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萬丈高樓平地起丨改革開放四十年出發地⑧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老浦東有首民謠唱道。

翻開一本上海浦東三十年前的舊地圖,很難不注意到一條“爛泥渡路”。不僅因為路名起得不拘一格,更重要的是,這是陸家嘴地區靠黃浦江最近的南北向主幹道路。

陆家嘴:万丈高楼平地起丨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发地⑧

區區幾個字,似乎也言盡了昔日浦東的落魄與狼狽。

這條由卵碎石鋪築的“彈格子路”,大約四五米寬,身處破爛的廠房和簡陋的棚戶區,一到雨天,水漫泥路。也難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一度是八九十年代老上海人的共識。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浦東開發開放之後,當初的“爛泥渡路”已拓寬變身成平坦光潔的柏油大馬路,並悄然更名為“銀城中路”,置身於這座城市內最為寸土寸金的核心區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路的東側巍然屹立著金茂大廈、上海中心等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西側臨江位置則坐落著湯臣一品、中糧海景1號等一線江景豪宅。

“爛泥渡路”的吐氣揚眉,也見證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平地高樓起,看盡了浦東開放從無到有的風雲變幻。

“我們感謝鄧小平選擇了浦東。”

“我們感謝鄧小平選擇了浦東。”6月26日下午的新錦江大酒店會議廳,原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趙啟正在“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的主題論壇上感慨道。

新錦江大酒店的42層旋轉餐廳,多年前曾是上海市中心的制高點。1991年大年初四的上午,鄧小平也是在此俯瞰上海全景,並聽取浦東開發專題彙報。

據在場人士回憶,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向小平同志彙報時說,浦東開發的戰略是“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工業聯動”這16個字。小平同志聽後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後,但現在就要做起。”

總設計師的這番話將陸家嘴的發展推向了更顯眼的位置。要知道,即使在1990年浦東開放發令槍正式打響的時候,對於浦東未來構想仍定位於“建成一個設施配套比較齊全,現代化和外向型的工業基地”。

陆家嘴:万丈高楼平地起丨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发地⑧

於是,一年後的中共十四大報告中就有了這樣的話:“以上海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飛躍。”

作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載區,為何偏偏選中了浦東陸家嘴?

陸家嘴,原是黃浦江流經外灘時,與吳淞江匯合後又折向東面形成的沙嘴,以陸深家族所居而得名。明人陸深是上海縣歷史上第一位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高位的人。

對於陸家嘴的金融貿易定位構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

那一年的10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上海市總體規劃方案》,這是上海城市發展史上第一個經過國家批准的城市總體規劃。在批覆中明確:“當前,特別要注意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浦東地區。”這是中央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提到了浦東建設。其中對於浦東開發的構想包括:在陸家嘴附近將形成新的金融、貿易中心,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延續部分。

1987年,時任上海市長的江澤民向中央提出:“浦東不搞特區搞新區,不搞開發區搞功能區。”於是,在中國首次出現了按功能規劃區域的發展模式,在浦東形成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四大功能開發區。

吸取了過去上海“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教訓,浦東開發以城市的功能分區域,把金融、貿易等放在黃浦江東邊的陸家嘴地區,與昔日金融街外灘一江之隔。把出口加工放在金橋地區,港口吞吐、物流倉儲放在黃浦江入海口的外高橋地區,高科技放在浦東中部的張江地區。

1990年6月,國務院命名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這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區”命名的開發區。

“把陸家嘴地區規劃為金融區很好理解。”曾任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開發辦副主任的沙麟回憶說,“因為與陸家嘴一江之隔的外灘原先就是金融集中地,所以,在陸家嘴發展金融,就與老市區聯成一體,組成一個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上去了,整個城市就活了,資金也有了,這是浦東新區開發建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再者,陸家嘴的區位優勢明顯,因此要充分發揮其級差效應,使開發效益最高。”

和中國其他開發區所不同的是,浦東提出“金融先行”。曾任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的黃奇帆就指出,浦東開放在金融、商業等第三產業上政策很突出,反映了中國的開放由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開放。

從中國產業對外開放發展歷程看,80年代第一個階段是以建立五個經濟特區和開放14個沿海的城市為代表。開放的產業中主要是工業和部分第三產業,但第三產業中的核心領域,如金融、貿易、商業等仍不對外開放。進入90年代,浦東開發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第二階段。

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於制度環境有些更高的要求。經濟學家陳志武就曾指出,製造業和服務業對制度環境有些很不相同的要求。與有形物打交道的製造業對體制、機制的依賴性相對較弱,而與人打交道的服務業對制度環境的依賴性卻很高。服務業所交易的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服務”或“許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因而大大增加。

浦東開發開放所肩負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在第三產業領域有所突破,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新階段。

“如果陸家嘴是經濟戰場,樓宇就是我們的生產車間。”

清晨,一輪紅日從浦東的高樓間悄然躍出,摩肩接踵的白領們自地鐵站魚貫而出,步履匆匆走向一棟棟鱗次節比的摩天大樓,耳邊隱隱傳來黃浦江輪船的汽笛聲,並伴有對岸外灘鐘樓的《東方紅》樂曲。陸家嘴開啟了一天緊張而忙碌的節奏。

陆家嘴:万丈高楼平地起丨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发地⑧

“如果陸家嘴是經濟戰場,樓宇就是我們的生產車間。”陸家嘴金融發展局辦公室副主任何建木表示,要說這裡的每幢摩天大樓都是一條“垂直”的金融街,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他向界面新聞披露了這樣一組最新數字:

目前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範圍之內,已經建成250幢8層以上的高檔寫字樓,投入使用的建築體量是1500萬平方米,面積是浦西外灘全部萬國建築群的10倍以上。

在這片樓宇空間內,總共容納了50萬白領,其中直接從事金融產業相關的是23萬名,這個數字和亞洲另一金融中心香港基本持平。

萬丈高樓平地起。從簡陋的棚戶區到林立的高樓群,建設者將這艱鉅的跨越走得近乎一氣呵成。

“在浦東四個功能開發區裡面,陸家嘴的規劃是最周密的。”趙啟正對界面新聞表示。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談起過往的篳路藍縷,仍目放光芒。

在昔日浦東開發開放的“前線指揮部”——浦東大道141號簡陋的食堂裡,為了提醒所有的浦東干部都要具備國際眼光、國際思維和國際戰略,趙啟正特意找人寫了一條標語——“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而陸家嘴的建設開發也確實是這麼踐行的。

1990年12月,朱鎔基在主持浦東新區總體規劃審議會時計劃,從黃浦江邊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始,打造一個集中國與世界、現在與未來相融合的上海新標誌地區。

“不但是陸家嘴的設計,整個這一帶的設計,要向全世界招標。這條線是跟外灘相對的,大家都知道外灘,你這一條線的設計至少不要比外灘次,要有特點,要號召全世界的建築設計師來投標,這就一下子提高了上海的知名度。”朱鎔基說道。

1992年11月20日,上海國際貿易中心三樓,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會在此舉行。

五個精心製作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地區的規劃模型擺放在中央,世界頂級規劃設計大師們圍著模型而坐,各抒己見。

“各國設計各有特色,坦白講,都比我們自己設計得好。”參加會議的趙啟正回憶說。

最終經過17輪討論修改,歷時兩年時間,完成了陸家嘴中心區域的規劃。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為一個地區規劃進行國際諮詢,產生第一個彙集國際智慧的規劃方案。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中,對於是否在陸家嘴中心位置建造綠地曾產生過極大的分歧。

“陸家嘴四周是建築群,中間建一塊圓形的綠地,讓人和自然融合,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在國際諮詢會上,有外國專家陳述設想時描述道。

有人問:“建中心綠地需要多少土地?”

外國專家回答:要佔地10公頃。這相當於10個足球場的大小。

一時間,會場震動,在場的人有些坐不住了。

最後,浦東建設者在與外方的交流中形成了共識,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不能只有“水泥森林”,沒有綠蔭。

曾有企業家勸過趙啟正,陸家嘴中心區的地價這麼高,在沿江邊的中心位置搞綠地太可惜了。

“從城市的功能考慮,捨得這樣做。”趙啟正認為,城市需要呼吸,需要“肺”,需要綠色。這是現代城市功能的需要,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需要,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需要。

於是在這塊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綠地四周,這個城市在不斷刷新高度。

1993年12月,設計寓意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實現了350米的主體結構封頂。電視塔設計高度為463米,時為亞洲第一。

1999年,構思原型為西安大雁塔,高88層的上海金茂大廈竣工落成,這座八角形外觀如鑽石般精緻的超高層建築,以420米的高度在當時排名世界第三。

2008年,一度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而停工數年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在這個全球低迷的年份也艱難開業,492米的高度時為國內最高樓,也是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

2016年,呈螺旋式上升造型的上海中心大廈正式完工,以632米的高度成為上海“第一高度”,也是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高樓。到達“上海之巔”僅需要55秒,電梯以每秒18米的速度從地下一層向上飛昇,最終抵達119層觀光平臺,可以360度俯瞰整座城市。

陆家嘴:万丈高楼平地起丨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发地⑧

在陸家嘴建設早期,曾有人批評,這裡的高樓造得太多了,空置得厲害,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趙啟正回應道:“在中國,聰明的母親總是把孩子的褲子做得長一點,以備孩子長大了還可以穿。”

而到現在,外界更關注的問題卻是,陸家嘴這片經濟戰場的生產車間會不會很快就不夠用了。

“我們是有‘廠房’的,這個大家不用愁,未來我們也會釋放出更多空間。”何建木表示,這幾年通過不斷盤活土地資源,正在陸續新建一些商辦樓宇,在建規模達到233萬平方米。下一步將對一些原有老地塊進行改造,進行再利用,到2020年大概會有1700多萬平方米的樓宇空間。

入夜時分,下班的人們走在環形天橋上,俯瞰世紀大道車流如虹,仰望高樓直插雲霄。摩天建築群的燈光閃爍,星星點點,如夢如幻。

“你可以感覺到銀子在街道中流淌。”

查閱全球金融界人士關於“金融中心”的論述,無一例外都提及“集聚效應”這一概念。大多數人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命運基本上取決於金融業務與金融機構的空間集聚效應。集聚程度越高,這個地區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勝出的可能性越高。

但趙啟正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曾經長期以計劃經濟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金融機構的集聚效應是不會自發實現的,特別在金融中心建設的起步階段,政府的政策引導與市場培育至關重要。

1995年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遷址浦東陸家嘴,標誌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正式啟動。

“我們送的這些禮物都很有講究。”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趙啟正當時代表浦東向央行上海分行送了一隻打扮得十分可愛的小白羊,寓意就是座“金融行業的領頭羊”。

陆家嘴:万丈高楼平地起丨改革开放四十年出发地⑧

緊接著,9月28日,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在浦東開張營業,它是外資銀行直接參與陸家嘴金融開發的先行者。“我們贈送了一匹紅木雕刻的奔馬錶示祝賀,寓意一馬當先。”趙啟正說道。

12月28日,上海招商局大廈在浦東舉行落成典禮,招商局集團獲贈一個雄鷹木雕,寓意他們有鷹一樣的眼光看中浦東,能像鷹一樣展翅高飛,帶動陸家嘴的功能開發。

1996年8月,中國境內首家外資獨資銀行總行——泰華國際銀行從汕頭遷址浦東,成為第一家在陸家嘴的外資銀行總部,浦東又送上一群大象的紅木雕塑,寓意“萬象更新”。

這些禮物的陸續送出,意味著浦東拉開了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的序幕。

資料顯示,199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及日本富士銀行、三菱銀行、香港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等外資機構接踵而來。

陸家嘴金融城管理局所提供的最新數據是,轄區內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共有835家,外資法人銀行約佔全國的44%,公募基金約佔全國的1/3,金融科技等新興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近6000家落戶陸家嘴。

伴隨著中外金融機構的接踵而來,多家國家級金融要素市場也紛紛落戶浦東。

1997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遷入浦東開業。緊接著上海期貨交易所、房地產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鑽石交易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要素市場也齊聚浦東。據悉,目前陸家嘴共有13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機構。這些交易平臺的建立,初步為上海搭建起了全國性的金融體系,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開始樹立起來。

海外有家媒體因此寫道:“這裡是中國的銀行業中心,是中國的股票市場加速器,在上海,在浦東,你可以感覺到銀子在街道中流淌。”

“自貿區讓創新形成加速度。”

周玲玲是摩根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1號員工,母公司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JP Morgan),資管公司進入中國的設立選址、牌照申請、招兵買馬等一系列重任壓在她的身上。

經過一番奔波,她所在的公司於2016年8月拿到了WOFE(外商獨資企業)牌照,是國內首家外商獨資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在上海自貿區,辦公所在的國金中心36樓能將黃浦江的景緻一覽無遺。

“成立之初還是跑了一些城市的。最終選擇這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陸家嘴存在很強的聚集效應。”摩根資管副總經理周玲玲告訴界面新聞,諸多的同業同行和合作夥伴都在這邊,開展業務將更為便利順暢。

這也是陸家嘴的管理者經常掛在嘴邊的“產業發展生態圈”的概念,一個出色的金融中心應該具有強大完善的專業服務業體系,擁有完整的產業服務鏈。

何建木就此描繪了一番具體的應用場景:“一家企業到陸家嘴來註冊和開辦業務前後,需要很多配套服務,比如做投資風險評估和投資環境調查,要用到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和評級機構;租房需要用到房地產經紀公司;招聘人手要用到人力資源機構;處理糾紛要用到法律仲裁機構等等,這些全球最頂級的公司都已經進駐了陸家嘴。”

2015年4月27日,陸家嘴金融片區正式納入上海自貿區。利用自貿區政策加快創新,全球外資資管機構紛紛選擇陸家嘴作為佈局中國市場的落腳點。

周玲玲也表示,陸家嘴不僅是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客戶與合作伙伴的聚集地,也是中國金融創新的試點地區,這為摩根資產管理結合國際經驗擴展本土業務提供了發展環境。

“2015年9月,先吸引了安本資產到陸家嘴,這是歐洲最大的獨立資產管理機構。那些全球知名的資管巨頭一聽,哇塞安本都來了,也就紛紛過來入駐,形成了‘滾雪球’效應。”何建木興奮地表示,目前,已有39家國際知名資管公司在陸家嘴設立了近50家獨資資產管理類公司。

其中,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機構中,已有8家前來設立了資管類WFOE,這一華麗的名單包括貝萊德、領航、富達、安聯保險、紐銀梅隆、安盛集團、高盛等。

在何建木看來,90年代的時候,陸家嘴更多是依靠國家的優惠政策,後來加入WTO以後,要依靠各個地方自主創新,進入綜合配套改革階段。十八大以來,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需要靠制度創新。

“自貿區讓創新形成加速度。”作為陸家嘴新一代的建設者,何建木表示,制度創新是陸家嘴的靈魂,自貿區來了以後加速了創新的速度,並且依託於此進一步形成加速度。

2018年博鰲論壇,國家領導人的宣告讓金融業迎來新一輪開放的大格局。隨後,上海市政府於7月10日發佈“上海擴大開放100條”,其中的32條金融舉措,則構成了上海以更大力度開放合作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陸家嘴的未來仍將與這兩大關鍵詞緊密相連。

(本文部分歷史資料參考書目:《中國傳奇——浦東開發史》、《浦東奇蹟》、《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