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奪取防禦颱風和救災復產全面勝利

南方日報評論員

南方時論

颱風“山竹”中心於17日零時離開我省,標誌著此次颱風防禦工作轉入新階段。當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在省委應急指揮中心召開視頻會議,聽取防禦颱風“山竹”工作和受災情況彙報,部署下一階段防禦和救災復產工作。省委書記李希在講話中強調,當前,颱風影響仍在持續,各地各部門要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毫不鬆懈做好各項防禦工作,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落實救災復產各項措施,奮力奪取防禦颱風和救災復產全面勝利。

“從最不利形勢出發,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連日來,面對來勢洶洶“山竹”,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防風動員和周密部署,嚴陣以待、全力以赴,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展現出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風貌。從“山竹”形成後即密切監測、深入研判,到逼近過程中提前部署、及時預警,再到颱風來臨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單位密切合作、協調聯動,既敬畏自然,又積極行動,把各項防禦措施落實到了最後一公里,以工作合力築起了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強大保障。

“災情就是命令”“災害無情人有情”。在這場抵禦“山竹”的激烈戰鬥中,人們看到了武警、消防等救援和搶險人員衝向災情險情的“逆行者”身影,看到了醫療、通信等奮戰在基層一線崗位上的堅守者身影,看到了黨員搶險突擊隊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先鋒隊身影,看到了志願者和熱心群眾互相幫助、彼此守望的身影。這些身影,構成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瞬間,既體現著責任、擔當和奉獻,更是十分寶貴的精神力量。我們不僅要在接下來的救災復產中繼續發揚這樣的責任、擔當和奉獻,更應該將之融入到全省發展之中,使之成為推動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力量。

儘管“山竹”中心已經離開我省,但餘威仍在,複雜的防禦形勢要求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麻痺鬆懈。鑑於我省仍有部分中小河流水位超過警戒,省防總已於17日19時將防風Ⅲ級應急響應轉為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國家應急管理部17日下午召開的抗擊颱風“山竹”視頻調度會指出,雖然當前颱風“山竹”已逐步減弱為熱帶低壓,但暴雨、大風等災害天氣仍將持續,颱風過境地區有可能出現城市內澇、洪水和地質災害,要求相關地區繼續保持應急備戰狀態,颱風一日不退、力量一日不撤。對此,我們要始終繃緊安全防禦這根弦,繼續鞏固各項防禦措施,抓好風后防汛、防地質災害等工作,嚴防次生災害和意外險情,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圍繞下一階段的救災復產工作,李希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各部門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迅速行動、精心組織,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紮實做好各項工作。日前,省減災委、省民政廳緊急啟動Ⅱ級救災應急響應,各地也緊急採購了各類救災物資,務必要確保災後安置工作有序高效。切實做好災後保障工作,要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及時發放救災物資,做好因災傷亡人員醫療救治及善後工作,切實保障受災群眾衣、食、住、醫等基本需求;抓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強食品、飲用水水源及自來水廠出水水質監測,做好受災地區清毒、防疫工作,確保大災過後無大疫;認真開展查災核災,及時準確掌握受災情況,確保救災幫扶不漏一村、一戶、一人。

及時、積極做好災後復產工作,儘快恢復受災地區的生產生活秩序,既有利於安定受災群眾心緒,也有助於將災害危害降至最低,減弱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確保受影響地區中秋前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要求,迅速修復損毀的基礎設施,特別是要抓緊時間修復因災受損的供水、供電、道路、橋樑、通信等,及時搶修堤圍等水利設施。要組織好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工作,儘快落實救災補助和復產、重建等措施,引導組織幫助群眾和企業修復損毀的生產生活設施,儘快啟動房屋重建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和企業渡過難關。

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再接再厲,毫不鬆懈做好下一步防禦和救災復產工作,在此基礎上,透過每一次防災減災救災行動,把好的經驗做法堅持下去,把短板和薄弱環節找準補足,不斷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