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文圖/勒克兒

百侯鎮:客家人傳說的縮影版

在中國有著這樣一群人,在過去一千七百多年時間裡裡,不斷從中原出發南下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

這群人就是中國客家人。

從宋代製作政府簿籍起,客家,這一顛沛流離卻始終自強不息的漢族民系,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隨著朝代更迭,戰亂不斷,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進入東南這個“蠻夷之地”時,沿海地區早已是廣府、福佬人的地盤,山地由此成為客家人最後的選擇,被迫遷移到分隔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幾乎是“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的五嶺——湘粵閩贛交界的山區。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鄉鎮地理地勢環境一角。

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說的就是他們。山,是客家人最好的選擇,也是客家人可依賴的天然港灣。

如果說千年來客家人南遷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那梅州大埔百侯鎮的前世今生,就是這本書的概要——這個鎮的各姓家譜記載表明,他們的祖先,就是宋朝末年隨客家民系第三次大遷徙,輾轉到此定居,距今有七八百年曆史。

百侯鎮地處大埔這個山區縣的中東部,是最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鎮。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一角。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圖左下角)與侯北村(圖上方梅潭河對岸)一角。

說“八山一水一分田”很抽象。大埔全縣境內地形數據可以讓你豁然開朗——全縣四周皆山脈,梅江、汀江、梅潭河縱橫切割面積很小的山間丘陵和盆地。盆地周邊層巒起伏,千巖萬壑,縱橫交錯。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等,僅僅各佔全縣總面積的一成,剩下的8成區域,皆是海拔100—500米高中丘陵。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所有鄉鎮所處的地勢環境一角。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西河鎮車龍村及其周邊。

高峻延綿的山脈和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帶交結。僅僅佔總面積一成低丘、小盆地,就是客家人主要的耕地來源。在這樣物產匱乏、交通不便、耕地緊張的環境下,也就孕育出了客家人獨特的生活方式。

太平天國亂世以後,出於躲避戰亂、和獲取財富的目的,大埔的客家人既有主動下南洋淘金的,也有被動以“賣豬仔”、“契約勞工”等形式被販賣至東南亞、南亞甚至北美,命運多舛,令人嘆息。但是客家人始終以勤勞節儉、刻苦自強的品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尋找生機。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下北塘(圖中下部)地勢環境一角。


屈強介立,不信神、不信命,只信自己的雙手,客家人將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大山裡的哲學相結合,造就了自己的傳說。

這個傳說的縮影版,就在百侯鎮——全鎮現有戶籍人口3萬,但海外鄉親和港澳臺同胞也有3萬,而鎮內“三胞”親屬就達1.4萬多人,佔全鎮人口的40%以上!

山區條件艱苦,造就客家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生活信條。這個信條的客觀載體,第一是“不讀詩書,有目無珠”的客家諺語;第二是開百侯文脈之先的楊淮,把“子孫雖愚,詩書不可不讀”的訓誡寫入了族譜,世代傳承。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上北塘(圖上方)地勢環境一角。

經濟雖然落後,學習卻能改變命運,客家湧現出各行各業眾多的精英人物,令人歎為觀止——

明末後,這裡共考中翰林5人、進士24人,舉人134人。“詩書世家””同榜三進士”“一腹三翰林”“翁孫八進士”“同堂七魁”等被世人傳為佳話,百侯鎮一時更是成為粵東文化中心。新中國成立後,百侯走出12位將軍,省部級及軍級幹部也有6人,廳(師)級以上幹部達100人,高職稱建設人才上千人,各種人才遍佈海內外。

難怪百侯鎮素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人才之鄉”三鄉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高陂鎮黨溪村。“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祖居地(紅框處)一角。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西河鎮車龍村。張裕葡萄酒創始人,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的張弼士故居。

百侯鎮:國內客家官廳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走進百侯,萬萬沒想到,一個典型的“九山一水一分田”山區鎮,不僅文化名人、將軍輩出,更是客家民居的大觀園。在這裡,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竟多達120座,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官廳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這些明清古民居建築群中,既有眾多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星羅棋佈的大小祠堂;既有客家特色的官廳式民居,又有旅外華僑引進頗有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築群落。其中通議大夫第、肇慶堂、中議大夫第、繼志堂為廣東省文保單位。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被稱為客家民居中的金枝玉葉“肇慶堂”,就坐落在百侯鎮侯南村(見下圖紅框處)。這是百侯鎮最典型的一座中西合璧建築,是侯南村人楊敬修的兩個兒子楊得榕、楊得明建於1917年,費時3年,耗資8萬光洋(相當於現今的1億人民幣),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其建造所採用的瓷雕、木雕、石雕、灰雕和彩繪工藝之豪華,令人咂舌,所用建材更是百年前的尖貨,比如,屋內的彩色玻璃,就是從意大利購買並千里迢迢運回,價比黃金。它不僅是一座客家民居的建築精品,更是一幅民間雕鑿、雕塑的立體畫屏,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肇慶堂官廳客家建築雕樑畫棟的設計已夠奇葩了,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屋主竟在主體客家建築旁,又建造了一棟附屬建築。這建築雖是附屬物,但畫風卻劍走偏鋒,一反官廳客家民居傳統套路,整體風格純典型西式羅馬款式,在整個百侯鎮侯南村所有建築中獨孤求敗!

建造這西式洋樓時,二樓地面鋪設人造大理石,樓頂及樓下天井地面以當時極為珍貴的紅毛灰(即水泥)為原料的混凝土地坪。其所需大部分石材、木料都是從外地或是海外運回來,並請來福建、江西、潮州的能工巧匠打造,為了能讓西式洋樓原汁原味,還專門請了外國人當監工。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據說肇慶堂竣工後的喬遷之日,選擇其母親七十壽辰日,紅紙鋪滿地幾乎沒到膝蓋,從汕頭請來的戲班搭棚唱了一週大戲,宅內設宴100臺,對來往行人施粥施飯三天三夜……

肇慶堂之所以如此奢華,那因為屋主楊氏兄弟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藥材商,生意做的非常嗨,據說幾乎壟斷了當時的政府和軍隊藥品供應。其房屋中堂橫匾“仁登壽域”四個字,就是由當時的廣東軍政領袖(時任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所題,由此可見其生意嗨的程度,更遑論陳炯明的侄女還嫁到肇慶堂這層親戚關係。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相隔肇慶堂百米處,則是另一枚客家民居奇葩——海源樓(見下圖紅框處)。

這個客家樓與肇慶堂同一年開建,與肇慶堂純羅馬西式的附屬建築物不一樣,它是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另類客家民居,是名叫楊潮榮的富商建造。楊潮榮的財富來自在馬來西亞經商兼做“水客”,據說賺得不見得比楊氏兄弟少。

這一建築地處百侯鎮侯南村村頭,樓高三層,主體為百年前最牛X鋼筋混凝土結構,該樓糅合了南洋建築風格,富麗堂皇,同時吸收了客家走馬樓傳統建築優點,是清末至民國百侯“華僑之鄉”水客眾多的象徵和見證。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目前這一建築,已經成為百侯鎮以侯南村、侯北村為主體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景區的主要客棧。

客家人口中的“水客”,是指常年往返於南洋與廣東家鄉,給隔海相望的兩邊親人帶貨、帶信乃至帶路的人,與四川川東方言“說話不算數的人”大相徑庭。在當地眾多水客中,海源樓主楊潮榮可謂老大,人稱“大水客”。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與海源樓相隔不到100米,便是太史第。這個典型的清代傳統的殿堂式圍龍屋,是百侯鎮著名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建於乾隆年間,距今200多年,是百侯鎮最老的古建築之一。

清朝的翰林學士,亦有“太史”之稱。翰林學士的宅邸,就順理成章地被稱作為“太史第”,第為“府邸”之意。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太史第”的佔地面積和建築規模比肇慶堂小,佔地只有2061平米,建築面積1678平米,座東向西,三堂二橫九廳十八井,石磚木結構,後廳有橫匾“謙受堂”,意味“謙受益,滿招損”,兩旁有一對聯:同榜題名十秀七魁三進士;合門著節一廉二孝兩忠臣。目前是百侯鎮的農耕博覽館。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從太史第一路向北,依次還有100—600多年曆史的大夫第、楊氏家廟、素謙公祠、州司馬第、紹裔堂、永慶堂、谷詒堂、南麓公祠、進士第、繼志堂……各種堂、第、公祠比比皆是,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更遑論還有梅潭河對岸的侯北村N座古民居……寫下去簡直就是一本厚厚的書,不是一篇遊記所能涵蓋的,囿於篇幅,只能點到為止。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楊氏家廟(延慶堂)是侯南村最古老建築,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經有600多年曆史。坐北向南,佔地3672平方米,百侯宗族制內,含新建祠堂、修葺祖墳、制定族規、編修族譜,設立宗族產業等。其中宗族產業專設書亭,用於獎勵科舉,這是楊氏宗族產業的一大特色。

侯南村神奇的三十六巷

從楊氏家廟旁的三十六巷入口起,便是中國古村落侯南村著名的三十六巷片區。這個片區裡,就羅棋佈著近100座古客家建築(堂、第、祠)。那三十六巷,就穿插其間,巷巷不同又巷巷相通,簡直就是一大迷宮。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三十六巷佔地面積1平方公里,始建於康熙初年。當時地方政府要在百侯設兵營,村民拒設之後,由百侯進士楊之徐帶領村民以六世祖楊安“五星歸恆”之墳墓為中心,修築了四通八達的巷道,巷道兩側圍以高牆,村民房屋都圍在高牆之內,就類似條條大路通羅馬,每條巷子還設有石門,派人手御、打更,定時開關,嚴控出入,抵禦流寇。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昔日,侯南村民住宅密集,棟甍相連,雞犬相聞。如柿窠坪至蘭臺書屋通議大夫第、大巷口通古街道百子圩、坎頭園到迎登天府、世魁第至篤尾塘、池屋灌至下祠堂,等等。陌生人進入村中心,難辨石街路。雖自古有“百侯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樣”俚語,但三十六巷每條巷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十字巷、庵下巷、廊環巷、鬥芳巷、新洋巷、觀音巷、石屋下巷、三角板巷、十八斷巷、荷塘仔巷……巷子的命名沒有統一規則無章可循,有按巷道形狀命名的,比如人字巷;也有按圍牆內屋主姓氏的,比如說黃屋巷。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在侯南村穿三十六巷特有樂趣,雖然每條巷子看上去長相都差不多,但每個巷子通往的住戶,大門上都掛有不同的《家風家訓》。當然,如果看見某《家風家訓》的內容之前已經見過,那恭喜你,你又繞回原路了。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在三十六巷東繞繞,你不經意間,很可能就到了開國少將楊永松舊居——恭勵公祠。楊永松1918年生,侯南村人。1931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1年,以副兵團級離休前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是目前屈指可數的在世開國將帥之一。恭勵公祠是楊姓十一世祖恭勵公裔孫子建造於乾隆年間,主屋佔地面積近2000平,建築面積1070平。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在三十六巷西繞繞,你不經意間,很可能有幸觀賞到梅州市級非遺“五鬼弄金獅”和廣東省級非遺“鯉魚燈舞”——

鯉魚燈原系漢族發源地黃河流域廣大群眾歌頌夏禹治水功德的舞蹈,舞蹈內容是由民間傳說和神話演變而成的。相傳大禹治平洪水後,萬民慶賀,有五尾金鯉溯河而上,千里破浪,力躍龍門,參加慶祝。 舞蹈分出草、相會、遊戲、交尾、衝浪、跳龍門以及歡慶等七個小節。相傳清乾隆年間,楊纘緒卸任陝西按察使後其侄三粼跟隨其返鄉,將鯉魚燈舞傳授給村民。200多年來,發祥於中原的民間舞蹈,落戶百侯,再經許多愛好者加工整理,已具備比較完整柔美動作,樂曲吸收漢樂和民間小調,音、色、動作極為協調。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五鬼弄金獅”是流傳於大埔縣民間的一種獅子舞。舞獅劇情貫穿唐僧上西天取經的一段傳說故事——話說唐僧途遇毒霧作瘴,獲悉仙獅能除此害,便命孫悟空二師兄沙和尚前往請、引、弄等,以求得仙獅出山驅邪除害。

舞獅場景以兩個孫猴子、沙僧、二師兄加一個駝背佛——這五鬼與金獅對舞、互相逗弄為主要情節,表演上糅合武功、雜技,屬於獨具韻味的一種地方特色獅子舞,極具觀賞性。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大埔客家民居傳統土得掉渣 但畫風一旦反叛 骨骼清奇令人叫絕

上述也僅僅是在三十六巷東西方向繞來繞去,已經暈頭轉向,如果再去南北方向繞幾圈,那估計天黑了你也走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