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美文欣賞」陳魯民:聽秋

一年四季,我最愛秋天,氣候宜人,天高雲淡,瓜果飄香,滿目金黃,令人心曠神怡。同時,秋天也是最適宜“聽”的季節。一入秋,天氣漸涼,秋風陣陣,秋雨纏綿,秋蟲呢喃,秋鳥鳴叫,秋葉飄零,秋聲四起,交織在一起,就像一支巨大的管絃樂隊,奏響一曲悅耳動人的秋天交響樂。

秋風無疑是樂隊的“首席小提琴”。秋風一起,天下萬物便紛紛告別盛夏,進入秋天。秋風蕭瑟,早晚時略有寒意,多愁善感的人就會想到人生之秋,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即便剛烈英武如秋瑾,也不禁脫口而出“秋風秋雨愁煞人”。也有人見秋風會想起美味,生出思鄉之情。晉人張翰本在洛陽為官,但“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成就一段佳話,也為中國詩學貢獻了一個“蓴鱸之思”典故。

秋雨是樂隊的大提琴,如泣如訴,動人心絃,又纏纏綿綿,一下起來就沒個頭。夜裡躺在床上,聽那淅淅瀝瀝的秋雨,輕輕地掠過屋簷窗欞,就不由想起蔡琴的歌,“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絃?”秋天的涼,往往與秋雨有關。民間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秋雨綿綿,不緊不慢地下,把天氣下冷了,把人的心緒也下涼了,故而古人有“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之說。的確,秋雨易使人產生悲涼愁苦之意:“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秋蟲是樂隊的長笛,嗚嗚咽咽,時有時無。天氣轉涼,辛苦一個夏天的“音樂家”們也紛紛息聲,被形容成“噤若寒蟬”。秋蟲們開始粉墨登場,輪番上陣,白天是蟈蟈,夜裡是蛐蛐、紡織娘,它們低吟長鳴,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連鄧麗君也喜歡“聆聽那秋蟲,它輕輕在呢喃”。徐志摩則詩興大發:“秋蟲,你為什麼來?人間早不是舊時候的清閒;這膏草,這白露……”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乃人生至樂。

秋讀是樂隊的圓號,響亮圓潤而不刺耳。秋天宜於讀書。誠如清人漲潮所言:“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當然,也有不求上進的讀書人唱反調:“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箱待明年。”公允而論,夏天的汗流浹背,冬天的寒冷刺骨,春天的昏昏欲睡,肯定會影響讀書的情緒與效果的。只有秋日不同,涼風習習,心曠神怡,捧書一卷,或經或史或閒書,讀得痴迷,好不愜意。

秋葉則是樂隊的定音鼓,平時不顯山露水,卻無法忽略,發聲則一鳴驚人。一葉知秋,一片小小落葉便宣佈了秋天的到來,不露聲色卻威風霸道。或曰落葉輕如羽毛,又多在夜間飄落,哪有聲音?的確,早晨起來看見滿地金黃,卻似乎無聲無息。聽秋葉飄落要用心去聽,粗心大意的人聽不到,心不在焉的人聽不到,利慾薰心的人也聽不到。只有那些清心寡慾,心靜如水的人,才有這個耳福。杜工部聽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歐陽修聽到了:“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司空曙聽到了:“霜景催危葉,今朝半樹空。”賈島聽到了:“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他們都是有慧根的人,著實令人羨豔。

此外,還有秋天南飛的候鳥,呼老喚幼,遙相呼應;秋天的江河大潮,奔湧呼嘯,聲震天地;秋天的遊人,登高望遠,吟詩唱和……美好的秋天就這樣撲面而來。有情趣者,不妨靜靜地側耳聆聽,領略大自然的美妙,享受秋高氣爽的愜意,唱一曲新的秋聲賦。


新課標,新高考,更加強調語文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能力的高下,決定著學生語文的成敗!沒有閱讀量的積累,怎能打開語文世界的大門?得語文者,得天下!

微信公眾平臺“閱讀行動”,一個無廣告、無讚賞、不盈利的公眾號,一心一意發美文,盡心盡力推閱讀,是全國五萬讀者的最愛,是初高中學生的移動課外讀物。

微信搜索“閱讀行動”,即可免費關注!每天一篇好文章,趕緊讀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