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我们这是到了殡仪馆还是火葬场?

贵州兴义有个笔会。

岳定海一脸兴奋地跟我们说,他从山东文友那里听到个消息:笔会重头戏是殡葬文化。

李淮立刻接上话茬,这个地方是苗族和布依族聚集地区,是不就是给我们展示一下当地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算是说到所有人的心里去了。我的脑子里也瞬间跳出一画面:杀鸡、宰羊、堂祭……

报到那天,受到兴义市文艺界人士的盛情接待。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文联主席杨远康还在我们办理入住手续时就派专人送来了他新出版的科幻长篇《飞天密码》……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是采风启动仪式。我们坐着主人安排的车,到了一个像是企业办公的地方。感觉这里的风水不错,一个地势十分开阔的平地,背后是不甚高、但鳞次栉比的山峦。

采风启动仪式设在一约三层高的楼房里。大厅里不少的陈列柜,柜里盛放着展示公司形象的物品。和过去任何一次采风一样,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快来看,前面陈列柜中一雕琢精美的盒子好好漂亮……邓文国听到我的大呼小叫声赶了过来,一眼就发现了旁边的说明:楠木雕花骨灰盒……轰的一下,一股热血直往脑袋上涌,我们这是到了殡仪馆还是火葬场?

会议室在三楼。看得出主人为我们的到来做了周密的安排:放有个人座牌的的桌子上除了茶水、果盘,还摆有鲜花,甚至还有几封湿巾纸。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杨远康要在一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殡葬行业好好玩把文化

杨远康再次出现,今天他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兴义市方舟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的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彩梅介绍完嘉宾后,杨远康便开始了长篇大论的发言。想到刚进门时看到的骨灰盒,脑子里闪出个念头,听听杨远康究竟会讲些啥。

开会的地方叫兴义市方舟殡葬服务有限公司,始建于2007年。建厂的初衷是兴义市现有的与殡葬有关的设备严重老化,而当时的兴义市政府正受困于资金短缺,便将眼光投向了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会一口应承下来,还在兴义市某水利单位任职的杨远康成了最佳人选。

杨远康,学中文出身,教过书,也做过工程技术人员,接手该殡葬公司时就已经是贵州作协的老会员了,文学作品出了一大把,像散文集《流彩星河》、诗集《弧光》等。在当地人眼里他更多是诗人、作家。

今天的临危受命,大概也是天祝杨远康,他要在企业里好好玩把文化,而且是在一个负责遗体接运、集中治丧、骨灰安葬……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殡葬行业。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正在慷慨激昂发言的杨远康

也许是在文学的领地里驰骋久了;对生与死意义思考多了……在杨远康看来,一个人的死亡决非意味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是另一种生的开始。为此,他在老祖宗那里颇费了些周折: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天降雨四十余天,上帝授意诺亚造出方舟,人类方得以幸存和繁衍。

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跟惠子说,葫芦,可以为水瓢、可以为水缸,可以为渡船。公司选址时,旁边恰有两葫芦山:一立一卧;所以,公司的名字叫方舟。

为父母尽孝是是国人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题,这一切最终都体现在为父母送最后一程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王阳明的"那生凤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被认为不孝呢?"

方舟公司在上山的公路旁安置了24孝的石雕,并收集奇石24孝,置于公墓的百姓宗祠中……

如此一来,埋葬死人的地方变成了福禄山艺术园,生人与死人最后告别的地方叫祈福厅……这里是一个人灵魂的终点,羽化的起点。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怎样死?死后的世界怎样?

杨远康讲得激情飞扬。以我多年高校教学经验看,这是在为方舟公司一群搞殡葬事情的人做品牌推广,希望大家在产生了这方面需求时首先考虑方舟公司……在场的作家们无不唏嘘感叹。

但我相信这里的感慨里面除去没看到当地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遗憾,更多是杨远康的讲话触及到了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死亡!

怎样死?死后的世界怎样?

我也似乎明白了,笔会的真面目和杨远康身份一点一点暴露给我们,该是出于人们对殡葬行业本能的避讳和疏远。

四川方面负责带队的四川省散文联谊会会长张人士讲话带着激动:今天的采风好!过去我们的采风都是写生,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专为写死而来。生与死都是人生的大问题啊。我们平时离死亡太远,贵州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死亡,了解死亡,进而反省我们的生活……

邓文国说,这让他想起庄子在妻子死后,"击鼓而歌"的故事。

二人的对话将我带入了一段遥远的回忆中——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头一次透过不堪的现场近距离感知死亡

幼时,我生活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院里有对夫妻,女的有严重洁癖,家中一切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就连两个孩子的两双手也不例外。大冬天的,在冰冷的消毒液里侵泡过的手如胡萝卜般,消过毒的桌椅和床单被褥等都用白纸盖起来,孩子就坐在椅子上睡觉……为此没少招来一家人的怨恨。以至于两个孩子还未长大,她就成了孤家寡人。

一个人终年守着偌大一套房子,无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她一天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突然,有一天,邻居的住房里飘来一阵又一阵的恶臭,打开门窗,什么都没有啊。邻居便寻着臭味一路找去,终于在这家的窗子边发现了异样,臭气最重,窗玻璃上像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色窗帘……

惊恐万分的邻居们立即找来了单位保卫处的人。用铁榔头砸开房门的保卫人员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阵阵浓烈的血腥气和肉体腐烂后的恶臭扑面而来。无以计数的黑头苍蝇像是终于盼到了这一刻,轰的一下便从房里冲了出来……

站在最前面的保卫人员扭头便跑,走在后面的可就倒霉了,被领导逼着,只好捂着鼻子冲进了现场。

女主人跌躺在一座椅的旁边,有一半已经腐烂,摊在座椅旁像是一堆秽物,有一半已化为腐液流到地上。腐液和满地的褐色血迹上面是黑压压的苍蝇尸骸,还有迸溅到墙壁上的黑色血痕……

这位保卫人员大概是引起了强烈的肠胃反应,噗一下,才吃进肚子里的早饭被吐了出来……

终于,殡仪馆的人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就像盼来了救星,纷纷逃离现场。女主人闻讯赶来的两个女儿,见状也是退得远远的,做掩面哭泣状。

这是我头一次透过不堪的现场近距离感知死亡,回家后大病一场,白天黑夜都大睁着双眼。一闭上眼睛,那天看到的一幕就会像放电影一样从眼前一一飘过,然后大汗淋漓,沉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后来都多大了,只要听说谁家死了人,我就像患了癫痫症样,浑身抽搐,蒙着眼睛往回逃。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死亡教会我们思考如何活着

成年后去西安读大学,班上有一同学因心梗突然去世。去医院停尸房看望他那天,我的任务是看护好这位同学的奶奶。当奶奶像个疯子一样扑向那具变了形的尸体时,如箭一般冲向老奶奶的我,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把就把奶奶从太平间里拖了出来……

在我的双脚在向外迈出的一刹那,我开始了人生最沉重的思考:我的人生,将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否定的大概就是"人都要死的"这一事实。从出生那刻始,人就在向着死亡奔去,死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

遗憾的是多数人没有认真想过死,因为害怕而不敢正视,或者虽然想过但没有想明白。及至于当真有那么一天看到了死亡的一幕时,才惊慌失措,仓皇应对。

而死亡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不仅是肉体的坏死,灵魂的飞升,更重要的是,死亡在散布一种未知和无力感。有谁认真想过,尸体就是"将来的自己",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那个样子。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这位女主人应该不知道,她死了以后身体会变成一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人不也和她一样,认真想过自己死后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我到是见过一些行将就木的老人,早早为自己备好了寿材,见到儿子辈的人就开始唠叨,最后要让人帮我换上我的老衣哈。至于骨灰嘛,豁达些的人一般都会说,该咋处理咋处理,要不,撒到大海里吧。

恐怕很少会有人想这样的问题,自己的身体逐渐腐烂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这位女主人应该没有想过。如果想了,或者她已经意识到了死了后会如此不堪,她大概就不会在自己家里割腕自杀。甚至因为知道了死是如此艰难,早早改变了对待家人的态度。

两个女儿眼见自己的母亲一夕间变得溃不堪睹,她们当时又在想些什么呢?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殡仪馆的人是怎么面对这一切的。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方舟人站在不同于常人的角度思考死亡

杨远康领导的方舟公司里,接待我们漂亮的工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宋琨,办公室副主任张鑫等,应该就是做这些事情的一员。

笔会启动仪式后,一直都是张鑫陪着我们,所以我便将所有的疑惑都抛向了他,看他那么年轻,大伙儿都亲切地称他小张。小张说他刚到这个单位时也是从最基础的抬尸、清理现场和为死人化妆开始的。

当我很认真地跟他说起我曾见到过的那一幕时,他表现得十分淡然:

你这个算啥嘛,我还经历过一起杀了一家六人的灭门案:

尸体从河里打捞出来时不仅变形,还残缺不全。头部被挤烂,眼珠子掉出来了,手脚弯曲变形,好几根手指几乎粉碎,身体胀得像个球样,沾到我们身上的尸臭多久都散不去……尸体抬回去后还要等公安尸检,然后化妆,不然你让最后来为他们送行的亲属们怎么面对嘛……

其实这些事情做久了,你就不觉得有啥了。人们忌讳死亡,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此生有分离,尤其是自己的亲人。活着多么美好的,为啥子要去死嘛。

而在我们眼里,我们是把二者分开来看的。活着的是人,死了的就是物。说活人和死人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人和物。一个死去的人,就已经变成物了,而且还是坏了的物,坏了就要被处理掉。

同时我们的人格又是分裂的。一方面觉着他就是个物,另一方面又觉得逝者也是人。我们都会变成逝者,无论是出于何种境地的尸体都应该得到尊重。

活着不容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无论长短,来路和归途都是一样的,其间的七苦八难都是值得感激的。别轻生,摸摸自己,抱抱自己,谢谢它给了我思想和情感,谢谢它装载了我的灵魂。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无以计数的思考"死亡"的机会,使方舟人深刻认识到“死是另一种生”

方舟公司的员工们因为工作的特殊,站在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事实的一边。不得不理智且冷静地看待工作和身边的人生种种,尤其是生死。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恶劣现场,这是无人能够替代的。也正是如此,才让他们有了无以计数的思考"死亡"的机会。

看到那几个告别厅了吗?张鑫问完便将右手指向这座大楼正面开阔地带上几栋独立的像会议室一样的平房。

有几间平房的门口站着些披麻戴孝的人。有些在忙于清理前来吊唁之人送来的礼品,还有些则歪头望着我们这些不同寻常的客人。

张鑫接着又说,这是活人和死人最后告别的地方,也是纪念和抒发对死者情感的地方。平日极少碰面的远亲,还有已经疏远的旧友会在这里重聚一堂。

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继承了死者血脉的亲人,他们是那些躺在棺材里的人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活生生的印证。

你看那些前来吊唁人脸上,大多很平和吧?见我不住地点头,小张又说: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效果。很多来到这里的人会忘记了逝者的离世,忙于和久未谋面的亲友叙旧、畅谈。也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是做到了位的。

这样的情景应该不会让已经死去了的人不快。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进去看下,躺着的死者看起来就像他活着时一样。就像我们杨总说的那样,死是另一种生。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在大多数人们都尽量远离尸体时,只有他们离尸体越来越近

有人说死亡破坏了"世界是可以说明的"这一为世人默认的命题。迫使我们思索:"为什么我必须要死去?"

一位事业上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突然自杀身亡;期待许久与女儿的相会,得到的却是女儿突遇车祸,临终告别看到的是女儿惨遭变形的容貌;相恋一生的女人,终得见面时却是一件冰冷的尸体……

只有尸体能够让人切实地感受到死亡。而那些我们不忍目睹的秽物,又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个人曾经在这个世界生活过,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依恋。

不断清除死亡的痕迹,刻下生命的足迹。可以说,方舟人天天都在经历着这样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脑中无法不充斥着这样的思考:生命是如此神奇?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是谁?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一个人无论长寿还是早逝,都会留下活过的印记。方舟人的工作就是让死转化为生。

在大多数人们都尽量远离尸体时,只有他们离尸体越来越近。在不断地清扫逝者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东西时,方舟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完全异于我们常人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用张鑫的话说,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所以人很难干脆地一下子就死掉。那么就竭尽全力、拼命地活吧。我们公司有人说,他已经比他去世的父亲多活了十年,他已经十分感谢了。

当我问及抬尸、为死人化妆这些事情工人们的态度时,小张说个个都跑得飞快。本来要四个人抬的,结果三个人就抬了;化妆是要两人的,结果一个人也干了。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杨远康用艺术为方舟人寻找精神寄托

深谙艺术可以疗伤这一宇宙之理的杨远康,为方舟公司这些常年从事着在一般人们眼里看来十分不体面、总是跟愉快不搭工作的人寻找到精神寄托也是绞尽了脑汁:

先是为公墓弄来了一座很特殊的坟冢:(皇)清花公流清墓。

墓主花流清,兴义县城花家巷人。清朝嘉庆年间,为兴义独立成县做出重要贡献。《民国兴义县志》将其誉为:兴义设县义士。 从花流清那代开始到今天,已是八代贤孙了。

几百年来,中华大地经历过各种血雨腥风之事,花家也不例外。但花家人再苦再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祖爷爷花流清的墓不能出问题。 一有点风吹草动的,就为花爷爷迁坟。迁来迁去的,一直到了近几年,花爷爷墓所在地遇到城市改造,又要迁。花家人终于想到要为花爷爷申请个文物。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县里面有关领导听说后高度重视,请来了方方面面的专家。经过鉴定,发现花爷爷的坟冢,是1983年以后才下葬的,够不上文物的标准。热情的方舟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 花爷爷的墓冢很独特:旧碑新碑、旧冢新冢同时并列;位置不在通常的墓葬区,而是在一个被杨远康挖出的"当地百姓惜豹殉身护子"的豹子洞附近。

我们去看时,不远处的墓葬区正有人在安葬亲人。各做各的事。这些清一色着孝服的人看着都很安详,没有过去看到的痛哭流涕。给我们的感觉是,到了福禄山艺术园人,在面对亲人逝去时,真的可以做到如庄子般——击鼓而歌。

运尸、治丧、骨灰安葬——方舟人以此教我们思考活着的事情

然后是鼓励职工进行艺术创作。

凡在总公司、市级报刊发表文章的按1倍奖励稿酬,在州、省、国家级报刊发表的,按2至4倍奖励;在市级及以上文艺活动中获奖的,可获得500至3000元以上奖金;个人出版文集的,出版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职工在职进修专科、本科、研究生,取得文凭的,公司报销全部书学费;取得文凭的,专科每月发学历补助200元,本科每月300元,研究生每月1100元。

结果是出版个人文集、公司丛书及拟出丛书达20余部; 25人加入黔西南州作家协会,6人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1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除了杨远康送我的那本科幻小说,我还没有看到公司其他人的作品,但我相信一定如我看到的这本一样厚重。既有穿越时空的遐思,又不离开方舟公司这片故土。主人公名字叫方舟,身边几个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异形人,去活人墓,找寻飞虎队留下的黑匣子……

最后,还想问一句,如果有来生,方舟人还会选择同样的工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