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市人都不願意找農村媳婦?

天天大致


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

小時候在鄉下,父母老是說城裡人都"奸"!去城裡走親戚都吃不飽飯。長大後住在城裡了,才知道:城裡鄉下都有好人,也都有吝嗇鬼。

綜合來說我以為是這樣的:城裡人不佔別人的便宜,也不吃虧。鄉下人不說錢好的不得了,一說錢弟兄倆打爛頭!

這個事最好不要拿城裡鄉里說,就說有些人,大家和平相處多好!城裡人,鄉里人,咋樣?

農村的女孩子還是有不少好的,難的是她的父母親戚,一旦有了城裡認識的人,麻煩事太多了。


咱是老李


觀念不一樣,是最大的麻煩,我認識的人是普通人,他一家是工人父母退休有退休工資,他老婆是農村的打工妹,沒工作,他每月3000多,剛結婚不久,女方沒要財禮,男方全部包完,婚禮過程女方改口費紅包將近3千至4000.兩口子在婆家吃飯,生活費1000元男方還剩2000元,前天買了鞋給女方花了300.又給女方500.零花,還剩1200元,女方說要給老丈人買菸又給了800.女方給自己的姐姐說了,姐姐就打電話給親家說給的太少了,出言不遜,挑撥離間妹妹,妹妹太傻就聽信了姐姐的話,覺得自己有多麼的漂亮,在我們旁觀者看就是一普通人,家是農村的,初中畢業,個子1.48米就在餐館端盤子,和男方一樣,不分上下,我們覺得很般配,女方姐姐就覺得自己妹妹要找有錢人家,可是有錢人家會找你嗎?人家還想找大學生,漂亮的身才高的家庭好的,


健康是福216019320


這個問題擱以前年輕的時候真的不太懂,覺得哪裡都無所謂,可是如今越來越覺得以前老人們講的前車之鑑啊,真的是一個個應驗了。

要說城裡人不願找農村媳婦,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門不當戶不對。以前覺得長輩們常跟我們講,結婚一定要講門當戶對,當時覺得真是老思想,這都什麼年代了,可隨著見得經歷的多了,越來越覺這真的很重要,門當戶對了,兩家人實力相當,就不會有弱的攀附強的,窮的攀附富的一說,這也就預示著夫妻雙方實力相當,給未來共同生活,找到了平衡點,也就不太容易出現婚姻危機。

第二,取了農村媳婦等於娶了全村人。這個可能出現在一部分人身上,就是說,農村媳婦嫁進城裡,本身就是家裡人值得在村裡炫耀的,就像進了鳳凰窩,如此以來,村裡人去城裡有事很容易就想到這個鳳凰,或者要你幫忙辦事,或者去你家住兩天,加上丈人在村裡的面子問題,也不好一口回絕,一來二往,家裡成了賓館。

第三,農村媳婦的個人問題。並不是歧視,二是兩人從小生活的環境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因此產生的生活觀念也是有差異的,一個是容易產生婆媳矛盾,再一個可能因為農村媳婦觀念上的保守,產生夫妻矛盾。

以上只是就問題進行分析,但現實中還是有很多城市小夥取農村媳婦,並且婚姻幸福美滿的,婚姻還是主要在於怎麼經營,只要兩人相愛,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神叨瑞拉


城裡人自認清高,認為跟農村人做親戚會佔他們的便宜,還有些人認為農村人沒素質。其實城裡人跟農村人做親戚,他們看上去比農村人富裕,可城裡人大部分人還是佔農村人的便宜。農副產品城裡人都喜歡,就是有錢也很難買到真正的土特產。

只要親戚關係還可以,不管城裡人去農村,還是農村人去城裡,都會拿出自己家最好的農產品送給城裡親戚。他們雖然大部分人比農村人有錢,也不會無緣無故送錢給農村親戚。農村人沒遇到什麼困難,就是城裡人白送錢也不會要的。

我以前在農村生活時,我是有什麼好的土特產,都會送給城裡的親戚,他們也沒給過我錢。現在我在城裡生活,農村的親戚有什麼好吃的都會送給我,我也沒給過他們錢。他們不管自己來還是我們回去,都拿出很多農產品。有時有親戚朋友來城裡,他們都叫人帶農產品過來。

很多城裡人愁不起農村人是偏見,人的素質好壞,和農村人或城裡人沒多大的關係。城裡農村都有好人,也都有人渣。城裡人跟農村人的差別就是,城裡人看起來光鮮亮麗一點,農村人樸素一點,僅此而已。


彩霞


我家娶了個農村媳婦,真是倒了大黴了!一是素質低。孫子才幾個月,她為了睡懶覺,把手機給孫子玩。她自己愛吃垃圾食品,就不停地給孫子買垃圾食品吃。二是亂花錢。有錢就買衣服鞋子包包,買了用不了幾次就不要了,然後又去買。三是懶,不講衛生。東西到處亂扔,襪子短褲懶得洗,穿了就扔了。從來不做家務,我不在家,她就一家三口下館子吃。這樣的女人只會害子孫後代,家裡看不到希望。


大小姐148298412


以前的農村女孩子確實吃苦耐勞,但是現在不行,農村在那種缺乏禮義下的嬌生慣養特別容易把女孩子教的懶惰驕橫。我們單位新招錄的人員,就那兩個農村女孩事多,幹工作拈輕怕重,斤斤計較,本來單位挺簡單的人際關係,讓她倆給鼓搗的氛圍都變了。整個就是倆事兒媽,新老員工都不願跟她倆共事兒。

她們倆很多行為讓人匪夷所思,對別人的衣著評頭論足,打聽別人家長裡短,笑人無氣人有,說話尖酸刻薄等等吧不勝枚舉,兩個都是結過婚的,和婆家的關係普遍比較僵化,兩人到一起各種埋汰公婆,詬病丈夫的兄弟姐妹。把我原來對農村女孩兒的美好看法全打破了。


蝸角成城


城裡不願農村找媳婦,

不完全是,比如,一個農村女孩讀了大學,她想嫁到城裡很容易,而且還要挑好家庭嫁,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女孩,想嫁城裡就不容易了,(除非嫁城裡家庭不富裕的,人醜的,這是我身邊真實的例子)

不管娶還是嫁,都是來自本身的,你優秀,你嫁娶的人不會太差,不是完全取決於農村人城市人,農村男孩優秀,一樣可以娶城裡女孩,我的一個農村親戚,父母務農,經濟條件不是太好,但是他的成績非常好,考取了北京清華,畢業之後留著北京,娶的是北京女孩,女孩父母都在政府部門上班,這是他個人的努力的結果,農村孩子一樣讀清華,所有不論農村城裡的,都要努力學習好好工作,


紫色的駿馬


我來講講我的理解吧。我老公是我大學學長,並且是我們班的班主任助理,所以他在我們入學前就有了我們班的信息表。我們是工科,女生比較少,七十來個人一共16個女生。他在我們報道前就按照我們的信息表劃出來了城市戶口的女生......我是其中一個,當然這也是我們倆後來在一起以後他告訴我的。他跟我說,他媽媽明確跟他說過不可以找農村的女生。(我公公婆婆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人,老公姥爺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家裡近三代人基本都是吃公糧的)他們認為(當然還是有很多很樸實很優秀的農村人的,只不過以下這些情況相對城市裡幾率大些):1.中國傳統的門當戶對思想造成城市人不願意找農村姑娘,認為生長環境的不同,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造成更多的問題。2.原生家庭的問題。農村姑娘父母大多沒有什麼文化,父母的很多東西也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村姑娘獲得較高學歷的可能性相對要低一些。還有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講究的東西多,比較麻煩。3.農村的媳婦兒往往意味著高彩禮,和重男輕女的思想。像樊勝美那樣的家庭幾率相對大些。娶了農村媳婦兒相當於取了她們一家,壓力大。而且農村父母收的彩禮大多不會給女兒,也不給女兒添嫁妝。而且還有很多農村父母甚至讓男方借錢給彩禮,把女兒嫁過去跟這一起還債。城市裡面女孩兒一般不會要高彩禮而且父母也會給嫁妝,這樣兩個小年輕婚後的生活會幸福很多。像我和我老公的情況大致就是這樣。他們家買房買車裝修我爸媽買傢俱。他們給了9.9萬的彩禮我家給了12萬的嫁妝這些錢我父母都給了我。這樣我們在婚後就有了一定的積蓄,生活的比較安逸。4.農村的父母大多認為照顧孫子輩是男方父母的事,男方父母壓力大。而城市裡父母大多對於孫子外孫等一視同仁,如果是獨生女更是會樂於照顧隔代人。5.城市父母大多都有退休金,這樣子女的贍養壓力相對較小。甚至還會自己出錢幫助小兩口,這對於剛立足於社會的小家庭是很大的幫助。

以上是我總結的五個主要原因,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城市人都這樣想,也並不是農村人都是我總結的這樣,只是這些群體大部分會是這樣子。

再拿我身邊的同事的舉個例子吧。我身邊有兩個女同事吧。一個父母有工作家是市區的獨生女,家裡房子好幾套,車也有兩三輛,人性格也好大大咧咧的。當時給我說的是她結婚的時候女方買傢俱裝修,父母添一倍彩禮給他們,當然她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車子。另一個同事家是農村的,有一個弟弟。她爸不正經掙錢,還經常跟剛工作沒兩年的她要錢,吵起架來讓她還她上大學花的錢。據我所知她農村家裡的房子是她父母借錢蓋的,家裡所有的電器傢俱都是我這個同事買的,這些她才工作一兩年的時候事了,自己根本攢不住錢也無法為自己生活,衣服一看都是很廉價的那種。這就算是我所列舉的情況裡比較典型的兩個例子了吧。


小呼呼呀


實際農村姑娘並不比城市女人差,真正是城市姑娘更危險,更沒人性,八四年,一日夜間我到了通遼,有一農村小夥開一小四輪去了通遼,這車根本沒碰到那姑娘,可這姑娘就是不依不饒,小夥一直說好話央求,最後這姑娘她爸出來了,-問姑娘咋回事,還不錯,老頭跟小夥說你走吧,小夥千恩萬謝走了,這姑娘笑了,說這小夥把我大姐大姐叫的有點不好意思,我見證了整個過程。


相逢是緣8888666


我也是農村人,天津城鄉結合部,我沒感覺農村人和城裡人有多大區別,就說我老爸,83歲了,自己三套樓房,還入戶修理家電,經常是免費服務,有時收個原件錢,平時愛好書法、各種樂器,去年又換一輛四輪老年代步車,老爺子說除了沒牌照和汽車沒區別,開著到處去,我們想看望他都得提前預約,不然見不到人。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特別重視,課外各種學習班報著,村委會對大學生每年都有幾萬元的獎勵,各村都有文化中心,老年人想學什麼都能去學,在我們這城市戶口找對象可就難了,福利待遇都不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