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前两天去看《后来的我们》,后排坐着三个结伴一起来的50岁上下阿姨,全程评论音轨,“这小伙子是好男儿出来的哇,现在演电影了喏”,“这房子嘎吓人的啦,一个一个隔断脏死了”,“太穷了呀,这么穷么是不可能好的呀”……什么退票风波,几天10亿,其实和观众没什么太大关系,观众就是看你故事里演了些什么。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我看《后来的我们》有点没啥感觉,究其原因是我真没过过住隔断住地下室的苦日子,哪个男的为了他自己创业而让你过这种日子,那你最好越快跟他分手越好,如若不然,要不就是他一直穷下去脾气越来越大,穷事儿穷事儿的男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狱。要不然就跟片里的井柏然似的,我都给你买房子了,你还不满意你还想咋地?好像他一旦有钱了世界就该围着他转了,这种男的绝对乏味,没钱的时候闷头打游戏,有钱了以后就是理直气壮地打游戏。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这种恋爱真的不怎么想要有后来,分了只有干干脆脆高高兴兴,还有什么好怀念的?年轻的时候谁都有可能掉进一两次坑,关键是赶紧爬出来别再怀念坑里的日子了,还念念不忘让你掉坑里的人,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周冬雨(小晓)显然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生,在井柏然(见清)之前总是找那种看上去老实巴交实际上比她精明一百倍的男人,她明明有生存智慧,却不会看男人,可能跟原生家庭的缺失有关系。但实际上我并不会太相信这样的女生会一直辗转过得那么差,不笨,也勤快,她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的可能性比见清大太多了。当然,导演想说的是,女生比男生走出一段感情要困难,但不代表她的生活会一直那么差,可能不会像男主那样一跃成为有钱人,但也不至于就成为同情的对象。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影片之接地气的程度简直令人惊讶,看得出刘若英做了不少功课,制作团队也是踏踏实实地拍北漂,虽然东北小镇被人诟病不够真实,但画面上看至少不那么土,处女作到如今这个程度是不错了,如果没有外界各种风云,也许大家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但是任何事都是双刃剑,影响力一大很多事情就会不再由人控制。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不过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为什么这段恋爱的关系里是否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成功和恋爱其实是这部电影里的两个主题,纠缠得过紧以至于让人以为是一个。爱情可以是和成功与否没有关系,万千北漂都不一定有那么成功的事业,但他们都会有爱情和婚姻。那种对成功过大的渴求,我个人觉得有点可笑,就是其实有点符号化了,这是创作者取巧的地方,并不是那么多的北漂都会苦到住隔断住地下室而在追求一个突然发达的机会,大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兢兢业业还房贷。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见清这类成功男性还会有这样一种毛病,就是有钱以后开始无比怀念以前“奋斗”的穷日子,认为那时候的一切都充满动力和魅力,包括那时候的女人,没钱也愿意跟着他,可见是“真爱”,并且凸显他个人的魅力,和如今因为他身价发达以后而高看他的女人截然不同,于是对前任充满愧疚和补偿心理,然而说到底不过是某种自私加自恋罢了。这是成功男人独有的“前任病”。但是真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其实并不真对人好,包括有钱了以后也是,说得再透彻一点,他们并不懂何为爱。渣的最高境界是“渣而不自知”。

《后来的我们》:当时就没有美感的恋爱,哪有什么后来?

从《前任3》到《后来的我们》,包括《夏洛特烦恼》、《港囧》等等等等,你会不由发现银幕上的男性渣的居多,你说,这是为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