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以下文章來源於閒聊焦點解決 ,作者菁菁姑娘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閒聊焦點解決

自以為燈,自以為靠,還能和自己開玩笑。~雖然我不做心理諮詢,但我喜歡琢磨焦點解決的各種應用,期待我們共同進步

許維素課程鏈接:

【成都|長沙】第2期許維素SFBT焦點短期療法體系課程

譯文未經許維素本人老師審閱,各位看到的只是我理解的版本。原文是全英文的採訪。來訪來自一個叫Simply Focus Podcast 的節目(見下面的圖和鏈接),這個節目在全世界採訪焦點解決從業者。過去我已經翻譯了一小部分,以後時間允許的話,我還會繼續翻譯其他的採訪內容。也要感謝節目的兩位原創同意我翻譯。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音頻網址:
http://www.sfontour.com/simplyfocuspodcast/
在網址中看圖片尋找第86期節目即可



問:是什麼讓你如此喜愛焦點解決?

許維素老師:我只是被Insoo老師感動(moved and touched),能夠有機會被Insoo老師督導多年,我深感榮幸。每次和Insoo老師討論個案的時候,我都深受感動。我感到如果我是那個來訪者,我真的得到了Insoo老師的理解。那種感動和那種對人深刻的理解讓我思考也讓我熱愛焦點解決。


問: 你的焦點解決之旅是如何開啟的呢?

許維素老師:最早我的博士班老師拿來了一本焦點解決的書,說這是一個在美國非常流行的技術,所以我們要開始學。然後我的老師邀請Insoo老師到來講課,然後我持續參加了幾年的線上督導。Insoo老師特別慷慨,她允許我寫郵件給她,也許一個月兩次,討論任何與個案相關的或者我想知道的事情。她讓我去傳播她教給我的東西,所以我只是兌現了我的承諾。


問: 那已經是25年前了,你從Insoo身上學到了什麼呢?Insoo老師身上有什麼特別的特質是你學到的?

許維素老師:焦點解決幾乎是完全顛覆了我們之前的諮詢訓練。她告訴我的每一個部分在我現在做訓練的時候都非常有用。我現在做訓練的時候,我會講到過去我曾經對焦點解決的誤解,以及那些Insoo告訴我的部分,包括技術,包括諮詢理念,很多很多的部分,我不知道要怎麼說。
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她永遠把來訪者放在一個主動的位置上,哪怕是那些有家庭暴力的來訪者,她仍然可以看見來訪者身上的優勢,然後給來訪者生活的選擇。她可以很細膩,但是非常漂亮地給來訪者賦能。
比如說我有一個來訪者離開了她的先生,但她在思考她要不要回去找她的先生。Insoo就給了我這樣一個問句問來訪者:“你是這樣的有力量,你應對了這麼多的困難才離開你先生,那麼,這個人是因為什麼依然值得成為你的先生呢?”這個句子非常的細膩,但是她依然把來訪者放到了主動地做決策的位置上。我喜歡這種對待人和看待來訪者的方式,在這方面我向她學了很多。


我還有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個案。那是20多年前一位單身的女士,那時我們的文化是希望人要快點結婚的。如果你是單身的,你就是怪怪的。這位女士來到我的諮詢時,希望我能為她找一個老公。那就是她的目標,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我跟她討論了一下家庭壓力的問題,因為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夠儘快結婚。我問了Insoo,Insoo老師告訴我,“如果她想要結婚,那麼當別人給她介紹對家的時候,那個人會說她有多好以及她會成為一個多好的太太?以一個1~10分的量尺,十分代表你已經完全準備好結婚了,一分代表你還沒有準備好結婚,你現在在幾分?"那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問句。我問這位來訪者,“當你遇到了你一直等待的那個對的人,那個人會跟你說,他有多麼感謝你一直等到他的出現?”所以我們依然在和她討論如何找到先生,但討論的重點已經不是家庭壓力了。我發現Insoo可以用一種非常包容,尊重和積極的方式去跟隨來訪者的目標。我為此非常感動,因為這位來訪者覺得非常的有壓力,她在怪她自己找不到一個好的丈夫。

問:你從Insoo身上學了那麼多,那麼現在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他們會怎麼描述你呢?他們會怎麼描述你的特質呢,尤其是在焦點解決這方面?

許維素老師:他們會覺得我是為焦點解決而瘋狂的人。我在2013年得到紀念獎的時候我覺得我沒有這個資格去領獎。我的先生跟我說,如果這個獎是頒發給那些為焦點解決而瘋狂的人,你就可以去領這個獎,你應該去領這個獎。所以我的家人知道我是為焦點解決而瘋狂的人。我的學生們也都知道。我的教學和翻譯工作的內容只有焦點解決一個,這在大學裡面是非常罕見的。當大家說我是一個非常好的焦點解決訓練師的時候,我想大概我在教焦點解決這件事上,比我自己用焦點解決做得更好。

問:所以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許維素老師:因為我翻譯了大量的書,我記得所有書裡的內容。我們沒有美國那麼多資源,只有Insoo和其他幾位老師會來講課。所以我一直在翻譯書。當你翻譯的時候,你就必須要來回的校對檢查。在做這些工作的同時我就要思考和記住更多焦點解決的內容。要從傳統的諮詢訓練轉移到焦點解決的訓練,新手會問非常多的問題。我就要能夠比較傳統的諮詢派別和焦點解決,我就要能夠設計訓練活動,這樣他們就會學得比較快。很多學員他們會喜歡我們對焦點解決的熱情,他們覺得我教授和傳播焦點解決不是為了掙錢,或者為了別的什麼。很多人說,他們在喜歡焦點解決之前,首先是喜歡我這個人。


問:在你翻譯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文化差異的問題,能跟我們分享一些嗎?

許維素老師:是的,我一直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我發現在我們的文化當中,一般化和重新建構是使用的非常多的。因為很多來找諮詢師的人會有一種羞恥感,所以我們需要鼓勵他們,比如說:來到這裡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對他們來說是不容易的。面對家長與孩子的問題,比如說家長問,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願意和我說任何事情?我們可能會用這樣的方式去重新建構:孩子會擔心家長為他們擔心,所以孩子選擇現在不要告訴你。顯然我是有一些依據可以這樣講的,所以家長會接受,也能夠平靜一些。
另外一個例子是,奇蹟問句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學的,對我們的學員也是非常難學的。因為對我們來說奇蹟這個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白日夢,有點不太現實的,所以人們就會拒絕。所以我們就會把它換成別的詞,比如說好運,如果可能,你想要的最好的狀況,類似這樣的說法,這樣人們就能夠跟上一些。我不能夠問來訪者:“我能問你一個奇怪的問題嗎?”因為聽到這種問題,來訪者會覺得危險。所以我就直接告訴他們:我要問你一個問題,目的是瞭解你想要的未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做更多的努力,我需要你來幫助我。我們的來訪者是很現實的,他們喜歡有效率,所以他們喜歡焦點解決。但是有一些用詞是需要做調整的,比如說wondering,suppose是很難直接翻譯的,因此對我們來說,學習和理解焦點解決是不容易的。


問:那麼什麼能幫助你理解和學習焦點解決呢?

許維素老師:我一直在參加最優秀的培訓師的工作坊。比如Heather Fiske, Lance Taylor,我也邀請他們來講課。他們來的時候會做幾次工作坊,我就坐在那裡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自己,有問題就問他們。自己讀書,接受督導,比如英國的Macdonald博士,也是我的督導和朋友。我與焦點解決的從業者保持聯繫,這樣他們就可以教我,或者我參加他們的工作坊,讀他們寫的書。學生問我問題的時候,我就要思考,這對我也是有幫助的。我也會給他們寫郵件,這樣他們也可以告訴我一些。
……
個案對我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來訪者會跟我說,他們聽不懂我的問題。我喜歡焦點解決的原因之一,就是一開始的時候我並不相信焦點解決,但是來訪者喜歡焦點解決,他們的回應是非常好的。來訪者的回應會幫助我來編輯自己的問題。


問:你在培訓和使用焦點解決的同時,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你有一個研究是關於學校中焦點解決團體治療有效性的。你在研究過程中,有些什麼發現呢?

許維素老師:來到我們這裡的諮詢流派很多,有些留下來了,有些消失了。然而焦點解決越來越流行,因為學校,青少年,非自願個案,文化背景。在學校裡做諮詢是不付費的,個案是非自願的,學校會遭遇各種危機狀況,有家長的輔導,有教師的輔導。在所有這些狀況裡,我們發現焦點解決非常有用,能夠在與青少年相關的多方角色中獲得合作,進行溝通。隨著焦點解決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學校的團體中裡使用焦點解決,因此我們就有了研究數據。我們真的證明了焦點解決在華人的文化中是可以被接受的。

問:對於那些沒有讀過你的研究論文的人來說,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些你的研究結論呢?

許維素老師:我們把焦點解決和文化因素結合起來看,我們想知道為什麼華人會喜歡焦點解決?以及,我們在面對華人使用焦點解決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注意些什麼?比如說評量問句,當學生聽到評量問句的時候,學生可能會覺得,你想要來評價我,就像測驗成績一樣。所以你就要先和學生建立一個積極的關係,讓學生們知道這個問題不是測驗。你需要讓學生知道,使用這個問題是幫助他們向目標前進的,而不是去評價他們的。


比如說讚美。我們不太說讚美的話。老師和家長會讚美學生,但是對學生說的更多的是:你應該去做什麼對你才更好。我如果愛你,我就應該告訴你更多建議。人們是喜歡讚美的,但是他們可能不同意你的讚美。所以你要找到他們能夠接受的讚美。當他們能接受的時候,那個讚美就會變得非常有力量,因為我們喜歡被看見,我們喜歡被別人讚美。這是個很兩難的地方。我們喜歡讚美,但是讚美要非常的精準才行。

問:能給我們舉個例子嗎?怎麼找到人們能接受的讚美?

許維素老師:讚美和重新建構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更容易被人們接受。人們會說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重新建構比較是從壞的部分當中看到好的地方。比如說當來訪者說很擔心大學入學考試,我們就會說那代表你真的很在意這個考試。家長說很擔心孩子的未來。我們就會用重新建構的方式來說,你是一個很擅長做規劃的人,你擁有預見的能力,你對孩子的擔心一定有很重要的理由,那你要如何幫助你的孩子來接受你的想法呢?那這種重新建構和讚美的方式,人們就更容易接受。因為你知道他們的痛處和他們的目標。他們的痛處或者他們擔心的部分是被聽見的,但是在同時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復原力,這樣就更容易被接受。


問:那有沒有一些在中文裡你自己發明和創造出來的部分呢?我們也很想知道。

許維素老師:我可能創造了一些方法,讓人們更容易接受焦點解決,一些和老師和家長們去溝通的方式。比如關於目標,西方人可能真的會尊重孩子的目標。但是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孩子的目標是不太被尊重的。家長可能聽見了孩子的目標,但是家長會說,孩子們太年輕了,我們的目標比孩子的目標更好。那我可能就會這樣說。中文裡有句老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即使你的孩子還小,但他們也是個人,他們的腦袋裡面是有一個目標在的。他們可能保持沉默,他們可能也在點頭,他們可能也在微笑。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孩子一般不會和你爭論,但是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目標。你的目標非常棒,但是他們並沒有接受。就像你給他們做了一頓大餐,但是那些大餐只是在桌子上放著,孩子並沒有吃。可是如果孩子不吃的話,他們是沒有辦法收到你的愛的。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目標,如果我們知道了孩子的目標,同時你也知道你自己的目標,那這樣你就可以找到一些策略,能夠去接近他們,幫助孩子向你打開心扉。我就是會想出類似這樣的方法,幫助人們去理解焦點解決的理念。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很特別的地方,我只是會重點強調某個部分。


有個做法可能其他的焦點解決從業者不一定會同意:有時候我會把焦點解決和其他的諮詢流派作對比,比如說不同派別各有哪些缺點、各有哪些優勢,做完比較,最後我會告訴他們,焦點解決是很好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技術流派,但就像我們的研究證明的那樣,焦點解決和其他的技術流派一樣好。在介紹焦點解決的時候,我會把它和其他的流派作比較。有些人是想去挑戰這個流派的,這樣我就能接住他們的球了。
另一個部分是焦點解決在危機干預的領域是非常有效的。我會告訴他們,就像Heather老師說的那樣,第一步是不要讓事情變得更糟,讓局面穩定下來。當局面變穩定的時候,你才有更多的機會去處理其他的問題。有些人希望與來訪者見一次面,來訪者就會馬上發生改變。在這種狀況下焦點解決就可以幫助那些職業助人者更加冷靜。我會告訴他們,人學一個新方法是需要去花好幾個月去練習的,但是回憶過去的成功方法是可以馬上拿起來用的。在危機干預當中尤其如此。像這種介紹焦點解決的方式,可能與我們的文化更加接近。我們需要找到更多的方法,讓他們知道焦點解決是什麼,焦點解決好在哪裡。


問:現在,焦點解決讓你最著迷的部分是什麼?現在你依然在思考的部分是什麼?

許維素老師:我依然在努力學習,就像Harry Korman那樣,他們把焦點解決用得出神入化,他們能夠非常細膩入微地跟隨來訪者。這部分我仍然想要學更多。對我們來說最難的部分是,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我們是喜歡成為專家的。來訪者來找諮詢師或者治療師的時候,來訪者也會說你是專家,你應該給我們更多,你不能夠只提問題。所以我們找到了另外一種新的討論的方式,我們是一個提問的專家,去尋找你的目標,而你是你自己生活的專家,我們需要說一些類似於“我們雙方都是專家”的話。否則來訪者就會認為,來見你是沒有用的。所以現在對我自己來說,我最希望的就是,讓我自己在使用焦點解決的時候,能夠進入一個不那麼專家的角色。對我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部分,就是如何更多的信任來訪者,讓來訪者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微觀分析,合作,對話,對我來說仍然是不容易的,我還在學習。如何讓來訪者說更多,想更多,不要過多的使用我,讓來訪者在諮詢當中自己做更多的工作。但對我來說,我們是喜歡當專家的,這種思維繫統依然對我有影響。也許是文化的問題,也許是我自己的問題,我不知道。我看到很多焦點解決的學習者,在這個部分依然是在掙扎。這個部分我是非常感興趣的。


另一個部分就是關於奇蹟。對我來說也是有些難的,也許這是個人的問題。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學習這個部分是不容易的。奇蹟問句學起來並不容易,評量問句,重新建構,讚美,相對來說更好學一些。我希望我能夠把焦點解決學得越來越好。

問:如果在你和Insoo相處的故事當中,有一個是我們還沒有聽到,但是對你和你的教學有很大影響的,那會是什麼呢?

許維素老師:Insoo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當她來我們這裡開工作坊的時候,她問學員們,“你們對這次工作坊最大的期待是什麼?”學員說:“我們就是來看大師啊!”Insoo說,“好的,下一個。你來這次工作坊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就是來看大師啊。”在第三個,第四個人說了同樣的話之後。Insoo老師說:“你們已經看見我了,你們現在可以回家了。或者,你們對於這次工作坊還有其他的目標嗎?”然後,我們才開始說一些別的。我就想:哇,她給我們示範瞭如何不要當一個專家。我曾問她,有很多其他的流派真的不贊同焦點解決,要如何應對呢?她說,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我們不在意別人。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問:最後你帶給我們的本週挑戰是什麼呢?

許維素老師:我曾經拜訪了Insoo和Steve老師的墓地。我看到她的墓碑上寫著“相信奇蹟”。看到那行字的時候,我深受感動。因為我並不相信奇蹟。就像我前面說的,我並不能把奇蹟問句用得很好。所以本週挑戰是,我邀請大家練習相信奇蹟。因為對我來說,我依然需要練習去相信奇蹟。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注:圖片來自上述音頻網址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焦點五問(4.0)

SFBT幫我打開的腦洞
——同時性、可能性

最喜歡的SFBT氣質
——幽默一點,人生不值得


最喜歡的SFBT態度
——去看每個人的好處、難處與

無論成功與否的努力

這是我心中的“慈悲”


學習SFBT之後最大的改變
——中和了我的刻薄和攻擊性


最迷戀的SFBT技術
——即興創作+微觀分析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Simply Focus Podcast 節目採訪許維素教授 |(翻譯版)


作者小傳

李菁同學,曾學了些土木工程但不知所云,曾學了些房地產基本都還給教授們了;考了心理諮詢師、物業管理師、英文導遊證書,然後證書考試被政府取消了;在中科院心理所學的EAP博士遠程班,不用估計也是學不完了……

當然咱也可以看看正面:我體驗過政府、企業和NGO的管理工作,我偶遇馬春樹老師的美國催眠促進學院(HMI)催眠師課程,並因馬春樹老師的大力推薦學習了許維素老師的焦點解決課程,如今仍持續參加著許維素老師的網絡督導。
在這裡記錄運用焦點解決的故事和自己的學習與思考,與你分享,同時也是督促自己進步。
在喜馬拉雅上我還有自己的小電臺“菁菁姑娘的閒聊小站”。若蒙一聽,不勝欣喜。
期待在這裡或者在電臺裡和各位喜歡焦點解決的朋友們交流。

來源:閒聊焦點解決(ID:mysfb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