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後,發現哪些配置是雞肋?

歡樂小年青兒啊


車最有用和配置包括倒車影像(新老司機都實用)、後視鏡電動摺疊(窄路上錯車時要去掰後視鏡時很方便)、胎壓監測(安全第一)、上坡輔助(對新手手動檔很有用)、ESP(安全),其它配置都是雞肋。

可有可無的配置有哪些:

1、天窗,天窗是一個讓人充滿幻想的東西,尤其是全景天窗,在宣傳時都走情懷路線,跟房地產廣告一樣一樣的,特別對於新手來說充滿著誘惑。除了剛提車的新鮮感外,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好久都沒動過天窗了,甚至都忘了自己的車還有天窗。

2、巡航,巡航聽起來高大上,除了跑高速以外,平時沒啥用,就算用也不會用得太久,畢竟油門踩在自己的腳下才更有安全感。

3、導航,這個幾乎沒什麼爭議,自從有了智能手機,現在還有幾個人用車載導航。

4、全景影像,個人感覺這個配置更適合大型貨車,畢竟很多事故都是在視覺盲區發生的,對家用車來說,或許對新手有用。在使用全景影像時因為要盯著屏幕看,通過速度明顯比肉眼直觀觀察來得慢,而且會產生依賴。

5、自動啟停,現在很多車上它都有這個功能。它的功能在車子停車之後呢,這個功能的設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省油。但頻繁的熄火和啟動,會增加意外情況發生的概率,比如打不著火,如果堵車的話,啟停更是頻繁,儘管電瓶是針對自動啟停優化設計過的,但要說絕對無害,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打火時的強電流擺在那。

6、換檔撥片,換檔撥片就是為了節省換檔時間,讓手不用離開方向盤,如果是比賽的話,確實用處很大,對於家用車來說,完全是多餘。當然也不能說它完全無用,就相當於多了個快捷方式,不是畢要配置。

7、座椅加熱,冬天確實冷,但這個功能就沒用過,如果冷到確實需要加熱時,開了空調誰還去開座椅加熱。

8、方向盤電動調節,一般車都是自己開,這個功能使用的頻率可想而知,對於如此少的使用頻率,沒必要上電動。

9、大燈清洗,正常情況下,車身髒到你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大燈也不會髒,除非經常跑沙地。

除了這些雞肋配置外,真皮座椅氛圍等裝飾因素就看個人喜好了。

很多配置商家吹得很高大上,提新車時感覺很新鮮,但開上一段時間後很多配置都會成為擺設,甚至開到報廢也用不上幾次,如果預算有限,除了必要的配置外,其它都可以拋開。



負1樓


1.最坑人的就是自動啟停,這項功能是我見過最雞肋,說是為了省油,一啟一停說不上來的費油,關鍵是費勁麻煩,尤其是在堵車的時候那是說不出來的噁心

2.全景天窗,買的時候感覺挺好,想看個風景浪漫,結果扯犢子,哪有空?平常都不開,一開車裡總是灰塵,除了敞亮點沒啥用。朋友的天窗排水口都堵上了,修一次還挺貴,感覺還不安全。

3.車燈清洗,感覺沒啥用。

感覺就這三樣最沒啥用的,其他的各有各的愛好吧,也幾個感覺挺沒用,等各位來補充吧


坊言塵敘


最後發現,最不實用的是天窗!

(1)對於駕駛員來說,開車看藍天幾乎全部是透過前風擋玻璃,仰望藍天和星空的功能就弱化啦!

(2)不管是前開縫還是後開縫,在行車中都有風噪,對於不吸菸的人來說,開啟天窗的意義不大!


煙臺恆恩冷暖室內氣候


1.車載DV

老實講,中控臺上有一個和平板電腦一樣大的屏幕,多提氣啊。長途旅行時副駕座的人實在是無聊啊,放張DVD看個片解解悶吧……什麼?行車中不能觀看DVD? 沒錯,很多廠家以行車中觀看DVD會使駕駛員分心為由將車輛行駛時的DVD功能屏蔽……好吧,那就把車停下來看唄。可是你確定車上的蓄電池能順利撐完一部 大片麼。當然了,如果你捨得油錢,捨得讓發動機積碳的話,點著火怠速去看DVD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用平板去看呢?

2.換擋撥片

這個配置不能說完全無用:“快看,我的車多運動,有換擋撥片誒……”嗯,腦補一下美好的畫面……正經來說,即便手自一體變速箱又有多少人會去手動撥檔杆呢, 那麼我相信這個換擋撥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年用到的次數是可以用手指數過來的。其實,老老實實用D擋沒什麼問題,至少說明這是一個“自動”變速箱

3.後視鏡加熱

先讓我來說說這項功能作用——在雨雪天氣時通過電加熱使後視鏡面上的霧氣或積雪消散,達到清晰視野的目的。OK,現在吐槽開始——積雪在行車時能積在鏡面上嗎?下暴雨時靠那點熱量能讓水汽蒸發嗎?車窗已經模糊到什麼都看不見,後視鏡再清晰又有什麼意義……抱歉,我又失態了……對了還有,後視鏡加熱一般是和後風擋玻璃加熱聯動的,所以用完千萬別忘關了。

4. 大燈清洗

來來來,小夥伴們的車上有這項配置的舉手,告訴小編你們一年能用幾次……什麼?你都忘了車上還有這麼個功能……這絕對不是段子,這是小編和很多車主們交流過的真事。除了那麼個把個越野分子,誰整天沒事把車往泥裡開?你平時要連車都懶得去洗,你會去天天噴水洗大燈?別開玩笑了!小編敢說這項功能在大部分人的車裡就是吃灰的份兒。

5.桃木內飾

目前桃木紋內飾成了中國車市上營造豪華型、高檔化的一個泛泛的說法,各主流車廠都在向消費者渲染“胡桃木飾”就等同於“豪華型”的非理性汽車消費誤區。在其用於品牌車促銷的說明書或廣告中,有意無意地將進口車或是國產車的仿桃木內飾、桃木紋內飾,採用打擦邊球的方式來矇蔽消費者,混淆視聽,省略說成是“桃木紋內飾”。原本只有在高級豪華轎車上才會出現的胡桃木內飾,在十幾萬至幾萬元的經濟型轎車上都成了所謂的標準配備,可憐的胡桃木有了被“惡俗”化的傾向。而低檔車的內飾無一例外地採用織物和工程塑料,雖然質量和手感很好,但絕對不會超越車輛的級別。這些仿桃木內飾質量低下,有的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會開膠、斷裂,在駕駛室中極為難看。


玩車總動員


我來說說這種然並卵的配置。本人南方地區。

限定一個範圍20萬以內經濟型轎車和SUV。

1.真皮座椅:夏天熱,燙屁股,冬天冷,涼腚。即使不這樣,多數車主還整一座套保護好留給下任車主。

除了方便打理和逼格高點。個人不覺得有什麼多大用處。

2.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這功能針對北方有用處,對於南方,基本使用頻率為個位數。存在意義就是我是高配,我有這配置。

3.城市suv的四驅:除了多了一套配置,貴了1萬多塊錢,平時油耗高點,基本就是個然並卵的配置。99%的鋪裝路面,在城市裡就是個代步車。偶爾用來騎一下馬路牙子。別逼逼你要拿這車去看山和大海。城市SUV從設計來說就不是讓你去越野的。除了北方地區的冰雪路面或者沙石路面,估計南方地區它的裝飾作用更大。

4.大燈清洗。估計很多車主,這車開到賣了都不知道有這功能,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泥濘路況或者冰雪天氣有點用,關鍵還非常費雨刮水,估計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了逼格吧。(真實事件,朋友11年的A6 3.0有這功能,賣車了都不知道怎麼啟用。)

延伸開來扒扒那些該有而沒有的:

1.安全氣囊。部分車沒有或者只有主副氣囊。

2.Esp 部分車沒有。經濟型低配基本沒有。

3.行車記錄儀:多數車沒有。

4.胎壓監測:部分車沒有。

5.倒車雷達及影像。經濟型車及多數車型低配沒有。

而以上5類,反倒是在日常用車行車所必須的,同時關係到駕乘人員生命的配置。對於經濟型車輛及低配,可是它反倒沒有。

我是咚咚鏘的車視界,資深汽車行業從業者,專注於用戶買車、用車、二手車話題。關注我!幫你解決更多二手車問題!


咚咚鏘的車視界


面對汽車越來越多,越來越花銷的配置。這些配置真的實用嗎?光說不算,汽車數據分析,一下兩圖,一看便心中有數。


懂車的阿凡提


排第一的必須是自動啟停。

如果是紅綠燈比較多,車又很少的地區,這功能還有點用。

第二就是車載導航了。

不是因為太差,是因為手機太強大。

第三是感應尾門。

主要是成功率太低。

第四車載冰箱。

遍地商店。

第五後排液晶屏。

如果不怕吐就看唄。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很多配置一定要自己親身試過才知道有沒有用,好不好用。各品牌對同一功能的實現方法不同,導致效果完全不同。

比如座椅通風,沃爾沃是往裡吸的,所以直觀感受很差。自動大燈,有的品牌調得靈敏度恰到好處,有的是下了地庫車都快停好了大燈才亮。所以不能籠統地說某一項配置沒用,而是看哪個品牌的某一項配置最理解司乘人員的意圖。

曾經我以為寶馬的手勢控制完全是雞肋,99%是噱頭,實際使用起來發現效果非常好,變成了一個使用率非常高的配置。

曾經以為抬頭顯示聽起來好高大上啊,必須搞一個,結果發現由於視線要頻繁地在遠、近距離之間切換,導致眼睛要不停地變焦,弄得眼睛很累。

一直想擁有但沒機會體驗的後輪轉向功能不知道怎麼樣,低速反向轉沒什麼意思,主要想體驗高速同向轉。

激光大燈也想體驗一下。


劉龍龍0605


買車時就想來個最頂配的配置,要啥有啥,恨不得把整個飛機裝進去,買完後才發現好多配置一年都沒有使用過一次,花了那麼多錢選裝的配置用不到,是不是很冤枉,今天我們就總結下哪些配置是不經常用的

一:大燈清洗功能

這個功能最早是在德國汽車上推廣應用,因為那邊氣候寒冷,車燈上經常會粘有雪水或者結冰,為了免除車主經常下車擦燈的尷尬,特退出了大燈清洗這一功能,但是在我們國家這個功能真的一年用不了幾次,南方就不說了,北方用到的也少

第二:定速巡航

定速巡航不能說一點用處沒有,跑高速還是有不少車主經常會用到的,這個功能目前大部分車上都有選裝,但是也有一大部分人經常不用的,反正我開車上高速也很少用定速巡航,還是喜歡自由駕駛

第三;自動啟停

如果是在擁擠的城市開車,自動啟動確實能做到節油的效果,但是這個功能一定要學會如何使用,遇到積水的路面,一定要把啟停功能給關掉,否則就跟泡水停車二次發動一樣道理了,這樣保險公司是不予理賠的,作用一般,大部分人一開始感覺稀奇經常用,長期用下來就感覺那麼回事,每次停車等紅燈,一踩油門重新啟動車子的瞬間感覺不爽,就直接關掉了

第四:原廠導航

有多少人開車用的是汽車導航,又有多少人開車用的是手機,由於汽車導航後期更新麻煩,更新慢等原因,原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手機導航,所以這個功能利用率太低了

第五:車載冰箱

炎熱的夏季,坐在後配,翹著二郎腿,打開扶手箱,拿出一瓶冰鎮啤酒,飲上一口,是不是很爽,呵呵,這個都是電視上的廣告而已,真正用到的還是比較少,不過能在炎熱的夏季搞到一瓶冰涼的飲料也是不錯的,只能說這個配置中規中矩吧,原車有就有,沒有也沒有必要再安裝一個

第六:座椅記憶

一般都是經常一個人開一輛車,偶爾換一個人也就動幾下電動調節開關就行,這沒有必要這麼麻煩再整個座椅記憶功能,再說了,夏天冬天穿的厚了薄了座椅也要微調的,只能說沒用,浪費錢

第七:抬頭顯示

也就動動眼皮的事,有必要再弄個前擋風顯示嗎,有的廠家設計的太亮,刺眼,車主都直接關掉了,只能說這個功能沒啥大用處,裝逼是可以拿出來的

第八:真皮座椅

霸道2700裡的絲絨座椅我覺得是做過最舒服的,摸上去手感滑滑的,只不過檔次低了而已,真皮座椅冬天涼夏天悶熱不透氣,更甚者,買了車在真皮座椅的基礎上又套了座套,何必呢、

第九:方向盤加熱

冬天打開熱風,應該也就兩三分鐘的事吧,整個車內就暖和起來了,方向盤加熱還有必要開嗎,多一個功能壞了維修成本就高出不少

第十:自動泊車

這個功能需要有一定技術把車提前停到一定的位置,再說,這個功能剛實行幾年,技術也不算成熟,老司機還是相信自己的技術,即使有這個功能,又有多少司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過

第十一:雙驅空調

不知道設計師是怎麼想的,汽車空間就那麼大,難道一個開熱風一個開冷風嗎,難道主駕駛跟副駕駛是兩個單間嗎

第十二:換擋撥片

別說換擋撥片,就是手自一體的手動模式又有幾個人用過,所以這個功能就是一個擺設

上面說了這麼多,也不是所有的都是雞肋,都沒有一點用處,既然設計師給設計出來了,多少還是有點用處的,但是買車花的是我們自己的錢,所以我們要從實用的角度來考慮買車,不要盲目的追求頂配,買回來讓功能部件生鏽發黴,多一個功能以後維修就多一樣成本


玩轉平行進口車


個人認為買車這些配置基本也沒有,或者是用到的機會不多。

第一,天窗,好多人買車的時候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買帶天窗的車型,其實個人認為天窗真的沒有什麼作用的,好多人的天窗用到的次數很少吧。但是不能說天窗沒有,天窗還是有作用的,但是這個東西可有可無,沒有聽天窗的車和有天窗的車區別不是特別大,天窗在車的配置裡面最沒有作用了,另外天窗如果有事故車,維修起來比較麻煩,維修不好容易造成漏水等問題。



第二,車主載導航,車載導航用處不是特別大,但是導航往往和中控大屏在一起,其實中控大屏作用非常大的,倒車的時候至少有倒車影像。但是車載導航需要定期升級,有時候車載導航也不中,現在手機導航隨時更新,所以說手機導航更新快,導航準確,已經能替代


車載導航的。

第三,定速巡航,定時巡航其中作用也不是特別的大,好多人也沒有用過幾次,也不知道怎麼用。其實定速巡航的作用被大家高估了,開啟定損巡航以後,如果踩離合,踩剎車,踩油門,按壓定速巡航按鈕都可以退出定速巡航模式的。定速巡航可能只能在高速上用到,但是高速雖然好跑,但是定速巡航不了多少公里,各種路況用的起來不怎麼好,如果車少還可以,如果車多根本不能用定速巡航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認為最不實用的三種配置,可有可無,大家有認同這樣的回答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暢談汽車的螞蟻


我覺得全景天窗這個功能非常雞肋。雖然全景天窗可以使車內增加光線、調節溫度,但其也有顯而易見的三大缺點:

一、造價相對昂貴,一般存在於中高配款車上,比沒天窗的車型貴了近1萬元;二、增加異響與漏水的風險,經過長期風吹日曬,全景天窗的膠條會硬化,不及時更換的話會有異響,有些車主出門時喜歡打開天窗,停好車後忘記關天窗,遇到下雨天,會給車內造成漏雨,一旦損壞還會增加維修費用。

三、真正用到的次數少,夏天大太陽肯定不會開,下雨天更不用說,仔細算下來,車主一年也用不了幾次全景天窗,而且有些車主新鮮勁一過,甚至會忘記還有全景天窗,久而久之全景天窗成為一個裝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