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

瑞士达沃斯电 — 许多老板都希望机器能尽快取代你的岗位,但他们永远也不会公开承认。

我之所以清楚这一点,是因为过去一周里,我一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年会上与各企业高管交流。我发现他们对自动化相关问题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是谁。

在公众场合,许多高管显得苦恼不已,担心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会给劳动者带来不利影响。他们参与专题讨论,探讨怎样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打造“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达沃斯的专用术语,指的是企业采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进程),还表示要为那些因自动化而失业的工人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在私人场合,这些高管的言论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在与许多咨询及科技公司领导人会面时(达沃斯长廊[Davos Promenade]上开满了这些公司的快闪店),他们会说:自己的公司正在加快实现自动化,力争保持领先地位,而很少会顾及自动化对员工造成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高管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试图打造高效低耗、基于数字以及高度自动化的业务。他们渴望自动化能带来丰厚利润,并把人工智能视为增加自己银行存款的法宝。或许他们可以裁减掉数以千计的员工,把人数精简到区区几十人。

总部位于印度的印孚瑟斯(Infosys)是一家帮助其它公司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兼咨询公司,其总裁莫希特·乔希(Mohit Joshi)表示:“人们的野心很大。一开始他们只是小打小闹,期望能减少 5% 到 10% 的劳动力。但现在他们想的是:‘为什么不把人员裁撤到原来的 1% 呢?’”

很少会有美国高管承认自己想摆脱人类员工,因为在这个不平等的时代,裁员是个禁忌话题。所以,他们想出了一长串新词儿和委婉语来掩饰自己的动机。工人并没有被机器取代,而是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公司也没有解雇员工,而只是在“经历数字化的变革”。

德勤会计事务所(Deloitte)2017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53% 的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机器来完成原本由人类完成的任务。到了明年,这一数字预计会上升到 72%。

企业精英对人工智能的痴迷,使得专攻“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 RPA)的公司获利丰厚。据印孚瑟斯公司称,其数字部门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3%。IBM 的“认知计算”部门使用人工智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现已成为该公司第二大部门,上个季度营收达到了 55 亿美元。据瑞银投资银行(UBS)预测,到了明年,人工智能行业的价值可能高达 1800 亿美元。

著有《AI·未来》(AI Superpowers)一书的李开复也长期担任科技公司高管。据他预测,人工智能将在未来 15 年内削减全球 40% 的工作岗位。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席执行官要面临来自股东和董事会的巨大压力,后者要求他们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所以加快自动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

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位于密尔沃基的办公室。其董事长曾表示,他计划在 5 至 10 年内用机器人取代公司 80% 的员工。图片版权:Lauren Justic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李开复表示:“他们总会说,股价并不是全部。但最后一旦搞砸了,你就丢了饭碗。”

有的专家则预测,人工智能创造的工作岗位会比它消灭的要多。他们指出,自动化导致的失业可能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一些自动化技术还能帮助工人提高生产力,让他们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单调重复的活计。

但当前,左翼政党提倡进步,右派人士则推行民族主义,各国政治动荡、反精英主义盛行,所以不难想见,所有这些与自动化相关的变革都在公众视野之外悄然进行。本周在达沃斯,几位高管拒绝透露他们使用自动化技术后节约了多少成本。也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员工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技术服务公司高知特(Cognizant)未来工作中心主任本·普林(Ben Pring)表示:“这真是让人左右为难。”他说,“一方面”,以营利为目标的高管“绝对希望尽可能实现自动化。但在另一方面,他们担心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

相比于美国一些商业领袖只在私人场合发表他们对自动化的真实看法,亚洲的高管通常都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中国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的董事长郭台铭曾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 5 至 10 年内用机器人取代 80% 的员工。中国电商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也在去年一次商会上表示:“希望我的公司有一天能 100% 实现自动化”

许多公司高管都指出,因自动化被淘汰的员工可以“重新掌握”一门技能,转岗从事其它工作。他们会举出埃森哲(Accenture)的例子,这家公司自称在 2017 年重新安置了 1.7 万名后勤部门员工,培训他们去其它部门再就业,因此没有一人因自动化而失业。去年,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一封致股东信中表示,有1.6 万名在亚马逊仓库工作的员工接受了护理、飞机修理等高需求领域的培训,且公司为其承担了 95% 的费用。

但这些培训项目可能只是例外,恰恰证明了工人会因自动化而失业的普遍规律。员工学习新技能转岗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乐观人士经常提及的一个例子,说肯塔基的一小批煤矿工人经过培训后当上了计算机程序员。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类似的做法可以得到大规模推广。世界经济论坛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未来 10 年内可能被自动化彻底取代的 137 万名工人中,只有四分之一能够通过私营企业的再培训项目获益。而剩下的人大都不得不自力更生,或者依靠政府援助了。

在达沃斯,高管们喜欢把自动化描述成不可控的自然现象,就好比飓风或热浪一样。他们声称,如果公司不尽快实现自动化,他们的竞争对手就会抢先一步。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高级合伙人凯蒂·乔治(Katy George)表示:“他们不这样做的话就会受到打击。”

但实现自动化是一种选择。诚然,股东的呼声会让高管愈发难以做出抉择,但这毕竟还是一种选择。尽管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员工失业不可避免,这些高管仍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益分配,比如是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收益还给工人,还是把它们揣进自己和股东的腰包。

达沃斯精英做出的选择,加之敦促他们为工人着想、而非为自己谋利的压力,将决定人工智能是被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还是用来制造痛苦。

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计划(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主任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说:“我们面临的选择不在于自动化还是非自动化,而在于是利用科技创造共同繁荣,还是让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