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P2P時間越長反而越“慫” 我這是怎麼了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見的越多,知識面越廣,反而對風險越敏感,對投資越敬畏。/<font>

當然,這不是因為慫,而是成熟的表現。自2007年第一家網貸平臺成立以來,網貸行業已走過十年春秋。一方面,投資人數量和平臺交易量不斷在增加,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8年5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1584.64億元,突破七萬億大關。另一方面,P2P行業在經歷了前期的野蠻生長之後,現正處於整頓期,違規平臺跑路、提現困難的新聞並不少見,人心惶惶。/<font>

行業在進步,可惜,很多投資人卻在原地踏步!
他們中大多數人剛剛從銀行理財轉向網貸投資,思維還停留在保本付息的固收理財中,沒有經歷過證券市場鐵與血的洗禮,風險意識相當匱乏,甚至部分人根本不瞭解自己投資的產品是什麼,存在什麼樣的風險!/<font>

為了讓大家對網貸投資風險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今天我們來系統梳理一下。
眾所周知,網貸借貸主體分為三部分,借款人(借錢),網貸平臺(中介方),出借人(網貸投資人)。
現在我們就從這三大主體出發,具體聊聊網貸投資風險。/<font>

1、 投資項目風險
根據監管層要求,網貸平臺只是一個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並不承擔借貸違約風險。


雖然在現實中,由於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因素,網貸平臺沒那麼容易免責,還肩負著催收甚至暗剛兌的義務。不過,這明確告訴我們,網貸投資的風險控制最終是要落實到借款人身上。借款人是否優質,能否及時還款直接決定著一個平臺能否正常經營,長期發展下去。要是長期高逾期,高壞賬,那麼再有實力,再有背景的平臺也無法堅持。/<font>

如何判斷投資項目是否優質?
這個得從平臺風控入手,投資之前要做好調查工作,扒扒平臺的資產端,瞭解清楚自己到底把錢借給誰(核實真實性),借去幹什麼(資金用途),萬一借款人不還又該怎麼辦(保障措施)?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可以從網貸平臺,資訊網站,媒體(自媒體、官媒)報道,知情人爆料等方式去挖掘信息。/<font>

如果感覺不錯,那麼可以嘗試投資;如果看不懂或者瞭解不到,那就要謹慎點,尤其那些“三無”平臺(無實力,無抵押物,無擔保),很容易出問題的。/<font>注:分析網貸平臺常用的查詢工具

企業查詢軟件,企查查,天眼查,啟信寶,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可以查網貸平臺或借款企業的註冊資本(是否實繳)、有無不良信用記錄,關聯公司信息等等。官司糾紛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瞭解借款人或平臺創始人涉及的官司案件,看是否存在失信或者非法行為。第三方媒體,官媒或各大自媒體,查詢平臺的資產端佈局,是否存在嚴重的問題。

平臺數據查詢,網貸之家等等,評級排名、成交量排名、代償餘額以及近期資金淨流入(流出)等情況。各地方金融辦官方網站,現階段各地監管合規相繼下發和落實,不同的時間段會有相應的公告,平臺的合規的具體情況都要以當地金融辦官網為準。

2、 平臺運營風險

上面說的投資項目風險主要運用於中小平臺分析上,像一些大平臺或一線平臺,在歷經行業殘酷的淘汰期後,一般風控手段豐富,資產端佈局較深,這一塊可以略微鬆懈些,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安心閉眼投,因為平臺還存在運營風險。

可能受我國傳統金融機構的影響,不少小白投資人下意識認為網貸平臺受政府監管,就應當保證大家本金安全,否則就是監管層的不作為,不擔當。

這種錯誤想法,要儘早扭轉過來。監管層不是萬能的,它只能從宏觀上對網貸平臺進行監督管理,具體運營工作,監管層怎麼可能面面俱到,一手抓呢?再說,按照目前資管新規,連銀行理財都無法保本保息。

說句不好聽的,很多網貸平臺本質上只是一家創業公司而已。而作為一家企業必然是有生命週期的,從弱小到壯大,再到巔峰,然後開始衰弱,直到滅亡,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可很多投資人就是不理解。

就拿網貸一線大平臺來說,目前確實運營發展良好,可是一年,兩年,甚至多年以後呢?它還能不能像現在這樣穩健?像現在這麼靠譜?這誰能說得清?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因素的干擾,內部管理,市場,政策等等,稍有不慎,便會遭遇大難。君不見樂視網兩年前還如日中天,如今卻面臨倒閉退市危機,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還有現在的中興,前幾個月還在討論引領5G時代話題,可因美國商務部的一紙拒絕令,一下子陷入歷史最低谷。

這些企業,哪個沒有背景,沒有實力,不牛逼呢?可是在市場浪潮中,亦會遭遇難以抵抗的風險。何況網貸平臺?不要迷信平臺背景論,不要盲目長標,理性投資!期限越長,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就越多,風險亦會增加。

我個人建議網貸投資期限最好控制在一年以內,三個月或六個月為主,一年為輔。既有利於資金的流動性,又能有效規避平臺運營風險。步步為營,對平臺階段性評測,都能有效減低投資風險。

3、 財務風險控制

前面兩種風險主要是外部的,你只能規避,很難消除。但是對於自身財務風險,只要你合理規劃,調整心態是能夠完全控制的。

在金額上,合理安排自己的倉位,該衝高部分衝高,該保守部分保守。同樣的五萬元,對於不同的投資人含義是不一樣的。假設你年入百萬,那麼這五萬元不論怎麼操作,哪怕你玩龐氏騙局,風險都不大,大不了白白工作一個月;假設你月入三千,五萬元是你兩三年的積蓄,那麼就要謹慎操作,不要追高,安全第一,因為你損失不起。

在成本上,大多數人投資的錢往往來源自身,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下,資金成本是非常低的(參考無風險利率,一年期的國庫券或銀行存款利率)。但是有部分人存在槓桿投資行為,利用特定手段撬動更大的投資資金(比如向銀行貸款,向親朋好友借錢等),在可獲得收益放大的同時,潛在損失也相應放大。對此,要注意兩點,一是資金成本不宜過大,不然會加重自身投資壓力,被迫做出高風險投資策略。二是槓桿倍數不宜過高,胡亂加大槓桿倍數,可能一個不小心,就連本帶息全部虧進去,甚至還可能負債。

在收益上,學會居安思危。當我們獲得額外高收益時,不要盲目自信,樂觀,最好另外提取出來,作為以後的風險對沖資金。同時,不要胡亂增大消費,保證財富的有效增長,這樣才是合格的投資人。

在家庭裡,我們投資,最好讓家人知曉,不要隱瞞操作。你賺了錢,沒人說你厲害,甚至無形中還會增大家庭開銷(自以為收入提高),到後面你會發現自己財產並沒有明顯增大。可是一旦虧損,就是你一個人抗壓,很容易影響家庭和諧。家裡人肯定有保守的,不敢承受任何風險,那麼建議你把家庭保障金交給她(他)處理,剩下閒餘資金再拿過來投資。

投資這事,不要和別人比,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羨慕別人。可能別人承擔了你不願承擔的風險,也可能別人具備你不擁有的抗風險能力。最後還請記住,保命錢慎投,不是自己的錢慎投,短期急用的錢慎投。

投資有風險,這句話說一萬遍不過為,要時刻牢記!投資理財是件很長遠的事,如果沒有風險意識,哪怕現在僥倖躲過,未來還有千千萬萬的坑等著我們,早晚跌跟頭!當然,我們不可能消除風險,能做的只是控制風險,將風險減少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