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僅1500萬新生嬰兒,為何國人不愛生了?

“兒孫繞膝”這樣美好的願望,是中國人傳統家庭觀念中的努力的目標。那時候的社會,無論是高官大臣,還是平頭百姓,都是可勁兒的生,自然更容易出現

“三代同堂”乃至“四世同堂”的佳話。但計劃生育的國策實施之後,許多父母都處在“想生卻不能生”的尷尬境地。現在好不容易等到國家二胎政策開放,但生育的大環境依然不容樂觀。

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只有1500萬新生嬰兒

明面上國家對合法夫妻生育二胎的限制已經放寬了,也有一部分的夫妻借這個機會趕忙生了二胎,但這些放在整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上根本翻不起一點波浪。

據計生委發佈的數據顯示,18年全年國內的新生人口僅1523萬人次,相較於17年還少了200萬人次。也就是說,不僅沒有達到促進合法夫妻多生育的目標,反而每年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少。這些現象的背後,到底是計生部門宣傳不到位,還是大多數夫妻對“少生優生”生育原則的堅持?

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僅1500萬新生嬰兒,為何國人不愛生了?

難道是國人不愛生了?網友的話真相了!

1. 年輕夫妻忙於工作,老人忙於享受退休生活

現在的小年輕工作和家庭壓力都很大,往往結個婚就被“房子、車子、彩禮”三件套掏空了家底兒。好不容易婚後經濟條件有所改善,辛苦工作幾年,忙裡偷閒“抽空”養上一個孩子也就夠了,競爭激烈的職場戰爭根本不允許他們有時間再去籌劃“第二胎”。

以前,老人們還經常為了孃家帶娃還是公婆帶娃的事情整個有來有回。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對帶小孫孫的興趣大減,更樂意把每天的時間放在享受退休的生活上面。畢竟,剛退休年紀已經不小了,老胳膊老腿兒的帶孩子沒兩天就把自己累夠嗆,還不如自己每天溜溜鳥、釣釣魚,樂得清閒。

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僅1500萬新生嬰兒,為何國人不愛生了?

2:養孩子不只是到18歲

以前家裡面孩子多,往往自己養不起還要狠下心來選出個孩子送給人家,養得起的基本上成年之後也就自己成家立業了。那時候的小夥子,就算讀書不過關,到了那個年紀也可以出去打工掙錢,或者做點兒沒技術要求的小生意。但現在,養育孩子變成了一個社會性的難題。

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想要以後步入社會找個隨隨便便的工作,怎麼不得本科學歷起步,家裡條件好外加孩子爭氣的再讀個碩士、博士,更有甚者博士讀完還要出國留學再鍍一層金,就這將近二十年的教育事業的投資基本上能掏空家裡面一半老本。更不用說,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的這段時期,奶粉錢、尿布錢,再加上各種樣式的學前班和幼兒園,這些費用直接導致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比生孩子之前降個大臺階。

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僅1500萬新生嬰兒,為何國人不愛生了?

3:夫妻觀念更新,不用子女養老

之所以老一輩人生那麼多孩子,最初的目的也只不過是為了“老有所依”罷了。但現在隨著國家各種養老退休等各種政策的施行,很多老年人往往就可以靠著退休金和養老保險就可以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而現代年輕人的眼光更加長遠,只要現在自己掙夠了錢,到時候哪怕沒有子女養老,自己也可以憑著自己的積蓄和社會福利過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與其現在生個二胎預備以後給自己養老,不如養好一個孩子。

出生率三年連降,一年僅1500萬新生嬰兒,為何國人不愛生了?

今日互動:關於新生兒出生率的話題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