以來,這樣的聲音不斷在郴州廣大基層黨組織響起。

基層黨員幹部既是“宣傳員”,又是“戰鬥員”;既當“貼心人”,又當“主心骨”;既是政策的執行者,又是群眾的守護者。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懼挑戰、勇於鬥爭,不怕困難、勇於戰勝,構築起了基層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地毯式排查、網格化管理、人盯人防控、人性化關懷!”在郴州各縣(市、區),他們在城區以小區、樓棟、單元為排查點,在鄉鎮以村組、宅院為排查點,做到幹部下沉,徹底開展排查,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有效防止了疫情蔓延。

羅劍,甦仙區南塔街道裕后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網格員。

2月4日下午,為了不讓值守人員被雨水淋溼,羅劍向轄區商戶借帳篷。可因為下雨路滑,搬運時帳篷當場將她砸傷。經診斷,她第二根肋骨骨折且全身軟組織挫傷。然而,她仍然堅守崗位、沒有休息。

“我是黨員,只要我還能走,就得為村裡做些事情!”

北湖區華塘鎮塔水村92歲老黨員曹揚成,每天到村廣播室播報疫情防控知識動態。他還捐款3000元,致信為一線工作人員加油打氣。

誰不想在除夕夜與家人共享豐盛的年夜飯,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桶泡麵。誰不想每天在溫暖的被窩睡到自然醒,但他們選擇了在寒風中值守。越是緊要關頭,越要有人衝鋒在前。

然而,基層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手不足。一個村幾百上千口人,村幹部只有幾個人。社區更是如此,十幾個工作人員,要管理幾千甚至上萬人的社區。

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市委果斷決策,實行市直和中省駐郴單位聯點包乾社區制度,組織機關幹部向社區下沉,要求各單位黨組(黨委)把聯點包乾社區當作本系統直屬單位來抓防控。

決策作出不到20個小時,113個由市直(中省)單位的工作組組建完畢,“一對一”全面進駐113個市中心城區社區,20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主動請纓、下沉社區。

在資興市,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轉為抗疫工作隊長。“防疫宣傳不漏一戶、紅白喜事不辦一起、居家隔離不漏一人、設卡登記不漏一車、信息上報不漏一項”,75支抗疫工作隊嚴防死守戰鬥一線。

幹部下沉不僅充實了人手,他們在下沉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為基層解決具體困難。

社區(村)工作人員的疾苦,市委書記易鵬飛時常牽掛於心。每到一個社區、村調研,易鵬飛都不厭其煩地反覆叮囑:不要層層加碼,不要只加壓不幫忙,要幫助基層工作人員解決問題……

記者在2月27日採訪時瞭解到,當時全市就已經為社區募集防疫資金400餘萬元,防護口罩5萬餘個、醫用酒精6000餘瓶、體溫槍450把、84消毒液2000餘公斤、醫用手套2萬餘雙、值班帳篷300餘頂。

為了緩解一線人員的心理壓力,北湖區下湄橋街道舉辦疫情防控心理輔導講座,為街道防疫一線工作人員送上溫暖的“心靈呵護”,引導大家通過科學方式,學習自我排解焦慮,避免內心壓力和不良情緒長期積壓產生心理問題。

“我在,社區就安全,村裡就安全。”支援部隊到了,後方補給到了,一線工作人員戰鬥的底氣才足。他們不僅守住了生命防線,也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郴嘉社區居民譚春榮夫婦主動參與哨卡值守,把自家帳篷無償提供給值守人員遮風擋雨;官莊坪社區居民陳海利,冒雨將熱氣騰騰的油粑子送至防控點執勤人員手中;人民東路、飛虹路、振興等社區的熱心居民,自發為值班值守的黨員幹部送來薑茶、糕點……

一個個戰鬥堡壘傲然挺立,凝聚起萬眾一心的強大合力;一面面黨旗高高飄揚,激發出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面對疫情,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一定會用智慧和勇氣、拼搏與汗水,與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一道,書寫好戰“疫”這份時代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