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改“暢享”?流量套餐換湯不換藥

法制晚報2018-10-1012:52:52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王伶玲)隨著在線短視頻、語音聊天等APP的普及,“不限量”套餐曾是電信運營商攬客的“利器”,但由於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不限量套餐一直以來飽受詬病。昨天記者發現,以往的不限量套餐,現在已全部換了“暢享”、“放心用”等名頭,然而內容卻未變。

發現

“不限量”套餐改名 內容卻沒變

昨日,記者分別登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官方網站看到,以前掛在首頁的各種不限量套餐已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聯通“敞開用”、移動“放心用”,以及電信的“大流量”,套餐名稱已完全不同。

不過,詳細閱讀套餐詳情就發現其中的。如中國聯通“敞開用”冰激凌系列“小冰神卡套餐”詳情列表中寫明,月費為99元,國內流量“敞開用”,國內語音300分鐘(超出後0.1元/分鐘),短、彩信0.1元/條。就在套餐詳情列表的下面,還有一段限速說明,顯示“用戶當月國內全部數據總流量達到20GB後,上網速率將降至最高1Mbps”。

再看中國移動“放心用”套餐,用藍色大字標明每月20G流量不限速,但在下面用小一號的字體註明:“超過20G、100G後分別限速1M、128Kbps”。

中國電信“大流量”套餐也標明“達量限速”。不過,還特別補充說明了“降速後繼續使用全國流量,不再額外收取流量費用”。

如此看來,雖然將“不限量”套餐改了名,但仍是“換湯不換藥”,套餐內容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進展

運營商多次被約談

今年以來,相繼有不同地方的消保委、工商等部門對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給予不同程度的提示及批評。

6月7日,工信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明確要求運營商規範宣傳,要求運營商高度重視“不限量”套餐宣傳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工信部還要求企業舉一反三,進一步規範經營行為,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8月,湖南省工商局指出,三大運營商發佈的“流量不限量”廣告對消費者造成嚴重的誤導,屬於虛假廣告。據此,湖南省工商局向三大運營商下發“責令停止發佈違法廣告通知書”。

上月底,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發佈了“二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通告顯示二季度該局受理服務質量熱點問題521件,不限量套餐被限制網速爭議有上升趨勢。對此,該局已規範各基礎運營企業的電信資費營銷行為,聯通、電信、移動已開展自查自糾。

中國移動昨日表示,公司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在大流量資費產品中停止“不限量”傳播,將各類線上線下廣告、自有渠道、營銷活動中含有“不限量”內容的宣傳下線;對已經發布的含有“不限量”內容的宣傳物料進行撤換。所有檔位套餐,均需在廣告畫面中標註“流量暢享,達量降速”提示。

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目前已經沒有不限量套餐。電信客服也稱,不限量套餐更名已經十幾天了。

觀點

改名為了避嫌 消費者警惕是否還有新套路

公益律師朱金元認為,運營商不僅要將規則提前明示,更重要的是不能採用容易引發歧義的措辭誤導消費者。“不限量”的字眼可能會引發衝動消費,從而給消費者造成損失。“運營商各種明顯誇大的套餐水分,確實都應該早點‘擠乾淨’了。”朱金元說,消費者更該警惕在不限量套餐名稱棄用後,會不會還有別的套路出現。

通信專家劉啟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限量套餐名字改一下也是為了避嫌,“不限量套餐就是運營商的一種宣傳噱頭”。

對於套餐仍存在超量後限速門檻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行業組織協同三大運營商一起制定套餐內容及宣傳規範,同時也對限速條款作出統一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