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水稻怎麼才能達到1400斤/畝的產量?

金田寶哥


近期關於水稻畝產量的消息有點多,第一個是湖南水稻單產創下2178斤新紀錄;第二個是耐鹽鹼水稻畝產量達到1017.6斤;第三個是科研人員正在研究第4代雜交稻,畝產量有望達到3000斤;第四個是2018年稻穀種植面積為3019萬公頃,總產量為21213萬噸,平均畝產量為937斤。水稻畝產量在不同的地方,種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哪怕是同樣的品種,產量也有較大的差別,就拿我們那來說,作為水稻種植的主產區之一,同樣的中稻,每家種出出來的單產均有一定差異,800—1600斤/畝都有,大部分是在1200斤左右。種植水稻如何才能達到1400斤/畝,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品種是決定水稻是否高產的基礎,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良種

水稻能否實現高產,品種是關鍵,如果選擇的品種不合適,後期再怎麼做好稻田管理,都很難實現高產。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水稻,但由於各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差異較大,水稻的品種也是種類繁多,在選擇品種時,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適合選擇高產、高質、抗病能力強、抗倒伏的品種,種植戶自己不太清楚的,可以向當地農技站諮詢,相信他們會給出專業的建議。畝產1400斤對於目前適合水稻主產區種植的品種有很多,大部分品種的理論值都超過了這個數字,種植戶在選擇品種時,既要了解理論上的產量,同時還要了解當地種植戶的實際產量。

二、合理控制水稻的種植密度

原來我們那種植水稻主要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收穫的產量也是差異明顯,一般情況下早稻的產量低些,一季中稻的產量較好,沒有病蟲害、沒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基本上畝產量在1200斤以上。還有一個因素會影響水稻的產量,那就是種植密度,種的太密了,光合作用受影響,種的太稀了,稻田空間浪費,都不利於水稻產量的提高。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需要根據稻田環境、品種等,做出合理的安排,控制好水稻的種植密度。



三、選擇光照充足、土壤肥力大的稻田

有了好的水稻品種,只是有了高產的基礎,具備1400斤/畝的潛力,但離最終的結果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畢竟水稻高產與否還有很多因素。原來我們那分田地時,會對稻田劃分等級,像離家近、肥力大的分為上等稻田;離家稍遠、灌溉不太方便的稻田作為普通的稻田;山腳下光照條件一般、灌溉不便的稻田作為較差的稻田,為了相對公平,各家分到的稻田都是搭配起來的,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所以各家的田地是東一塊西一塊。每年水稻產量比較高的,基本上是光照充足,同時稻田本身肥力較好的,再加上後期管理到位,如果本身先天優勢不明顯的,很難達到1400斤/畝的產量。

四、做好水肥管理,加強稻田管理

解決了一些客觀因素後,水稻高產還離不開後期的管理,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水肥的要求也不同,種植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該灌溉施肥的時候就得及時落實,該曬田的時候就得及時處理。在田間管理方面,田間的雜草需要及時清除,避免雜草與水稻爭奪水分和養分,規模化種植的基本上會使用除草劑,小規模自家食用的,基本上會人工拔草。同時還得做好病蟲害防治,比如蝗蟲、稻瘟病等,都是防治的重點,因為一旦稻田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想要實現1400斤/畝就非常困難。



總之,水稻產量1400斤/畝,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當然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很容易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影響,那就是天氣因素,乾旱、洪澇等不利因素容易出現減產的現象。總體來看,水稻的畝產量還會穩步提升,畢竟現在科研人員不斷研發出新品種,產量和品質也不斷在提升,水稻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向前推進,相信後期種植水稻的單產量會同步跟進。對農民來說,單產量提升的同時,更希望水稻價格能同步增長,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增產增收”。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種植水稻如何才能達到畝產1400斤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種水稻怎麼能獲每畝1400斤的產量?目前水稻種分為早稻二晚和一季中稻。水稻品種分為常規稻和雜交稻,水稻生育期不同,品種不同產量也就不一樣。

一、早稻生育期在95天左右,我們這裡插早稻,在清明4月4日至5日播種,5月5日栽秧,6月中旬收割,畝產700斤左右。因為早稻生育期短,增產潛力不大,收割時正是六月酷暑季節,現在栽早稻的農戶少了。

二、二季晚稻雜交稻品種,生育期125天左右,6月20日播種,苗齡一個月7月20日栽秧,10月5日成熟就可以收割,畝產可達1200斤左右。三、一季中稻可在5月底育秧,選擇生育期在130天到135天的雜交中稻品種,畝產可以達到1400斤以上。

現在常規稻產量畝產穩定在千斤左右,二晚雜交稻畝產1200斤,一季中稻可以達到1400斤到1500斤。要想水稻畝產獲得1400斤,你就要選擇雜交中稻品種種植。2015年我種了兩畝"隆平超級稻",該稻在沿江江南全生育期130天,資料上說畝產可達1500斤左右。我6月10日播種7月20日栽秧,10月10日收割畝產達到1500斤。我如果種常規稻和生育期短的雜交稻,畝產就沒有1500斤的產量。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想水稻畝產達到1400斤的產量,就要選擇生育期在130天左右的雜交中稻品種,好種出好苗,好苗產量高,種植了高產水稻品種,科學管理就能獲得高產。如果種植常規稻和生育期短的二晚雜交稻,想獲得1400斤的產量是不現實的。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水稻產量達到1400斤,不得不說是一個不算太高產量標準。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水稻種植戶,也確實很難達到或超越。

水稻種植,如何高產,以及產量的形成的必然關係。(包括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

這些,我想對於廣大水稻種植戶,已經不在是什麼神秘之事,因為現在是信息時代,網絡發達,媒體,(頭條,快手,抖音,微信)以及公眾號組織圈體等,發佈關於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和高產品種方面的信息,可以說在理論知識方面,對我們水稻種植戶來講,這也是接受學習培訓的一條途徑。也能夠在循循漸進中,學習到更多理論知識,並結合實際生產,積累經驗,豐富自己,提高水稻種植水平。

上面所提到的,水稻產量形成的幾個重要因素,靠什麼來做支撐這才是關鍵。那麼如題所問……!

種水稻怎麼才能達到1400斤的產量?

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水稻要高產首先要選擇對路品種。

品種與栽培管理

不同水稻品種,相同田塊,相同品種,不同田塊,同一栽培管理水平,受氣候條件,病蟲害等因素影響。不同年份產量也會有所不同。

所以選擇一個綜合抗性強,適應性廣的豐產性好的水稻品種,同時也根據土壤質量條件來確定栽培不同特性的水稻品種,才是高產的基礎保障。

1<瘠薄土質,黃壤,沙土田塊,應選擇分櫱力強的水稻品種,保障目標產量,單位面積穗數,在水稻分櫱臨界時段能夠達到有效分櫱指數。

2<黑土壤,高肥力田塊,應選擇分櫱及中等結實率高,抗倒伏性強的大穗型品種。同時要控制好施肥量。

3.<分櫱好,結實率高的水稻品種,謹記兩點,(1)控櫱,促大穗。(2)在有效分櫱足,穗粒數多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粒重。

4<分櫱弱,結實率低的大穗品種,在增櫱的基礎上,減少空癟率,提高千粒重。



5<培育壯秧,增強抗逆機制,根據品種的特徵特性,採取適宜的栽培方案,精播種,合理密植。適時適量早插,早施反青分櫱肥,促進早生快發。適時施藥防控蟲害,避免因蟲害發生,影響水稻返青分櫱進程。

6<適時適度早曬田,在水稻分櫱指數達到目標產量,單位面積穗數的60~80時可以根據田間長勢科學管理水層,進行曬田管控水稻分櫱。減少無效分櫱的生成,促大穗,增粒數。同時促進根系良性生長環境。壯根系,改善土壤的生態結構。



7<科學合理施用穗肥,有計劃合理統籌安排,全生育期水稻對肥料需求,穗肥的施用不僅可滿足水稻中後期對肥料的需求,避免因脫肥引起稻株早衰,更主要是能夠促進大穗的形成,和增加穎花的數量,並減少其敗育現象發生。

8<適時防控病害,如,紋枯病,穗頸瘟瘟,枝梗瘟,稻曲病,鞘腐病褐變穗等,這些病害也是水稻中後期,主要防控的病害。所以要根據病害發生期,做好提早防控。



9<科學管理水層,水稻一生中,水層管理置換重要,由其是產量決定期,也就是水稻中後期水層管理,水稻進入結實期後,應淺水灌溉,循循漸進,落幹後再進行淺水灌溉。3~5cm為宜。後期以溼,幹為主。以此達到,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促產的目的。

水稻產量的形成90%以上是來自空間營養,也就是說,前期肥水管控有利於莖葉對碳水化合物積累量的增加。和中後期對幹物質的生產儲存,應該說,這些都是葉片功勞。所以水稻產量的形成,在前期穗足,中期促大穗,後期增粒重,減少空癟率,也是最終形成產量關鍵所在。

水稻怎樣才能達到1400/畝產量?

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您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水稻的種類有秈稻、粳稻、晚稻、早稻、水稻、陸稻、黏稻、糯稻、香稻、人工稻、懶人稻、巨型稻、海水稻及其他特種稻等。

現在有了很多超級稻品種,畝產都在1600斤以上,平均大面積實際畝產量在1200斤了。

據報道:江蘇歡騰農業有限公司承擔實施萬畝“嘉優中科1號”高產示範方進行了產量驗收。經計算,平均畝產達1052公斤。2015—2017年在沭陽青伊湖農場種植了近萬餘畝,平均畝產805.1公斤、843.4公斤、911.1公斤比當地普通品種增產極顯著,2017年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組稱其創造了水稻大面積畝均高產的奇蹟。

2014年雲南高產玉米稻“早2” 測產現場,畝產1044.13公斤。

水稻若想高產,品種、土壤、氣候、施肥、防病這五點必須做好,不然想要達到畝產1400斤有點困難。

1.品種選擇:

高產水稻品種有早秈65、豐兩優1號(皖稻87號)、新兩優6號(皖稻147號)、兩優6326(皖稻119號)、天協1號(9優418)嘉優中科1號、早2、中早39等。

2.土壤要求:

壤土的性質則介於砂土與粘土之間,其耕性和肥力較好。這種質地的土壤,水與氣之間的矛盾不那麼強烈,通氣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適中,耐旱耐澇,抗逆性強,適種性廣,適耕期長,易培育成高產穩產土壤。

3.氣候要求:

水稻喜高溫、多溼、短日照,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4.施肥要求:

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施、重施分櫱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長前期有豐富的速效養分,特別是氮肥,以促進分櫱的早生快發,確保增櫱多穗。一般底肥用量佔總用量的70%(氮肥用量佔總氮量的60~80%),其餘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後全部施下。

‍當分櫱達到一定數量後,通過曬田抑制對氮素的吸收,從而抑制無效分櫱,避免過早封行,爭取壯稈大穗,如果覆水後有脫肥現象,可適當施穗肥和粒肥。

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補施“保花肥”,在保證足夠穗數基礎上主攻大穗、粒重。

全部肥料於整田時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層施肥法。適用於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較強的稻田,並且要肥源充足。據多年多點大面積試驗示範結果,比底肥加櫱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櫱快,成穗多,長相好,行間透光率高,增產3.6~17.9%。

5.防病:

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感謝關注《表哥的故事》表哥最後做下總結:若想水稻畝產高於1400斤,要做到選種、選地、選合適的環境、選擇合適肥料、正確施肥、提前防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照料,家踏實地,一分耕耘一份收穫。


表哥的故事


按照吉林通化地區水源充沛地區來說畝產(小畝)1850斤是沒問題的。

一,選擇好品種。

二,晚熟品種。

三,考慮生長到成熟期(避免霜期)。

四,土壤分析。

五,每一葉片生長期為7~8天計算,

六,水管理。

七,掌握水稻分櫱棵數。

八,掌握秧苗行距~株距。

九,把握有效無效分櫱。

十,除草管理。

十一,各種氮磷鉀鋅鈣鐵酸用肥和農家肥把握應用與有效數據,把握深,淺施肥,接力肥,葉肥,補肥,穗肥,粒肥,分櫱肥,返青肥的應用。

十二,水的晝夜灌溉管理。

十三,苗田壯育苗,消毒管理,通風管理。

十四,落幹水管理。

十五莖葉管理。

十六,根鬚管理及分櫱管理。

十七,蟲害,稻飛蝨,潛葉蠅,拖泥蟲防治管理。

十八,陳稻根腐化問題排除二氧化碳管理。

十九,延長成熟期管理。

二十,防霜凍害。

二十一,水溫調節管理。

二十二,本田壯育秧。

二十三,掌握使用穗肥施肥。

沒有自然災害,霜,風,冰雹,乾旱的情況下好品種,各環節管理到位的情況下每畝(小畝)1850斤的平均畝產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上述各環節達到是有保產量的,如果各環節技術科學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下丟一環節少一影響到高產。




雙魚遊墨62832882769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鄉就種植水稻,房前屋後,到處都是水稻田。一年種三季,高田種早稻和晚稻,低窪的田只種一季中稻。以前種常規稻,現在種雜交稻。

也許是經常種植,人們都在實戰中,摸索出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我們這兒種水稻的,幾乎畝產都在1500斤左右。

其實種水稻很簡單,也沒有種棉花、蔬菜瓜果以及花生玉米之類的那麼繁瑣費工,只要做好關鍵性的幾步,高產穩產完全沒問題。



那麼,種水稻怎麼才能達到1400斤/畝的產量?

水稻的生長期,從種子發芽開始,到成熟收割結束。這期間要經歷出苗期、分櫱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和灌漿成熟期。按照水稻各個生長期的不同生育特點,又可以將其分成二個階段:營養生長階段和生殖生產階段。

一,營養生長階段:水稻的營養生長階段,包括有出苗期、分櫱期和拔節期這三個生長髮育時期。

1,出苗期:谷種發芽時,最先長出來的那個白色小不點,就叫芽鞘,它有保護幼苗出土的作用,特別是旱田育秧時,作用更明顯。從芽鞘中長出的第一片綠葉,就是葉鞘,葉鞘包裹著嫩莖,對分櫱芽、幼葉、幼穗有保護作用。它還能夠增強莖杆硬度,提高水稻抗倒伏的能力。

在秧出苗後,我們要非常細心的保護好那些幼嫩的葉片。因為在水稻生長的後期,葉片存在多少,生長的健壯與否,極大的關係著水稻產量的高低。

2,分櫱期:水稻分櫱,就是水稻莖杆的分枝,促進水稻分孽的早生快發,有效提高分櫱率,能為提高水稻產量打下基礎。

溫度、光照、水分和養分都能影響到水稻的分櫱。水稻分櫱的最適宜氣溫為30℃-32℃,最適的水溫為32℃-34。田裡上3釐米左右的淺水層,對分孽非常有利。天氣晴好,風和日麗,水稻會正常分孽。分孽期間,水稻體內含氮2.5%、含磷0.25%、含鉀0.5%時,則分櫱旺盛。

插秧的深度,對水稻分孽也有很大的影響,淺插2釐米右右,對分櫱有利,插秧超過3釐米,分孽會延遲。特別是弱苗深插,還會造成僵苗,不死不活,更別說發櫱了。

3,拔節期:水稻的撥節期,主要以調控水肥為主,促進根系向縱深發展,抑制分櫱過甚,提高成穗率,促使基部節間縮短增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為後期產量形成作好物質儲備。

肥水調控,主要就是控制水分,就是我們常說的曬田,把稻田裡的水放幹,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有效養分含量。


二,生殖生長階段:水稻的生值生長階段,包括有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和成熟期這四個生長髮育期。

1孕穗期:水稻生殖生長開始的重要標誌,是幼穗分化。水稻進入幼穗分化期後,植株生長得非常快,這段時間是水稻需要肥和水最多的時期。田裡不能斷水,適量的追施鉀肥和少量氮肥,進行促花和保花,是增產的有效措施。

另外特別提醒,水稻在孕穗期,若是根系被踩斷,則不會再發新根,從而會影響後期的生長髮育。所以這段時間儘量少下田,以免踩斷根系。

2,抽穗期:高產水稻田的出穗標準是,成穗率高,穗大無小穗,抽穗整齊,彷彿刀切似的平整一致。

從谷種發芽呵護芽鞘開始,每個環節都精心管理,一步步努力走到現在,應該已經是達標了


3,開花期:水稻在抽穗的當天就開始開花,它是邊抽穗邊開花。水稻一般在上午9-10點開始開花,11-12點開得最旺,下午2-3點停止,共需要1-2.5小時。

農村有“谷怕午時風”的說法,,一塊田所有的稻花開完,大約需要半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最好少下田,儘量不要撞到谷梗,以免碰落稻花。

4,成熟期:水稻開花3-5天后,就進入了乳熟期,隨後逐漸過渡到蠟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水稻雖已進入成熟期,但田裡斷水不能過早,會影響籽粒的飽滿。水也可養根護葉,葉青籽黃,滿眼一望,只見綠葉,不見穀穗,肯定是妥妥的高產田


總之,種水稻雖然簡單,但幾個很重要的階段也不能忽視,但只要你每一步都做到位了,1400斤/畝的產量不是夢。

我是村婦瓊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多的瞭解農村,瞭解農民,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村婦瓊姑


種水稻怎麼才能達到1400斤/畝的產量?普通雜交水稻能夠畝產達到1400斤,是了不起的水平,必須做到種植技術和生長髮育環境條件一個不能少地達到最佳化水平,否則是非常難做到的。


第一,雜交水稻品種是高產的關鍵。雜交水稻品種非常繁多,有品質優良的,有產量非常高的,有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等等品種。這些雜交水稻品種,都有各自的優良特點。追求雜交水稻高產量,必須選擇高產品種特點畝產上限能夠達到1400斤以上,才能實現雜交水稻畝產達標的目的。因此,雜交水稻高產,品種是決定性因素。

第二,種植技術是高產的重要因素。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包括雜交水稻浸種、育苗、平整稻田、底肥、插秧、合理密植、水分管理、雜草滅除、病蟲害的管理、孕穗揚花灌漿的管理、成熟的管理,整個生長髮育各個環節,必須做到規範標準,每一項的缺失和欠缺,都會影響到產量。因此,雜交水稻高產,種植技術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一個不懂得水稻種植的人,或知其原不知其所有原的半懂農民,或者是一個外行人,想高產量達到1400斤,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第三,種植環境是高產的必須條件。種植環境是水稻高產的重要條件。沒有高產的條件,品種再好,技術再高,也是非常難達到的。雜交水稻高產的環境條件包括,稻田土質、土壤地力、肥料條件、灌溉條件、氣候條件、光照條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條件。如灌溉條件,水稻種植是絕對離不開水的,缺少水,水稻高產是無法做到的;肥料是高產的重中之重,肥料的欠缺或不合理,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氣溫條件,只有育秧時好控制,一般情況下,只有合理利用氣候條件,安排水稻種植,促進水稻正常生長髮育,創造高產。因此,水稻高產種植,必須要有較好的種植環境和條件,否則是很難實現高產目的的。



第四,病蟲害的防治是高產的因素。水稻病蟲害能夠直接影響水稻產量。要水稻產量達到極至,必須防治好病蟲害。水稻病害有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等等病害;蟲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等蟲害。這些病蟲害沒有防治好,必將影響水稻產量。只要有一般性病蟲害發生過,水稻產量是非常難提高的。


總之,水稻產量高,必須要選擇高產品種,必須要有高強的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必須要有優良的雜交水稻種植環境和條件,必須防治好水稻病蟲害,加強管理,做到萬無一失,每一項事情,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個生長髮育期,都是要認真對待,處理到恰到好處,否則水稻達到1400斤的高產,也是紙上談兵而已。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水稻是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由於南方地域廣,各地氣溫有差異,水稻產量也高低不等。比如在四川、貴州、湖南、湖北西北部等地方一年只種一茬水稻,畝產均在800~1200斤之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江西等地,每年可以兩熟,綜合畝產可以達到2000斤以上,早稻產量稍高,畝產在1200斤左右,中晚稻可以達到1000左右。

水稻主產區普通農戶種植水稻畝產量基本在1000斤左右,那麼有沒有水稻畝產在1400斤的,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水稻畝產達到1400斤的產量肯定有,但是不常見。我們知道,水稻是露天種植的大田作物,決定水稻產量的高低,往往在天氣狀況、田地是否肥沃以及與田間管理密不可分。在這裡面,影響產量最大的因素就是氣候條件。因此,我們要想水稻畝產達到1400斤,必須排除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

根據公開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在湖南的試驗田裡種植自己親手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在2017年的畝產量達到1000公斤(單季稻,一年一熟)。當然,這是試驗田數據,放在普通農田種植,達到這一產量,難度還是比較大。

如果我們普農戶種植這種超級雜交水稻,要求畝產1400斤,基本沒問題。並且種植常規雜交稻,也是可以達到的。所以說,想達到高產,第一步,選擇品種很重要。雜交稻是經過改良後,精心培育的品種。比一般常規稻抗病能力強,分孽多,自然而然就高產。


種植水稻可以採用育苗移栽,也可以採用直接播種。在這兩種種植方法中,先育苗後移栽,雖然多花費了一些人力,但是種植後的水稻,雜草少、株行距均勻、田間通風透光好。直接播種無論是採用人工撒播還是機器點播,種子入田深淺不一,雜亂無章,很容易造成缺苗現象,並且雜草長勢洶猛,這給田間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育苗移栽產量高於直接播種。但是前者操作費力,耽誤時間,故而適合一年一熟的地區採用。後者操作起來比較省事,因此,在種植二季稻的地方,為了節省時間而廣泛採用。這也是種植一年一熟的單季稻畝產量要高於早稻或者晚稻產量的原因所在。所以,一年一熟的水稻產量達到1400斤的概率要大於早稻或者晚稻。

水稻三分種,七分管。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播種,田間管理不到位,無論怎麼忙碌,都是白搭。水田要平整,施足底肥,提苗肥,分孽肥,灌漿肥一樣都不能少。及時除草、薅秧,該抽水泡田時,一滴水也不能少。何時排水曬田,必須掌握好時間,多一天也不行。噴藥預防病蟲害要提早,等到發病後再防治,減產是必然。水稻生長調節劑,是穩產、增產的制勝法寶,必須適時噴到位。這些水稻管理措施,要農戶根據自己的經驗、水稻長勢和天氣變化情況,因地制宜,合理科學的應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總之,要想水稻種植達到畝產1400斤產量,只有選擇適合本地氣侯條件生長的優良品種單季栽培,併科學合理地進行田間管理,才能達成目標。


鄖陽老五


我們當地水稻的最高產量是畝產1900多斤,是有眾多科技人員對袁隆平的超級水稻進行種植攻關試驗的結果。由於對種植技術要求極為嚴格,而且投入成本也高,一般情況下農戶種植是很難達到這個產量的。不過,一般情況下畝產1200-1300斤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也有少量農戶畝產是能夠達到畝產1400-1500斤左右,甚至畝產超1600斤的,只是種植時要講究科學種植技術,並做到精細化管理。

水稻種植要高產,品種要選對。現在水稻品種很多,但若是品種選用不好則很難實現。因此對於好的的水稻品種一般都要具備超強分櫱性,抗倒伏性,抗病性及超高產性。像徽兩優106水稻品種再今年我地剛收穫水稻的測產中達到畝實產最高1600斤以上,一般都在1400斤左右。當然像兩優391,T兩優601等很多品種產量也不錯,只是每年要根據當地選用適宜的品種,並且同一個品種種植2-3年要進行更換,避免種植時間較長退化影響產量。

水稻種植要高產,還要注意選對種植方式。現在水稻種植有插秧,直播和拋秧等方式,不過雖然直播和拋秧栽培種植輕簡化,不過一般因為直播和拋秧栽培的水稻根系比較淺,通常水稻後期容易引起倒伏,尤其高產田塊很容易發生,另外現在尤其直播稻雜草發生不僅為害重,而且抗性雜草越來越多,防除也越來越難,防除成本不斷增加,因此大部分直播稻產量很難突破1400斤,一般同等條件下會比移栽稻產量明顯低。移栽稻不僅雜草發生為害輕,而且田間植株受光均勻一致,通風透光好,抗逆性強,加之合理管理邊行優勢明顯產量更高。因此近年我們當地畝產最高田塊基本都是進行移栽插秧的水稻,直播稻產量呈現下降趨勢。

水稻種植要高產,還要注意種植模式。我們當地水稻種植除有早稻,晚稻及雙季晚稻外,更多的是一季中稻。雖然種植模式多,但是產量差別明顯較大。由於水稻要高產,不僅光照溫度要適宜,肥料要滿足等,其中生育期越長,其產量也相對越高,而生育期越短一般增產潛力越小。所以我們高產田塊基本都是一季中稻,而且品質也好。一般都是再清明左右進行育秧,5月上旬左右進行插秧,10月初期以前收割。

水稻種植要高產,除了上面幾點外,就是要注意進行以下種植管理技術了(以前都有所講過,這裡不再重複細說,具體可以翻閱以前回答),比如種子包衣拌種處理,然後進行常規浸種,培育壯秧,精細整田,使土表高低相差不超過2釐米,栽插時秧苗要做到淺勻直穩,並做到水稻移栽後寸水活棵,淺水促櫱,夠苗曬田,寸水孕穗,高溫深水護穗,後期乾乾溼溼,間隙交替保持溼潤,曬田輕重要根據長勢等進行把握。施肥時,要多施有機肥農家肥搭配化肥,並分別在返青分櫱期,拔節孕穗期及抽穗揚花期分別追施返青分櫱肥,拔節孕穗肥和攻粒肥,同時在水稻分櫱期,拔節孕穗期及破口前在抓好三次病蟲綜合防治,及水稻返青時田間易拋樂土壤封閉除草等,就能夠實現水稻高產了。

總之,當前水稻實現畝產1400斤產量並不難,只要你能夠良種,良法,良管,良藝,良技與良機相結合,就能實現水稻產量質的飛躍。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對於水稻的高產種植在目前我國水稻的種植行業當中,可以說是有了非常成熟的種植經驗,特別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農業科學家,更是有了先進的水稻的成熟的種植經驗,並且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對於水稻畝產達到1400斤的產量,在目前已經不是一個特別高的栽培技術的,因為目前我國的水稻最高產量達到了2178斤,這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一個歷史的記錄。水稻的產量大幅度的提高,直接解決了人類的溫飽問題,至少解決了好多地方飢餓的問題,對人類的發展和延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於水稻畝產達到1400斤的產量,這需要有一定的種植栽培管理技術。近些年來我國水稻的優質品種在不斷的發現和產生當中,只有高產優質的水稻才能夠保障畝產量達到1400斤以上。目前我國的超級水稻或者其他的雜交水稻的品種,都能夠達到1400斤/畝以上,當然南北地區的水稻的適應的品種是不一樣的,所以產量也是不一樣的,但平均產量在1000斤以上,這屬於正常的種植管理的技術。



水稻在我國南北方向都能有種植的,特別東北地區也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由於東北地區的光照時間充足,而且優質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生產出了優質的大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種植水稻高產的直接技術,那就是肥水的管理,當然還有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只有肥水管理到位,高產優質的大米是可以保障的,每畝產量稻穀在1400斤以上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



水稻之所以叫水稻,那就離不開水,一旦離開了水,水稻就失去了生命之源,如果畝產量超過1400斤是不可能的。水稻的最適宜的溫度是在25到35度之間,如果超過37度將會出現高溫毒害的現象造成減產,特別在授粉方面得到了抑制。在這種超高溫的情況下必須對水稻施行流動性的水源來降低水稻的溫度,也不至於造成水稻因高溫造成的減產。



總之,對於目前水稻每畝產量達到1400斤的栽培技術,在我國已經成熟了,而且現在又有高產優質的多種水稻品種,並且也有適合南北水稻種植區域的高產品種,水稻達到1400斤的栽培技術在我國也已經有成熟的經驗。所以在我國實現畝產量達到1400斤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如果土壤比較肥沃的話,肥水管理跟得上,病蟲害的技術防治措施到位,雜草及時的除掉,水稻就能夠達到目前量1400斤/畝以上。但這兩年我國的水稻產量非常的高,以至於造成了水稻產量產能過剩的現象,也使得現在的水稻價格行情不是太好,種植水稻的盈利不是太高,現在平均的水稻價格在1.2~1.3元每斤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